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男人有何用:姐妹抱團養老成社會潮流,相互依靠只因這兩字

2021-01-07 騰訊網

近年來,在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奇妙的現象,可以說為大齡剩女未來的人生之路點亮了星星之火。究竟是什麼讓眾人都為之詫異,讓父母連催婚都沒了藉口呢?這就是隱秘而偉大的「姐妹抱團養老大作戰」!

姐妹抱團養老成社會潮流

據說,在前兩年,日本NHK電視臺就播出了一部單身老太太組團養老的紀錄片。紀錄片中,7位老太太雖然上了年紀的容貌都躲不過皺紋的襲擊,可是卻依舊容光煥發,精緻動人。不少女生看完之後都很激動地說,這就是自己理想中的老年生活啊!

很快,這種新型的養老方式也在國內傳開了。在北京,15位老人租了兩棟別墅來抱團養老,在廣州7個閨蜜湊400萬同居養老,而在寶島臺灣也有12位老人共同集資建造了老年公寓。看來,姐妹抱團養老的魅力真的很大,席捲全球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姐妹才是值得依賴的人

《欲望都市》的影評裡有這麼一句話說的很對:「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男人,他們並不會陪你一起變老,真正陪你變老的,是你的女朋友。」

在抱團養老中,有一位81歲的楊奶奶向記者透露道,自己和姐妹已經認識了大半輩子,年輕的時候經歷過很多坎坷,去上山下鄉,那種苦很難熬,還好姐妹陪在自己身邊,晚上睡不著的時候還能一起說說話。後來時代變好了,都各自嫁了人,以為就這樣再也不會聯繫,沒想到現在竟然還能住在一起,真是感覺太開心了。

而70後的湖南女生金杜也和很多平凡的女生一樣,覺得自己這一輩子就是工作賺錢和相夫教子,等年紀到了再找個好山好水的地方,拉上閨蜜一起養老,共度餘生。

如今,她和6個閨蜜都陸續步入了中年,她們享受人生的好日子就要來了。在相識10周年的聚會上,她們籌集了400萬的資金,決定在廣州近郊改造一棟三層小別墅。這裡,將會是她們7個人未來終老的根據地。

前不久,國內一檔真人秀《夢想改造家》也把姐妹抱團養老搬上了熒幕。在這期節目中,五位好姐妹想要找一個退休後頤養天年的居所,就從四川旅行到了雲南。最終,「五美」到了彩雲之南,決定在玉龍山半山腰的一處房子裡安享晚年。她們一路上的尋覓和快樂的相處,感染了許多人,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家人

叫上你的閨蜜一起來做這件事吧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姐妹都能做到抱團養老的,有不少還是披著「姐妹」的羊皮,來佔你的便宜。就像剛剛說到,金杜和她的閨蜜眾籌資金來改造別墅的事情,如果選錯了人,那這400萬不就打水漂了嗎?而且,開開心心的養老計劃還會變成一場糟心的鬧劇!

錢丟了倒還不要緊,可以再賺,可要是假閨蜜來搶你的老公、養你的小孩,你還能忍受嗎?這種「假閨蜜、真小三」的戲碼,在社會上早就屢見不鮮,但仍舊有傻女孩上當受騙。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一部電視劇《白色月光》,宋佳飾演的女主角一直以為小三是女兒的老師,結果沒想到趕走老師後才發現,真正的小三是一直幫自己出謀劃策的閨蜜!

這種頂級綠茶在我們生活中並不少見,才有過來人說「防火防盜防閨蜜」!所以,鑑別一個真正的閨蜜,真的是一門技術活。

那麼,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就只能袖手旁觀,任由命運擺布,只等緣分來相遇嘛?實際上,可以主動出擊,自己去判斷閨蜜是真是假!

