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式"養老,正在綁架中國老人

2020-11-24 汕頭政法

「媽!洗碗了!」

你能想像,這是一個教授吃完飯後對自己80歲母親說的話麼?

「世上怎麼有這樣的不孝子!」

事實並非如此,洗碗是教授每天給母親「特地安排」的。

教授對自己的學生這樣解釋到:

「母親即使老了,但在她眼裡,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讓她洗碗,她就會感到被需要,一整天就會過得充實。」

深以為然。

很多人都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卻矯枉過正。

把老人當成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包辦一切的「廢物」,以為只要給老人吃好喝好,滿足生活物質和安全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孝順。

殊不知,這種「廢物式」養老,其實是對老人生活的一種綁架。

1

真正的尊重,是傾聽老人的真實想法。

之前大連地鐵上的「硬核老人」在朋友圈刷屏了。

一直以來,在公交、地鐵上給老人讓座,都是達成共識的行為。

而76歲的劉增盛,卻要與這個「習俗」對抗。

頭髮花白的他在地鐵車廂裡拉著扶手,斜挎布包,站的筆直。

在他的腰部,掛著一個LED顯示牌,「勿需讓座」四個字分外顯眼。

劉增盛說,不是老人就需要讓座,身板硬朗的,80歲也可以不讓座。

但如果有需要,即便是年輕人,也該給他們讓座。

他做這件事,並不是希望所有老人效仿,凡事要講究量力而行。

他更想傳遞的,是一種老人和年輕人互相平等,互相理解的理念,不需要被區別對待。

「廢物式」養老,總把老人捆綁在世俗的偏見裡,卻忽略了他們的真實感受。

之前杭州一位「金牌紅娘」金大姐在接受《錢江晚報》採訪時,直截了當地說,

六七十歲這一批老頭老太太的婚戀事宜,她碰都不敢碰。

為什麼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子女們普遍反對。

金大姐說,在她從業多年的「資料庫」裡,子女找過來幫父母找伴侶的,一個都沒有。

反而是那些在父母明確表示再婚意願之後,還堅決反對的子女,一抓一大把。

這無疑是老人們的一種悲哀。

有很多人,反對父母再婚的說辭之一,是:你都這麼大年紀了,還談什麼感情?

可設身處地的想想,感情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一個人不管到了多大年紀,渴望感情,依然是天性。

而且,兒女們整天忙於工作,每天能真正抽出陪伴老人的時間,少之又少……

晚年的他們,需要陪伴,渴望追尋自己的幸福,做子女的又有什麼理由去反對呢?

《禮記》上說:「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意思是,真正的孝道,是讓父母開心,尊重他們自己的意願。

真正的尊重,是用心傾聽老人的真實想法。

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和刻板印象去綁架老人,你口中所謂的「為他們好」,說不定會毀掉他們幸福的晚年。

2

「廢物式」養老,是對老人最大的羞辱。

人年紀大了,最害怕的不是老去,而是老無所用。

對老人來說,年齡的增長不可避免,但只要自己還有用,還能發揮餘熱,生活就依然有奔頭有意義。

生活中,很多兒女們都覺得,讓老人們安享晚年,就是讓他們「享福」,什麼也不讓他們幹。

可老人不是沒有自理能力的嬰兒,也不是「什麼都不會」的廢物。

你表現出來的「廢物式」養老,是對他們最大的羞辱。

在年輕人的觀念裡,老人們總有種種不符合時代的缺點。

根據最新版《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我國有將近2億老人沒接觸過網絡。

在這個逐漸網絡化的時代裡,沒接觸過網絡,無疑意味著被時代所拋棄。

可真的是這些老人不願意學麼?

曾有一項老人學習智能化的調查表示:近八成老人願意學,而九成以上年輕人不願耐心教老人。

這就是現狀。

更可悲的是,當老人想要追尋自己的人生價值時,卻常常被看作「不省心」。

綜藝節目《少年說》裡有個片段:

一名少年站在高臺上對自己的姥姥喊話:「姥姥你已經不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了,你都70多歲了,能不能讓我們省點心,別起早貪黑出去工作了?」

姥姥問他:「你覺得70歲的人應該做什麼呀?」

少年說:「在家帶娃、出門遛彎,實在不行搓個麻將跳個廣場舞也挺好。」

老人在他們眼裡,也就只能做這些事情了......

