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張雲雷的成功是靠顏值?這組數據告訴你,他的成功並非偶然!

2021-01-11 用音樂把你的耳朵叫醒

最近一位新生代人氣小生迅速躥紅,他就是相聲界的新寵——張雲雷。

也許確實因為他的顏值在相聲界中過於出眾,特別是隨著「歡樂喜劇人」第四季第一集的播出,網上對張雲雷的評價褒貶不一,他的「火」似乎備受爭議。今天我們不去管「歡樂喜劇人」對張雲雷當時的作品是如何「大刀闊斧」的剪輯的,我們跳出這個節目,重新認識一下走出節目後那個真實「張雲雷」。

張雲雷原名張磊,出生於1992年1月11日,籍貫天津。他表姐王慧(郭德綱夫人)曾是一位在14歲時就開過專場的京韻大鼓演員。那時王慧經常帶張雲雷去劇場,她上臺演出,年幼的張雲雷就在臺下聽。長時間的耳濡目染,讓張雲雷喜歡上了曲藝,雖然那時王慧從來也沒有正式教過他,但張雲雷時不時的也能自己唱上幾句。

2000年8歲的張雲雷隨王慧進京,跟郭德綱學習表演。主攻太平歌詞、連花蓮、京劇、評劇等,那時的郭德綱不像現在這麼忙,基本上都是一句一句親自面授給張雲雷的,所以張雲雷的相聲功底特別紮實。這段時間,張雲雷一邊跟著郭德綱學習,一邊跟著他演出,直到2003年11歲的張雲雷正式拜師郭德綱,直到因為嗓子倒倉失聲,才暫時離開了德雲社。6年之後,倒倉完畢,張雲雷強勢回歸。

這段幼年學藝的經歷,我們只用短短數行文字,就輕描淡寫的講述完畢了。但其實這段經歷對於張雲雷而言,遠遠沒有我們描述的那樣雲淡風輕。兒徒的學藝生涯往往總是會伴隨著痛苦的回憶,相生是吃開口飯的,更加需要「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艱苦歷練。郭德綱曾在節目訪談中不止一次談到,「小時候的張雲雷因為背貫口背不下來,被推到牆角就是一嘴巴」。這應該僅僅是張雲雷學藝生涯的某一個瞬間,也正是這一個個在外人看來殘酷的瞬間,才成就了這個「少年太平歌詞老藝人」。

很多人喜歡張雲雷確實是因為他顏值出眾,畢竟這個社會從某種程度上講確實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好的顏值確實可以給人帶來不一樣的運氣和機會。張雲雷身材偏瘦,自帶的儒儒書生氣,活脫脫的一個「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有人說他的成功完全是靠顏值,靠粉絲流量,真的是這樣嗎?

張雲雷2016年8月22日意外摔落,當時受傷頗為嚴重,身上多處粉碎性骨折。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他的傷可遠遠沒有傷筋動骨那麼簡單。2016年11月7日出院後,張雲雷的首場復出演出是在2017年1月20日德雲社的封箱演出上,僅僅只休養了短短5個月。他和九朗搭檔演出了《歪唱太平歌詞》,臺上的他,身材更加消瘦。骨折的胳膊還沒有完全恢復,御子打起來很是吃力,剛開始的時候,有一塊手玉子竟然滑落到地上,是舞臺事故還是設計好的「包袱」,在他皺眉的那一刻,似乎都不重要了,臺上的他,是真的疼!九郎在那場演出中應該是最為緊張的一個人,這種緊張來源於張雲雷,他們是搭檔,張雲雷的身體狀況,九郎心裡太過清楚了。

從封箱演出開始,2017年一年,張雲雷的演出從來沒有間斷。下面就是一張「2017年張雲雷的全年演出匯總表」:

2017.01.20 北京 北展劇場 德雲社大封箱復出首演 《歪唱太平歌詞》 返場《好心分手》搭檔郭麒麟

2017.02.07 北京 三慶園 德雲八隊小開箱 八隊第一次亮相 午場空降《秦香蓮》 晚場綠色大褂《下象棋》搭檔張鶴帆 返場唱《心雲》連線楊九郎 帶領八隊全體演員唱《大西廂》

