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老人租別墅「抱團養老」,生活費AA制,一起種菜養花跳舞

2021-01-08 花開智能養老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想必每個人都憧憬過,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庭院

遠離喧囂,靜享山水

春雨時節,沏茶讀書,臥聽風雨

夏日徐徐扇著扇子乘涼看星星

秋收時節,在果園內採摘

冬日看著庭院內雪落紛紛,和家人在屋內吃火鍋

而在某市郊區的一幢別墅中

陳阿姨組織的15名老人正在享受這種美好愜意的「抱團養老」同居生活

「生活費AA制,我們平時一起種菜、養花、跳舞」

72歲的耿阿姨,退休後一直酷愛旅遊

有一次和好友共同遊玩時,突發奇想

「我們在一起這麼開心,乾脆搬到一起住養老算了!」

於是,在陳阿姨的組織下

一共15位老人

共同租下了郊區的一幢別墅

開啟了抱團養老的同居生活

她們每人每月拿出2000元作為生活費

大家共同的吃飯、遊玩開支就從這裡面出

每個月多退少補

他們經常一起買菜、一起做飯

圍在一桌吃飯,聊聊子女、以及一些生活瑣事

生活的自得其樂

他們在下午經常打牌取樂

也會結伴去周邊的公園遊走、散心

照片裡,她們明媚的笑容

像向日葵般燦爛

集體生活令她們身心舒暢

縱使生活中難免有一些小的摩擦和分歧

但她們都會相互理解和包容

因為比起「小摩擦」

她們更害怕孤獨

熱鬧的群體生活,令她們倍感溫暖

她們還會組織起舞蹈

大家一起歡快的唱歌、跳舞

隨著歌聲活力四射地跳舞

仿佛又回到了18歲,朝氣蓬勃的青春年華

發起人耿阿姨早有「抱團養老」打算

耿阿姨似乎也早有想過如此新潮的養老方式

她表示,子女工作繁忙,不想麻煩子女照顧

性格開朗的耿阿姨

便組織了14位老友同住

互相照拂、共同生活

雖然知道生活中肯定會有一些小的矛盾、小的摩擦

但她微笑言之:「有矛盾就再解決吧」

而且,每個入住別墅的老人入住之前

會填寫一份「免責書」

身體不好的,在入住過程中出現什麼小毛病的,責任都要自己承擔

因此,同住的其他老人也可以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快速到來

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日益從家庭難題演變為社會問題

「抱團養老」無疑就是其一的解決方案

但是耿阿姨一群人是好的例子

也有許多抱團養老的群體,最終因為種種現實原因不歡而散

所以,無論是居家養老、機構養老、智慧養老還是抱團養老

都還要結合實際

根據老人的意願以及老人的身體狀況、經濟能力而定

「世上公平唯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

我們也有遲早要面臨養老問題的那一天

如今現實的社會,養兒未必防老做好養老準備,老年才不慌張善待老伴和老友,守住老窩和老本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最大的贏家