如今,在年輕人中有一種很時髦的互動方式——共讀,就好像一塊人際關係的試金石一樣,它不止於言語上的交流,和單純的情感溝通,它更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觀念互動和靈魂對話,它更能幫你試人品、鑑別真假閨蜜。

說實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讀書不知不覺成為了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情,每個人的心中想的幾乎都是「我要賺大錢」,每個人都被利益驅使,喪失了信任和純真,忽略了內在的提升,失去了耐心和毅力去讀完一整本書,但這恰恰是生而為人很重要的一部分。

若是能夠遇上一個一起讀書的閨蜜,兩個人一起去追尋精神世界的豐滿,一起去投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就值得共同攜手、抱團養老。

實際上,這樣的互動並不局限於你和閨蜜之間,和兄弟、朋友、家人或者同事,都可以建立有趣的共讀。想像一下,與閨蜜共讀,在線同享一份美妙的精神下午茶;與父母共讀,尋找跨越代際的溝通可能;與伴侶共讀,重覓愛之初的靈魂共震;與孩子共讀,探索世界、陪伴成長;與兄弟共讀,在線把酒話人生。在這種互動的過程中,你也能夠潛移默化地深入了解他們,理解他們。

所以,要想判斷這個人是不是真閨蜜,就一起來經歷一場心靈上的考驗,一起通過藏書館app共讀吧!2021年1月5日至2021年1月20日期間,只要註冊登錄藏書館App並邀請身邊的人進行共讀,就有機會參與「暖冬共讀狂歡節」,贏三重好禮回家哦!不僅可以領取VIP和價值100元的2本經典電子書,而且還可以參與抽獎,MatePad Pro 5G、Apple iPad mini 5 、榮耀平板6、VIP年卡,四級大獎等你解鎖!邀人越多獲得大獎機會越大。還等什麼?快來參與吧!

