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不讓百歲爺爺搬回家住,80歲兒子:百善孝為先!

2020-10-03 寒冰情感

導語:養兒防老,是老一輩人的觀念。那時候沒有養老保險,他們渴望能夠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可真等到連自己子女都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夠秉承百善孝為先的精神。不管怎麼說,請不要把老人送進養老院,畢竟自己身邊才是父母最堅實的依靠。

王大爺身子骨一直都很硬朗,一直健健康康度過了幾十年,不過最近他有些煩心。事情的起因是因為王大爺沒有人照顧,不小心摔了一個跟頭。這一摔可不得了,把王大爺的膝蓋骨給摔了個粉碎性骨折,在家裡修養了整整四個月。膝下的幾個子女,大多已經故去,只剩下一個80歲的兒子。可惜的是,唯一的兒子身體也不太好,自己也需要人照顧。

那一天,王大爺正躺在床上休息,兒子推門進來,輕輕地喚醒他。王大爺轉頭問道:「我的兒呀,你今個怎麼看起來怪怪的,是不是有什麼心事?」到這個年歲,還不忘關心自己的子女,兒子眼眶頓時溼潤了,艱難地開口:「爸,我跟您商量件事,要不把您送到敬老院好不好?」王大爺耳朵有些背,聽不太清楚:「你說什麼?」兒子艱難地重複了一遍:「我說把您送到敬老院。」

王大爺幾乎要哭出來:「我養你這麼大,就是為了你給我養老呀!」兒子有些無奈:「我也自顧不暇了,再說敬老院那裡有很多同伴會跟你一起,你不會孤單的。」王大爺一聽急了,幾乎要伸手去打兒子:「我小時候,跟你說過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兒子不假思索地回答:「百善孝為先。」

後來,實在沒有辦法,王大爺的兒子把老人接回家跟自己的孩子們一起生活。孫子看到爺爺這麼大歲數,對兒子說:「爸,我們把爺爺送到敬老院去好不呀!」兒子想想自己,堅定地開口:「堅決不把爺爺送到敬老院,家裡的事,還是我說了算!」

