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總裁:車企面對的挑戰可能是生死存亡,熬過去是春天

2021-01-07 澎湃新聞

7月2日,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在海南博鰲舉辦。

在題為《創新驅動穿越破曉時刻,助推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的演講中,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表示,十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勢不可擋,尤其是中國,在推動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甚至某些方面引領,成果非常顯著。現在中國汽車產業還有唯一一個在增長的,就是新能源,不計新能源的話,傳統汽車的增長慘不忍睹。

朱華榮說,作為車企,面臨更大挑戰,這一輪挑戰可能面對生死存亡。不僅僅有安全性、成本性、便利性問題,從產業端本身也有一些難題擺在面前:

第一,多技術路線匹配存在難題。具體產能分配,讓企業有點應接不暇,投入產出面臨新挑戰。安全性的不確定性問題,特別是熱失控,是行業必須面臨的重大問題。包括電池產業,是否有新技術出現。無論是對傳統汽車產業,還是新能源造車,均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既怕錯過,又怕犯錯。

第二,一些其他因素,包括地方政府非市場化行為的不確定,帶來推廣、應用和營銷環節的不確定性。

第三,充電設施成了新的用戶關注問題。

朱華榮表示,補貼大退坡時代,熬過去就是春天。他對未來有幾點判斷:

一是無電動不未來。我們認為,2023年確實將迎來電動汽車的爆發點和轉折點,和傳統汽車具有一爭高低、成本持平的優勢。

二是無智能不未來,未來汽車是大型智能移動終端,加上新能源,是智能領域的儲能單元,移動的辦公空間,新能源和智能化的結合是最完美的未來汽車的結合。

三是無生態不未來。新一輪將圍繞用戶為中心的硬體平臺,包括軟體、數據平臺,三大平臺融合。

未來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確實變數很多,求解的模型需要建立地非常完善,對企業來說解題很難,需要直面問題、洞察趨勢、健康發展。

後補貼時代如何布局,朱華榮有幾點建議:

從國家政策層面,企業最為關注的是政策不確定性,需要政策提前制定。比如說,明後年的補貼政策仍沒有下,對企業的產品準備、生產準備等都面臨巨大挑戰,需要政策提前制定並長期延續穩定。

要進一步對新能源汽車企業減費降稅,可以解決後補貼時代破局的問題。

在使用端,新能源本身可以用峰谷電,鼓勵在這個環節把電費降下來,包括免費停車。

朱華榮認為,新一輪競爭,需要全社會協同創新,共同關注美好明天。行業需要高度重視的共性難題,如安全、成本,需要組成專家組共同研究、破解,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有必要重新審視基礎研究是否還需要繼續加強。對於企業來說,要進一步開放合作,回到客戶初心,聚焦安全產品,作出用戶真正體驗好的產品。

他也倡導全社會,關心支持新能源產業。任何一個產業在發展初期,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宜過度放大,要容忍整個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試錯。

他表示,新能源是長安汽車的基礎,在長安轉型戰略中是重中之重,堅定不移向2025年全譜系產品電氣化目標邁進,到2025年新能源佔比超過25%,2030年超過60%。

此外,長安汽車會在超低能耗、超越智能,打造國際一流的深度集成的汽車平臺,加大研發投入,新能源獨立發展,將其收入的10%用於持續研發。能源領域要優於行業平均水平。2020實現新產品100%聯網,包括L3級自動駕駛汽車量產。

他還透露,2020年將提供在安全性方面,提供共享市場、公用市場的產品,推出5款深度學習的智能產品。此外,為整合全球資源來發展長安品牌,無論是和網際網路企業、智能化科技企業、新能源龍頭企業、經銷商、充電供應商、產業金融等,構建發展命運體,共同打造智慧開放平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在探討股權多元化改革。

