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男女之間,真正能夠開花結果的,往往都明白「投射效應」

2020-12-09 戀愛婚姻心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嘆,一生為一人。」

最好的愛情一定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然而在愛情這條路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走到最後。

有些人明明相愛,但是卻分開了,這裡面摻雜著太多的情非得已,有些人愛著愛著就不愛了,在這個過程中也包含著太多的傷害。

李銀河教授,在一檔節目中談到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愛情關係,她認為:「愛情關係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在進入一段愛情的時候,也要做好心理準備。」

情感中的投射效應

影響愛情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是外界的一些因素,也可以是雙方之間的性格,當這些因素雜糅在一起的時候,也就決定著你們兩個愛情的質量。

男人和女人之間,究竟怎麼樣相處才能夠走到最後,真正能夠開花結果的,往往都明白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指的是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即在認知和對他人形成印象時,以為他人也具備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現象。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別人,這種認知障礙最容易發生到親密關係之間。

不正確的認知或者說過於自我的認知,往往是引發二人矛盾的開始。

案例例舉:

01)、有一對夫妻,最近這些日子他們一直在鬧離婚,但是妻子心裡有些不甘,所以想來尋求一些心理諮詢和幫助。

在兩個人的訴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雙方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各自錯誤的心理投射。

妻子家境比較好,父母都是工程師,她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做任何的事情的時候,對自己都非常的嚴格。

丈夫是一家公司裡的小職員,父母是小縣城裡的一個普通農戶,他很容易被滿足。

兩個人因為相愛結合到了一起,但是卻無法真正的融合到一起,他們每一天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爭吵,丈夫甚至一度覺得妻子對自己太過於苛刻。

她比較爭強好勝,認為做什麼事情都應該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她也會要求自己的丈夫這麼做。

02)、丈夫的工作一直沒有明顯的提升,妻子非常的焦急,他每天會抱怨丈夫無能,而丈夫覺得自己現在進入了一家大公司裡,有了穩定的工作已經十分不易了,他也很滿足。

可是妻子偏偏就覺得丈夫目光短淺,為什麼就不能夠像自己一樣。

丈夫也會經常抱怨自己的妻子,他覺得她花錢太大手大腳的,完全沒有存錢的意識。

可是妻子卻覺得錢是自己掙的,花多少與他沒關係,她甚至覺得丈夫這樣抱怨,完全是因為不愛自己。

在以上這個案例中,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很多男人和女人的影子,他們並不是不愛了,而是雙方之間產生了錯誤的心理投射。

刻板印象:「我是這樣的,所以認為你就應該那樣」

在一些人的頭腦裡,已經形成了一種刻板的印象,他覺得我自己是這樣的人,所以對方就應該那樣。

他甚至會命令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如果對方所做的和自己所想的有所偏差,他就會焦慮甚至暴躁不安。

「你不這樣做,就是不愛我了」

男人和女人在吵架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一方說出類似於這樣的話,然而在這句話之後,所表達的其實是一種控制的成分。

女人在吵架的時候總是會和對方喋喋不休,他會指責對方的錯誤,想要得到的愛多一點,當時男人卻總和女人講道理。

在這樣相互控制的關係裡,兩個人並不會感到舒適,反而倍感壓抑,甚至矛盾重重。

愛情關係裡需要理解和差異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愛情心理學》一書中曾經寫到過:「男人和女人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獨立個體,正是因為各自之間的差異才能夠相互吸引產生最好的融合關係。」

我們想要把對方改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或者說在無形之間去控制自己對方,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私的心理。

在愛情關係裡本需要差異的存在,我們更要懂得去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當你總想控制和抱怨的時候,應該回過頭來思考,「你當時為什麼會喜歡上他」,這也恰恰是愛情關係最為複雜的地方。

