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的高手,往往都是飢餓思維

2020-09-10 橋安逸

卡內基德隆大學有位教授,麥可.特裡克。

他一直致力於追求完美,以至於在自己的愛情和婚姻方面總是憂心忡忡。

他總是擔心遇到一位不合適的女性,然後草率成家,反而會因此錯失良緣,為此他苦研數學,希望通過計算的方式來得知遇到完美愛人的時間概率。

經過研究發現,一個人選擇遇到完美愛人的概率是37%。

換句話說,假設麥可每年遇到的女性數量均等,那麼他從18歲開始選擇,在他26歲前後,選擇到愛人的完美度,都遠遠低於37%。

如果他必須要在26歲那天,遇到自己喜歡的姑娘並且求婚,那麼這個姑娘成為他完美妻子的概率就是最高的。

根據推算,在26歲之前的他,無論遇到多麼好的姑娘,他也完全不為之所動,就這樣一直等下去,終於到了26歲的那一天。

那一天他非常心急,因為他必須在26歲這一年中求婚,錯過這個時間,他可能與此生的完美愛人失之交臂。

最後經過他不懈的努力,終於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那個讓他怦然心動的女孩。

麥可衝過去:「嫁給我好嗎?」

女孩吃驚的望著他,突然大叫起來,一瞬間四周人的目光都被吸引過來,眼看這種情況,麥可轉身就跑,也是在這一剎那間,他突然意識到,他的算法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別人並不是按照他的算法來的。

在26歲時,他遇到了心儀的對象,確實是他自己的最大概率,但他卻不一定是別人最大概率的完美丈夫。即便是,別人也未必就非得答應他,更何況大家都互不相識。

可憐的麥可教授,就這樣錯過了他的「黃金擇偶點」,那麼他此後的人生,是否還應該糾結要不要結婚呢?



賈伯斯說:「保持飢餓,保持愚蠢」。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他這句話,其實就是說給麥可教授聽的。

麥可教授的錯誤在於,他選錯了算法,婚姻愛情這種事情,很多時候依據的是「生理算法」而非理性算法」。

生理算法源於人內心的飢餓,源自於愚蠢。

如孔子所說,知好色而慕少艾,少年生理成熟,見到異性就會蠢蠢欲動,這就是一種愚蠢的飢餓感,受其驅使,年輕人見了心儀的異性就會有各種表現,並且會迫不及待的表白。

假若不成,至多臉頰上多出五個巴掌印,萬一成了,生理飢餓感這個問題,就算是得到解決了。

這就是賈伯斯所說的「保持飢餓,保持愚蠢」的本義。

假如一個人的心裡,缺少了這種非理性的力量,就會落入確定主義的陷阱。

高手都是飢餓思維,而庸手多是內心欲望的熄滅,明明瀕臨餓死的境遇,但卻沒有感到飢餓的人。

軟體開發領域有句話:過早優化是萬惡之源。

軟體在開發過程中,整體框架總是需要反覆調整。

假設你過早優化一個分支,那麼很可能在下次框架調整之時,這個分支就會被拋棄不要了,那麼你花費在這個分支上的精力和心血,都沒有意義了。

人生就是這樣,真正的高手,永遠不會拘泥於枝節,而是對人生觀其大略,從而把握宏旨。



第一個:俯瞰大局。

俯瞰大局,是指對這個世界,以及自身所處周邊環境的一個大概感覺。

就好像東邊是山,西邊有水,至於山上有幾棵樹,湖的蓄水量是多少,這些具體的細節,總是會留給實踐中去慢慢揣摩。

高手對世界的認知總是能做到先知先覺,他們總能察覺到時代改革的前兆,至於這個改革會從何開始,這些事情壓根兒不需要去知道,因為這些是不確定的,如果總是去等待不確定的一切變得確定,這樣往往會失去先機。



第二個:飢餓感或野心。

高手會遵從生命本能的驅動,表面上雖然溫文爾雅,心裡卻燃燒著熊熊烈火。

野心讓他們對行動充滿了專注,可對他人的譏諷無動於衷。

假如一個人心裡沒有了這種原始的衝動,就會逐漸屈服於他人的評價,最終淪為一個以「凡事力求完美」為藉口的拖延者。

高手從不拖延,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做的有多好,而是他們從來不會去在意別人的差評。


我不在乎這個標誌


第三個,以概率思維為取捨。

當我們決定要行動時,總有些人,生怕行動之後徒勞無功,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事實上,行動者更注重運氣,而運氣的本質不過是概率的體現。