相關焦點

  • 老姐倆的晚年「抱團式」養老生活
    老姐倆的老伴相繼去世後,她們不想給自己的子孫添麻煩,於是合計了一下就搬到一起住了。由於兩人都有養花、種花的習慣,兩人就開始了種花、賣花的生涯。老姐倆把空出來的房子的小院裡種滿了各式各樣的花草,有事沒事的就相約一起去給花草澆水施肥。 花草也通靈性,在老姐倆悉心地栽培下,長得是奼紫嫣紅。
  • 要男人有何用:姐妹抱團養老成社會潮流,相互依靠只因這兩字
    在北京,15位老人租了兩棟別墅來抱團養老,在廣州7個閨蜜湊400萬同居養老,而在寶島臺灣也有12位老人共同集資建造了老年公寓。看來,姐妹抱團養老的魅力真的很大,席捲全球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姐妹才是值得依賴的人《欲望都市》的影評裡有這麼一句話說的很對:「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男人,他們並不會陪你一起變老,真正陪你變老的,是你的女朋友。」
  • 20年前,50名老人買一棟房抱團養老,自給自足15年如今怎麼樣了?
    不過,在15年前,中國有一個老人叫上自己的姐妹,一起買了1棟白色二層小樓,這棟小樓是50多歲老人抱團養老的地方,但是如今卻曲終人散。當時浦逸敏就想著自己和朋友一起住著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一起吃齋念佛,還能節省開支,就這樣浦逸敏直接來到了農村,浦逸敏跟信用社的負責人進行交談,花了5萬塊把信用社給買了下來。
  • 我最喜歡的養老方式——抱團養老
    回來後,閨蜜召開家庭會議,商議父親的養老問題,姐弟四人分工,把母親替換下來伺候父親。弟媳說孩子小,不讓弟弟排班,閨蜜也答應,讓他們出錢給父親找護工,弟弟這才勉強答應下來。閨蜜父親兩年後因為吃東西嗆到了氣管,送到醫院時就不行了。事後閨蜜說,經過這兩年多的陪伴,開始考慮咱們的養老問題,都是獨生子女,不能給孩子添麻煩,退休後,咱們去租個農家院,來一個互助養老吧。
  • 單身老人不再熱衷「找老伴」過餘生,而是嘗試這種新潮的養老方式
    ,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來實現現在的一種新型養老方式「抱團養老」,過上一種前衛時尚的退休養老生活。身體狀況良好,生活能夠自理,有一定經濟基礎的退休老人,可以嘗試一下「抱團養老」。幾個好友,或者是脾氣性格相投,又彼此舒服的人一起居住,找個適合養老居住的地方,租一套大別墅,有人負責管理,有人做飯,還有人組織一起遊玩。
  • 60歲老人的自述:「半抱團」式的養老,才是老年生活的正確選擇
    這幾年抱團養老讓很多老人都得到安慰。但是因為性格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同居式的養老讓很多老人發生了不愉快,於是為了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一部分老人過上了「半報團」的老年生活,據說這樣的生活方式讓很多老人都很開心,並且更容易讓人接受。
  • 抱團養老,就是投資兒女的未來
    而抱團養老,都是經濟條件比較好、資源比較優厚的老人,比較功利地看,這種方式下,也是在為子女創造人脈資源,把父輩人脈資源留給後代。 2、父母抱團養老,才能更好地釋放孩子的精力。 免得麻煩兒女,這是很多抱團養老的老人的心態。現在年輕人都在上班,工作壓力都挺大,還有自己的家庭,是不可能全心全意照顧孝順老人的。
  • 14個老夫妻同居式養老,這才是當下最流行的養老方式
    白天種菜養花,晚上隨機搞個14人大party…,如今兒女都已長大,自己亦不想成為他們的麻煩,他們便相聚一起「抱團養老」。,一起種一起收,一起做一起吃,這就是我們理想中的老年生活。」兒女盡孝道當然重要,不過,若能幫助老人改變「空巢」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在「抱團」養老中找到同好夥伴,資助與互助,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 養老當自立,是我們這一輩中年人的宿命
    但是,我們心裡都清楚,未來的養老,是無法依靠子女的。這也不能怪孩子,他們這一代獨生子女也很累,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孩子們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好、不來啃老就算優秀了,他們有心想要好好照顧你,也沒有多少餘力了。前幾天,讀到一篇有關養老困局的文章,其中談到,我們國家老齡化速度前所未有,年輕人口萎縮厲害,2018年,中國16歲以下的孩子首次少於60歲以上的老人。
  • 抱團養老是自尋煩惱
    快要退休的一些同事,聚在一起,約好到老了,不能動了,抱團養老。到時候,能相互有個照應。看著樂滋滋的同事們,一個個說的眉飛色舞,能動的照顧不能懂動的,一起動手做飯,一起養花種草,憧憬著幸福的晚年生活。我卻覺得抱團養老純是自尋煩惱。
  • 養兒防老已成過去,老人需要做到兩點,才能張開雙臂擁抱新型養老