2017.02.09 北京 三慶園 與楊九郎合體《口吐蓮花》 返場蓮花落《王二姐思夫》 歌曲《夢醒時分》兩位老師搭檔張鶴帆 王九龍(三慶F4)

2017.02.10 北京 三慶園 《學滿語》 返場唱北京小曲《探清水河》搭檔嶽雲鵬

2017.02.11 北京 三慶園 《栓娃娃》 返場《學評戲》

2017.02.14 北京 三慶園 《學啞語》 返場《探清水河》(吉他版)《盛夏的果實》《我最親愛的》《青城山下白素貞》 伴奏:包子(孫子釗)

2017.02.18 北京 三慶園 《大上壽》搭檔李鶴彪 返場《小蝌蚪找媽媽》 評劇《白蛇傳》 追劇《大西廂》

2017.02.19 北京 三慶園特別奉獻 搭檔張鶴帆 返場《好心分手》搭檔包子 《青城山下白素貞》 伴奏:包子

2017.02.24 北京 三慶園 《賣估衣》 搭檔張鶴帆 返場《四方詩》

2017.02.25 北京 三慶園 《羊上樹》 搭檔張鶴帆 返場《北京》 《一人飲酒醉》演唱者王九龍

2017.03.04 北京 三慶園 下午場《論捧逗》 搭檔張鶴帆 返場《青城山下白素貞》張鶴帆合唱 晚場《黃鶴樓》搭檔張鶴帆 返場《原來的我》 吉他版《照花臺》 伴奏:包子

2017.03.05 北京 三慶園 下午場返場 《乾坤袋》《探清水河》 晚場《歪唱太平歌詞》 返場《風的季節》 《北京成都》搭檔張鶴帆 伴奏:包子

2017.03.11 北京 三慶園 下午場《洪洋洞》搭檔王九龍 返場楊九郎空降 《風的季節》伴奏:包子

北京 北展劇場 德雲社20周年閉幕式 《學滿語》 《打板就唱》中蓮花落部分《楊二舍化緣》搭檔郭老師 貼版王九龍 返場《北京》搭檔郭麒麟 伴奏:包子

2017.03.12 北京 三慶園 下午場《大上壽》搭檔張鶴帆 返場《心雲》

2017.03.18 北京 三慶園 《哭四出》 返場白派京韻大鼓《孟姜女》+《學評戲》 晚場《五紅圖》 返場捧逗互換版《歪唱太平歌詞》+《探清水河》

2017.03.19 北京 三慶園 《楊乃武寫狀》 返場《我也不想這樣》 《Nothing to love》搭檔包子 楊老師唱《靜止》 伴奏:包子

2017.03.25 北京 三慶園 下午場空降

《秦香蓮》 晚場《鈴鐺譜》 返場二人轉版《探清水河》 蓮花落《王二姐思夫》 帖板王九龍 合蘇楊九郎 張九齡 董九涵 陳九福

2017.03.26 北京 三慶園 《論捧逗》 返場《花為媒》《秦香蓮》《楊三姐告狀》

2017.04.01 德州 德雲三寶第一場《學啞語》《雜學唱》 返場《探清水河》伴奏:馮照洋

2017.04.08 北京 三慶園 下午場空降 和八隊隊員一起為兔子(李斯明)慶生 唱《探清水河》 晚場《買賣論》 返場《咖啡》合唱+伴奏:包子 《滄海一聲笑》伴奏:包子

