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苦中作樂,才在「天生我材必有用」裡用「材」而非「才」

2021-01-15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詩仙李白(701年——762年)在公元752年寫了一首經典樂府詩《將進酒》,可以說,在李白傳世的1010首各種體裁的詩歌裡,《將進酒》是最能代表李白詩歌風格和個性氣質的一首詩。

全詩想像力豐富,寫作手法奇崛誇張,情感飽滿深沉,氣勢恢宏壯闊,一氣呵成,把李白那種桀驁不馴、傲世出塵的個性氣質展現得活靈活現。誦讀此詩,仿佛能看到超凡俊逸的李白,活生生地站在我們面前。同時,讀者也會被李白經天緯地的才華所折服。

《將進酒》裡有這樣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意思為:老天造就了我成為棟梁之材,那我就必定有用,即使家財萬貫被揮霍了,還可以再掙回來。

李白之所以在這句詩裡用「材」而非「才」,實際上跟他當時的處境,以及他自身的性格有關。

狂放不羈,意氣風發,視金錢如糞土,卻又非常自信。這就是真實的李白。

「材」和「才」雖然同音,在一些意思上有相似之處,但它們還是有顯著區別。

它們常常作為名詞來使用,「材」在做名詞時,往往是指原料或資料。比如,木材,就地取材,大材小用,棟梁之材,都是指某種已經成型的、可供使用的原料。

「才」作為名詞使用時,經常指才能,才華或才氣,趨向於說明某個人具備某種能力或本領。比如,誇獎某個人能力突出,大家喜歡他時,通常會說他多才多藝,或德才兼備。

「材」和「才」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相互通用,都是指代具有能力的人。但它們的偏重點不同,「才」特指已經具備了某種專業技能的人,「材」則指具有成為專業技能潛質的那種人。

李白用「材」字,旨在說明自己已經成材,已經走過了積累才華或才能的階段,已經是具備優良品質的棟梁之材。

如果對《將進酒》的創作背景了解一番,就更能理解李白創作這首詩的用意。

李白的交際圈很廣,初唐著名詩人賀知章(659年——744年)是李白初到長安時,認識的第一批朋友。賀知章擁有較高實權,官至禮部侍郎、工部侍郎,一直很欣賞李白的才華,因此,他多次為李白創造進入仕途的機會。

公元742年,賀知章向唐玄宗推薦了李白的幾首詩作,唐玄宗賞讀後眼睛一亮,心裡想到:大唐竟然有如此才高八鬥的人,為了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唐玄宗決定把李白招來給朝廷效力。

在來年初春,唐玄宗下了一道聖旨,李白被招入朝廷翰林院工作,從此陪伴在玄宗左右,實際上做了御用文人,給唐玄宗代筆撰寫聖旨和公文,以及寫一些歌頌玄宗豐功偉績的詩歌。

李白做了一年御用文人後,心情相當鬱悶,一是人紅是非多,當他成為玄宗身邊的紅人後,同行對他羨慕嫉妒恨,經常在他背後說他的壞話,壞話說得多了,李白的名聲也壞了。二是因為御用文人這個身份,讓李白失去了寫作自由,他再也無法寫自己想寫的詩歌,跟他的初心背道而馳,李白視詩歌如生命,怎麼能忍受這些呢。

因此,從743年後半年開始,李白開始尋找各種理由,甚至依靠裝瘋賣傻,故意不去工作,來達到朝廷把他解聘的目的,他太想回到以前那種無拘無束的生活裡。

將就到744年初夏,李白終於脫掉官服,順利解脫。朝廷看到李白在任職期間表現不錯,索性把全年的工資都給結算,又給李白額外獎勵了一筆錢,有幸得到不少錢財,至少幾年內生活沒有多少壓力,李白當然很得意。

從744年夏季一直到755年年底「安史之亂」爆發前這11年時間裡,李白又回到了以前那種呼朋喚友,遊山玩水的生活。

752年的陽春三月,51歲的李白約上好朋友岑勳(著名邊塞詩人岑參之弟),從長安出發,準確去拜訪居住於嵩山附近的詩人、煉丹家元丹丘。

有朋自遠方來,元丹丘十分高興,為了盡地主之誼,他在潁陽山居裡設宴招待了兩位好友。三人推杯換盞,對酒當歌,海闊天空地談論和說笑。

李白喝得興致勃勃,突然詩興大發,略一沉思,提筆寫出了精彩絕倫的《將進酒》,兩個朋友看得目瞪口呆。

結合整首詩可以看出,李白對自己的才華非常自信,依靠經天緯地的才華,他完全能創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他有資本恃才傲物,孤高自傲,不把一切權貴放在眼裡。這樣的文人傲骨,除過李白,恐怕很少有人能做到。

