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式互助養老,一種新的養老方式值得老人們借鑑和學習

2020-08-07 藍色的憂傷

如今,老齡化社會,人們對養老越來越重視了,哪種才是最健康最適合的養老方式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說,不用兒女管,老了就去養老院,有的說,還是兒女靠譜,還有的說,抱團取暖,就是幾位姐妹合夥分工合作,找一間房子住在一起生活,相互照顧,平時在一起玩耍,有事互相有個照應。

導語:

就有這麼一對姐妹,是多年的好朋友,即使結婚以後,她們也經常來往,就像親姐妹一樣,彼此了解互相的性格脾氣,如今兒女都已出去了,她們兩人也感覺特別孤單,平時住在各自的房子裡,也特別的寂寞,而且現在她們身體還好,能吃能動,也不需要人特別照顧,就商量乾脆住在一起。

(1)

就把她們叫做王阿姨和鍾阿姨,她們工作時認識的,在一起已經好了幾十年,雙方脾氣相同,興趣愛好也差不多。

抱團式互助養老,一種新的養老方式值得老人們借鑑和學習

王阿姨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已經出去了,鍾阿姨,也是一對兒女,也早出成家立業了,她們的孫子也大了。

她們兩人都70多歲,兒女都很忙,經常有回來看看,但是沒有可能每天跟她們住在一起,兒女都很孝順,如果老太太願意,就把她接到身邊孝敬。

王阿姨說,兒女有他們的工作,不想麻煩他們,而且他們還要照顧孫子,不想給他們添麻煩,就沒有答應。

而鍾阿姨的老伴也是八年前去世的,當時鐘阿姨是在女兒家裡帶孫子,老伴自己在家裡,當時,他突然發病,又是冬天,摔倒在地下起不來了,等人發現的時候已經晚了,讓鍾阿姨後悔莫及,如果有個伴在身邊,她的老伴就不會沒人知道了。

她回家以後一直悶悶不樂,情緒非常低落,幾年都這樣子,兒女工作也很忙,她也不想麻煩他們。

多虧王阿姨,每天上門安慰開導她,才使她慢慢從悲痛中緩解過來,所以,她也提出,不如兩人住在一起不是更好嗎?王阿姨早有這個想法,只是不知道鍾阿姨有什麼看法,不好意思說出來。

(2)

於是,她們決定住在一起,鍾阿姨房子比較寬敞,有兩個衛生間,所以就決定住在鍾阿姨這邊。

抱團式互助養老,一種新的養老方式值得老人們借鑑和學習

早上王阿姨醒的比較早,6點多她就起來弄早飯,然後7點鐘阿姨起來兩人一起吃過早飯,就去外面散步,順便再買點自己想吃的菜,回來以後兩人一起做菜,每人做一份最拿手的一起端上桌子,費用AA制。

兩人每天生活都很規律,好天就手拉出去外面散步,下雨天就在家裡看電視,看報紙,看一下書,一起整理家務,有時候還一起下棋。

有時輸了,鍾阿姨還要賴皮,像小孩子一樣,很有趣味,她們的生活也充滿了歡聲笑語。

每天互相叮囑按時吃藥,有些小事也互相提醒,如出門有沒有帶鑰匙?有些事情有沒有做完。

抱團式互助養老,一種新的養老方式值得老人們借鑑和學習

每年她們都相約去旅遊,見識祖國的美好河山,開闊了視野,相處更愉快了,如今在一起已經四五年了,另外兩個姐妹也加入她們,就像一家人一樣親密無間,她們回憶著過去,在一起美好的時光,回想著朋友同學之間的往事,每天的日子都是快樂有趣的。

過去那種孤獨住在一間房子,一天也沒人說話,如今姐妹有說不完的話,人多更熱鬧,有時一起去練太極拳,有時一起下棋,有時一起看電視,就像一個大家庭,有更多的姐妹想加入她們,現在她們更熱鬧,更快樂了。

結語:

這種抱團互助式養老,有不少的好處,老人擺脫了孤獨,互相幫助,增加了生活的樂趣,減少了子女的煩惱和負擔。

但是,它是需要一定條件的,雙方必須是非常好,非常熟悉的朋友,脾氣性格都可以適應,雙方的身體都沒有問題。

能走能睡,能吃能動,如果有一方身體出現問題,需要人照顧,甚至臥床不起,這種互助式抱團養老,就不能適應了。

一方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免費照顧另一方,這個時候就需要他們的子女出面,把他們接到身邊去照顧,或者出點錢送到養老院專人照顧。

