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蘇東坡的人生態度有何不同?

2021-01-14 晨之論史

生活中需要樂觀的精神,不能一味地愁眉苦臉。就樂觀的情緒而言,唐代的李白和宋朝的蘇東坡都是樂天派的代表。這突出地體現在他們面對逆境的態度上。

李白在遭遇職業生涯規劃的重大打擊後,寫有詩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節選)

蘇軾在碰到仕途的坎坷崚嶒時,寫有詩章:「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節選)

當然,今天的人同樣也會有樂觀的態度。如慄良平(日)《一碗陽春麵》節選:「『我們就是14年前的大年夜,母子三人共吃一碗陽春麵的的顧客。那個時候,就是這一碗陽春麵的鼓勵,使我們三人同心合力,度過了艱難的歲月。這以後,我們搬到了母親的老家滋賀縣去了。我今年通過了醫生的國家考試,目前在京都的大學醫院裡當實習醫生。明年四月,我將到札幌的綜合醫院工作。還沒有開麵館的弟弟,現在在京都銀行裡工作。我和弟弟商談,計劃了這生平第一次的奢侈的行動。就這樣,今天我們母子三人,特意來拜訪,想麻煩你們燒三碗陽春麵。』……邊聽邊點頭的老闆夫婦,淚珠一串串地掉下來。「

文本形式雖然是不一樣的,但是所表達的思想卻有相似之處。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內在思維形式——樂觀精神。這個樂觀的精神就是我們分析得到的內在思維形式。那麼,比較一下李白和蘇軾的人生態度,誰更樂觀呢?

結合心理及社會學的分析,李白的樂觀是一種「天真」式的樂觀,因為客觀來說李白的才能並不像他想像的那樣「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也不像他文章中所述的可以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為將為相,他都差著不少。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交織,太過痛苦,又乏實現之途,於是就往往寄情於酒及詩文。故王安石譏其詩文「十九言女人與酒爾」。

但唯其如此,李白詩中之情顯得特別清純與唯美。這正如王國維評李後主持時所說:「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詩中之情插上形象與想像的翅膀,飛入了千百萬讀者的心中。

蘇軾的樂觀是一種「理性」的樂觀。融儒釋道為一爐,蘇軾雖有文人式的情緒,如對於不該說的話「如青蠅在口,不吐不快」,但是對現實社會確實有著比李白更充分寬廣的洞察,少了不少天真式的想像,故曾被宋仁宗譽為宰相之才。所以蘇東坡的樂觀不像李白那樣主觀,而是更多的客觀看待,以理遣情。

比較李白,這少了幾分浪漫與天真。現實中可能是個好事,不過文學上卻因之少了那麼幾分激烈、執著、純情及飄逸,因為其因更多了一些現實的牽絆而不那麼透明震撼。

慄良平筆下樂觀的母子則是「現實」的樂觀。他們更多的是踏踏實實的做事與普普通通的親情。從個例上說更少傳奇性,從文採上看更少激情四溢。正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吧!

從「表象記憶(知識的描述記憶)——通過分析——內在思維理解(知識內在關係)」這個步驟來看,分析能力可以讓們通過一個例子中的具體表述,分析出這個例子所要表達的內在思維及情感。外在形式的展現,是為了強化內在思維形式——目的之表達和認知的情感,然後形成自己的思維和邏輯鏈,在遇到其他情況的時候, 能用這個思維和推導邏輯來解決問題。

「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個詩歌是為了表達遇到困境也依然樂觀的精神。換句話說,當你有悲傷的情緒,需要鼓勵自己的時候,你都可以用「也無風雨也無晴」來表現,也可以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來表現。通過個例的引導,理清文章的外在和內在形式後,通過分析,可以把例子中所記憶的內在思維通過重塑,構建到另外的語言形式中。

從《將進酒》中,得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豁達人生的感觸。然後,我們能夠明白,生命的短暫,時光的流逝,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鏡中月、水中花,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珍惜時光。於是這種認知推導過程和邏輯鏈,作為一種思維固定下來。當我們遇到另外一首詩歌,立馬能調動我們的認知,從而能在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形成自己新的認知。

