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仙李白肆意灑脫的的人生態度

2021-01-14 小茶話

李白寫的很多詩都是樂府詩題,《將進酒》就是其一。

《將進酒》是一首勸酒歌。勸酒歌,也就是喝酒時候用來助興的,和行酒令差不多。兩者不同的是,酒令是一種遊戲,輸的人要罰酒,而勸酒歌則是想辦法讓對方喝酒的一種方法。我們國家許多少數民族的勸酒歌都很有名,比如雲南彝族的《敬酒歌》。

中國的酒文化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先秦的禹帝時期。傳說中最早釀酒的人叫儀狄,《戰國策》記載:

「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大禹認為後世會有人因飲酒而亡國,一點也不奇怪。連曹操都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據說春秋時期的杜康是最早用糧食釀酒的人,所以酒又被稱作杜康。喝酒似乎有讓人忘記煩惱的功效。一杯下去,酒勁上頭,暈乎乎的感覺讓人飄飄欲仙,什麼煩惱都拋之腦後了。若有統治者長期飲酒,勢必因此而耽誤政事。

儘管有大禹的警告在前,還是有不計其數的人喜歡喝酒。李白是出了名的愛酒,他也經常喝得爛醉如泥,據說他最後也是因醉酒掉河去世的。

作為一個資深的酒鬼,兼具詩人的身份,李白常常在喝醉之後靈感突發,他的許多傳世名篇也是這樣寫出來的。《將進酒》就是其代表作之一,沿用了樂府古題,這首勸酒歌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李白狂傲不羈和肆意灑脫的生活態度。

李白的詩有個明顯的特點,以誇張顯山水。 詩的開篇第一眼就帶來了「翻江倒海」般的豪放。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從無邊無際的廣闊自然景觀寫到渺小如滄海一粟的人,可氣勢卻沒有半分減弱,令人內心震蕩。不知為何,每次讀《將進酒》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抵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和「大江東去浪淘盡」那種浩浩湯湯的氣勢是一樣的吧。

感慨完黃河之水和滿頭青絲後,李白在第三句就把主旨寫了出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及時行樂在漢代古詩中是個重複了無數遍的話題。相比之下,李白寫得比漢代那些詩人要直白得多。

他說,人在得意之時就趕緊行樂吧,莫要辜負了美酒金樽,人生下來都有他的用處,千金揮霍完依舊能夠回來。話外音就是,不要捨不得兜裡的銀子,都拿出來喝酒享樂吧,錢財這些東西還是能賺回來的,但光陰錯過了可就再也回不去了。趁著年輕,一邊大口喝酒一邊大口吃肉,多麼愜意多麼快樂,最好能遇上知己好友,痛痛快快地喝個三百杯,不醉不歸。

說明自己的意思後,李白的勸酒正式開始了。只見他端起酒杯,吆喝道:岑夫子和丹丘生啊,你們兩個快喝酒吧,千萬別停下,我為你們高歌一曲,你們千萬要仔細聽啊。

這裡的歌其實未必是真的歌,大概就是助酒興的詩詞吧,李白最擅長的就是這個。他引經據典地說了一大通為什麼要喝酒的理由,目的是為了勸在座的人舉杯痛飲。

他的理由是,榮華富貴的生活都不是真正珍貴的生活,自古聖賢之人都是寂寞的,只有喝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你看當年的陳王曹植在平樂觀設宴的場景,賓主喝得多麼開心!

「惟有飲者留其名」這一說法似乎有些牽強,不過古代中有才華有賢能的人中,的確有不少酒鬼。李白不必說,歐陽修嗜酒也出了名,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流傳千古;白居易不僅喜歡喝酒,還喜歡釀酒;「把酒問青天」的蘇軾,醉後「天為被地為席」的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

《將進酒》其實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主要得益於誇張的描寫手法和充實澎湃的情感。

最出名的莫過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一句。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難的是如何不被打敗,怎樣看清自己的價值,在消極的現實中找到積極的人生態度,才有長風破浪直掛雲帆的時候;就算錢都沒了,也不要太過在意,總有賺回來的一天,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達到的人生高度已不是常人能比的。