只要他在行動,只要他還在不斷的探索,即使運氣壞到家,那也不過是得之欣喜,失去無憂的人生過程。

人生在世,猶如學生在課堂,優等生的考試次數最多,但做錯題的概率最大,渣生考試就逃學,他雖然沒有做錯題,但也沒有人生的成績。

相形見絀之下,很多時候我們寧願選擇錯誤積累而成就的人生,也不要人到晚年,手拿一張白卷的懊悔。

「人不為己」的「為」字,所指的是修為。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不一心一意的修煉自己的內心,提升個人認知,就會遭到天地人間的懲罰,就會被困在認知的牢獄中,這類人往往不知道報應來源於自身,反而只會抱怨世界對他是怎樣的不公。

所以正因如此,我們才要少鑄惡因,少結惡果。


相關焦點

  • 高手都是飢餓思維
    高手都是飢餓思維文 | 霧滿攔江(01)對事業的飢餓感與愚蠢,會促使人進入行動狀態。如果一個人的心裡,少了這種非理性的力量,就會落入確定主義的陷阱。比如叢林中的原始人阿完,在確定獵物所在之前,他是不肯行動的,然而獵物是活的,呈移動狀態的。當你能夠確定獵物所在,獵物已經不在那裡了。最終確定主義者活一輩子一無所獲,只有飢餓主義者,才會得到他們所渴望的機會。由此我們就知道,高手都是飢餓思維。
  • 真正的高手,都有飢餓思維!一篇文章教會你
    最終確定主義者活一輩子一無所獲,只有飢餓主義者,才會得到他們所渴望的機會。由此我們就知道,高手都是飢餓思維。而庸手,多是內心欲望熄滅,都餓死了還沒有感到飢餓的人。那麼你鋪在這個分支上的時間精力和心血,都沒有意義了。人生也是這樣的,真正的高手,永遠不會拘泥於枝節,而是對人生觀其大略,把握宏旨:第一個:俯瞰大局。俯瞰大局,是指對這個世界,以及自身所處周邊的環境有個大概的感覺。
  • 高手與頂尖高手的差距是什麼
    得到之前做高手課,羅振宇老師特別喜歡問人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們這個行業,頂尖高手和那些比頂尖高手稍稍遜色一點的高手,之間的差別是什麼?差在哪裡?(說到這裡再佩服一下美國人,真的是什麼研究都做。)這個研究是美國社會學家丹·錢布利斯(Dan Chambliss)做的。研究就是試圖要回答這個問題:頂尖高手和頂尖高手的差別在什麼地方?
  • 價值交換:頂尖高手都是極致利他者
    頂尖高手都是極致利他者,他們總是想方設法給,而不是想方設法拿。90%以上的人都是索取思維1、加入一個優秀社群卻很少發言我加過很多優秀社群,但是很長時間我都很少發言,只有我需要幫助的時候才在群裡發言。後來明白了「價值交換」這個思維模型之後,我驚出一身冷汗,我以前是有多自我?原來我一直在向別人索取價值。如果人人都像我一樣,人人都只索取價值,那麼誰來提供價值呢?
  • 你一說努力就已經輸了,頂尖高手都是把每一件事做到極致不留遺憾
    大家知道高手與頂尖高手的差距是什麼嗎?主要有三點:第一,越是頂尖的高手,越是技術流,越是重視細節。這是自己喜歡做的事,因此從不覺得枯燥,就像跑步運動員,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呼吸,步頻,步幅,手臂擺動幅度,甚至精確到跑完全程需要多少步數,哪只腳先出線,只為提升那0.01秒。
  • 覺察身體方面,費登奎斯應該是世界上最頂尖的高手或大師
    這方面,在我的認知範圍之內,費登奎斯應該是世界上最頂尖的高手或大師,他的著作《動中覺察》中文版已經出版上市,你可以去看看。問:為什麼這樣認為呢?答:我給你看看《動中覺察》中的兩段內容,你就知道了。第一段是關於「完美的感知」。
  • 什麼是賺錢的反人性思維?那些頂尖的高手,都是靠什麼思維賺到錢
    一切的問題都能用這把鑰匙去打開思維導致行動,行動導致結果從而又影響了思維這是一個正循環你今天所有的行動、結果都是由於你做了什麼樣的動作來的你今天賺到了錢,是因為你之前做對了賺錢的事你今天沒有賺到錢,是因為你沒有去做對賺錢的動作賺錢的動作是怎麼來的?
  • 情場高手都知道,追女孩最好的方法是:「矩陣思維」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圈子,為人處事,不能用同一種方式去對待萬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追女生這件事上有人厲害有人也很菜,如果你想在追女生這件事上甚至是變成情場高手,那不妨可以學習下,矩陣思維。
  • 人情練達是一門學問,情商高手為人處世大都有三個共同的思維特質
    情商高手往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謝謝你。情商高手之所以喜歡感恩,是因為心裡裝滿了別人。《紅樓夢》中的薛寶釵被譽為情商高手,最重要的是她在生活中處處裝滿了別人,他聽戲,別人都按著自己的興趣點,她就按著賈母的興趣點賈母喜歡的歌,她之所以受歡迎,與她處處為他人著想方式有關。情商高手往往有一種雙贏思維。雙贏思維就是做事的時候既會考慮自己的利益,也會考慮別人的利益,他們往往懂得結合,這樣與人相處,才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 善用這5種思維,才能成為頂尖高手
    很多時候,正確的思維方式,比努力更重要。01 灰度思維世界充滿複雜性,大部分的人和事,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具有不同的「灰度」。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懂得守正出奇的思維,首先要尊重規則,有些事一定要名正言順、有條不紊,但又要懂得打破規則,懂得變通創新方式。