相關焦點

  • 百歲父親:別把我送養老院!80歲兒子:我說了算!
    可真等到連自己子女都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夠秉承百善孝為先的精神。不管怎麼說,請不要把老人送進養老院,畢竟自己身邊才是父母最堅實的依靠。事情的起因是因為王大爺沒有人照顧,不小心摔了一個跟頭。這一摔可不得了,把王大爺的膝蓋骨給摔了個粉碎性骨折,在家裡修養了整整四個月。膝下的幾個子女,大多已經故去,只剩下一個80歲的兒子。可惜的是,唯一的兒子身體也不太好,自己也需要人照顧。
  • 80歲的老父親被50的兒子拳腳相加,這到底發生了什麼?
    結果看到了不忍看的一幕,鄰居家80多歲的老父親,被50多歲的兒子拳腳相加,打得牙齒都掉落了。垂頭喪氣地在那一陣陣唉聲嘆氣。我看到這一幕,真想拿起手機打個電話報警。可是,中國俗話,清官難判家務事。我不好妄自摻和。我看他們兒子、媳婦、老伴都在場,我能說些什麼呢?我心情無比複雜地走開了。
  • 百善孝為先,父母恩情大如天
    百善孝為先,父母恩情大如天 中華上下五千年,源源流長,俗話說的好,父母恩情大如天,百善孝為先,懂得孝道,懂得孝順父母長輩的人,才是立身立世的根本,今天就說一說,作為晚輩的子女,我們應該如何的盡孝道。人生在世,父母的恩情大如天,需要我們用一生去償還,父母已經不再年輕,越來越老了,甚至變得不懂事了,我們要學會轉換思維,學會包容和愛護,就像我們小時候,他們寵愛我們一樣,現在他們老了,不中用了,我們也不要計較太多。
  • 孫子婚禮當天跳樓身亡:房子是壓垮82歲奶奶的最後一根稻草
    9月18日孫子的婚禮前夕,李世蘭老人曾經的家裡燈火依舊輝煌。這是一套80平米兩房一廳的小戶型,溫馨實用。門外暗黑的夜色裡,老人痴痴的望著和老伴兒住了大半輩子的家,直到夜闌人靜。說起來是兩全其美,只可惜就在三個月前,孫子以要結婚裝修為理由,把李奶奶從屋子裡請了出來。要她去親戚家或者鄰居家借住一段時間。李奶奶不願意,她怕一旦搬離,兒媳和孫子會趁機攆他出門,她怕再也回不去。
  • 父母的恩情,我們一輩子都還不清,百善孝為先!
    我們欠父母的實在太多了,請不要把父母對我們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父母的恩情,我們一輩子都還不清,百善孝為先!做人一輩子就四個字,孝、善、忠、誠,這四個字當中為什麼「孝」為先呢?因為,百善孝為先…!無論在外是成功還是辛酸,當你回到家,在別人眼裡只會留意你好不好,而只有我們的父母才會關心你累不累。無論到何時,不管你在家還是還外,只要我們的父母還健在,他們都會心疼你,關心你。
  • 孫子高考634分,打電話回家報喜,爺爺忘記掛斷,傳來對話他傻住
    劉大爺是一位孤寡老人,30年前老伴就去世了,15年前兒子又因車禍去世,兒媳婦扔下3歲大的孫子離開了劉家。劉大爺本想隨老伴和兒子去了,可是聽到孫子哇哇大哭的聲音,他心軟了。在他看來孩子是無辜地,原本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孩子已經是不幸了。
  • 為什麼講究百善孝為先的中國沒有「母親節」,答案其實很簡單!
    美版母親節先是在中國港澳臺地區流行,在20世紀80年代,被中國內地民眾接受,發展至今成為一大節日,人們都會選擇在這天表達對母親的無限敬愛。但問題來了,中國這個百善孝為先的歷史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留下父親節母親節供後世紀念和傳承!對中國古代孝文化略有涉獵的我再次查閱相關記載後確定的告訴大家,中國傳統文化裡面不需要父親節母親節這樣的節日!
  • 三兄弟出錢為80歲母親蓋房,網友感嘆: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無論我們到了多少歲,在父母的眼中永遠都是孩子。有父母的地方,家就完整,我想只要我們有能力了,都會回老家把老房子拆了蓋一棟大房子,讓自己的父母享享清福。就像寧夏胡氏三兄弟給80歲高齡的老母親在農村蓋了一棟別墅,完成了母親的心願。
  • 百善孝為先!孝女關牧村,將老父親當小孩呵護與疼愛
    但在關牧村的眼中,卻是另一種「風景」,而這別樣的「風景」,讓很多人都不禁流出了眼淚,畢竟百善孝為先。正如很多家庭一樣,老人住一個星期,就提出要回自己的老家。關牧村的父親,也是如此,嘟著嘴巴告訴女兒,我就是想要回去。
  • 百善孝為先,那些為父母買了房子的子女後來都怎麼樣了?
    "百善孝為先"是《圍爐夜話》中的一句名言。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說出了最根本的道理,最根本的人倫和最根本的共識,所以數千字的《圍爐夜話》,抵不過這一句"百善孝為先"的名聲。
