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懂得把思維重心放在當下,在過程中逐漸的沉澱。

2020-09-15 青苗隨筆

一個人的高級思維是在於注重過程,而不是注重結果。現在這樣一個短平快的時代,很多人在追求事物的時候,總是注重結局,而忽略了過程。

說到思維大家並不陌生,它是指我們用頭腦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可以這麼說,思維是我們人類的獨特自然屬性,是一種高級認知活動,因為只有我們人類才善於思考。

思維的本質。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人是通過思維而達到理性認識的,所以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建立在思維活動的基礎上。思維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的主觀來源,恩格斯把它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思維是無形的,當時為了創造出有形的具有時代氣息的東西,就有必要將思想表達出來。----哈伯德,美國幽默家。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個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標誌。而其他智力因素都為它服務,為它提供加工的信息原料,為它提供活動的動力資源。沒有思維這一加工機器的運轉,則信息原料和動力資源都只能是一堆廢物。另外,其他諸因素,都必須受思維力支配,即必須有思維力參與,才能有效地進行。

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創造力是在思維的基礎上,將高智力因素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綜合的表現。也可以這麼說,創造力是在人們心理活動過程中達到最高水平,養成一定社會價值的綜合能力。

有一種思維:底層思維,被稱為:消極抱怨思維。這種人永遠是抱怨的,他對生活永遠是消極的。舉個例子:為什麼有些員工,不管你讓他去做什麼,他永遠會說做不到呢?或者去做些事情,會本能的牴觸呢?是因為他處於這個底層思維的框架裡,他處在的這個框架沒有被他打破!這種人只會離成功越來越遠,而不是更近。

思維不是天生的,是別人給的!如果您身邊有一個消極被動思維的人,要麼被他影響,要麼您影響他!別無選擇!處於底層思維的人最容易受環境的影響!

思維是我們人類的獨特屬性,在生活中,當我們運用大腦進行各種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思考、決策、概括總結等的時候,都是在運用我們的思維。

雖然我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使用我們的思維,但是卻很少有人會去有意識地去關注、思考和反思我們自己的思維本身。當然,也的確有那麼一小部分人能夠去思考自己的思維,通過不斷改變來提高自己思維的質量。

因此我們發現,雖然我們大家都是在無時無刻地運用著思維,但是每個人的思維質量卻各不相同。那些有意識思考和改善自己思維質量的人,往往能夠取得更高的生活品質和人生成就。

而那些擁有著糟糕的、低質量的思維的人,從不想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以及改變看待事物的習慣方式,更沒有去思考和有意識提升自己的思維質量,其結果往往是過著平庸的生活,未來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有的甚至是過著失敗的人生。

《思辨與立場》一書中作者講到:「你對自己思維每次是好是壞的重要洞察都將顯著地提升你的生活品質。」我們發現,當一個人擁有著低質量的思維習慣,就會直接影響他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質。

可以這樣說,是我們的思維塑造了我們的未來,而一個人的思維質量越高,未來成長的高度也會越高。

高質量的思維看問題更具遠見性,之所以說一個人的思維質量決定他的未來成長的高度,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質量思維往往看待問題更具有遠見性。

高質量的思維看問題更具遠見性,與之相反的,低質量思維看問題往往就會表現為缺乏遠見、目光短淺,更在意當下一時的得失和眼前的利益,不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短視思維。」成長是一輩子的事兒,只有在思維上更具遠見性才能更好地成長。

比如,在工作中你是以給老闆打工的心態工作還是以一種讓自己鍛鍊和成長的心態工作?

具有高質量思維的人絕不會聚焦眼前的利益與得失,而是更專注於自己的長遠發展和成長。將自己的每一份工作都看成是自我鍛鍊和成長的機會,其實說到底,我們工作就是為了自己成長。

具有成長的遠見性思維的人往往會制定清晰的未來成長目標和規劃,不會整日虛度光陰,而是能夠腳踏實地,在準確評估自己能力的基礎上,認準目標和方向,長期堅持奮鬥,一步步努力向目標前進。

此外,具有成長的遠見性思維的人能夠將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時間都聚焦在自己的成長上,而不會什麼都想幹,四下分散精力。他們知道什麼對成長更重要,知道如何做出取捨。