  • 普通人之所以平凡,往往因缺少兩種「頂尖思維」,老祖宗智慧高深
    每個人都想成為某個領域的佼佼者,但是真正優秀的人就寥寥無幾。一個人若想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他的身上一定會有常人不具備的特質。如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種特質可以細化為思維方式、為人處世的方法,以及優於常人的思考能力和行動力。
  • 真正的高手,都有「底層思維」
    理解這些底線思維,你的生活將不再彷徨。 千百年來,人們念著這句話,就老想去知彼,想方設法了解對手,卻往往自己掉了鏈子。 實際上,知己知彼,關鍵在於知己。但往往,還是比實際情況高出一截。人最大的無力感,根源就來自高於自己能力上限的期待。只有對自己有更清楚的認識,才不會去執念於得不到的東西。
  • 任何行業裡的頂尖高手,一定都是善用意識的那些人
    答:我們普通人都是那樣,大多數人就像是沒有靈魂的一臺這不僅浪費掉了生活中的很多樂趣,同時讓我們的意識狀態始終處於較低層次,而且也讓我們很難成為某個領域的頂級高手。問: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呢?答:我覺得安德斯·艾利克森提出的刻意練習挺好的。刻意練習是一個人從普通人變成高手的一整套的學習和練習方法。刻意練習特別強調反饋,其實指的就是練習時在每一個動作中多注入意識。問:有意識地做事情,是怎樣的體驗?
  •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把思維重心放在當下,在過程中逐漸的沉澱。
    因此我們發現,雖然我們大家都是在無時無刻地運用著思維,但是每個人的思維質量卻各不相同。那些有意識思考和改善自己思維質量的人,往往能夠取得更高的生活品質和人生成就。而那些擁有著糟糕的、低質量的思維的人,從不想去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以及改變看待事物的習慣方式,更沒有去思考和有意識提升自己的思維質量,其結果往往是過著平庸的生活,未來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有的甚至是過著失敗的人生。《思辨與立場》一書中作者講到:「你對自己思維每次是好是壞的重要洞察都將顯著地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 原因盡在高手總結的九大思維模式
    思維是人的作業系統,用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就相當於安裝了什麼樣的系統。有的系統很強大,有的系統則是弱雞。所以,訓練自己的思維模式,讓思維系統能夠強勁地運轉,是我們學習和工作中第一要事。哪些思維需要刻意訓練和習得?
  • 真正的高手,都是極致的利他主義者
    頂尖高手,都是極致的利他主義者。這句話你可能聽過,但不一定理解透了。今天分享一個思維模型叫做「價值交換」,是一個與人際、與商業都息息相關的思維模型,相信你看完會很有啟發。01 90%以上的人 都是索取思維價值交換,這是一個我在大一的時候就聽過的詞。
  • 真正的高手,都具有批判性思維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完全表現出自己思維發展的潛能這些建議沒有任何魔力,其中的觀點也不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每一條建議都代表了一個可能的突破點、一種可能提升我們思維方式的方法。改變你看待事物的方法不管是個人生活還是社會生活事件,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每個事件都被定義了的世界
  •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給自己「留白」
    02真正的高手都不會把自己的時間「用盡」高手的戰略,是持續且穩定,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用盡」,他們每天會留出一段餘閒用於總結復盤、強身健體、放空自我因為投資是一項綜合性工程,一個優秀的投資者要能看懂趨勢、深諳人性、還要有好的思維模式。想把這幾點做到極致,勢必需要留出時間來研究理論、方法和進行思維訓練。
  • 男生的思維,女生的思維
    在生活裡,男人的思維是往往是專注的,而女人的思維則是發散的。當然男人也是有一個致命的缺點的,就是如果他們同時去處理多種任務的話,就會感覺非常吃力,所以想要讓他們把事情做好,最好一次只讓他們去做一件事,因為男人是單向思維。
  • 高手建立的第一思維
    我常常用高手和小人,或是說高手和一般人來歸類紅塵當中的人,兩者最大的區別到底在什麼地方?同處一個世界當中,為何展現出來的結果卻大不相同?原因何在?我從進入這個行業開始,我就認定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人和人的生理結構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脖子以上,一切不同的結果都是思維不同造成的。我們此刻所說的結果不同其實都是紅塵當中的概念,比如說成就大和成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