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咪矇事件沸沸揚揚。因為那篇涉嫌造假的大作《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引得了很多媒體絞殺式的譴責。迷濛對與錯本身,筆者不想去做過多評論,各種大大小小的媒體已經把「根」刨到了差不多祖宗十八代了。倒是針對類似這樣的「事件」,乃至所有的「咪蒙」們,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是否應該去理性的看待?是否有能力去理性的看待?
名為「氧分子」的自媒體人曾做過這樣經典的「總結」:羅振宇、咪蒙、吳曉波、鳳姐、黃生為絞殺「中產精英」的五大新宗教。「他們把觀點化作一擊必中的矢向標,迅速感染無抗體人群,在用戶出現短暫腦袋發懵或剎那情感共振後,文字偽裝成的』病原體』迅速登陸受眾潛意識,烙上極易辨認的標籤,成為極易辨識的症候群。」「一旦這些「病原體」攜帶者試圖尋找存在感或者想博得認同,就能馬上從中檢索相關「養分」,塞在自己的談吐中以驗明正身,從而打通自己在社交網絡某處的鬱結。」先不說這位自媒體朋友總結的對與不對,至少筆者很欽佩ta的這份獨立思考的能力,至少ta沒有人云亦云。
所謂的思想「無抗體人群」,本質上就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那類人。稱他們為中產精英,多少有點拔高了,「中產」勉強說得過去,「精英」就算了吧。「無抗體」人群「個性」鮮明: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願意不斷「學習」;他們極易焦慮,精神意志脆弱;他們缺乏社交認可,缺乏社交自信,迫切想證明自己;他們缺乏深度思考總結能力,但依然會執著於自己的「真知灼見」;他們對一切都追求「效率」,越快越好……既然有人願意做肥沃的「土壤」,那麼勢必就會有人去做耕耘它的「農夫」,至於這個「農夫」是誰還重要嗎?
無論你是否承認,這個社會是灰度的,所以,沒那麼多的黑白分明。然而,基於自我的情感認知,絕大數人會有這種「非黑即白」的心理期待。於是乎,一旦有甲乙丙丁用「巧言令色」般的文字,去撩撥被壓抑的痛點、苦點,那些期待中的心理快感就會很容易被滿足,如此怎不令人心花怒放?想不爽都難!勒龐曾在他的《烏合之眾》中感嘆:群體誇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的感情打動。
無論是羅振宇、咪蒙還是吳曉波、黃生,他們不過是眾多甲乙丙丁中的幾位而已,沒有他們依然還會有其他「大牛」出現,這是社會思潮發展的必然。他們的觀點對錯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否辨識其字裡行間的邏輯?我們能否汲取其「精華」而剔除那些「糟粕」?迷信的後果只能是迷失,繼而淪為「農夫」耕耘的「沃土」。
曾經天真地以為舞跳的好,字寫的好,話說的好,球打的好…….抑或者某一方面有特長的就是有才華…….現在才發現,靈魂的覺醒、思想和人格的獨立才是真正的有才華。至於特長,那只是一種技能而已。希望大家能多走走看看,行萬裡路,讀萬卷書,這樣才不至於讓自己「偏安一隅」,做一隻井底之蛙。至於如何淬鍊自己的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筆者覺得這可能需要在自我的「三觀」體系上多去「著墨」(「三觀」修煉方面的文章,本號也有分享)。
作者簡介:既來君,中國商業協會註冊高級營銷師,清華大學&博商學院學員,《市場與銷售》雜誌特約撰稿人,職場心理諮詢達人,創維集團「騰龍計劃」成員,『既來之』管理諮詢CEO,"三觀"教育倡導者,首創「360度職場技能實操訓練法(POT-Panorama Operation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