7月2日,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在海南博鰲舉辦。
在題為《創新驅動穿越破曉時刻,助推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的演講中,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示,十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勢不可擋,尤其是中國,在推動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甚至某些方面引領,成果非常顯著。現在中國汽車產業還有唯一一個在增長的,就是新能源,不計新能源的話,傳統汽車的增長慘不忍睹。
朱華榮說,作為車企,面臨更大挑戰,這一輪挑戰可能面對生死存亡。不僅僅有安全性、成本性、便利性問題,從產業端本身也有一些難題擺在面前:
第一,多技術路線匹配存在難題。具體產能分配,讓企業有點應接不暇,投入產出面臨新挑戰。安全性的不確定性問題,特別是熱失控,是行業必須面臨的重大問題。包括電池產業,是否有新技術出現。無論是對傳統汽車產業,還是新能源造車,均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既怕錯過,又怕犯錯。
第二,一些其他因素,包括地方政府非市場化行為的不確定,帶來推廣、應用和營銷環節的不確定性。
第三,充電設施成了新的用戶關注問題。
朱華榮表示,補貼大退坡時代,熬過去就是春天。他對未來有幾點判斷:
一是無電動不未來。我們認為,2023年確實將迎來電動汽車的爆發點和轉折點,和傳統汽車具有一爭高低、成本持平的優勢。
二是無智能不未來,未來汽車是大型智能移動終端,加上新能源,是智能領域的儲能單元,移動的辦公空間,新能源和智能化的結合是最完美的未來汽車的結合。
三是無生態不未來。新一輪將圍繞用戶為中心的硬體平臺,包括軟體、數據平臺,三大平臺融合。
未來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確實變數很多,求解的模型需要建立地非常完善,對企業來說解題很難,需要直面問題、洞察趨勢、健康發展。
後補貼時代如何布局,朱華榮有幾點建議:
從國家政策層面,企業最為關注的是政策不確定性,需要政策提前制定。比如說,明後年的補貼政策仍沒有下,對企業的產品準備、生產準備等都面臨巨大挑戰,需要政策提前制定並長期延續穩定。
要進一步對新能源汽車企業減費降稅,可以解決後補貼時代破局的問題。
在使用端,新能源本身可以用峰谷電,鼓勵在這個環節把電費降下來,包括免費停車。
朱華榮認為,新一輪競爭,需要全社會協同創新,共同關注美好明天。行業需要高度重視的共性難題,如安全、成本,需要組成專家組共同研究、破解,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有必要重新審視基礎研究是否還需要繼續加強。對於企業來說,要進一步開放合作,回到客戶初心,聚焦安全產品,作出用戶真正體驗好的產品。
他也倡導全社會,關心支持新能源產業。任何一個產業在發展初期,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宜過度放大,要容忍整個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試錯。
他表示,新能源是長安汽車的基礎,在長安轉型戰略中是重中之重,堅定不移向2025年全譜系產品電氣化目標邁進,到2025年新能源佔比超過25%,2030年超過60%。
此外,長安汽車會在超低能耗、超越智能,打造國際一流的深度集成的汽車平臺,加大研發投入,新能源獨立發展,將其收入的10%用於持續研發。能源領域要優於行業平均水平。2020實現新產品100%聯網,包括L3級自動駕駛汽車量產。
他還透露,2020年將提供在安全性方面,提供共享市場、公用市場的產品,推出5款深度學習的智能產品。此外,為整合全球資源來發展長安品牌,無論是和網際網路企業、智能化科技企業、新能源龍頭企業、經銷商、充電供應商、產業金融等,構建發展命運體,共同打造智慧開放平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在探討股權多元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