相關焦點

  • 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袁小林:從全球範圍來看 中國車市還處在春天
    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執行長袁小林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執行長袁小林指出,從全球範圍來看,可能中國車市還處在春天。即便在中國,也會出現有的公司在春天、有的公司在冬天的情況。
  • 關於自動駕駛技術 長安汽車有話說
    在大眾侃車看來都不盡然,原因只有一個。正是因為某些車企大躍進式的吹噓,才導致了不明所以的消費者以身試驗,從而發生悲劇。可以說,幾年前轟動全國的特斯拉無人駕駛事件,便是一個教科書式的案例。但是,頗令人惋惜的是,即便事後的特斯拉早已經偷偷地將自己引以為傲的無人駕駛模式,替換成了輔助駕駛模式。
  • 致世間最長情的告白 盤點車企母親節創意營銷
    【熱門緊湊車推薦 點擊詢底價】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網易汽車5月15日報導 借節日之勢營銷已成為各大車企推廣品牌和產品的重要手段,走心的營銷方案不僅會令人記憶深刻,還會對品牌建設有著積極的影響。而在母親節這個最溫情的節日,車企又都會帶來怎樣的營銷方案呢?
  • 「特長生」的話語權,汽車產業競合怪相下的真相|「汽車新引力」之...
    2020年,電池廠被追著抱「大腿」的怪象顯然反映了這一點,面對眼下危機和未來機遇,車企和電池廠商無論如何都要快速綁定,是否強強聯合併不重要。 另一個真相是,新合資時代75%的外方股比度過了尷尬期,以大眾江淮汽車為首,汽車合資公司名字進入「左右顛倒」期,話語權徹底落到了一方身上。
  • 【圖】有創意/有真情 車企春節賀歲廣告集錦_汽車之家
    1車企拜年 臘八節提前預熱  [汽車之家 汽車生活]  俗話說「過了元宵才算年」,雖說大多數朋友在今天已經回到工作崗位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但總歸還是在「年裡」,文化頻道藉此機會向支持我們的各位網友道一聲新春快樂
  • 車企也過情人節 單身狗用文案就可「撩到妹」
    那麼書歸正傳,各車企今天都在忙著做什麼呢?答案是各種營銷大戰正在上演!(單身狗請注意!文章最後有驚喜~~~!) 今天一大早,筆者的朋友圈就已經被各車企的情人節宣傳刷爆,細看之下確實有不少頗具亮點的文案出爐,為節日帶來了更多浪漫氣氛,但也有一些是以應景為主,純屬湊個熱鬧。另外,單身人士也被部分車企拿來娛樂了一把。
  • 「520」車企扎堆「獻愛」,這幾款新車,誰的「告白」最真誠?
    剛剛過去的「520」,又不曉得有多少情侶在秀恩愛,反正我這個「單身狗」的內心除了羨慕嫉妒恨,那只有「流口水」的份兒。好在這個特殊的節日,不少車企扎堆推出新車,這才著實讓我解了解饞,讓我的內心得以平復。隨著疫情逐漸緩和,汽車行業也逐漸回歸常態,對於「520」這個特殊的日子,車企們又怎能放過這麼一個可以向年輕人「表白」的大好時機呢?
  • 百度造車,滿盤皆活?
    從2015年到2019年,百度先後與寶馬、北汽、長安、奇瑞等多家車企達成自動駕駛方面的合作,甚至李彥宏親自乘無人車刷五環領罰單,但如今這些自動駕駛汽車量產的項目,要麼早已暫停,要麼無果或不斷推遲,期間的甘苦只有百度自知。數據顯示,當前百度自動駕駛的路測裡程達到700萬公裡,自動駕駛測試車隊規模已達500輛級別,獲得專利數2900件,獲得測試牌照總計超過190張,載人測試牌超過120張。
  • 電動車全面替代燃油車?行業大佬:時機已到!
    ,如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上汽總裁王曉秋,廣汽董事長曾慶洪,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蔚來總裁秦力洪,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等,以及寧德時代創始人、董事長曾毓群。未來汽車需要通過超配硬體,通過機器學習系統不斷升級的軟體,更貼近用戶的使用習慣,增加用戶黏性。車輛的硬體收入、利潤佔比降低,軟體收入和利潤佔比有望大幅度增加。此外,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將成為必然。車企從一錘子買賣轉變為可持續合作關係,車企賣產品到賣服務。苗圩也提到了當前汽車行業發展面臨的諸多挑戰。