相關焦點

  • 抱團養老,就是投資兒女的未來
    不像上一輩,家裡兄弟姐妹很多,比如母親生病了,這周姐姐照顧,下周弟弟照顧,再下周妹妹照顧,家裡四五個孩子,可以輪得過來。而不像現在,兒女連請個假都難,更別談床前養老了。 而抱團養老,依靠成員相互提供幫助,相互分擔日常生活的照料服務,可以彌補子女照顧不到的這個缺口,更重要的是能將兒女釋放出來,讓兒女將更多精力投入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
  • 當代女人新型養老:沒老公,不靠子女,與姐妹抱團養老才時髦
    在封建社會男權壓迫下,很多女人生不如死。於是有一些思想開明,有膽識的女人不想過這樣的生活,自覺形成一個團體。她們將頭髮梳成已婚婦人的模樣,卻終生不嫁,與自梳女成員一起終老。現在的女人社會壓力比過去更大,不僅要承擔生兒育女的重任,還要像男人一樣出去打拼。
  • 我最喜歡的養老方式——抱團養老
    我有一姐們,父親長期癱瘓不能自理,母親年齡也大了,他們兄妹工作也比較忙,為了母親的身體,就想把父親送去養老院。喊上我一起去養老院看看環境,剛進門就碰到一坐輪椅的老太太,看到我們就喊,推我走走吧,我每天都在這坐著,沒人理我呀,你倆推我走走吧。我閨蜜聽了鼻子一酸,眼淚就下來,拉起我就走,說堅決不送父親去養老院了。再苦再難也要陪伴父親到老。閨蜜的父親從部隊退伍後,回到地方工作。
  • 我們準備和兄弟姐妹一起抱團養老
    我們商量要一起抱團養老,我認為我們這個方法可行,原因有下面幾點: 我們幾家關係一直相處不錯,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經濟條件相當:我們都在一個企業上班,工資懸殊不大; 對養老態度一致 :我們都認為家裡就一個孩子,以後他們工作生活壓力大,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愛好大致相同:我們都沒有特殊的愛好,我們幾個女性喜歡逛逛街,男性也就喜歡打打牌。
  • 抱團式互助養老,一種新的養老方式值得老人們借鑑和學習
    如今,老齡化社會,人們對養老越來越重視了,哪種才是最健康最適合的養老方式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說,不用兒女管,老了就去養老院,有的說,還是兒女最靠譜,還有的說,抱團取暖,就是幾位姐妹合夥分工合作,找一間房子住在一起生活,相互照顧,平時在一起玩耍,有事互相有個照應。
  • 抱團養老晚年幸福?65歲許阿姨;養老還是要靠自己
    比如:最近很火的抱團養老,那麼,既然這麼受老年人熱捧,那麼,這些抱團養老的老人們,晚年生活過得幸福嗎?為此,我今天,特地採訪了我們小區裡一位65歲的許阿姨,因為,她正好來到了她女兒的家中,所以,正好,我就問了問許阿姨,抱團養老的集體生活,幸不幸福?我就很愉快地跟我聊了起來。
  • 老姐倆的晚年「抱團式」養老生活
    這兩位老奶奶平均年齡都在80歲以上,下面我就用老姐倆來稱呼她們。她們老姐倆並不是一家人,而是從小就在一個村裡長大,之後嫁人又都分別嫁給了同村的莊稼戶,兩家人比鄰而居。相處的時間久了,不是姐妹甚是姐妹。 這老姐倆解放前家裡的日子都挺苦的,解放後分得了土地,兩家人互幫互助地勤懇勞作,日子是越過越紅火。
  • 抱團養老——往往被這三種想法搞砸
    不用工作卻有穩定收入,和年齡相仿的一群朋友在一起吃吃喝喝,遊山玩水,紅塵作伴瀟瀟灑灑,不給家人添亂,怎一個「爽」字了得,在年輕人看來,這樣的生活方式近乎完美!很多年輕人甚至已經在商量,老了要和誰一起抱團兒。
  • 15名老人租別墅「抱團養老」,生活費AA制,一起種菜養花跳舞
    於是,在陳阿姨的組織下一共15位老人共同租下了郊區的一幢別墅開啟了抱團養老的同居生活她們每人每月拿出2000元作為生活費大家共同的吃飯、遊玩開支就從這裡面出每個月多退少補他們經常一起買菜、一起做飯圍在一桌吃飯,聊聊子女、以及一些生活瑣事生活的自得其樂
  • 抱團養老,抱團養兒你準備好了嗎
    有它更踏實,沒有它如果有替代品鬆緊腰,或者有實力擔當,屁股夠大倒也可以昂首闊步,甚至翩翩起舞。看了這個電視劇,加上最近網上報出的抱團養老,前些天民政局的新標語「結婚不一定幸福,單身不一定不幸福幸福不一定非要婚姻來成全,婚姻成全不了的,或許可以自己實現,自己實現不了,也可以抱團取暖做沒有血緣的家人,親人,只要坦誠相對,善良友愛,好像也可以活得很快樂。抱團養兒,抱團養老即使是一種新的模式存在,從個人而言也會是一個相當複雜龐大的家庭關係處理系統,遠比電視劇裡麻煩複雜的多。
  • 小墨研究生活方式系列(1):終生不婚,抱團養老,行得通嗎?
    七位年齡在71-83歲之間的獨身老奶奶,沒有選擇進養老院,而是抱團養老。具體的操作是這樣的:1、在同一棟公寓買下8套房子,各自一套獨立的住所,還有一個房子作為公共空間,用來聚會和談心。既相互照應又各自獨立,他們把這種生活方式稱為「友鄰生活」。