如[唐]無名氏《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從這首詩歌中,我們能夠通過以前的積累和思維推導,加上對《將進酒》的理解,知道這首詩歌有珍惜時光的含義,但是除此之外,這首詩歌還包含人生要努力的含義。記憶只能解決有限的問題,按照情景去理解,學會分析才能讓我們面對無限的問題,而應萬變。

相關焦點

  • 蘇東坡充滿人生哲理的名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提起蘇軾,總是會不自覺地想起他的詞:「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而蘇軾的詞讀後總會讓人有一定的人生感悟,所以很多人都說,讀蘇軾的詩,可以醫心。
  • 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暗示了怎樣的人生態度
    文·段宏剛公元752年,詩仙李白(701年——762年)創作了一首樂府詩《將進酒》,其中有這樣的句子: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字面意思為:在人生春風得意的時候,要盡情享受當下的歡樂,不要讓空空如也的酒杯對著皎潔的圓月。
  • 「詩仙」李白的傳奇人生
    而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那裡人傑地靈,英雄輩出。在神話傳說中,那裡是伏羲女媧的出生地;在歷史上,漢代飛將軍李廣和唐朝皇室一脈也是隴西成紀人。李白在25歲前在蜀中讀書,學業大有成就。「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他的聰穎,從小便展露無遺。但他並沒有驕傲自滿,而是選擇了隱居大匡山讀書,甚至學起了縱橫術。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詩仙李白肆意灑脫的的人生態度
    李白寫的很多詩都是樂府詩題,《將進酒》就是其一。《將進酒》是一首勸酒歌。勸酒歌,也就是喝酒時候用來助興的,和行酒令差不多。兩者不同的是,酒令是一種遊戲,輸的人要罰酒,而勸酒歌則是想辦法讓對方喝酒的一種方法。我們國家許多少數民族的勸酒歌都很有名,比如雲南彝族的《敬酒歌》。中國的酒文化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先秦的禹帝時期。
  • 讀《蘇東坡:人間最是真情味》如果沒有了情,蘇東坡會面臨什麼?
    在這裡我們看見了蘇東坡的愛情,因為這些愛情我們明白了婚姻存在的意義。一個人的能力和學識固然是天賦決定的,可是如果沒有生活的煙火氣浸潤著卻也顯得蒼白。蘇軾自出生到老去的六十五年裡,他其實都是被愛包裹著的人,所以即便是胸懷大志而不得伸展,卻也品味到了人間難得的真情。所以人生哪有那麼多圓滿?但凡能擁有一種就很不錯了。
  • 蘇東坡:3+7=0,這就是人生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作者:洞見·亦云白大文豪蘇東坡有詩曰:「飲酒不醉最為高,見色不迷是英豪。」人生很多事,在將滿未滿時,往往最為恰當。酒飲微醺止,花看半開時。飯吃七分飽,茶倒七分滿。
  • 蘇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如何生,如何活?
    世界這種厚實和奇異,這個提問,似乎荒誕。一個新聞噴發,「某某引熱議……,某某網紅領獎……,某某明星和科學家同臺……」各種疑問,在隨便哪條街上,都會直撲隨便哪個人的臉上。人們議論紛紛,眾說紛紜,投入遊戲之中。「這些,跟你有關嗎?」「沒有!但是,影響了我們的心情!」
  • 人生如詩豪邁,不同的詩,有著不同的心態
    人生就如一場戲,而生活就像一個舞臺,生活的每個精彩紛呈的場景,都在這個舞臺上演繹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喜是悲,人生的這場戲,都會一如既往的繼續著。只要心中有暖,心中有陽光,人生的就會豐富多彩而又充滿美好的嚮往。而在詩人們的筆下,都有著不同的詮釋。
  • 蘇東坡:好女人,就是詩和遠方
    在五線城市黃州的郊外,蘇東坡的家人正在忙著張羅一個飯局。地點就在那個網紅公寓——「東坡雪堂」。飯局的嘉賓,是東坡的一個鐵粉,男性,剛剛抵達黃州。在這個飯局上,蘇東坡將意外認識一個女人。這個女人,讓他在生活的低潮期,真正見識到了詩和遠方。而這個女人自己,也將被東坡寫進那首充滿金句的名作,成為歷史名人。
  •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讀蘇東坡:一個把苟且活成了瀟灑的男人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風雨,我行我素,遇事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年少時,總以為蘇軾、蘇東坡不是一個人,後來,越了解他越發現,前半生,是蘇軾;後半生,才是蘇東坡。
  • 用情感解析俗語:「女人當家房倒屋塌」男人有何不同?
    序言: 說起情感,她是態度這個領域中的一個分支,它與態度中的傳統和慣例,以及沒有明確意識,需要具有協調一致性。這是主觀態度,在客觀生理上的一種較複雜而又穩定的生理評價和體驗。 一:男人和女人情感有何不同?