最後,具有成長的遠見性思維的人會以踐行終身學習和成長的成長性思維為理念,以五年甚至是十年的視角和尺度去思考和規劃未來。

培養自己面向未來的遠見性思維習慣,嘗試不斷地超越自己過往的生活,這樣才能完成以前你所不能及的事情,才能實現更高的人生成就。

古往今來,凡大成者,必有長遠眼光。具備高質量的遠見性思維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只有著眼於長遠才能不斷創造出人生的新高度。

高質量的思維看問題更具深度性,一個人的思維質量高不高,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你看問題時有沒有深度。越是高質量的思維看問題越有深度,看問題的越有深度,越有利於提高成長的高度。

有的人看問題只看現象,只看表面,這樣的思維質量就不高。而具備高質量思維的人往往能夠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看到事物的底層規律和邏輯。

一個更具深度性的高質量思維往往有著較強的洞察力,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比如事物的本質規律、事物的深層原因等。

道家的創始人老子的思維就具有極強的深度性和洞察力,他老人家能夠透過世間萬象看到整個宇宙和自然的根本規律,幾乎達到了智慧和思維質量的最高水平。一部《道德經》能夠流傳幾千年,而且其中的道理更具有深遠的洞見性,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都將對我們治國、做人做事有著根本性的、重大的指導意義。

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同樣也是非常具有思維深度和洞見性的,對於抗日戰爭的形勢和判斷遠超其他人,正是基於毛主席的深刻洞見性,才制定了持久戰、遊擊戰等有效的作戰策略,也正是有了毛主席對戰爭形勢準確洞見和判斷,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在投資領域,著名的投資大師巴菲特和芒格兩人,非常善於對投資底層規律的深層思考,思維質量的深度性非常強,總是從價值投資的本質層面以及人性的角度去想問題,才能在投資領域取得那麼高的成就。

在股票市場上,大部分炒股的人都是從現象和表面去看問題,沒有高質量的思維深度,其結果註定是成為被割的韭菜。

生活中,大部分普通人只能看到冰山露出來的部分,也有少部分人善於思考,能夠看到冰山隱藏在水裡的部分,而二者的差異就是思維的深度性不同,自然其人生的成就和高度也不同。思維越具有深度性,成長才能越有高度。

高質量的思維看問題更具全面性,高質量思維看問題時能夠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去思考,因此更具全面性,也更客觀和科學。而低質量思維總是從習慣的角度去看問題,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單一性思維或片面性思維。

我們都知道,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答案和結論,也就會產生不同思維方式,而不同的思維方式又會導致人和人之間的差別。

擅長從多角度看問題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會比單一思維的人更有創新性,同時看待事物也更全面和客觀,更有利於高效地成長。

就拿看待成長本身來說,我們就應該從多個角度去看。一個人的成長不僅是技能和本領的成長,也是認知的不斷升級,更需要內在格局和心靈的成長。如果只增長外在的技能和本領,忽略了內在修為的成長,最終的成長高度不會太高。因此說,一個人只有內外兼修,全面成長,才能取得更高的人生成就。

高質量思維的全面性特徵能夠讓我們擺脫視角的單一性和片面性,你看待問題越全面,人生成長的高度就會越高。

高質量的思維看問題更具理性,一個人是否具備高質量思維還有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看待問題時是否能夠更具理性。

生活中,總是有這樣的兩種人,一種人發生問題時擅長理性思考,更多表現的是理性思維;另一種人在發生問題時更多的是非理性思考,容易衝動,容易感情用事。

不可否認的是,擅長從理性角度去思考的人,人生的成長質量和高度就會越高。尤其是當我們面對人生重要決策和岔道口的時候,比如和誰結婚、選擇什麼職業、在哪裡發展以及重要習慣的養成等等。

理性的人更能客觀冷靜,能夠在多個選擇中找到相對最優解,在人生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和選擇上都能都理性對待,能夠邁好成長的每一步。

而那些習慣感性決策,總是表現得非理性,其成長的質量和高度就不會太高。人生成長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感性決策錯誤就可能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發展。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非少見。記得前年有個參加創業大賽的選手,個子不高,皮膚略黑,30多歲的年齡行為舉止中總是帶著一絲拘謹,還有一些脫離社會的感覺,帶著實用新型專利項目來參加比賽。

經過自我介紹才知道,其實他是坐了十年牢才出獄不到半年的創業者,說起當年因防禦過當衝動殺人的事也是百般後悔。

當年二十多歲的時候他開了一個小飯館,一天晚上有幾個社會混子來搗亂,實在無法忍受羞辱的他失去了理性的控制,沒有選擇先報警,而是選擇了殺人。

一個非理性衝動的決策就帶走了一個人十年的青春。其實他就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並沒有任何壞心眼,就是因為一時的衝動才導致這樣的人生結果。