  • 電動車全面替代燃油車?行業大佬做重要論斷:「時機已到!」
    更多車企高管這樣說…電動車續航1000公裡有戲電動車全面替代燃油車的時機已成熟未來10~15年中國能夠誕生全球頂級的電動車品牌……作為開年新能源汽車領域首場高規格論壇,這兩天正在舉辦的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高層論壇,參與嘉賓除萬鋼、苗圩等政府官員外,還吸引了目前國內領先的新能源車企大佬,如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上汽總裁王曉秋
  • 千萬別買這些車企產品 我怕它們涼涼!
    早在2019年經濟下滑的時候,汽車市場就一度陷入了低迷的狀態,好不容易熬到了2020年,卻因新冠疫情襲來,國內各地封城居家,別說買車了,連最堵的虎門大橋都沒幾臺車走過。去年2月,更是所有車企銷量跌落谷底的一個月,或多或少,這場疫情成為了壓倒一些車企的最後一根稻草。
  • 智能汽車駛入重量級組合新賽道,或將重新定義人車關係
    科技日報記者 劉豔1月11日,百度官宣將組建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身份進軍汽車行業,風口浪尖上的智能汽車行業駛入新的重量級組合賽道。什麼是智能汽車?汽車評價研究院主編的《2020中國智能汽車品牌白皮書》為智能汽車帶來了全新定義——依託技術創新強調車輛與司乘人員關係的「新物種」,通過軟體定義汽車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駕駛體驗和人機互動,重新定義人車關係。
  • 戰勝「老江湖」非偶然,長安歐尚X5的秘訣:和年輕人交朋友
    這個品牌既有長安汽車集團作為實力背書,技術方面歐尚本身又背靠長安汽車集團「這棵大樹」,起點更高,不懼任何對手的挑戰。 比如說在動力系統上,長安歐尚X5有藍鯨NE 1.5T發動機,動力強、油耗低;車聯網部分則搭載OnStyle 3.0智能生態系統,可以隨時隨地享受網際網路車生活的便捷。
  • 長安歐尚X5的秘訣:和年輕人交朋友
    三年時間,長安歐尚幾乎從零起步成長為了長安汽車集團第二個主攻乘用車市場的品牌,過去所積累的基礎,如今都開始厚積薄發。 在過去兩年裡,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不止一次提到,"2025年,停售傳統意義燃油車。"
  • 默克爾敦促勿過度依賴中國,德國車企的回應很真實
    最近,德國內部對於這一問題產生分歧:政界呼籲企業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但德國車企表示,這實在是做不到啊!綜合路透社和德媒報導,當地時間10月1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亞太會議上指出,德國經濟界的投資和出口要減少對中國依賴。
  • 為什麼我國車企造不出好發動機?專家的話很直白,讓人扎心
    最近幾年我們國家的汽車發展的越來越好了,進步非常大,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國產品牌,市場也是越來越成熟了,這些都是讓國人自豪的事情。有句話說得好,隔行如隔山,可能在別人眼中發動機是很好研發,但是研發一臺發動機,不僅需要科研人員的加入,而且工廠也要生產出好零件才可以製作出一臺質量好的發動機。如果沒有這些的話,即使技術員將設計圖紙畫出來了,那麼找不到有能力做出相應的好零件的工廠也是不行的。那麼為什麼外國人可以研發一臺發動機就必較容易呢?
  • 上遊新聞記者走進長安汽車研發實驗室揭秘
    當汽車來到智能網聯時代,已不再只是靠雙手雙腳操控的冰冷機器,而進化為一臺更懂你的知心夥伴。視覺+聽覺+手勢,將如何共同構成一體化的智慧座艙?1月15日,針對即將上市的高端序列第二款車型UNI-K,長安汽車以在線直播的方式,邀請用戶進入其智能研發實驗室,深度揭秘了高階技術的誕生歷程。
  • 華為汽車:不是不造,時候未到
    也就是說,未來的一臺智能電動汽車,除了底盤、四個輪子和一個沙發,華為要啥都有。 這跟造車有啥區別? 但華為很認真,一再重申自己只是一個溫和的第三方。近日,一份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出華為經營管理團隊(EMT)文件流出,表示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