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害怕談錢。覺得一談錢就俗,就不純粹了,就會傷感情。
朋友借了錢,不敢提醒還債;
男女朋友談錢,就覺得物質;
不敢和老闆談加薪,只能埋頭苦幹換血汗錢……
其實不然。
如果你羞於談錢,那你可能並不懂這個世界的「錢規則」,你可能,只能做一個被壓榨的老好人,沒人會感激你。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將通過具體的例子,告訴我們為什麼好的關係,一定要談錢。
01.
沒有價值交換,就沒有關係
如果問一個問題:世界上什麼愛最偉大?
估計99%的人會回答:「母愛。母愛無私不求回報。」
母愛真的是無私的嗎?
《母愛很可怕》這本書曾寫過:
母愛只是一個包裝盒,打開之後,裡面裝的是控制欲、佔有欲和功利心。
母愛從孩子出生那天起就異化了,這個異化的過程,就是讓孩子成為家庭面子的過程。
就是一個努力實現「我生的孩子,就是比你生的孩子強」的過程。
其實母愛一直要求回報:
當你比賽失利、考不上名校時,母親就會給你臉色看:
「我對你失望透了」,「看看隔壁誰誰誰多厲害……
我為什麼要拿母愛說事呢?
我其實是想說:看似無私的母愛,其實也有自私的部分。
《自私的基因》這本書論述了一個道理:自私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基因。
並推導出兩個結論:
1、所有關係,本質上都是價值交換。
2、沒有價值交換,關係就無法存在。
正是因為此,人與人之間要建立好的關係,一定要有價值交換。
好的關係,一定要談錢。
02.
關於辦事:
能用錢解決的事,一定不要用人情
馮侖在《野蠻生長》中講過一段故事:
你開車闖紅燈了,被警察攔住,一看警察是熟人:&34;
對方說:&34;你省了50塊罰款,覺得特有面子。
第二次路過這兒,你拐錯彎了,一看又是這哥們:&34;
對方說:&34;於是,你又省了50塊。
麻煩人家兩次,你過意不去,於是請他吃飯,還這個人情。這一吃一喝,花費遠遠超過100塊。
吃完飯,你多了一句嘴:&34;
對方說:&34;
你說:&34;
他媳婦來上班了,怎麼開工資呢?再怎麼也不能低於3000元吧。
三個月後,他又打電話來了:
&34;
第二天,你便給手下人打了招呼。
但最後你也無法忍受了,打電話給哥們:&34;
對方一聽急了:&34;你一年搭進36000元,還得罪了哥們。
如果當初他一上來敬禮,說罰款50元時,你就乖乖給50元,一切麻煩都不會發生。
當我們經歷的越多,就會越懂得這兩個道理:
1、人情用一次就少一次;
2、人生最難還的債是人情債。
所以,人際交往要牢記一個「錢規則」:能用錢解決的事情,一定不要用人情。
03.
關於友情:
能跟你談錢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每個人生活中都有兩類朋友。
一種朋友不談錢,只談感情:
你不是學英語的嗎?幫我翻譯一篇論文唄。
你不是學中文的嗎?幫我寫個年終總結吧。
你不是學設計的嗎?快幫我設計個LOGO。
如果你拒絕,他就會來一句:「這點事都不幫忙,真不夠朋友。」
我把你當朋友,你卻想當我老闆,白嫖不給錢的那種。
另一種朋友總是先談錢,再談感情。
我朋友阿亮就是這種人。
他去年創業辦了個公司,想找人做一個推廣計劃。因為他跟我有多年交情,所以我悄悄做了一個計劃書送他。
哪知他收到後,立馬讓財務打款。
我說:「給錢幹嘛,我就是免費幫你。」
他說了一句讓我銘記一生的話:「越是真心朋友,越是珍惜你的價值。」
這兩種朋友,你喜歡哪一種?毫無疑問:第二種。
什麼是真朋友?有一個最粗暴的標準:能開誠布公地談錢。
一個永遠不跟你講錢的人,也不配跟你交心。不佔朋友便宜,是一個人對待友情的頂級修養。
04.
關於婚姻:
真正的愛情,經得起談錢
邏格斯說過一番經驗之談:
「在男女關係當中,大家都羞於談錢,唯恐一談錢,就被認為太現實,就被打成綠茶婊、綠茶渣。
但就是因為礙於面子不談錢,很多婚姻最後鬧得頭破血流。」
都覺得談錢就俗、談錢就傷感情,真是這樣嗎?