2017.04.09 北京 三慶園 《黃鶴樓》 返場《問》《青城山下白素貞》 伴奏:包子

2017.04.15 北京 三慶園 《九藝鬧公堂》 返場《我可以抱你嗎》 伴奏:包子

2017.04.16 北京 三慶園 下午場空降《我可以抱你嗎》 晚場《楊乃武與小白菜》 返場《寧夏》《相思賦予誰》《千年等一回》伴奏:包子

2017.05.04 瀋陽 德雲三寶第二場 《學啞語》 《大西廂》 返場二人轉《探妹兒》《照花臺》《北京》《探清水河》

2017.05.06 濰坊 德雲三寶第三場 《學啞語》《雜學唱》 返場《北京》《探清水河》伴奏:馮照洋

2017.05.07 煙臺 德雲三寶第四場《學啞語》 《大西廂》 返場《青城山下白素貞》《單刀會》《探清水河》伴奏:馮照洋

2017.05.20 青島 少帥出徵第二場 助演《學啞語》 返場《風的季節》搭檔孟鶴堂 京劇版《你快回來》搭檔郭麒麟

2017.05.26 邯鄲 德雲三寶第五場《學啞語》 《大西廂》 返場《休洗紅》《北京》《探清水河》伴奏:馮照洋

2017.06.03 杭州 少帥出徵第四場 助演《學啞語》 返場《青城山下白素貞》 太平歌詞《遊西湖》 主板書《拆西廂》

2017.06.10 上海 少帥出徵第五場 助演《學啞語》 返場《戀人未滿》搭檔郭麒麟 孟鶴堂 《風的季節》搭檔孟鶴堂

2017.06.17 深圳 少帥出徵第六場 助演 《學啞語》 返場《夢醒時分》搭檔郭麒麟 楊九郎唱歌《溫柔》

2017.06.24 武漢 少帥出徵第七場 助演 《學啞語》 返場《夢一場》《自從有了你》搭檔郭麒麟

2017.07.01 北京 三慶園 空降《青城山下白素貞》

2017.07.07 北京 三慶園 《竇公訓女》 返場《愛似流星》《探清水河》 楊九郎合唱《聽不到》

2017.07.08 北京 三慶園 空降《羊上樹》 返場《夢一場》《自從有了你》搭檔張鶴帆 《探清水河》

2017.08.05 連雲港 德雲三寶第六場 《學啞語》《口吐蓮花》 返場《花房姑娘》搭檔馮照洋 《探清水河》 伴奏:馮照洋

2017.08.20 北京 三慶園 空降返場《大西廂》 合蘇八隊隊員+張九齡王九龍

2017.08.22 北京 新街口 《對春聯》 返場《風的季節》搭檔+伴奏:包子 「八隊隊歌」 《探清水河》 楊九郎《回到過去》 伴奏:包子

2017.08.25 北京 三慶園 空降《探清水河》

2017.08.29 北京 新街口《洪洋洞》 返場《看的最遙遠的地方》 「八隊隊歌」 《秦淮景》+《探清水河》 《聽不到》伴奏:包子

2017.09.06 北京 三慶園 楊老師《九藝鬧公堂》 返場吉他版《賣估衣》 合唱《彩虹》 《秦淮景》《探清水河》 伴奏:包子

2017.09.15 寧波 德雲三寶第七場《學啞語》 《口吐蓮花》 返場楊九郎搭檔馮照洋《灰姑娘》伴奏:馮照洋 《探清水河》伴奏:馮照洋

2017.09.16 舟山 德雲三寶第八場《學滿語》 《賣估衣》 返場《相思賦予誰》《花房姑娘》楊九郎搭檔馮照洋 伴奏:馮照洋 《探清水河》 伴奏:馮照洋

2017.09.23 北京 三慶園 空降《探清水河》

2017.10.01 新加坡 郭老師專場 助演《學啞語》

2017.10.03 臺灣 郭老師專場 助演《學啞語》

2017.10.06 澳門 郭老師專場 助演《學啞語》

2017.10.11 深圳 德雲三寶第九場 《學滿語》 楊九郎《賣估衣》 返場《新貴妃醉酒》搭檔李雲傑 《探清水河》

2017.10.13 廈門 德雲三寶第十場 《學啞語》 楊九郎《歪唱太平歌詞》 返場《探清水河》

2017.10.29 唐山 德雲三寶第十一場 《學啞語》 《學評戲》 返場《探清水河》

2017.11.03 蘇州 德雲三寶第十二場 《學啞語》 《歪唱太平歌詞》 返場《探清水河》

2017.11.05 常州 德雲三寶第十三場《學啞語》《歪唱太平歌詞》 返場《探清水河》

2017.11.11 北京 德雲三寶第十四場 《論捧逗》 《歪唱太平歌詞》 返場《相思賦予誰》 楊老師《糖》 《探清水河》 伴奏:包子

2017.12.02 太原 德雲三寶第十五場《學滿語》 《歪唱太平歌詞》 返場《探清水河》

2017.12.09 天津 德雲三寶第十六場 《大上壽》 《歪唱太平歌詞》 返場《探清水河》

2017.12.16 連雲港 德雲三寶第十七場《賣估衣》 土《四方詩》 返場《探清水河》

2017.12.23 南京 德雲三寶第十八場 《捉放曹》 《歪唱太平歌詞》 返場《探清水河》

2017.12.29 長沙 德雲三寶第十九場《學滿語》 《學評戲》 返場《探清水河》

2017.12.31 西安 德雲三寶第二十場 《大上壽》 《鎖麟囊》搭檔李雲傑 《反七口》楊九郎搭檔孔雲龍馮照洋 《你好2018》視頻連線德雲社其他三場跨年 返場《大西廂》全體三寶演員+主持人秦霄賢+張鶴帆+董九涵 《探清水河》全體三寶演員+秦霄賢+張鶴帆+董九涵+現場觀眾

2017年,張雲雷就是這樣一邊演出一邊養傷的,這組數據告訴了我們張雲雷的成功不單單是靠顏值,他更多靠的是努力和勤奮!