如果你總是看對方不順眼,你總是覺得他身上有特別的問題,也許現在你已經產生了錯誤的心理投射。

多一點包容和理解,多一點溝通和關愛,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變的更加穩固。

參考資料:《潛意識》、《部分心理學》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男女交往,不要被「投射效應」控制,容易造成分手的隱患
    ,而另一些心理學效應則會對二人之間的關係產生消極作用。男人和女人在交往的時候,不要被「投射效應」所控制,這會造成二人之間分手的隱患。諸如此類的話,都涵蓋了很多控制的成分,也會導致一方過於強勢,而另一方逐漸被壓抑和打擊。一段被控制的情感勢必就會導致關係的失衡,男人和女人之間也就會產生各種不信任和疑慮。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擺脫「投射效應」的控制呢?
  • 投射效應 | 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會無緣無故看一個人不爽
    為了保護自己,不讓自己討厭自己,我們發明了一種防禦機制:對自己的討厭轉化為對他人的討厭,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減少自己內心的負罪感,而這種防禦機制的在心理學中叫做投射。01你再討厭的人,都有人喜歡如果我說,「當有些人讓你感到不舒服,你的不舒服可能與這個人無關」,你一定會大聲反駁這怎麼可能。
  • 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效應
    38、投射效應2009-07-30 23:06 如果總是把自己的心理特徵歸屬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徵,那麼我們不僅無法真正了解別人,也無法真正了解自己。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徵歸屬到別人身上,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別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從而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他人。
  • 越是厲害的人,越會利用「投射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種「投射效應」:指人常常出現一種錯覺,習慣以自己內心的所想、所見為標準,以此來分析和判斷他人,並以為對方也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的感受和看法,很可能與事實偏離,但因為投射效應,我們被蒙在了鼓裡。
  • 投射效應|我為什麼這麼討厭他
    這個故事就體現出了心理學上的一個效應——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我們有將自身的特點歸因到別人身上的傾向。在對別人形成印象的過程中,會以為他們也具有跟自己相似的特點,把自己的情感、特點都強加在別人身上。       心理學家羅斯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詢問來參加實驗的八十名大學生,他們是否願意背著一塊大牌子在校園裡走動。
  • 投射效應——當對方與自己相像時,不妨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
    ,從而就會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都投射到他人的身上的認知傾向,比如:一些沉迷看小說的人,就是一種把自己投射進小說裡,還有就是,你有沒有無緣無故討厭一個人,沒有任何理由,就是討厭他,也就是一種投射,也許,你在對方的身上看見了你自己的影子,還就是把對方投射成你記憶中討厭的那個人。
  • 投射效應:人心各不同,不要以已度人
    從心理學角度,她正好指出了人喜歡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的投射效應。俗語說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結,講的就是小人總喜歡用自己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與之類似,曾有這樣一個有有趣的笑話: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個年輕人的汽車拋了錨汽車輪胎爆了。
  • 關於「婚外感情」,男人絕對不會告訴你的秘密|投射效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關於「婚外的感情」,男人絕對不會告訴你的秘密——投射效應。投射效應,指的是將自己的特點歸因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傾向。心理學認為,在我們的認知和對他人形成印象時,會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徵,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把自己的感情意識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意識通常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潛意識,一部分是無意識。
  • (投射效應)
    在這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心理學效應,叫做投射效應。所謂投射效應是指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 這個投射效應,其實貫穿了人們相識相知相戀,這所有的環節。很多女孩子不經常會說嗎?哎,我這個想法他都不知道,真是太氣人了。很多男人都會跟女人說,哎,你不懂我,我們倆不合適。似乎不管男人和女人,都期待對方有一個透視鏡,能夠看到自己內心的變化。