好在他又做了一個正確的理性決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在獄中積極悔改,還發明了兩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得了一定的減刑。出獄後也是積極向上,參加創業大賽,重啟了自己的人生。

在成長的過程中,多一些理性思考和決策,少一些感情用事,才能成長的更順利,少走一些彎路。

用批判性思維提高我們的思維質量,在《思辨與立場》一書中,批判性思維的概念是指:「當我們以提升自己思維為目的去思考自己的思維時,就是具有了批判性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思維,通過對思維有意識的練習、改善和提高,讓自己的思維更具遠見、更有深度、更加全面、更加理性,使思維質量不斷地提高。思維質量提高了,也就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和未來成長的高度。

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有什麼樣的人生,一個人的思維質量的好壞就決定了未來成長的好壞。思維的質量最終決定的是人生的質量。

古人曾經說過,大太極之中有小太極,小太極之中有小小太極,這句話用在人的思維非常合適。在我們當下,我們主動能動性是一個非常難以說明白。如果說必須依據在的客觀環境來考慮自己的思維,可是我們當先的客觀環境是之前所延伸下來的,也就是我們的思維每時每刻都處於變動之中,不是我們自己所能夠控制的。

但是同時我們的思維又有一個更要要命的功能,他必須要直到未來的行動。而且嚴格來講,現在的思維不光會指導未來的行動,某種程度上還會指導未來的思維。希望我們將來應該怎麼去做,同時當時我們應該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思維之中。如果思維與行動是一對陰陽的話,那麼在以上的分析之中,就不難發現過去的思維與行動曾經是一對陰陽;當下的思維按照道理應該與當下當下行為構成一對陰陽,可惜當下沒有行動,只能在過於行動基礎上所形成的種種客觀環境構成一對陰陽;同時在未來的思維與行動再構成一對陰陽。

也就是中間的思維非常重要,既要對過去曾經發生的種種事實進行合理的反省,這裡可以理解為陰;同時又不能過去不愉快的事情耿耿於懷,勇往直前,這裡可以理解為陽。

如果對自己定位不清楚,可能在自己思維中那個太極大大高於未來那個太極的時候,未來不能實現的時候,難免有點挫敗感。同時如果周圍人都告訴你目標過大,而你 不知反省,仍然堅持自己當初的想法,從心裡上來講,則可能有點強迫症的嫌疑了。

古人有云:思想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個人觀點:這只是一個概括的說法,其實還可以解剖細分:思想的高度決定了維度,維度決定了格局,格局決定了高度,不知閱讀君的正解是否也是如此呢?該如何理解這幾句話呢,足下請允許鄙人說說自己的看法。

思想的高度決定維度:維度,本身是一個抽象概念,這裡所指的維度並非我們熟知的物理,數學領域維度,不妨我們簡單這樣理解:對於同一事物,我們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思考,進而產生的多個不同的新的抽象概念,我們簡單的稱為維度,抽象的思緒與抽象的思緒再進行新的碰撞,進而得到更高的產物,我們簡稱為高維度。當我們對同一事物從多個角度思考之後,你會發現你比別人考慮的更多了,因為你的維度更廣了,思考越深,角度越高,維度隨之而變化,這也是人與人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

維度決定格局:馬雲先生曾說:「只有和志同道合的人一道,你才有更大的機率和信心成功。」無可厚非,事實也是如此。因為只有大家思考的起點一致,目標一致,大家的行動力才會一致。可這跟格局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不妨先來理解格局的字面意思: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所以說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樣。閱讀君看到這裡是不是和維度聯繫到一起了呢?因為你對事物的思考維度決定了你對事物的認知程度,進而造就不同的格局。

格局決定高度:這個相對而言就好理解了,當我們對認知範圍內認知的程度足夠高,行動力所產生的結果足夠好,高度自然而然隨之產生。最後也就是我們常掛嘴邊的俗語:思想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我身邊有一個二十多歲的一個小男孩,二十多歲的年紀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剛步入社會,大學剛畢業,初出茅廬的一個小夥子。