很喜歡邏格斯的回答:
「NO,是你們的感情也就這樣。
我在公證處時,有幸見證了兩對佳人來辦家庭財產協議公證。
在他們眼裡,我看到的不是算計,而是淡然。
兩個獨立靈魂,在深思熟慮後互相吸引,開誠布公地討論了今後的生活,並用最嚴肅的方式來見證。」
最後,邏格斯提出一個建議:
「無論是婚姻中的夫妻,還是戀愛中準備結婚的情侶,我都衷心希望彼此能夠好好談一談錢,而不是各自站在大家庭立場上打小盤算。」
婚姻的本質是價值交換。
交換愛、交換性,交換物質、交換生育,交換幫助、交換安全感。
兩個人談錢,才是真正的務實。
談錢傷感情,不是因為錢太俗;而是因為感情太虛,不接地氣。
真正的愛情,經得起談錢。
05.
關於老闆:
好老闆談錢,壞老闆談理想
一位蕭山姑娘去公司應聘財務。
結果,一聊到薪水問題,老闆就開始轉移話題灌雞湯:「一付出就想回報,機會已經遠離你。一做事就想利益,收穫已經遠離你……」
繞來繞去,繞得姑娘煩了:「工資究竟可以拿多少?」
老闆沒法躲了,就說了。
姑娘問:「怎麼比招聘啟事上少這麼多。」
結果老闆又把姑娘狠狠教育了一頓:「十種人拿不到高薪:想雙休的人,想朝九晚五的人,不敢擔當的人……」
蕭山姑娘把和這老闆的聊天記錄傳到網上,引起一片共鳴:「我們老闆就是這種人。」
粗暴一點劃分,老闆分兩種。
第一種:不談錢,只談理想。
第二種:先談錢,後談理想。
第一種老闆很壞,因為他眼裡只有自己,根本就不想給你錢。
第二種老闆很好,因為他懂得情懷歸情懷,錢歸錢。
喜歡人力資源專家管宏的一句話:
「如果老闆一直只跟你談理想,不跟你談錢,那你可以把他炒了,因為他跨越了你的生存需求。
麵包還沒有呢,談詩和遠方有何意義?」
06.
關於借錢:
人品好的人,從不借錢滿足自己私慾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借錢」故事:
我看中個包包,忍了很久還是想買。平時一向月光,沒啥錢,湊來湊去還差4000,就去向閨蜜借。
我以為她會痛快借我。可她雖然借我了,但要我打欠條!
心裡一萬匹馬在奔騰啊!
回家後開始生悶氣,越想越不舒服,閨蜜還要欠條嗎?我還能為這點錢外逃啊?
就算要欠條,也應該是我主動提吧?
這個女人本想引導網民去譴責她閨蜜,沒想到自己卻遭到網民一片痛罵。
為什麼她自己會反遭痛罵呢?因為她一點不懂借錢的規則。
關於借錢,我想強調四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不要借別人的錢來滿足自己的私慾。
主持人魯豫有句話說得好:
「我從來沒有向別人借過錢。對於借錢這事,我非常不明白,為什麼要借錢呢。
你有多少錢就幹多少錢的事兒,你有多少錢就過多少錢的日子。
朋友沒有義務拿他的錢,來幫助你改善生活。」
第二個原則:借錢就要遵守借錢規則。
●說清楚借錢原因、要借多少、什麼時候還,三要素一個不能少
●寫好書面借條
●還錢時加上利息(對方要不要是另一碼事)
第三個原則:不能按時還款提前說明情況。
還款期限到了,如不能按時足額還款,一定要提前向朋友說清楚,再向朋友爭取分期還款。
第四個原則:對方不借不要記恨。
為什麼不要記恨呢?
因為對方沒有義務借錢給你。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07.
關於人脈:
與其取悅別人,不如投資自己
作家李尚龍,上大學時,酷愛社交。參加了三個社團,只要有活動,就會去打個醬油;看到誰,就逮住誰要電話號碼。
可有次他遇到了一件難事,自己沒法解決,只好求朋友幫忙。
但打遍了電話,也沒人願意接招。
數年後,李尚龍終於成了名人。
然後他發現了一個秘密:「我現在遇到什麼事找人幫忙,基本上就沒有人會拒絕了。」
原來,自己不厲害,認識再多厲害的人也沒有用。
很多人經營人脈時,習慣往外求:今天請這個吃飯,明天請那個吃飯,求資源、求渠道、求關係。
但到頭來,往往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真正聰明的人,習慣向內求:放棄99%的無用社交,轉而把錢投資在自己身上。
比如參加培訓,學精專業技能;比如多讀點書,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因為他們懂得:
人脈不在別人那裡,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自己變得強大,才能獲得有用的人脈。
我們最大的人脈,就是自己。
(文章來源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