  • 二點處事方法最重要 老人學會 抱團養老必然成功
    在單位裡很多同志很有能力,但是情商低,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結果被上級和同事疏遠,一輩子無所成就。退休後,有些老人個性很強,和其他人處不好關係。現在很多老人喜歡網上聊天,手機上加了很多微信群,有的人在群裡和其他人吵架,遇到不同的意見就開懟,經常被踢出群,整天鬱悶生氣。因為國家的現實形勢制約,老年人之間需要互助,需要抱團養老,如果處不好人際關係,那就很不妙。
  • 養老當自立,是我們這一輩中年人的宿命
    水金/文圖/藍蓮花今天四、五十歲的這一撥中年人,極可能迎來長壽浪潮。但是,我們心裡都清楚,未來的養老,是無法依靠子女的。我現在理解了為什麼有那麼多老年人,寧可選擇孤獨的在家呆著,也不願離開自己熟悉的家,去養老院生活。換位思考,在思維清楚、手腳能動的時候,誰願意囹圄在養老院小小的標間裡荒度餘生,成天眼巴巴的等著孩子來看望自己呢。我們這一輩中年人,對精神生活有著比父輩更高的要求,養老院裡,目之所及的,不是老人就是病人,真的很影響心情。
  • 抱團養老是自尋煩惱
    快要退休的一些同事,聚在一起,約好到老了,不能動了,抱團養老。到時候,能相互有個照應。看著樂滋滋的同事們,一個個說的眉飛色舞,能動的照顧不能懂動的,一起動手做飯,一起養花種草,憧憬著幸福的晚年生活。我卻覺得抱團養老純是自尋煩惱。
  • 究竟是獨處使人進步還是抱團成長更快呢?
    :「抱團成長會培養你的社交能力增強你的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從而更好地發揮你個身所擁有的特性,你從中可以感受到很多人情世故,從而更好的了解這個社會,能讓你更加適應這個社會。而獨處,是進行自我思考 反思 反省自身的一種行為,當然這種行為可以是階段的、不連續的、也可以是持續性的,你可以把這理解成是提高自身修養的一種行為。無論是抱團還是獨處,都能使你收益並更加的進步。所以說,兩者齊頭並進,能使你成長的飛快。」我比較認同他的說法,就是需要把獨處和抱團成長結合起來。為什麼呢?
  • 7個單身女人一輩子不結婚,抱團養老10年
    父母親戚總會拿這句話作為逼婚的說辭,許多人也總是因為這個理由,隨便找個人湊合著結了婚。但真的是這樣嗎?在日本,有七個老奶奶,選擇在一起抱團養老,七八十歲也要染髮化妝,聊八卦、遊山玩水……把日子過成了幸福閨蜜團的模樣。
  • 60歲老人的自述:「半抱團」式的養老,才是老年生活的正確選擇
    這幾年抱團養老讓很多老人都得到安慰。但是因為性格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同居式的養老讓很多老人發生了不愉快,於是為了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一部分老人過上了「半報團」的老年生活,據說這樣的生活方式讓很多老人都很開心,並且更容易讓人接受。
  • 抱團養老時相愛,老人:搬出來同居八年被時間分離,一切都很美好
    ,可能就會選擇養老院或其他養老機構,一來避免了一個人的孤單,二來很多人在一起,相互鼓勵,彼此陪伴,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養老方式。聽張姐說現在流行搭夥養老和抱團養老,建議我嘗試。說實話,我不願找伴搭伴過日子。後來,我參與到了一個抱團養老的地方,那兒人不是很多,但有男有女,很熱鬧,再也不用覺得孤單。一年後,又來了一個李老師,他多才多藝,常常自吹自彈,我們都很喜歡他。
  • 單身老人不再熱衷「找老伴」過餘生,而是嘗試這種新潮的養老方式
    ,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一意的為男人付出,最好還是自己有收入的,自己只需少拿些生活費就可以。也有很多老年女人自己有退休金,有住房,不需要找誰做生活上的依靠,她們覺得自己能夠獨立生活,再找個老伴就是給自己和兒女找麻煩,添負擔。所以她們選擇一個人過日子,等到老了就去養老院養老,不給自己的兒女找 麻煩。
  • 人老了,兒女不在身邊並不可怕,抱團養老讓晚年生活更溫馨
    特別是將要老去的50、60這代人,年輕時他們吃過苦也受過累,即使中年危機也沒有難倒他們,咬咬牙都挺過來了。眼看日落西山、餘生不多,開始盤算未來的生活:住著寬敞的房子、守著知冷知熱的愛人、銀行裡也有一筆養老存款;兒女們事業有成、小日子過得紅火。此時的你,大可盡情享受無憂無慮的退休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