相關焦點

  • 相思賦予誰,他叫張雲雷,日思夜想的辮兒哥哥,我們等你回
    後來進入德雲社的弟子學太平歌詞,大多是聽著張雲雷錄好的磁帶練。當然,最苦的還不是學藝這段時間,苦的是他在進入倒倉(曲藝裡指變聲期)期間,這段時間徹底把張雲雷擊垮了,高音上不去,聲音很難聽,原本德雲社演出郭德綱壓軸倒數第二個出場的張雲雷沒辦法演出,少年意氣變成了自暴自棄,張雲雷離開德雲社,一走便是六年。
  • 相思賦予誰,小辮兒張雲雷,一曲《探清水河》使其一躍成為偶像派
    近日,抖音都被相聲演員張雲雷刷屏了,張雲雷的粉絲成功讓網友們對張雲雷路轉粉,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辮兒哥哥張雲雷的魅力所在吧!張雲雷,德雲社相聲演員,7歲時和郭德綱就與郭德綱相識,9歲到北京正式學習曲藝,11歲拜郭德綱為師學習太平歌詞、蓮花落、評戲等,2005年,張雲雷因為嗓子發育,出現「倒倉」,為了避免過度用嗓而退出德雲社,直到2011年才正式復出。
  • 成功很多時候,既存在必然,但更多則是充滿了偶然
    >成功很多時候很可能只是一件偶然事件,這個你還別不相信,很多時候成功就是一件偶然事件,就比如當前的許多成功大佬們,馬雲要不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網際網路,興許就不可能會有今天的成就的,俞敏洪當初第三次高考如果是沒能考上大學,如今的新東方是否存在也是很難講,再比如許多的影視明星多數火起來的原因,都是因為一些偶然的機遇和事件之後瞬間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 相思賦予誰,小辮兒張雲雷,相聲界的偶像派演員
    經過10個小時手術,張雲雷被推出手術室,轉入ICU病房,但仍沒有脫離生命危險。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張雲雷奇蹟般地醒了過來。而他睜眼的第一句便是「我還能說相聲嗎」。這樣一個熱愛舞臺的人,有什麼能夠阻擋的住他?意外發生後的第152天,張雲雷重新回到了舞臺,帶著身上108塊鋼板回到了舞臺,帶著對舞臺、對相聲的熱愛之情回到了舞臺。郭德綱經常開玩笑說「張雲雷是德雲社十米無水跳臺冠軍」。
  • 所有的成功都是眾多偶然中的必然。
    有人說:「時勢造英雄。」不可否認時勢對於一個英雄來說是有多麼的重要,但這也只是造就英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罷了,並不是形成英雄的全部。 同樣的條件,換成不同的人就會形成不同的結果。 成功是各種偶然揉雜在一起的綜合體,缺一不可。當所有的偶然全部碰到一起的時候,對於有的人來說成功自然也就變成了必然。 有人說:「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一個好爹。」
  • 相思賦予誰,小辮兒張雲雷,這是一個舉著螢光棒聽相聲的時代
    相思賦予誰,小辮兒張雲雷。隨著歡樂喜劇人的播出,張雲雷成為當下人氣最旺的相聲演員,沒有之一。這是德雲社的顏值擔當,人稱二爺,他的粉絲女性居多,被叫做二奶奶。第一次在電視上看見二爺,年代很久遠了。記得有一個郭德綱主持過的訪談節目叫今夜有戲,初次看二爺就是在這裡,頂著一腦袋黃毛,嶽雲鵬介紹他說這是韓國來的歌星,叫樸張雲雷。當然這是開玩笑,那時唱了幾句流行歌曲,只是一瞥,覺得小夥嗓音很好,並沒有多深的印象。
  • 機會,從來都是自己來把握的,成功不是偶然