  • 什麼是投射效應?它對我們認識和了解自己很重要,值得收藏細品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覺把自己的心理特徵,如個性、好惡、欲望、觀念、情緒等歸屬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同等的特徵如自己喜歡說謊,就認為別人也總是在騙自己;自己自我感覺良好,就認為別人也都認為自己很出色……心理學家稱這種心理現象為「投身效應」。
  • 男女之間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誼 ?
    男女之間是否存在著真正的友情?這也是青年男女一直關心並思考的問題。那麼男女之間如果有著比較親密的關係,除了純粹的友情之外,還有愛情。我們這裡要討論的男女之間是否有真正的友情,討論的是在人際交往中已經進入感情交流階段的異性之間,處在之前階段的男女沒有討論的價值
  • 墨菲定律——投射效應:人心各不同,不要以己度人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以我們自己的想法來猜測別人的內心想法。很多時候我們會被自己的潛意識影響,喜歡把自己的觀點投射到他人身上。因此,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人心各不相同,不要以己度人。投射效應有時候會把我們的缺點投射到他人的身上,比如說有的人自己經常說謊話,那麼他很難去相信別人,一個人如果做事拖延,那麼他也會認為別人也是一樣。不過投射效應還有另外一種重要的表現方式——感情投射。
  • 看懂這些戀愛心理學效應,教你如何去愛
    通過這一點,相信你肯定明白為什麼有的人,會在喜歡的人面前刷存在感了吧! 面對你喜歡的人,如果不好意思開口,不妨可以製造一些&34;,或者是與TA有不經意間的眼神交匯。不僅能夠讓對方注意到你,還能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對於戀情的發展來說也是良好的基礎。
  • 能夠讓人對你產生好感的3個心理學效應
    很多人學習心理學的動機非常單純,就是想要利用一些心理學知識讓別人喜歡自己。是的,有許多有關人際吸引的心理學研究,能夠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不動聲色地掌握到社交的主動權。「催眠」被很多人認為是一門遠離生活的玄學,可實際上,「催眠」現象在生活裡是無處不在的,因為潛意識的變化往往是一個人無法清晰的意識到的。
  • 心理學:多巴胺,它會導致男女之間產生「一見鍾情」的感覺
    男女之間為什麼會產生一見鍾情的感覺?「一見鍾情」的愛情怎麼樣能夠走得長遠?心理學發現「多巴胺」,它會導致男女之間產生這種錯覺。一見鍾情可能與雙方的外貌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心理學上經常說的「首因效應」,那些在第一次見面中就給對方留下好印象的人,也往往會在日後讓對方產生一種回憶。特定的環境也會讓兩個人產生一見鍾情的錯覺,比如心理學上所說的吊橋效應,二人在這種緊張的環境中就會產生一種心跳加速的感覺,因此會認定那個人是自己想要尋找的另一半。
  • 心理學效應:你看到的就是你內心深處的
    這個故事裡說明了一個心理學效應:投射效應。投射效應指我們傾向於將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質投射到他人身上,我們會將自身所持有的某種態度在不知不覺中投射到他人身上,覺得他人應該和我們持有同樣的態度,這是一種錯誤的「推己及人」。就像一個人具有某種特徵,認為別人也會有同樣的特徵。就像牛愛吃草,在它的思維裡,認為別的動物也愛吃草一樣。
  • 異性之間,想要達到「深愛」的程度,往往需要懂得「共生效應」
    異性之間,想要達到深愛的程度,往往需要懂得「共生效應」法則。異性之間要想達到深愛的程度,就必須要建立起更加和諧的關係,兩個人之間構建起某種聯繫。深愛意味著心理距離的拉近,兩個人的心理距離越靠近,那麼深愛的程度也就越深。在20世紀前半期,心理學家愛德華部落提出了心理距離,並且在西方美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兩個具有親密關係的人,他們在感情行為以及態度上的契合度往往更高,那麼他們的心理距離也就更加貼近。
  • 異性交往,能「開花結果」的,一般是這樣的男女關係
    而真正的能「開花結果」的卻沒有幾對。因為無論是情侶還是個人,都是習慣性地從自身角度出發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就像是我明明想吃一個蘋果,但你偏偏要塞給我一箱梨,我拒絕你,你還說我不知好歹。這就是兩個人之間相處存在偏差。
  • 男女之間相處,要懂得拒絕『馬太效應』
    如果另一方不斷無視,甚至覺得她的任何付出都是理所當然,那麼長此以往雙方的之間的關係就會慢慢發生變化。這一變化在心理學中被稱為「馬太效應」。意思是說:一段感情當中,不顧一切為感情付出的一方只會越陷越深,而那個只知道索取的一方,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淡化對感情的態度。
  • 這幾個戀愛心理效應幫你搞定
    哈哈哈,想要甜甜的戀愛,不如先了解一下相關的戀愛心理學。投射效應。投射效應也叫自我投射效應,是指內在心理的外在化,把自己的意識、情感特徵投射到對方身上,認為對方也應該如此,但是這樣往往會強加於人,忽略對方的感受。在戀愛關係中,典型的表現就是為什麼他(她)不能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為什麼他(她)沒有我這樣的習慣與意志?他(她)一點都不理解我。長此以往,雙方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