他步入社會之後,想憑自己的努力創立一番事業,這一個精神確實值得嘉獎,但是幾年之後,他的結局並不如意。

他做了大概約有三個行業,每一個行業都做的不盡如人意,當仔細聊過之後才知道,他每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都太過於的注重結局,而且過於急躁。

當他剛開始進入一個行業的時候,就幻想著在這個行業做大做強,想一步登天,但是不注重當下的小事,結果往往什麼都做不成。

這一個例子反映了整個時代的通病,太多的人只注重結果,而非注重過程。而真正的高手,也就是所謂的高級思維,都懂得把重心放在當下,在「過程」中逐漸的沉澱。

因為我們把過程做好了,期待的結果自然也就來了。當你嚮往詩與遠方的時候,就活好當下的苟且,苟且的生活讓你覺得舒服了,離詩與遠方也就不遠了。

《道德經》「無為無敗」這一篇章之中有這樣一句智慧:合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這句話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一句哲理:合抱的樹木都要生於微小的根芽,九層的高臺也要從一筐筐的土壘起來,千裡的遠行,都要從腳下開始。

這就是「道」的智慧,而反「道」而動的人,最終難以成就事業,也會讓自己的人生功虧一簣。

順應道的規律去成長的人,也就洞察了萬物的本則,透過表面的形式來真誠的順應自然自然規律辦事,自然能夠一點點的去完成。

這就好像很多人的思維一樣,有的人注重當下,而有的人總是注重結果,還是好高騖遠的結果。

一切脫離實際的好高騖遠,都不能成就最好的結局,當你轉變一種思維去行事的時候,才能讓一切合理。

有這樣一句詩:春風,是冰河的等待;收穫,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大地的等待;陽光,是大海的等待。只有注重當下才能贏得真的遠方,不一樣的思維造就不一樣的結局。

在西漢年間,東胡挑釁匈奴,找藉口想滅掉匈奴。匈奴的首領有一匹千裡馬,這匹馬的體態非常好,東胡知道之後就派使者把這匹馬要了過來。匈奴認為東胡仗勢欺人,都反對把這一匹馬送給東胡。

但是匈奴的頭領知道了,要把寶馬拱手送給東胡,匈奴首領表面上沒有與東胡作對,但是暗地裡壯大自己的勢力。

後來很久之後,東胡覺得輕而易舉的得到了寶馬,認為匈奴人害怕自己,就特別驕傲,又派人去匈奴索要土地。

這個時候的匈奴早已經不是當初膽小怕事的人,匈奴將軍披掛上陣,一舉殲滅了東胡。

對匈奴來說,是表面上不動聲色,更沒有好高騖遠,而是踏踏實實的壯大自己,在當下努力,才有了後來一舉殲滅敵人的成就。

國學智慧《菜根譚》中說:市私恩,不如扶公議;結新知,不如敦日好;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尚奇節,不如謹庸行。

這句智慧的意思就是說:如果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而施於恩惠,還不如幫助大眾去獲得利益。結交很多新朋友,還不如保持老朋友之間的關係。建立榮譽爭取名聲,還不如在暗中積累德行。與其追求異想天開的成績,就還不如默默的去做事。

這一句話所透露的一個現象,也是思維之間的區別,有的人總是追求那些浮於表面的成就,而有的人則是在默默的沉澱自己,追逐形式背後的德行。共勉!