    每當有人問我該如何識別機會的時候,我的答案是,機會從來不是靠理性識別的,它靠的是一種非理性的衝動。因為只有當你行動起來的時候,才能真正把握住機會。選擇大於努力,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因為多半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因為凡是那些能讓我們困擾的選擇,往往都是我們未曾體驗過的。
  • 失敗並非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只有嘗試了才有獲得成功的可能,不嘗試一點成功的機會都沒有。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提出「經驗對於幹部是必需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想要成功要在學會接受失敗,但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並非如此。這類人大多嘗過成功的滋味,並通過這些成功的過程,學會取得成功的方法。
  • 房琪的成功並非偶然,「不放棄」的背後,承載了太多心酸
    要成功,先給自己找個目標。這是我今天醒來腦海裡想到的第一句話。我們很多人總在思考自己未來要的什麼,以至於失去了前行的動力。因為想要的太多,不知從何努力。所謂成功,來之不易。她在一條視頻中說:在決定做旅行自媒體之後的一個月裡,她看了314支旅行視頻,給12家景區打電話被拒絕了12次。好在一路堅持,如今的她,愛情事業雙豐收。
  • 成功靠的是什麼?
    關於一個人的成功,外界給出了太多的說法。有人覺得是靠自己的實力和本事,但也有人說靠運氣也可以成功。那我倒覺得,這兩樣缺一不可。到底是靠什麼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在這裡很多人就會問到為什麼,可能也就是我剛剛所說的命運吧。因為好的東西,他需要一個好的機遇來呈現。在現實中,有很多人會抱怨命運不公,說我明明很努力,卻為什麼總不被人看到。其實現實就是這樣,我們只要努力就好了。我覺得一個人的成功,還有一樣東西很重要,那就是堅持。不管做任何一件事,只要開始了,那就賴著不放棄。我也相信,你只要足夠堅持了,也許有一天,會讓自己得到那個滿意的結果。
  • 張雲雷過生日,孟鶴堂送禮物,楊九郎的文案有深意
    相聲演員沒有出現,歌手以及時髦青年的新身份,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張雲雷不僅得了最具突破男歌手獎,年度潛力歌手獎,還是時尚雜誌的年度合作摯友。牆裡開花牆外紅,牆裡受限牆外發展,什麼也阻擋不了風華絕代的二爺持續發光。這幾年,他走了一條陌生的路,從相聲演員跨界當歌手,跨得相當成功,在28歲的最後一天去領年度潛力歌手獎,張雲雷說,這是提前給了他一個生日禮物。
  • 格局:讓成功從偶然變成必然
    對大多數人來講,獲得偶然的成功並不難,難的是逐漸讓成功從偶然變成必然。有些人滿足於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而大格局的人追求的則是重複的成功和可疊加式的進步。在《格局》這本書中,吳軍博士總結了提升格局的五個維度: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節奏。
  • 相思賦予誰 二爺張雲雷 讓非相聲迷也一起迷上《德雲八隊》九辮兒
    這裡的老就是說的能力了,好比楊九郎在介紹郭德綱的時候總會加一句:我的老恩師,一個道理。在郭德綱首個導演的電影《祖宗十九代》演唱的宣傳曲《輩分歌》。其中就有一句,很不符合邏輯的詞:外甥的爸爸是師父、舅舅的師父是爸爸。說的什麼意思呢,就是少班主的老舅張雲雷是郭德綱的二徒弟(新排家譜之後)。