什麼都不會的老人們,只能看著兒女的臉色過日子。

在兒女的嫌棄與不耐煩裡,老人們活成了一隻小心翼翼的刺蝟。

電影《後來的我們》裡有這麼一幕:

父親不會用新電視遙控器,便讓兒子林見清教他。

一遍又一遍後,林見清不耐煩了,扔下遙控器衝父親嚷嚷:「我都和你說了一百次了。」

父親無奈握著遙控器:「算了,不學了。」

故事的最後,父親去世了,到死也沒學會怎麼用新電視。

老人只是老了,他們並沒有錯,更不該像廢物一樣被「羞辱」。

子女們的不樂意、不耐煩,讓老人們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這就是廢物式養老的日常。

可他們的生活本不該這樣。

3

不服老,才能綻放自己的光彩。

年齡老不是真的老,人真正的老,是服老。

「廢物式」養老,剝奪了老人們和年齡對抗的自由。

人不該活在年齡的枷鎖裡,老年人也可以是人群中最閃亮的星。

有一部公益短片《夢騎士》,影片裡的主人公是來自各行各業的17位不老騎士。

他們之中,年紀最大的89歲,最小的72歲,平均年齡81歲。

而且其中有2位曾罹患癌症、4位需要戴助聽器、5位有高血壓、8位有心臟疾病、每一位都有關節退化的毛病。

然而,他們卻心懷夢想,環繞寶島臺灣歷時13天,走過1139公裡。

他們做到了很多年輕人都沒有做到的事,這份勇氣與對生命的熱愛值得很多人學習。

青春對任何人都沒有設限,人老了依舊可以生機勃勃。

網上有位酷爺爺諾敏·何,他的生活讓年輕人看了都非常羨慕。

因為他是坐在飛機上展示生活的。

他會駕駛飛機去看天鵝,會在草原上空飛翔,俯瞰到草原上的羊群時,會產生相當羊倌的念頭。

會在沙漠上空飛行,一邊給觀眾展示烏海市新修的黃河大壩,一邊科普黃河水位變化後烏海湖形成的原因。

每個視頻結束時,他都會喊一句「哈哈,我是諾敏·何」。

在他的聲音裡,你聽不到滄桑,在他的視頻裡,你能看到生命的力量。

老年人的生活充滿著無限可能,老人們也不該被世俗的偏見所捆綁。

朝氣蓬勃的只能是年輕人麼?人老了就應該死氣沉沉麼?

當然不!

身體可能會老去,但青春躁動的心卻可以保持。

為什麼要服老?

老年人照樣可以活得異常精彩!

白居易有一首詩: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老年,只是一種年齡上的劃分,並不是生活方式的界限。

願老人們都能活出自我,追尋自由,擁有幸福的晚年。

來源: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本文首發于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閱讀是最美的姿態,每天我們相遇在格物讀書,用美文、聲音、故事和你說早安。安然自若,格物相伴,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進步!

