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思維大家並不陌生,它是指我們用頭腦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可以這麼說,思維是我們人類的獨特自然屬性,是一種高級認知活動,因為只有我們人類才善於思考。
思維是我們人類的獨特屬性
在生活中,當我們運用大腦進行各種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思考、決策、概括總結等的時候,都是在運用我們的思維。
雖然我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使用我們的思維,但是卻很少有人會去有意識地去關注、思考和反思我們自己的思維本身。當然,也的確有那麼一小部分人能夠去思考自己的思維,通過不斷改變來提高自己思維的質量。
因此我們發現,雖然我們大家都是在無時無刻地運用著思維,但是每個人的思維質量卻各不相同。
那些有意識思考和改善自己思維質量的人,往往能夠取得更高的生活品質和人生成就。
而那些擁有著糟糕的、低質量的思維的人,從不想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以及改變看待事物的習慣方式,更沒有去思考和有意識提升自己的思維質量,其結果往往是過著平庸的生活,未來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有的甚至是過著失敗的人生。
《思辨與立場》一書中作者講到:「你對自己思維每次是好是壞的重要洞察都將顯著地提升你的生活品質。」我們發現,當一個人擁有著低質量的思維習慣,就會直接影響他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
可以這樣說,是我們的思維塑造了我們的未來,而一個人的思維質量越高,未來成長的高度也會越高。
之所以說一個人的思維質量決定他的未來成長的高度,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質量思維往往看待問題更具有遠見性。
高質量的思維看問題更具遠見性
與之相反的,低質量思維看問題往往就會表現為缺乏遠見、目光短淺,更在意當下一時的得失和眼前的利益,不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短視思維。」
成長是一輩子的事兒,只有在思維上更具遠見性才能更好地成長。
比如,在工作中你是以給老闆打工的心態工作還是以一種讓自己鍛鍊和成長的心態工作?
具有高質量思維的人絕不會聚焦眼前的利益與得失,而是更專注於自己的長遠發展和成長。將自己的每一份工作都看成是自我鍛鍊和成長的機會,其實說到底,我們工作就是為了自己成長。
具有成長的遠見性思維的人往往會制定清晰的未來成長目標和規劃,不會整日虛度光陰,而是能夠腳踏實地,在準確評估自己能力的基礎上,認準目標和方向,長期堅持奮鬥,一步步努力向目標前進。
此外,具有成長的遠見性思維的人能夠將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時間都聚焦在自己的成長上,而不會什麼都想幹,四下分散精力。他們知道什麼對成長更重要,知道如何做出取捨。
最後,具有成長的遠見性思維的人會以踐行終身學習和成長的成長性思維為理念,以五年甚至是十年的視角和尺度去思考和規劃未來。
培養自己面向未來的遠見性思維習慣,嘗試不斷地超越自己過往的生活,這樣才能完成以前你所不能及的事情,才能實現更高的人生成就。
古往今來,凡大成者,必有長遠眼光。具備高質量的遠見性思維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只有著眼於長遠才能不斷創造出人生的新高度。
一個人的思維質量高不高,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你看問題時有沒有深度。越是高質量的思維看問題越有深度,看問題的越有深度,越有利於提高成長的高度。
有的人看問題只看現象,只看表面,這樣的思維質量就不高。而具備高質量思維的人往往能夠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看到事物的底層規律和邏輯。
一個更具深度性的高質量思維往往有著較強的洞察力,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比如事物的本質規律、事物的深層原因等。
道家的創始人老子的思維就具有極強的深度性和洞察力,他老人家能夠透過世間萬象看到整個宇宙和自然的根本規律,幾乎達到了智慧和思維質量的最高水平。一部《道德經》能夠流傳幾千年,而且其中的道理更具有深遠的洞見性,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都將對我們治國、做人做事有著根本性的、重大的指導意義。
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同樣也是非常具有思維深度和洞見性的,對於抗日戰爭的形勢和判斷遠超其他人,正是基於毛主席的深刻洞見性,才制定了持久戰、遊擊戰等有效的作戰策略,也正是有了毛主席對戰爭形勢準確洞見和判斷,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在投資領域,著名的投資大師巴菲特和芒格兩人,非常善於對投資底層規律的深層思考,思維質量的深度性非常強,總是從價值投資的本質層面以及人性的角度去想問題,才能在投資領域取得那麼高的成就。
