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沒拌過嘴吵過架的夫妻幾乎沒有,可是,吵架和吵架不同,有些人越吵越愛,有些人越吵越恨,這其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道理。
在《如何正確吵架》一書中說:良性爭吵是指你們全身心投入到生活和關係中,負起自己的責任,避免不必要的指責,為某件真正重要的事展開爭執,而不是為了吵贏對方。你爭吵的目的是揭示真相,提高創造性爭吵相對於破壞性爭吵的比例。
那麼,什麼又是良性的吵架呢?
記得電影《革命之路》愛波和弗蘭克吵架的情景。
愛波因為演出演砸了,情緒特別不好,此刻的她,聽不進任何話,丈夫弗蘭克偏偏要在這時添堵,他說的每句話在愛波耳朵裡都帶刺,她毫不留情的回懟,結果倆人越說火氣越大,最後相互大罵,弗蘭克罵妻子是「瘋婆子」!愛波罵丈夫是「大爛人」!
原本是一件小事,卻因為情緒讓矛盾升級,導致各種傷害和攻擊,最後兩敗俱傷。
《如何在愛中修行》中說:在所有的不快情緒下,是愛和溝通的渴望。
想起一個朋友曾和我說過的一件事,那天她工作一天特別累,一回到家,推開門滿屋子煙味,菸蒂扔的滿地都是,垃圾桶塞得滿滿的,碗筷堆在水池裡,而她老公卻癱在沙發上打遊戲,於是她再也控制不住,一頓發火,罵他懶得像頭豬,嫁給他倒了黴,這日子沒法過了。
可想而知最後的結果怎樣,倆人大吵特吵,最後老公摔門而去,她癱在沙發上哭得昏天黑地。
到現在倆人還在僵著,誰也不想先低頭。
夫妻關係中,這樣的事再正常不過,但是仔細想想,有多少感情就是這麼耗光的。
誰都有情緒,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是必須學會控制,不能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當我們有不滿的情緒,首先要平復情緒,然後針對事情本身進行溝通,而不是借著情緒任意發洩。
比如我的朋友,她可以先和老公說自已很累,希望老公多理解她,幫她做點家務,這樣會感覺很開心,有被人疼的感覺。
對方聽到這樣的表達,也更容易接受,不會因為抱怨產生反感,發生不必要的爭執,導致矛盾激化。
很多時候換一種方式溝通不但可以避免問題,也會增進彼此的了解,對感情的經營大有益處。
很多夫妻吵架,表面看是一件小事,背後卻隱藏著我們不知道的原因。
《如何正確吵架》萊特夫婦在書中寫下這樣的話:
「爭吵是人際關係中存在的常態,所有爭吵的背後,都有未被滿足的渴望。
萊特夫婦記錄兩人曾經為了一雙拖鞋,爭吵了四年。後丈夫說出原因,妻子才恍然大悟。
丈夫進門時總是找不到自己拖鞋,因為拖鞋常常被保姆放在臥室,他告訴妻子,讓保姆把拖鞋放在門邊的鞋櫃,但是妻子卻沒在意他的反饋,以致於兩人總是為此爭吵。
直至後來丈夫才告訴她自己的想法,因為回家找不到拖鞋感覺自己像臨時造訪的客人,不像這個家的一員,沒有被承認的歸屬感,甚至有被嫌棄的孤立感。
原來吵架的背後都有我們看不到的本質,內心的需求被忽略,渴望得不到滿足,才容易產生不滿和抱怨,從而只能用發洩來釋放。
同事也有類似的經歷,每次她一開完家長會回來,老公的臉就拉的特別長,然後各種挑刺,不是菜做鹹了,就是衣服沒洗淨,兩人一頓吵,有時氣得砸東西。
她想不通為什麼他們吵架多數都是開家長會之後,在她的追問下,老公終於說出原因。原來每次開家長會她都主動去,還和女兒說過你爸不願意去的話。
現在女兒很多問題都不願意與他溝通,他感覺自己被排斥被孤立,所以火氣越來越大。
同事知道這個原因後,和女兒說了情況,原來女兒壓根就不記得這些,更談不上不願意溝通的問題。
所以,很多感覺是自己的猜測和臆想,說出來才能有效的解決,畢竟誰都不是誰肚子裡的蛔蟲。
像同事的丈夫把發火抱怨的原因告訴妻子,妻子將實際情況與丈夫說明,就會剔除掉長期以來心裡的陰霾和積怨,雙方更坦誠自如的溝通,也會改善這種劍拔弩張的關係。反之也會加深誤解,引起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
溫格•朱利在《幸福婚姻法則》裡寫道: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想法。
不管是多麼恩愛的夫妻都避免不了吵架,吵架切記論輸贏。
楊絳在《我們三》寫過自己和錢鍾書一段爭吵的經歷。
當時倆人在回國的船上,吵了結婚以來為數不多的一次架。
因為一個法語單詞的發音,引起辯論,楊絳批評錢鍾書的發音帶有鄉音,錢鍾書不服氣,也不認可楊絳的發音。
那時他們都很年輕,誰都不低頭,結果越爭火氣越大,彼此說了很多難聽的話。
後來兩人請來一位法國夫人判斷誰發音準確,錢鍾書被判定錯了,楊絳對了。
可楊絳並沒有因為贏了而開心,相反,她覺得很無趣,對這件事也有所介懷。
自此以後,他們商定,再有類似情況,不妨各持異議,不必求同。
之後他們再有爭吵,錢鍾書總是讓著她,她曾問過錢鍾書:「你為什麼每次吵架老讓著我,我有時候反思並不只是你的錯。」
錢鍾書則回答說:「因為你是我的,就算吵贏了,又能怎樣?贏了道理,輸了感情,丟了你,我就輸了人生的全部,兩個人的世界總要有一個鬧著,一個笑著,一個吵著,一個哄著。」
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很多時候,那些道理和對錯在對方心裡都不是那麼重要,而是TA的態度,是否為了對方心甘情願的服軟。
有句話說的很好:真正適合的人不是一個傷人的冰塊,而是一杯溫暖的熱茶。
吵架先認輸的人不是吵不贏,不是怕對方,而是對方在TA心裡比輸贏更重要。
所以你看,吵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吵架的方式,以及吵架的態度。我們在吵架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問題,追溯出原因,關係有沒有得到改善和調解?
而不是不管對錯,盲目的吵,憤怒的吵,歇斯底裡的吵,結果倆個人越吵越陌生,越吵越憎恨,最終導致分道揚鑣。
朱迪斯在《如何正確吵架》中寫:伴侶並不會因為爭吵而分手,只會因為不知道如何利用爭吵增進親密度而分手。
正確的吵架可以遞增感情,相互更容易理解和包容。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和需求,得到伴侶的認同,同時對方做出改變和讓步,才是我們在爭吵中不斷完善調整的過程,才是我們邁向幸福的關鍵!
有人說:懂得親密關係的藝術的人,是心靈戰士。
願我我們在婚姻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進退有度,和平共處。當我們放下武器,脫掉鎧甲,你會發現,溝通比賭氣更重要,擁抱比吵架更有力!
文:俞小魚,圖片選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