來源:科普中國

相關焦點

  • 「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大量老年人的養老生活……
    很多人都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卻矯枉過正。把老人當成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包辦一切的,以為只要給老人吃好喝好,滿足生活物質和安全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孝順。殊不知,這種「廢物式」養老,其實是對老人生活的一種綁架。我們欠缺的,是和年齡對抗的自由一直以來,尊老都是我國傳統美德。
  • 中國式養老:適用才是最好的
    那麼,這些母親們的養老問題何去何從?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母親不負兒女?  中國已經全方位進入了老年社會。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4億,將近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最新美國發布的「彭博夕陽指數」顯示,中國在全球人口老齡化風險最嚴重的國家中名列第五,大約3.5個勞動力負擔一名老人。
  • 家裡欠著外債卻買1萬塊的大衣:中國式標配,綁架了多少成年人
    數據來源 | 2006年度《中國最具價值主持人》消費不起的人出手大方;消費起的人,反而卻覺得太貴。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實際上這個男孩只不過是一個被標配綁架的受害者。男孩從事著時尚行業,對於整個行業的人來說,一萬塊錢的風衣不算什麼,那只不過是一個從業人員最該有的基本要求。
  • 新型養老方式正在興起
    為什麼老人都不願意去養老院?事實上,中國大多數的老人都跟張大媽的想法一模一樣,對於養老院這種地方都是敬而遠之的,原因在於我國有悠久的養「兒防老」的觀念。 兒孫們,繞膝而過,這是中國人晚年後極其追求的東西。 在中國人的深層意義上,家庭是家庭和養老的場所,親情的血液是孩子的延續,是家庭繁榮的象徵。
  • 中國式養老,沉重的話題
    草長鶯飛,楊柳依依之際,老公回家做清明,順便護送老人回去度夏。就這樣,轉眼間就是十幾年。聽了老人發自肺腑之言,我們沉默了。有一次,公公生病,大姑姐半夜打來電話,我們一夜沒睡,心裡七上八下,早上四點老公就起床往回趕……不在身邊讓人牽腸掛肚;在身邊,老人故土難離,思鄉心切。真是兩難啊!中國的父母,孩子留在身邊,擔心孩子沒出息,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遠走高飛。孰不知,年邁的時候,孩子留在身邊的,才是最幸福的。
  • 中國式悲哀:這樣的老人,何時才被重視
    導讀:文|情感小小中國式悲哀:這樣的老人,何時才被重視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式悲哀:這樣的老人,何時才被重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國外老人都願意在養老院養老,中國送老人去養老院就意味不孝?
    條件差的養老院無論外國老人還是中國老人,誰都不願意去,要是在國內送老人去一個月要四五千美金的貴族養老院,也沒人說你不孝>因為中國老人為子女付出的比國外老人多多了,大部分老人,在能力範圍內,為子女的教育婚姻育兒,費心費力,他們遵循的傳統思想,就是養兒防老,去養老院,那是沒子女的人才去的,有子女的人,當然是子女養老了,要不然他們年輕力壯時,存錢養老不就好了!
  • 中國式父母的悲劇:女兒給父母養老,兒子繼承財產
    總而言之,父母的心自始至終還是有偏向的,也就導致了中國式養老悲劇:女兒給父母養老,兒子繼承財產。無形之中,好像就是女兒在給父母養老一樣的,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做女兒的都能夠讓父母感到滿足與高興,大多數女兒都是人嫁出去了,心一直向著自己的父母。反觀那做兒子的,卻是很少會像女兒那樣做,不僅僅是因為做兒子的不如做女兒的細心,還有做兒子的有了老婆,心就不再向著自己的父母了,更不會像女兒那樣心疼父母。
  • ​中國式養老:一場」彈盡糧絕「的硬仗
    這可能就是你的伴侶,你的孩子,或社會提供的養老機構等等。但是,如果你的伴侶先於你之前走了呢?或是你獨生的孩子,因工作和事業繁忙實在沒法照顧你,那怎麼辦?孤立無援的你,只能面對養老機構。我還曾經幻想不準備麻煩孩子,將來一門心思,到養老機構養老。這樣,自己心安理得,不依附任何親人。
  • 60歲老人的自述:「半抱團」式的養老,才是老年生活的正確選擇
    這幾年抱團養老讓很多老人都得到安慰。但是因為性格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同居式的養老讓很多老人發生了不愉快,於是為了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一部分老人過上了「半報團」的老年生活,據說這樣的生活方式讓很多老人都很開心,並且更容易讓人接受。