在股票市場上,大部分炒股的人都是從現象和表面去看問題,沒有高質量的思維深度,其結果註定是成為被割的韭菜。
生活中,大部分普通人只能看到冰山露出來的部分,也有少部分人善於思考,能夠看到冰山隱藏在水裡的部分,而二者的差異就是思維的深度性不同,自然其人生的成就和高度也不同。
思維越具有深度性,成長才能越有高度。
高質量思維看問題時能夠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去思考,因此更具全面性,也更客觀和科學。而低質量思維總是從習慣的角度去看問題,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單一性思維或片面性思維。
我們都知道,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答案和結論,也就會產生不同思維方式,而不同的思維方式又會導致人和人之間的差別。
擅長從多角度看問題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比單一思維的人更有創新性,同時看待事物也更全面和客觀,更有利於高效地成長。
就拿看待成長本身來說,我們就應該從多個角度去看。一個人的成長不僅是技能和本領的成長,也是認知的不斷升級,更需要內在格局和心靈的成長。如果只增長外在的技能和本領,忽略了內在修為的成長,最終的成長高度不會太高。
因此說,一個人只有內外兼修,全面成長,才能取得更高的人生成就。
高質量思維的全面性特徵能夠讓我們擺脫視角的單一性和片面性,你看待問題越全面,人生成長的高度就會越高。
一個人是否具備高質量思維還有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看待問題時是否能夠更具理性。
生活中,總是有這樣的兩種人,一種人發生問題時擅長理性思考,更多表現的是理性思維;另一種人在發生問題時更多的是非理性思考,容易衝動,容易感情用事。
不可否認的是,擅長從理性角度去思考的人,人生的成長質量和高度就會越高。尤其是當我們面對人生重要決策和岔道口的時候,比如和誰結婚、選擇什麼職業、在哪裡發展以及重要習慣的養成等等。
理性的人更能客觀冷靜,能夠在多個選擇中找到相對最優解,在人生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和選擇上都能都理性對待,能夠邁好成長的每一步。
而那些習慣感性決策,總是表現得非理性,其成長的質量和高度就不會太高。人生成長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感性決策錯誤就可能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發展。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非少見。
記得前年有個參加創業大賽的選手,個子不高,皮膚略黑,30多歲的年齡行為舉止中總是帶著一絲拘謹,還有一些脫離社會的感覺,帶著實用新型專利項目來參加比賽。
經過自我介紹才知道,其實他是坐了十年牢才出獄不到半年的創業者,說起當年因防禦過當衝動殺人的事也是百般後悔。
當年二十多歲的時候他開了一個小飯館,一天晚上有幾個社會混子來搗亂,實在無法忍受羞辱的他失去了理性的控制,沒有選擇先報警,而是選擇了殺人。
一個非理性衝動的決策就帶走了一個人十年的青春。其實他就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並沒有任何壞心眼,就是因為一時的衝動才導致這樣的人生結果。
好在他又做了一個正確的理性決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在獄中積極悔改,還發明了兩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得了一定的減刑。出獄後也是積極向上,參加創業大賽,重啟了自己的人生。
在成長的過程中,多一些理性思考和決策,少一些感情用事,才能成長的更順利,少走一些彎路。
在《思辨與立場》一書中,批判性思維的概念是指:「當我們以提升自己思維為目的去思考自己的思維時,就是具有了批判性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思維,通過對思維有意識的練習、改善和提高,讓自己的思維更具遠見、更有深度、更加全面、更加理性,使思維質量不斷地提高。
思維質量提高了,也就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和未來成長的高度。
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有什麼樣的人生,一個人的思維質量的好壞就決定了未來成長的好壞。
思維的質量最終決定的是人生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