  • 老人逗孫子,「不叫爺爺,我家不讓來」孫子的回答,刺痛他的心
    楊大伯有一個孫子,今年已經7歲了。當初兒子和兒媳去外地打工的時候,他和老伴就帶著孫子,從2歲帶到了5歲。這三年的時間,經歷了許多的事情,有一次孫子生病了,一直高燒不斷,楊大伯急得不行了,一直在醫院裡陪伴,他連續好幾天都不曾好好睡覺過了。一直等到孫子好了,他才能安心地休息。 雖然帶孩子很辛苦,但是孫子很貼心,嘴巴特別的甜。
  • 人老了80歲了!不給兒子一家人添亂了!我要自己住進養老院。
    我今年80歲了,身體健康頭腦清楚。我是上海環衛工人退休的老太婆。我的心態非常好,我要自願要求住進養老院,不給60多歲的兒子媳婦和30歲的孫子添麻煩,我的心願是讓兒子一家三口幸福快樂的生活。全國人民都說上海人顧家會過家庭小日子,這話一點不假!我家就是上海幸福的一家人的縮陰真實寫照。
  • 60歲兒子還啃老,82歲老母親把房子給了孫子,自己住進養老院
    王大哥就在外面幹起了所謂的事業,掙到錢就在外面花天酒地,掙不到錢就回家跟母親哭天抹淚,母親心軟,給他拿錢,他就又出去折騰,孩子由母親帶著他也從來不管不問的,也不拿錢,父子之間也沒什麼感情。奶奶對孫子非常好,孫子培養的也不錯,還送到國外留學了。
  • 82歲奶奶在孫子結婚當天跳樓,婚禮繼續,無人料理後事
    李奶奶的房子就在這一層樓,兩室一廳有80多平米,雖然說和兒媳與孫子一起住有些擁擠這房子原本在李奶奶的名下,幾年前,李奶奶將房子過戶給了孫子王濤,她想:我給孫子一套房子,讓孫子安心給自己養老。但在3個月前,因為孫子要結婚,兒媳和孫子以房子裝修為由,先是想要讓李奶奶到其他親戚或者鄰居家住幾天。
  • 爺爺90歲了,兩個兒子都不願意照顧,世上真是有這樣的兒子
    今年爺爺快90歲了,雖然沒有什麼大病,但是明顯大不如以前!我爸爸和大伯已經去世了,還有三叔和小叔,以前爺爺一直跟著我家,由爸爸和媽媽照顧,自從前年爸爸去世後,因為太傷心難過看起來一下就老了很多,身體也不大好,但是媽媽一直在果園裡幹活,不會騎車不能天天回家做飯照顧他!
  • 被迫含淚離開的媽媽感嘆:兒子需要的是免費保姆,不需要沒錢的媽
    她有兩個兒子,年輕時對兒子疼愛有佳,兩個兒子也懂事乖巧,一家四口生活得很幸福。可不幸的是,兒子即將要娶媳婦的時候,她的老公得了絕症撒手人寰了。她為了能給兒子娶上媳婦,每天都省吃儉用,希望能多攢些錢,好為兩個兒子娶媳婦。她早早就拖媒人為兒子說親,生怕兒子錯過娶媳婦的最佳年齡。皇天不負有心人,兩個兒子終於順利娶妻生子。雖然兒子結婚時欠了些債務,但她仍然很高興。二兒子在城裡工作,兒媳婦坐月子需要人照顧,於是兒子就把住在鄉下的她接到城裡幫忙照顧月子。
  • 80多歲老人分給兒子100萬,兒子卻再也沒有來看過他
    百善孝為先,在我們中國孝道是第一位的,父母養我們這麼大不容易,所以我們在長大後一定要孝順父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又把我們照顧長大,這麼大的恩情我們無以為報,只能在他們上了年紀以後照顧好他們,不讓他們操心。
  • 公公一句「這種假爺爺有什麼好恭喜的」,兒媳婦果斷搬回娘家
    原來他們家娶她回家,真的只是把她當生育機器。看來婆家人是準備讓她生到男孩為止。想明白了的媳婦就對公公說:「我是生不出男孩子,而且我也不打算再生了,你們找別人生去吧。既然您是假爺爺,那我生的這兩個女孩子就全部帶走,別讓她們妨礙您以後添孫子。」隨後她就一邊收拾行李,一邊叫了一輛車。
  • 80歲農村老人的晚年現狀:老伴指望不動,兒子指望不上
    當老伴離自己而去,當孩子不在身邊,一個人洗衣,做飯,種菜,生病,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往往才是常態。農村老人的晚年現狀,到底是怎樣的呢?我採訪了3位80歲的老人,帶你走進真正的農村,去看一看。劉奶奶,80歲:孩子長大就「飛了」我一共有兩個兒子,我和老伴從年輕時就努力賺錢,供兩個孩子讀書,上大學,然後在城裡買房娶媳婦。現在,我的孫子孫女都不小了。看他們混的都可以,我們也沒什麼擔心的,只是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孩子們幾次,有時想想也挺失落的。
  • 泰安街採|常說「百善孝為先」,父母眼中的「孝順」是什麼?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金文茜 徐智慧我們常常能聽到的一句話:「百善孝為先。」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孝順呢?是賺很多錢給父母花?是擁有一份好的事業不讓父母擔心?還是成家生子,讓父母早日享受天倫之樂?對於孝順,這兩個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