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哪有什麼對不對的人,其實都是自己主觀臆斷出來的而已。」
其實不盡然,有很多人是因為結婚而結婚,將就著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雖然能夠平淡的生活,但是卻從未用力愛過。
愛情會讓人們產生想要在一起生活的欲望,於是就組建了家庭,一起走過漫長的餘生。
但是我們可能會發現一個規律,我們身邊越優秀的人,往往在愛情上卻越晚能遇到對的人。
這是因為優秀的人,往往有著某些普通人所沒有的特性,而這些特性會使得他們在愛情觀念上更加謹慎。
《易經》裡說過:「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
物以類聚是幾千年前我們就懂得的道理,優秀的人往往更傾向於和優秀的人在一起,而人群中優秀的人卻又不是很多。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的人際交往是這樣,在愛情中也是相同的道理。
優秀的人總會被其他優秀的人吸引,而我們身邊能夠出現優秀的人的概率要遠遠小於普通人的概率。
除此之外,關於擇偶的標準選擇也會影響到我們是否能夠遇到對的人。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聊的來,家庭不錯,有房有車就是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了。
而那些真正很優秀的人,往往更加追求靈魂上的契合,而這種要求往往需要經歷時間的考驗和檢測。
演員潘虹可能是很多人對於電視劇的初始印象,在很多人的記憶裡她還是那個有點壞的媽媽。
但是潘虹其實早年和劉曉慶,斯琴高娃齊名,是當年最耀眼的三大影后之一。
但是潘虹的愛情並不和她的演藝事業一樣順利,她在事業的上升期選擇了和丈夫離婚,並且在那以後也再未結婚。
第一任丈夫對她的意義更像是父親和兄長的角色,因為在潘虹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大他八歲的丈夫給了她安全感。
但是就在潘虹事業不斷上升,風頭遠遠超過丈夫時,丈夫卻給她拋出了一個選擇:要麼放棄事業回來,要麼我們就離婚。
潘虹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後者,她覺得表演是她真正想做的事情,誰都不能夠阻止她。
潘虹的優秀給一代人的記憶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正是這種優秀讓她明白自己最想要的什麼,什麼東西才能夠讓她真正的自在快樂。
當一個人知道什麼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時候,便能夠忍耐並享受一個人的孤獨。
知乎上有人問:「什麼才是應該結婚的年齡?」
仔細想來,其實沒有什麼必須結婚的年齡的規定,只不過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後,我們能否頂住壓力不將就著結婚。
表姐蕊蕊大學畢業後遵照父母的意思回到家鄉的縣城裡,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
一兩年後父母就開始給她安排相親對象,但是蕊蕊始終覺得自己不應該只是這樣,而且父母口中那些優秀的男孩子她一個也看不上,因為根本沒有什麼共同的話題。
她也曾經問過我該怎麼辦,我告訴她只有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才能夠有選擇愛與不愛的權利。
後來她不顧父母的反對辭掉了小學老師的工作,去了上海,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試,最後考上了上海最好的師範大學的研究生。
現在的她在上海也算是站穩了腳跟,她說她很感謝當初的自己選擇了不將就,即使現在對的人還沒有來到她的身邊,但是她對生活和未來充滿著希望。
每個人的選擇是不同的,人生的方向也不同,優秀的人總能夠在最關鍵的時候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該去向哪個方向,而不是迷迷糊糊的將就著過了一生。
有些人並不是因為心高氣傲,而是明白自己適合什麼樣的人,如果這個人沒出現,或者感覺不對,那麼她就會拿出不妥協的勇氣。
真正刻骨銘心的愛情通常是披荊斬棘後得來的,承受著痛苦和取捨之後才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一段永恆的愛情需要經歷時間的考驗才能夠體現出永恆的價值,而我們在一次次的經歷和磨練中才能夠懂得自己的內心和想法。
或許我們的人生中總會出現讓自己一見鍾情,怦然心動的那個人,但是想要碰到一個能陪伴自己走完餘生的人卻並不容易。
我們需要勇氣和果決,去磨練愛情,讓時間去考驗愛情,讓閱歷去透徹愛情,在生活中去慢慢理解愛情。
所以擁有磨練愛情勇氣的人,往往會更願意用時間去打磨它,不會轟轟烈烈,也不會急於求成。
愛情,可能會遲到,但是一定會到來,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才能夠在最好的時光裡遇見對的那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