相關焦點

  • 「詩仙」李白10句千古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號青蓮居士,被後人譽為「詩仙」,他一生有1000多首詩詞傳世,是中國古代詩詞的領軍人物。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他作品中的千古名句。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出自《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鼓掌讚嘆的好句子。
  • 咱們來趣寫詩人,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
    隨著2019年末的《慶餘年》熱劇把這首《將進酒》再次爆發,那麼李白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寫出此等境界的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而當中的這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則是天下人口語相傳,給了許多人一個大大的鼓勵。
  • 千金散盡還復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詩是出自唐朝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名篇《將進酒》裡邊的詩句。要想真正理解這句詩的含義必須先弄清楚李白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創作了《將進酒》這首詩的。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又號青蓮居士,謫仙人。後來人稱為「詩仙。」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公元762年逝世,享年61歲。
  • 李白最「狂」的10句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的詩飄逸瀟灑,恣意汪洋,奔放不羈。賀知章第一次見他,說他是「謫仙人」。杜甫形容他:「白也詩無敵」、「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魏顥稱讚他:「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李白《將進酒》詩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公元715年)李白十五歲就寫了很多詩賦,得到社會名流的推崇,於是開始拜訪名流。二十四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三十歲的時候拜見了許多王公大臣,但也並沒有被推薦做官。三十一歲的李白在長安窮愁潦倒,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後逐有隱居之意。三十二歲回到安陸,三十三歲,李白在安陸白兆山桃花巖,構建了一個石屋。開山種田,過著耕種、讀書的生活。
  • 你只知道其中一句的詩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出自唐代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如何理解「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詩句所包含的意義?
    「千金散盡還復來」是一句詩,它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將進酒》中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那麼我們如何理解「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話呢?單這句的意思是:即使千金耗盡,還是會重新再來的。要想更好理解這句話,要把這一句合在一起理解。
  • 李白為什麼敢說千金散盡還復來?因為他是「網紅」
    李白作為唐詩宋詞的代表人物,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特別是《將敬酒》中的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更是體現了李白的自信和狂傲。那麼,李白何來的自信呢,竟然敢說千金散盡還復來?因為李白是當時的「網紅」。李白的粉絲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範圍之大,人數之多,世所罕見,遠非當今的網紅可比。
  •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要的就是這種自信
    當你有了業務往來,才會有收入來源,才能解決你的當下最急迫的問題。比如員工工資、房租、水電等支出,畢竟你也要生活,總不能一直貼著(特例除外)。因為你是辦企業,而不是做慈善!當你的月流水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就要抓一下管理了。大家都知道,旁觀者效應。什麼是旁觀者效應呢?
  • 你知道「千金散盡還復來」嗎?可上一句經典百倍,你知道嗎?
    中國古代留下了很多的經典,唐詩宋詞,現在很多小孩都會學著背誦,但真正了解其中意義的卻少之又少,「不求甚解」被運用的淋漓盡致,而今天所要說的,就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李白的一句詩「千金散盡還復來」。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話在現在的商場上經常被用到,常常被用在人窮困潦倒的時候,翻譯成白話就是:就算千兩黃金一次性花完了,它也能夠再次獲得。是不是很勵志?如果你知道上一句的話,就可以知道這句話可能也是「毒雞湯」了。
  • 出自大唐詩仙之口的七大狂言,選一句當座右銘