抱團式互助養老,一種新的養老方式值得老人們借鑑和學習

所以這種抱團互助式養老,只能在一個階段適用,雙方身體沒有問題,生活能自理,才是適應的,如果身體健康狀況不佳,這種互助式養老就不太合適。

不管怎麼樣,在一定階段,雙方能給對方精神安慰,在一起精神愉快,能和諧相處,不給對方添麻煩,這種養老方式就是適宜的。

@藍色的憂傷 感謝您閱讀評論,點讚,轉發關注

相關焦點

  • 68歲老姐倆的晚年「抱團式」養老生活,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
    現在的養老方式有很多,像那些有經濟條件的老年人,他們可以選擇去養老院,或者請保姆在家照顧自己,但沒有經濟調節劑的老年人,他們更願意自己一個人居住,無聊的時候和鄰居們說說話,要是孩子有時間回來看望他們,自然是更好。不知不覺,現在出現了很多「抱團式」養老生活,兩個年齡相仿的老人住在一起,身邊雖然沒有子女們的照顧,但他們依舊過得很開心,心裡很安穩,彼此互相照應著。
  • 我最喜歡的養老方式——抱團養老
    我有一姐們,父親長期癱瘓不能自理,母親年齡也大了,他們兄妹工作也比較忙,為了母親的身體,就想把父親送去養老院。喊上我一起去養老院看看環境,剛進門就碰到一坐輪椅的老太太,看到我們就喊,推我走走吧,我每天都在這坐著,沒人理我呀,你倆推我走走吧。我閨蜜聽了鼻子一酸,眼淚就下來,拉起我就走,說堅決不送父親去養老院了。再苦再難也要陪伴父親到老。閨蜜的父親從部隊退伍後,回到地方工作。
  • 二點處事方法最重要 老人學會 抱團養老必然成功
    本號致力於促進獨身及空巢老人的幸福養老,您的關注是作者的動力。一起探索互助養老,請關注作者並私信交流。因為國家的現實形勢制約,老年人之間需要互助,需要抱團養老,如果處不好人際關係,那就很不妙。筆者認為周總理的八互原則非常值得學習,而其中最關鍵的是二點。周總理家庭和諧,「八互原則」立大功敬愛的周總理是傑出的外交家,也是人際關係大師,不論在革命年代還是建國後的複雜形勢中,不論在國內還是國際政治舞臺上,都是長袖善舞,備受不同層次的人士崇敬。
  • 抱團養老,就是投資兒女的未來
    而抱團養老,都是經濟條件比較好、資源比較優厚的老人,比較功利地看,這種方式下,也是在為子女創造人脈資源,把父輩人脈資源留給後代。 2、父母抱團養老,才能更好地釋放孩子的精力。 免得麻煩兒女,這是很多抱團養老的老人的心態。現在年輕人都在上班,工作壓力都挺大,還有自己的家庭,是不可能全心全意照顧孝順老人的。
  • 60歲老人的自述:「半抱團」式的養老,才是老年生活的正確選擇
    這幾年抱團養老讓很多老人都得到安慰。但是因為性格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同居式的養老讓很多老人發生了不愉快,於是為了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一部分老人過上了「半報團」的老年生活,據說這樣的生活方式讓很多老人都很開心,並且更容易讓人接受。
  • 老姐倆的晚年「抱團式」養老生活
    慢慢的兩家人的孩子都長大了,各自又都成家搬到了大城市裡,就留了這兩家的老人在家裡。雖然說每個月兩家的子孫後代都會寄錢回來吧,但是四位老人的心理上卻沒有得到多少安慰。 去年我和老奶奶閒聊的時候,她們告訴我,其實錢多錢少無所謂,因為她們年紀大了,吃不了什麼好東西,也喝不了什麼好東西,簡簡單單粗茶淡飯,一日三餐得以溫飽就足矣。
  • 抱團養老——往往被這三種想法搞砸
    在中國,「抱團養老」,很容易被這三句話搞砸1、以後就是一家人了有些人把「抱團養老」當作是建立一個新的大家庭,頗有些替代了原有親情,又掙脫了養老院束縛的相依為命,然而,「家」,特別是中國式家庭,親密關係是微妙的存在,即使之前是很要好的朋友,忽然開始每天同吃同住,也逐漸會成為,雞零狗碎噩夢的開始。
  • 60歲老人自述:兒女長年不在身邊,我找到一種很滿意的養老方式
    這幾年抱團養老讓很多老人都得到安慰。但是因為性格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同居式的養老讓很多老人發生了不愉快,於是為了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一部分老人過上了「半報團」的老年生活,據說這樣的生活方式讓很多老人都很開心,並且更容易讓人接受。
  • 「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大量老年人的養老生活……
    很多人都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卻矯枉過正。把老人當成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包辦一切的,以為只要給老人吃好喝好,滿足生活物質和安全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孝順。殊不知,這種「廢物式」養老,其實是對老人生活的一種綁架。我們欠缺的,是和年齡對抗的自由一直以來,尊老都是我國傳統美德。
  • 退休金是給子女,還是留著自己養老?老夫妻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鑑
    退休金是給子女,還是留著自己養老?老家鄰居張大媽夫婦就遇到了這個難題。張大媽說自己孩子多,兒子女兒加一起有6個,每個月她和老伴取出退休金後,總是會有一兩個孩子「惦記」著這筆錢。原本他們二老也無奈,不過現在這一難題不存在了。原來是老夫妻採取了一個辦法,並且效果也是相當的好。有需要的老人也可以借鑑。
  • 「新型養老」正流行,老人不孤單子女不受累,讓養老變「享老」