  • 中國式家庭養老,遍及城鄉各地,讓多少兒女不堪重負
    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養老問題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中國,由於老年人家庭觀念都特別重,都希望在家庭養老。但正是家庭養老,讓做兒女的身心受累,不堪負重。一個91歲的老人。有點老年痴呆。吃飯不知道節制,還喜歡到處亂跑。但就是命大。跌倒無數回了,就是沒有骨折。有一回從山上滾下來,頭上縫了5針,還是沒有大礙。三兒三女,經濟條件都不好,共同承擔起贍養老人的重擔。一個子女負擔一個月,半年一個輪迴。在每個家庭,月初老人進門,月尾老人出門。
  • 聽過家庭道德綁架嗎?
    你認為的道德綁架是什麼樣的? 其實家裡的相處中其實有很多心理暗示性的道德綁架,甚至行為的教導方式性的道德綁架。 舉個例子:【看望老人&為了你好】 每年都要過年過節吧?你如果不回家過年過節看個老人什麼的吧?
  • 中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中國式傳統家庭正在崩潰?
    在中國古代,徵發徭役和兵役,也不能過於頻繁,因為男丁是農業社會最主要的勞動力,大量的男丁脫離農業生產之後,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古人認為的「人丁興旺」,人口的增加,主要是指生更多的兒子。因為家庭和家族為其成員提供了養老、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服務,並且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帶有人情味兒,靠家族的親情關係來維繫,在一個核心家庭的內部,父母老了以後是靠兒子養老的,人們並不需要買養老保險,多撫養兒子,就是多交養老保險,兒子讀書,也主要是父母供養,而父母一旦貧窮,兒女就沒有機會接受教育,農業社會並不提供免費的、帶有強制性的義務教育。
  • 「新型養老」正流行,老人不孤單子女不受累,讓養老變「享老」
    」正在流行,老人不孤獨子女不受累,讓養老變「享老」:關奶奶現已經70歲了,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老伴兒很早就過世了。很省心的社區養老這種養老方式還是不錯的,我的外婆和奶奶都是這樣養老的。這種養老方式是社區提供的一種方式,他們會為老人提供住處和娛樂設備。選擇這種方式養老的老人,每天都可以去社區和小區裡的其他老人一起玩樂、一起聊天。
  • 都說我養你小,你養我老,實際上這是一種情感綁架
    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情感綁架,這是為何呢? 養育過小孩及老人的人都知道,養小跟養老是兩種不同的生活狀態。但也正因為他小,所以帶起來不那麼費勁,想出門,抱著他就可以;因為他小,吃的東西也少,排出來的廢物也少,處理起來也方便。 「養老」,字面意思是老,身體老,思想老,一切都是老舊的。因為老,照顧起來就很費勁。
  • 「中國式寬容」的本質!說白了就是「慷他人之慨」!
    來源:天涯雜談有人總結了中國式的八大寬容:大過年的、人都死了、來都來了、都不容易、還是孩子、歲數大了、為了你好、習慣就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永遠置身事外,卻永遠喜歡指指點點。然而中國式「好人」,卻總是奉勸別人要寬容、要善良,要以和為貴。
  • 離婚率越來越高,中國式傳統家庭正在火速崩潰
    ,中國式傳統家庭正在火速崩潰。中國式婚姻,問題到底出在了哪?隨著離婚率的越來越高,人們不得不開始思考中國式婚姻中存在的問題,為什麼曾經那樣嚮往的婚姻生活會在一地雞毛中分崩離析,為什麼恐婚族越來越多了呢?時常聽人說:喜不喜歡,合不合適,要不要在一起是完全不同的三件事情。
  • 3種「新型養老」模式正在興起,老人舒心,子女滿意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大量老人的晚年得不到贍養,老無所依。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家族觀念很深,在大部分人看來,養兒防老是最靠譜的養老方式,子女也的確有給父母養老的義務。然而,養老防老實行起來問題卻不少,讓不少子女和老人苦不堪言。
  • 一種隱形啃老正在多個家庭上演,子女樂在其中,老人有苦難言
    所以現在很多想啃老的年輕人不願意被別人貼上啃老族的標籤,就採用迂迴戰術,用一種隱蔽的方式去啃老,悄無聲息榨乾老人血汗錢。一種隱形啃老正在多個家庭上演,子女樂在其中,老人有苦難言。陪伴式啃老,就是表面上陪在老人身邊,但吃穿住行全都要依靠老人,日常生活花銷都要老人承擔,出錢出力都是老人,一步步榨乾老人的血汗錢。
  • 「中國式寬容」就是慷他人之慨
    「中國式寬容」就是慷他人之慨 然而中國式「好人」,卻總是奉勸別人要寬容、要善良,要以和為貴。郭德綱說過一句話: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你根本就不了解我經歷過什麼,就站在道德高地上評判我,誰給你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