    他的詩作,感情充沛,大氣磅礴;他的為人,自信灑脫,狂放不羈。他就是被世人尊為大唐詩仙的李白!李白的狂,是別人羨慕卻又做不來的,他蔑視權貴,快意人生,從來都是敢說敢做,從來不會藏著掖著。那麼,一代詩仙究竟狂到了什麼地步呢?還是讓我們先來欣賞他那些驚世駭俗的狂言,再作定論吧。
  • 李白苦中作樂,才在「天生我材必有用」裡用「材」而非「才」
    文·段宏剛詩仙李白(701年——762年)在公元752年寫了一首經典樂府詩《將進酒》,可以說,在李白傳世的1010首各種體裁的詩歌裡,《將進酒》是最能代表李白詩歌風格和個性氣質的一首詩。全詩想像力豐富,寫作手法奇崛誇張,情感飽滿深沉,氣勢恢宏壯闊,一氣呵成,把李白那種桀驁不馴、傲世出塵的個性氣質展現得活靈活現。
  •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李白的將進酒中我最喜歡這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它也是我的人生格言。我相信自己是個獨特的人,我的潛能是無限的,終有一天我也會找到屬於我人生的意義、價值!1024個人,只要有一個人發生變動就不再是我們,只要有一個的基因發生了改變就不再是我們,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就是這樣獨特的一個人。我們能夠活在當下,生而為人就足以證明我們的運氣有多麼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身上一定有屬於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只是你還沒有發現而已。
  • 記住天生我才必有用
    記住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曾說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們。生活中不乏失敗的挫折,但是不必灰心,不必沮喪。哪有什麼是一帆風順的。不經歷風雨,不能見彩虹,只有經歷風雨之後,我們的人生才更美好。
  •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到四十,堅持做這三件事,必有大出息
    作者:壹號情感原創作品,抄襲必究大多數人都讀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仔細想來,每個人的出現,都具備自己獨特的地方,在我們身邊存在的每一個人,都一定擁有自己特有的能力,只是有些人把能力激發了出來,而有的人卻一直沒有被發掘。
  • 李白和蘇東坡的人生態度有何不同?
    就樂觀的情緒而言,唐代的李白和宋朝的蘇東坡都是樂天派的代表。這突出地體現在他們面對逆境的態度上。李白在遭遇職業生涯規劃的重大打擊後,寫有詩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節選)蘇軾在碰到仕途的坎坷崚嶒時,寫有詩章:「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李白這首勸酒詩流傳千年,酒場內外常常引用,讀懂的人卻少之又少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好酒好劍術。因為詩歌飄逸大氣,被譽為詩仙。與杜甫合稱為大李杜。李白的詩素以瑰奇的想像力,不同於常人的腦路聞名。最具有李白這些特色的,在他一生中創作的數不清的作品裡,《將進酒》一定排得上前幾。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有多少人因為這首詩愛上李白?句句夠酷,可惜很多人從來沒讀懂過
    我告訴他,不是《靜夜思》,因為它雖然傳唱度很高,但小時候真的不解鄉愁是什麼;也不是《將進酒》,雖然「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真的很豪氣,但筆者始終覺得這只是詩仙的醉人醉語;更不是《贈汪倫》、《望廬山瀑布》等,畢竟這類送別及寫景詩,唐詩中真的有太多了。真正讓筆者愛上詩仙的,是一首名氣不算特別大,卻讓不少人讀一遍就愛上了的《俠客行》。
  •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5首飲酒詩詞送給你,人生當及時行樂!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傾盡江海中,贈飲天下人。在古代,酒文化很早就流行,聚會更是無酒不歡。而詩人們也是離不開酒,最典型的莫過於李白了。李白鬥酒詩百篇,自稱臣是酒中仙。白居易在下雪之際問友人: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不知那綠蟻新醅酒是何等滋味?蘇軾也是酒的愛好者,酒過三巡,問瓊樓玉宇,道詩酒趁年華。就連杜甫都寫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 傳統道德的反叛者,狂傲任俠的一生,這樣的李白怎能不讓人心疼?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二字,基本上滿足了後代詩人的所有幻想。從魏顥的記載來看,李白是一個雙眼炯炯有神、瀟灑自在的仙人,一生遊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在遊玩的過程中,還經常接濟其他落魄之人。一年揮金三十萬,也正所謂「千金散盡還復來」,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也成為了多少浪子的心聲。他從出生到結束都可以說是一個「明星」,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天賦。有史書記載: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好劍術,作賦凌相如。超群的才華也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賞識,不過最後又被「賜金放還」,到哪都保持著「狂傲任俠」的範兒。在當時那個時代,這樣的性格是反叛精神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