    不過好在,關奶奶有足夠的退休金,也不太依賴子女,她自己選擇了「社區養老」的方式,經常和小區裡的老人一起玩,一起聊天,每天都很充實,讓子女省了不少心。很省心的社區養老這種養老方式還是不錯的,我的外婆和奶奶都是這樣養老的。這種養老方式是社區提供的一種方式,他們會為老人提供住處和娛樂設備。選擇這種方式養老的老人,每天都可以去社區和小區裡的其他老人一起玩樂、一起聊天。
  • 新型養老方式正在興起
    為什麼老人都不願意去養老院?事實上,中國大多數的老人都跟張大媽的想法一模一樣,對於養老院這種地方都是敬而遠之的,原因在於我國有悠久的養「兒防老」的觀念。 兒孫們,繞膝而過,這是中國人晚年後極其追求的東西。 在中國人的深層意義上,家庭是家庭和養老的場所,親情的血液是孩子的延續,是家庭繁榮的象徵。
  • 「抱團式養老」散夥了,70歲老人坦言:摩擦太多,不如宅家裡!
    文丨木棉媽媽年過半百可能最擔心就是未來養老的問題吧,跨年那天組織聚餐,我們還聊天養老問題,其中有同事表示:已經準備好了養老房子。隨著社會越來越進步,人們思想越來越開放,養老方式已經不局限於老人年老時跟子女同住了,這些年「抱團式」養老很流行。
  • "廢物式"養老,正在綁架中國老人
    很多人都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卻矯枉過正。把老人當成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包辦一切的「廢物」,以為只要給老人吃好喝好,滿足生活物質和安全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孝順。殊不知,這種「廢物式」養老,其實是對老人生活的一種綁架。1真正的尊重,是傾聽老人的真實想法。
  • 抱團養老晚年幸福?65歲許阿姨;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因為,這樣既不會拖累自己的兒女,自己又不會孤獨,還能結識到很多同齡的志同道合朋友,又能增進與兒女之間的感情,因為,俗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相處更和諧,」但是,也有很多人說:養老院如監獄,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的,那麼,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滿足廣大的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近幾年,興起了多種多樣的養老方式,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 15名老人租別墅「抱團養老」,生活費AA制,一起種菜養花跳舞
    想必每個人都憧憬過,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庭院遠離喧囂,靜享山水春雨時節,沏茶讀書,臥聽風雨夏日徐徐扇著扇子乘涼看星星秋收時節,在果園內採摘冬日看著庭院內雪落紛紛,和家人在屋內吃火鍋而在某市郊區的一幢別墅中陳阿姨組織的15名老人正在享受這種美好愜意的「抱團養老」同居生活「生活費AA
  • 人老了,不再是住兒女家和進養老院,這幾種新型養老方式可以試試
    人老了,需要養老。有些老人也許怕打擾兒女的生活,不想給他們添麻煩,很多老年人選擇老兩口一起生活,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土窩。寧可兩口子窮守一屋,也不願打擾別人的生活。這怕是很多老年人的真實的心理。身體的衰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孤獨。人越到老了,越需要生活在人群中抱團取暖。這時也有些老人會選擇和兒女住或者住養老院兩種養老方式。
  • 14個老夫妻同居式養老,這才是當下最流行的養老方式
    原來,這7對老夫妻,是已經相識50多年的老友,年輕時一起經歷了下鄉的艱苦,如今兒女都已長大,自己亦不想成為他們的麻煩,他們便相聚一起「抱團養老而同居式養老,越來越成為現代人關注的話題。兒女盡孝道當然重要,不過,若能幫助老人改變「空巢」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在「抱團」養老中找到同好夥伴,資助與互助,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 中國式養老:適用才是最好的
    而我們這些兒子們還在自己的崗位工作。那麼,這些母親們的養老問題何去何從?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母親不負兒女?  中國已經全方位進入了老年社會。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4億,將近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最新美國發布的「彭博夕陽指數」顯示,中國在全球人口老齡化風險最嚴重的國家中名列第五,大約3.5個勞動力負擔一名老人。
  • 抱團養老,抱團養兒你準備好了嗎
    看了這個電視劇,加上最近網上報出的抱團養老,前些天民政局的新標語「結婚不一定幸福,單身不一定不幸福幸福不一定非要婚姻來成全,婚姻成全不了的,或許可以自己實現,自己實現不了,也可以抱團取暖做沒有血緣的家人,親人,只要坦誠相對,善良友愛,好像也可以活得很快樂。抱團養兒,抱團養老即使是一種新的模式存在,從個人而言也會是一個相當複雜龐大的家庭關係處理系統,遠比電視劇裡麻煩複雜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