遺憾的是,遲遲無法遇到真正賞識自己才華的人,這對李白來說,是多麼憋屈和糾結的事。他只有強顏歡笑,苦中作樂。

生命苦短,歲月不饒人,如果遲遲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不能貢獻自己的才華,任由時光消磨自己的壯志豪情,對李白來說,跟生不如死沒有什麼區別。當李白看清這些現實後,卻無力改變,他只好選擇了逃避,選擇終日與酒為伴,把自己喝得昏昏沉沉,以此來逃避這份懷才不遇的痛苦。

這些就是李白這個時期最真實的生命處境。

相關焦點

  • 記住天生我才必有用
    記住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曾說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們。生活中不乏失敗的挫折,但是不必灰心,不必沮喪。哪有什麼是一帆風順的。不經歷風雨,不能見彩虹,只有經歷風雨之後,我們的人生才更美好。
  • 「詩仙」李白10句千古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號青蓮居士,被後人譽為「詩仙」,他一生有1000多首詩詞傳世,是中國古代詩詞的領軍人物。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他作品中的千古名句。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出自《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鼓掌讚嘆的好句子。
  • 咱們來趣寫詩人,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
    隨著2019年末的《慶餘年》熱劇把這首《將進酒》再次爆發,那麼李白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寫出此等境界的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而當中的這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則是天下人口語相傳,給了許多人一個大大的鼓勵。
  • 李白《將進酒》詩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公元715年)李白十五歲就寫了很多詩賦,得到社會名流的推崇,於是開始拜訪名流。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三十歲的時候拜見了許多王公大臣,但也並沒有被推薦做官。三十一歲的李白在長安窮愁潦倒,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後逐有隱居之意。三十二歲回到安陸,三十三歲,李白在安陸白兆山桃花巖,構建了一個石屋。開山種田,過著耕種、讀書的生活。
  •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李白的將進酒中我最喜歡這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它也是我的人生格言。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沒有同樣的一片葉子,所以也不會有同樣的一個你,你就是很獨特一個人。最近看了一本書,書上說從現在往前數10代,大概300年前,我們每個人會有1024位祖先(10次方,我們會有1024位祖先)。這其中只要少了一個人,就不會有現在的自己。所以活在當下的我們,能夠生而為人,站在這,是多麼神奇,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 李白最「狂」的10句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的詩飄逸瀟灑,恣意汪洋,奔放不羈。賀知章第一次見他,說他是「謫仙人」。杜甫形容他:「白也詩無敵」、「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魏顥稱讚他:「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仙李白肆意灑脫的的人生態度
    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大禹認為後世會有人因飲酒而亡國,一點也不奇怪。連曹操都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據說春秋時期的杜康是最早用糧食釀酒的人,所以酒又被稱作杜康。喝酒似乎有讓人忘記煩惱的功效。一杯下去,酒勁上頭,暈乎乎的感覺讓人飄飄欲仙,什麼煩惱都拋之腦後了。若有統治者長期飲酒,勢必因此而耽誤政事。儘管有大禹的警告在前,還是有不計其數的人喜歡喝酒。
  •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到四十,堅持做這三件事,必有大出息
    作者:壹號情感原創作品,抄襲必究大多數人都讀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仔細想來,每個人的出現,都具備自己獨特的地方,在我們身邊存在的每一個人,都一定擁有自己特有的能力,只是有些人把能力激發了出來,而有的人卻一直沒有被發掘。
  • 常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今日頭條一次的閱讀中,偶爾讓我知道頭條通過認證不但可以發作品,而且還可以賺錢,這不禁讓我有點小驚喜,我也因此有了在頭條賺錢的想法。如果攀比我還真攀比不了,同年齡的人有的因參軍回來有補助,而我是個自幼就殘廢的人根本沒有參軍的資格,正常的人還在外打工掙錢,殘疾的我卻沒這個體力,也掙不了那個錢。有時候也不是對自己沒有怨言,天生的大脊椎彎曲,要體力沒體力,要文才沒文才。論殘疾鑑定四級、不夠福利補發的條件,論低保、家庭也能免強維持,不夠吃低保的優惠政策。
  • 為什麼我會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使命感」?