作者;青苗

相關焦點

  • 真正的高手,都具有批判性思維
    只要我們還認為當下的思維水平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就不會進行提高思維的練習。改變思維習慣是一個需要幾年的漫長過程,它不是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就能完成的。作為初始的思考者,我們會逐漸懂得如何處理相關的思維元素(目的、問題、信息、解釋等),會逐漸認識到檢查思維方式清晰性、準確性、相關性、精確性、邏輯性、公正性、廣泛性、深刻性和公平性的好處,儘管可能還不能嫻熟地掌握這些能力,儘管在這些技能上的表現還很笨拙
  •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掌握學習的邏輯
    多年來,通過閱讀各類圖書以及名人明星成功成長經歷,我開始慢慢理解了這個困局的真正問題所在。這個時代真正的高手,幾乎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既懂得如何驅動自己持續努力和積累,也懂得藉助社會和科技趨勢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就和遊泳一樣,會遊的人很省勁,不會遊的人即使身體強健,也遊得很累。這就是對於水的理解不同,"水性"不同。
  • 高手都是飢餓思維
    高手都是飢餓思維文 | 霧滿攔江(01)比如叢林中的原始人阿完,在確定獵物所在之前,他是不肯行動的,然而獵物是活的,呈移動狀態的。當你能夠確定獵物所在,獵物已經不在那裡了。最終確定主義者活一輩子一無所獲,只有飢餓主義者,才會得到他們所渴望的機會。由此我們就知道,高手都是飢餓思維。而庸手,多是內心欲望熄滅,都餓死了還沒有感到飢餓的人。
  • 頂尖的高手,往往都是飢餓思維
    那一天他非常心急,因為他必須在26歲這一年中求婚,錯過這個時間,他可能與此生的完美愛人失之交臂。最後經過他不懈的努力,終於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那個讓他怦然心動的女孩。麥可衝過去:「嫁給我好嗎?」女孩吃驚的望著他,突然大叫起來,一瞬間四周人的目光都被吸引過來,眼看這種情況,麥可轉身就跑,也是在這一剎那間,他突然意識到,他的算法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別人並不是按照他的算法來的。在26歲時,他遇到了心儀的對象,確實是他自己的最大概率,但他卻不一定是別人最大概率的完美丈夫。即便是,別人也未必就非得答應他,更何況大家都互不相識。
  •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給自己「留白」
    我們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忙到連留給自己2個小時都困難。然而,很多人並沒因此換來預期的自我成長和升職加薪,反倒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自我懷疑、喪失激情。02真正的高手都不會把自己的時間「用盡」高手的戰略,是持續且穩定,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用盡」,他們每天會留出一段餘閒用於總結復盤、強身健體、放空自我
  • 真正的高手,都有飢餓思維!一篇文章教會你
    比如叢林中的原始人阿完,在確定獵物所在之前,他是不肯行動的,然而獵物是活的,呈移動狀態的。當你能夠確定獵物所在,獵物已經不在那裡了。最終確定主義者活一輩子一無所獲,只有飢餓主義者,才會得到他們所渴望的機會。由此我們就知道,高手都是飢餓思維。而庸手,多是內心欲望熄滅,都餓死了還沒有感到飢餓的人。
  • 真正的高手,大都有這3個特質
    有這樣一個現象:越是高手,越有一些一般人沒有的特質,越能做到一些普通人做不到的事。真正的高手,大都有這3個特質,往往更厲害。寂寞是萬物的根本,在寂寞中,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沉澱自己、成為自己。真正的高手,不求多,但求精,不求散,但求專。他們會集中精力,聚焦於一件事上面,然後用一生的時間去做好它,直到自己的極限。稻盛和夫說:「各行各業所謂的名人、高手,他們在達到這個境界之前,無不踏實努力、孜孜以求。」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厚積薄發的道理,在別人看不見的角落默默努力著,在漫長的看不到希望的等待中醞釀著,強壯自己。
  •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洞察人性(深度)
    每個想有所成就的人都應該學會洞察人性、理解人的弱點和缺陷。真正牛逼的思維,叫做吸收萬物,洞察人性。人生有兩大要領:一是洞察人性,二是看穿規律。規律是天道,人性是人道,它們的合力就是天機。一個人的欲望越淺,對天機洞察的就越深。認識人性,說透了就是認識自己。
  • 道德經:人生的終極智慧就是活在當下,關注過去與未來毫無意義
    而大多數有智慧的人,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是偏好於感受過程,懂得把心思放在當下所做的事情上,在過程中不斷感悟新的東西,而擁有重過程的這種思維的人則也更容易獲得成功,也是我們所提及到的正確思維。在《道德經》中提到過這樣一句話,「九層之塔,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真正的高手,都有「底層思維」;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做減法
    因為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除了少數天才之外,沒有誰可以樣樣精通。與其跟隨別人的腳步去不停轉行,不如專精一處,安心把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極致。坐得住,才立得起。餘地思維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一定要留後路。這是生存的保障,也是東山再起的資本。總有人一腔熱血,誤以為只有不給自己留後路,才能全力以赴,激發最大的潛能。還引經據典,這叫背水一戰,破釜沉舟。