    再加上,兩代人住在一起,會影響彼此的生活質量,容易產生矛盾和隔閡,所以,養兒防老變得不脆弱不堪。有人說了很多種,可以抱團養老、社區居家養老,也可以住養老院,還可以住在家裡僱保姆伺候等等。是的,養老方式多樣化,老年人有了更多的選擇,可這些所有養老方式的背後,都是需要條件支撐的。二,真實案例01講述者:宋大力,73歲。(為了方便敘述,全文採用第一人稱。)
  • 抱團養老,抱團養兒你準備好了嗎
    最近熱播的《以家人之名》,向我們展示了非血緣一樣可以彼此分享,相親鄉愛,非夫妻的大老爺們們一樣可以活得有滋有味,風生水起甚至是打情罵俏。 婚姻血緣關係就像褲子上的腰帶,大多時候我們靠它來束緊褲子,沒有它大多人會春光乍洩。但是不排除還有少數鬆緊腰,或者還有極少數人屁股大,即使不用腰帶,也不擔心尷尬。所以腰帶給我們安全感,但是卻也給了一定的約束感,責任感。
  • 我們準備和兄弟姐妹一起抱團養老
    我們商量要一起抱團養老,我認為我們這個方法可行,原因有下面幾點: 我們幾家關係一直相處不錯,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經濟條件相當:我們都在一個企業上班,工資懸殊不大; 對養老態度一致 :我們都認為家裡就一個孩子,以後他們工作生活壓力大,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愛好大致相同:我們都沒有特殊的愛好,我們幾個女性喜歡逛逛街,男性也就喜歡打打牌。
  • 二點處事方法最重要 老人學會 抱團養老必然成功
    本號致力於促進獨身及空巢老人的幸福養老,您的關注是作者的動力。一起探索互助養老,請關注作者並私信交流。退休後,有些老人個性很強,和其他人處不好關係。現在很多老人喜歡網上聊天,手機上加了很多微信群,有的人在群裡和其他人吵架,遇到不同的意見就開懟,經常被踢出群,整天鬱悶生氣。因為國家的現實形勢制約,老年人之間需要互助,需要抱團養老,如果處不好人際關係,那就很不妙。筆者認為周總理的八互原則非常值得學習,而其中最關鍵的是二點。
  • 抱團式互助養老,一種新的養老方式值得老人們借鑑和學習
    如今,老齡化社會,人們對養老越來越重視了,哪種才是最健康最適合的養老方式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說,不用兒女管,老了就去養老院,有的說,還是兒女最靠譜,還有的說,抱團取暖,就是幾位姐妹合夥分工合作,找一間房子住在一起生活,相互照顧,平時在一起玩耍,有事互相有個照應。
  • 抱團養老晚年幸福?65歲許阿姨;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因為,這樣既不會拖累自己的兒女,自己又不會孤獨,還能結識到很多同齡的志同道合朋友,又能增進與兒女之間的感情,因為,俗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相處更和諧,」但是,也有很多人說:養老院如監獄,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的,那麼,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滿足廣大的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近幾年,興起了多種多樣的養老方式,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 單身老人如何養老?
    媽是個在家閒不住的老太太,一有空就去跳舞或者打拖拉機。因此時常會跟我講些有關那些老人的見聞。她愛跳舞,想叫人陪她跳,就僱了二位老人陪舞。一位是老先生,他夫妻倆也常來跳舞,每月給他一千二的薪水,老先生有時也和自個老婆跳,於是這位老太太又僱了一位老太太,當老先生跟他老婆跳舞的時候,這位老太太就陪她跳,一月薪水五百,而且三時三節還送這兩位陪舞人的禮,還不時請吃飯。如果有其他人員臨時請她跳舞,她就請他們吃早點。每年花二萬塊在跳舞上。
  • 寄身鄉野,兒女缺席,這群老人卻絲毫不覺得晚景悽涼
    原來,這4對老夫妻是20年的好友,年輕時為家庭、事業奔忙,終於退休了,便約定一起「旅居養老」。擇鄰而居,志趣相投:喝茶,種菜,散步,養花、聚餐、旅行。相互照應、相互關心。比起住在養老院裡,單調乏味的生活,這樣的日子真是令人豔羨。
  • 抱團養老?看著挺美好,其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說起抱團養老,相信很多人聽過或者打算以後自己老了,就找自己的幾個好閨蜜或者關係好的幾個老姐們老哥們,租個大院子,僱傭兩個保姆,一個做飯收拾家,一個伺候這些老人,老哥們老姐們沒事的時候就養養花花草草或者一起包車旅旅遊又或者在一起打打小麻將,那晚年的小日子也算是圓滿了,但真的是這樣美好嗎?也許真相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就像王大姐她們的例子,也許你看了會有所啟發!
  • 抱團養老——往往被這三種想法搞砸
    然而現實中,那些「抱團養老」的親身實踐者,往往是滿懷欣喜住到一起,到最後卻成了清冷收場的不歡而散,詢問原因,無外乎性格不合,三觀不一致與其說「抱團養老」敗給了現實,不如說「抱團養老」輸給了「理想」,毀在了那些對這種模式,以及相互之間關係的理想化期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