  • 你,為什麼要阻止自己成功?
    一個心理學實驗研究者把被試者分為兩組,讓第一組被試者相信他們在測驗中很有可能會成功,讓第二組被試者相信成功可能性不大。然後,兩組被試者同時被告知,實驗是為了測試兩種新藥物在測驗成績上所起的作用:一種藥物被認為能促進測驗成績;另一種藥物可能削弱測驗成績。然後,讓被試者自由選擇服用哪一種藥物。結果,第二組比第一組更願意服用可能削弱測驗成績的藥物。為什麼?
  • 相思賦予誰,小辮張雲雷!
    他天資聰穎,耐力過人,從小就在天津這個曲藝窩兒受薰陶,他對傳統曲藝的痴迷可不是光溜嘴皮子的,歷經風霜磨難,依然待相聲如初戀般熱愛。就是我們的辯兒哥哥張雲雷。演藝之路起起伏伏的他,又該如何平衡好後面的漫漫長路了?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辮兒哥哥的不凡人生!張雲雷本名張磊,1992年生人,九歲學曲藝,十一歲跟了郭德綱,在德雲社眾多弟子中排行第二。
  • 張雲雷黑色大褂到刺繡大褂,未來可期 相思賦予誰,小辮張雲雷
    2005年,張雲雷嗓子發育出現「倒倉」現象,為了避免過度用嗓而暫退德雲社,期間做了很多的兼職工作養活自己,在2011年,也就是時隔六載後,張雲雷倒倉結束,重回郭德綱門下,當年4月8日,在師父郭德綱單口相聲專場中表演太平歌詞,張雲雷正式復出相聲界。
  • 【人生感悟】一切的成功不是靠僥倖
    成功是時間和汗水的付出,也是方法和技巧的總結。如果你把成功建立在僥倖上,那人生就將一事無成。但是,當王蘭打第三局時,突然擊出一次全倒,他很得意地向父親誇耀:「原來,保齡球也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困難,爸爸,你看,我才打了三局,就擊出了全倒。看來,我已經將保齡球學得差不多了。」王蘭父親見女兒如此驕傲的模樣,隨即問她:「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能夠擊出全倒嗎?」王蘭不以為然地說:「當然知道,就是靠眼睛和手的推力嘛。」「真像你說的這樣嗎?」
  • 你的成功,78%是要靠你的人脈網,22%是靠你的專業知識
    所以作為一個正常社交的人,你必須懂的人情才能和你接觸的人和睦相處,理解人際關係作為人的一種修養,再通過自己的修養來吸引人脈。要知道一個人的成功,75%靠的是人脈,剩下的少數25%才是靠才華和知識。這個數據是由很多人很多測試得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雞湯裡面,窮小子翻身變老闆的故事那麼多,因為這個數據支撐給了很多人雞湯創作的靈感。
  • 成功,或許離你只有一步之遙
    一個心理學實驗研究者把被試者分為兩組,讓第一組被試者相信他們在測驗中很有可能會成功,讓第二組被試者相信成功可能性不大。然後,兩組被試者同時被告知,實驗是為了測試兩種新藥物在測驗成績上所起的作用:一種藥物被認為能促進測驗成績;另一種藥物可能削弱測驗成績。然後,讓被試者自由選擇服用哪一種藥物。結果,第二組比第一組更願意服用可能削弱測驗成績的藥物。為什麼?
  • 為啥這麼努力還沒成功?關於成功科學的規律,你真的應該看看?
    這本書跟一般名人勵志故事不同,現在的勵志暢銷書,都是通過自己成功者的故事,反推出一些成功經驗。可能會帶來一些啟發,但大部分都經驗之談,也很難被別人複製,他可以總結一些道理,但遠沒有到科學理論的層面。作為一個現代人,基本的科學精神還是要有的,什麼是科學層面的理論?必須是可重複、可檢驗、有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