  •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也有人曾說: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他一生坎坷,不是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他一生豁達,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生活百般滋味,他終是用了一生的時間,使它苦盡甘來。其實這一生,我們所追求的功和名、權和利,只不過是人生中的幻光。人生既然不過虛幻,政治失意與挫折,生活的坎坷與磨難,又算得了什麼呢?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正像到處飛的鳥類。到處飛是鳥的命運,各處奔波是人的命運,我們在哪裡留下痕跡,停留何處,都是偶然,也是必然。
  • 警惕自己的「蘇東坡效應」:認識自我,讓人生少走一半彎路。
    古代有則笑話: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住店時和尚將解差灌醉,並剃光他的頭髮後逃走了。解差醒時發現少了一個人,大吃一驚,繼而一摸光頭轉驚為喜:「幸而和尚還在。」可隨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裡呢?」這則笑話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詩人蘇東坡的兩句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即人們對「自我」這個猶如自己手中的東西,往往難以正確認識。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談談杜甫對李白的友情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有2次相遇足以不朽,那一定就是孔子見老子,杜甫見李白。2次相遇,猶如將遇良材,伯樂遇到了千裡馬,從此心有靈犀,惺惺相惜,彼此牽掛,成就了2段不同的佳話。詩仙李白猶如天生驕子,他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 蘇東坡的愛情,兩情相悅,深情不壽
    都說一個偉大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個優秀的女人!蘇東坡是幸運的,他背後是三個優秀的女人,三段相濡以沫的愛情!蘇東坡的髮妻王弗,15歲嫁給18歲的蘇東坡,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辦婚姻,但他婚後的感情卻很好,相親相愛,相輔相成。
  • 千奇百怪的效應——蘇東坡效應
    大部分的效應都是以外國人的名字來命名的,所以蘇東坡效應就顯得鶴立雞群,格外有特點。蘇東坡效應說的是一種心理現象,這種現象可以從蘇東坡的詩句《題西林壁》中體現出來。我們從小就要學習並背誦的這首《題西林壁》內容如下: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李白最「狂」的10句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的詩飄逸瀟灑,恣意汪洋,奔放不羈。賀知章第一次見他,說他是「謫仙人」。杜甫形容他:「白也詩無敵」、「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魏顥稱讚他:「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鬼出神入。」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詩仙李白:我的人生我做主,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放蕩不羈,我行我素,快意恩仇,是當之無愧的「瀟灑哥」。其詩浪漫綺麗,飄逸灑脫,狂放之絕,無不至極。不受世俗羈絆,不為權貴所迫,不為境遇所困,只要精神的超脫,超然物外的安寧自在。
  • 事實婚姻和同居關係有何不同?
    事實婚姻和同居關係有何不同?基本案情黃某1和黃某2系黃某和原配所生子女,1994年農曆十二月左右,鈕某與黃某經人介紹後重組家庭,開始共同生活,事後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2018年8月,黃某因發生交通事故死亡。
  • 蘇東坡的初戀,上陣父子兵,兄弟倆金榜題名
    蘇東坡有一個堂妹,是東坡的初戀,初戀是一個人最難忘記的,每每想起,雖然不完美,卻總是深存腦海,讓人情緒久久難以平靜,蘇東坡對自己的初戀就畢生思念,蘇東坡的爺爺去世以後,蘇東坡的父親蘇洵從外面回來了,東坡的叔叔和親戚也都過來奔喪,這時候堂兄堂妹就有機會見面,還能在一起玩耍,蘇東坡的初戀是溫柔的,但因為同姓,結婚是沒有可能的,要是外婆家的表妹就好了,就沒有那麼多講究,蘇東坡的初戀後來嫁給了一個叫柳仲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