    雖然生在普通家庭,但是我從小就有一種「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使命感,感覺這冥冥之中有件事在等著我去做,覺得自己是特殊的,跟別人不一樣。小時候跟朋友說還惹得他們嘲笑,家境普通長相普通,從哪裡來的這種感覺呢?後來跟大多數人一樣上學,畢業,工作,結婚,日子過的不好不壞,日子平淡又綿長。
  •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試試看,怎麼知道你行不行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人們常說:越缺少什麼,反而越嚮往什麼。作為一名自知缺少『信心』的人,我這一輩子都在尋找著自信。當前行的腳步開始彷徨,內心的想法開始動搖,我才更能體會到『信心』的重要。我沒有信心,所以才會去思考自信是多麼重要,可以說,自信的人天生就比缺乏自信的人更有魅力,更加富有氣質。重要的是,找到自信需要勇氣;關鍵的是,開拓自信需要努力!毫不遲疑地說,自信非常重要,一個自信的人,往往就有更大的潛能在將來獲得成功。
  • 你只知道其中一句的詩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出自唐代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要的就是這種自信
    唯有自信,才值得我們推崇。自信就是正確的認知自己,不偏不倚。當你有了業務往來,才會有收入來源,才能解決你的當下最急迫的問題。比如員工工資、房租、水電等支出,畢竟你也要生活,總不能一直貼著(特例除外)。因為你是辦企業,而不是做慈善!當你的月流水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就要抓一下管理了。大家都知道,旁觀者效應。什麼是旁觀者效應呢?
  • 實·幹·家㉑|以「天生我才一定好用」的決心 做好一顆螺絲釘
    我認為對於我目前而言,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有事可做,不會讓人覺得虛度年華。有人愛,可以被人理解和關心,有所期待,對未來充滿了嚮往和希望。總的來說,幸福就是有事做,有人愛,有期待。有事做,做好公司交於我的各項工作任務。
  • 李白這首勸酒詩流傳千年,酒場內外常常引用,讀懂的人卻少之又少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好酒好劍術。因為詩歌飄逸大氣,被譽為詩仙。與杜甫合稱為大李杜。李白的詩素以瑰奇的想像力,不同於常人的腦路聞名。最具有李白這些特色的,在他一生中創作的數不清的作品裡,《將進酒》一定排得上前幾。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李白這回不勸你及時行樂,而要做有意義的事情
    今天就與大家分享李白的這首《江上吟》,讓我們學學李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從不喪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江上吟·李白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 傳統道德的反叛者,狂傲任俠的一生,這樣的李白怎能不讓人心疼?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二字,基本上滿足了後代詩人的所有幻想。從魏顥的記載來看,李白是一個雙眼炯炯有神、瀟灑自在的仙人,一生遊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在遊玩的過程中,還經常接濟其他落魄之人。一年揮金三十萬,也正所謂「千金散盡還復來」,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也成為了多少浪子的心聲。他從出生到結束都可以說是一個「明星」,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有史書記載: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好劍術,作賦凌相如。超群的才華也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賞識,不過最後又被「賜金放還」,到哪都保持著「狂傲任俠」的範兒。在當時那個時代,這樣的性格是反叛精神的象徵。
  •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恨時運到來遲
    待時機一到立即順勢而發、就勢而起,才會有騰雲駕霧的飛龍在天。古話說「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歷史上有多少的英雄豪傑,都是順應了時代的呼喚,勇敢的站在了時勢的風口浪尖上,才在史詩長卷中留下了自己光輝的名字。我們敬愛的、偉大的毛主席,如果他老人家晚生100年,咱教育界也只會是多了個才華橫溢的小學教員而已。
  • 李白為什麼敢說千金散盡還復來?因為他是「網紅」
    李白作為唐詩宋詞的代表人物,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特別是《將敬酒》中的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更是體現了李白的自信和狂傲。那麼,李白何來的自信呢,竟然敢說千金散盡還復來?因為李白是當時的「網紅」。李白的粉絲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範圍之大,人數之多,世所罕見,遠非當今的網紅可比。
  •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用這3個元問題另類解讀《將進酒》
    晚飯時候,品嘗老家烈酒,老友即興吟誦李白《將進酒》,我也隨後自我暴露,跟著大家提示「喊了」一遍。心理學認為,說了什麼不重要,為何說、如何說、怎麼說才重要。言行背後都是看不見的心理活動。比如一定曾經下功夫背誦過,一定有過某種經歷故事,才使得自己圖式中牢記它。原因很簡單,我的背誦源自當年提前被高中錄取,在田地幹活時背誦的。以上是本文引子,下面是詩歌原文,後面附上現場錄音,已成醉態,胡亂言語,一笑而已。「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