  • 思維方式決定了你能走多遠,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具備這三種思維模式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如果能夠懂得聚焦當下,往往會變得特別有智慧和靈感,這就是現場有神靈,猶如神助,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稻盛和夫講述自己在做第一家企業的時候,那時企業效應不好,每天他都全然的投入在裡面去研發產品,這種強大的投入能力讓他們一步步突破之前懶散,公司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我們要想成就一件事,或者說做成一件事,最重要是學會把心放在上面,全然的用心。有人曾說過,真正努力是當你努力後,永遠發現還有可以迭代與成長的空間,這個時候,我們才會知道,原來我們還沒有拼盡全力。
  • 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活在當下」
    師父說:「咱們倆都是飢來吃飯,困來眠,但我是該吃就吃,該睡就睡,隨遇而安,隨處可棲。你呢,心中多了分別和選擇。」正是這種「分別和選擇」,讓我們多了痛苦。佛教中強調的「活在當下」,指的是當下就領悟到真相,即刻就停下來,讓你的習氣和貪慾停下來,讓你的心性即刻顯現,即刻回到自己,這樣才是真正的「該吃就吃,該睡就睡」。2.
  • 真正的高手,都有「底層思維」
    理解這些底線思維,你的生活將不再彷徨。 4餘地思維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一定要留後路。 確實,人們都喜歡奇襲得勝,以少勝多的故事,因為聽起來激情澎湃。 但現實世界是非常殘酷的,沒有僥倖濾鏡。失敗的結果可能不是常人能承受的。不要總是期望藉助外力逼迫自己。別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能力不行,就算逼到懸崖邊你也飛不上天。 真正的優秀的人,做事前都深思熟慮。
  • 水滴石穿:真正厲害的人懂得長期堅持,永遠不要低估習慣的影響力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微習慣對我們成長影響力,學會養成好習慣,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認知覺醒》作者周嶺講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就是寫作,他將自己每天的覺知日誌進行復盤,每天在復盤中看到自己,不斷優化自己。
  • 人情練達是一門學問,情商高手為人處世大都有三個共同的思維特質
    情商高手之所以喜歡感恩,是因為心裡裝滿了別人。《紅樓夢》中的薛寶釵被譽為情商高手,最重要的是她在生活中處處裝滿了別人,他聽戲,別人都按著自己的興趣點,她就按著賈母的興趣點賈母喜歡的歌,她之所以受歡迎,與她處處為他人著想方式有關。情商高手往往有一種雙贏思維。雙贏思維就是做事的時候既會考慮自己的利益,也會考慮別人的利益,他們往往懂得結合,這樣與人相處,才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 真正的高手,都是深知「人性」
    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個人成長,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真正的高手,都是深知人性。比如,老子在《道德經》云:「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因為他懂得人性,所以才說:凡是輕易許諾的人,最終肯定難以兌現諾言;那些把事看得太容易的人,最後肯定會遇到太多的困難。
  • 當下的力量3.1別在思維中尋找你自己
    有關大腦的問題不能在大腦的層面中得到解決。一旦當你理解了基本的思維障礙後,你就沒必要再了解或理解太多。對大腦複雜性的研究會使你成為一個很好的心理學家,但是它不會使你超越大腦,就像研究瘋狂不足以創造理智一樣。你已經理解了無意識狀態的基本原理:思維認同。它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我,也就是小我,而這個虛假的自我替代了你真正的自我。你真正的自我是根植於本體之中的。
  • 真正厲害的人,原來都懂得「延遲滿足」
    ,很容易陷入即時滿足的狀態,卻從來都不懂得「延遲滿足」,殊不知,延遲滿足在我們的學習中,工作中,生活中有多重要。那些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懂得「延遲滿足」的人。那什麼是「延遲滿足」呢?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著名的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做了一個棉花糖實驗。
  • 真正的高手,都是在紛擾中,走自己的路
    大部分爭論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基本上都是在被人帶節奏,浪費自己的時間,替別人傳播思想。觀棋不語,否則你可能成為,別人的棋子,真正的高手,都是在紛擾中,走自己的路。02真正的高手,都是在紛擾中,走自己的路但是更多的現實是,那些一邊下棋一邊聽旁觀者指點的人,一般都會輸。因為每一個棋手都有自己的思路,不同旁觀者的棋風當然不同,所以東聽一句西聽一句必然會毫無章法。
  • 銘拓分享:真正的高手,都是做「時機管理」
    也許會有人反駁說,每個球都打一下,每個時間節點都安排的滿滿當當,把每一秒都過的充實,這種時間管理不是最重要的嗎?但是,真正的高手都是在做時機管理。 巴菲特在2017年的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中曾說過: 我能看見1000多家公司,但我沒有必要每個都看,甚至看50個都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