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傲骨梅無仰面花,虛心竹有低頭葉。
做人,不但要跟梅花一樣高潔有骨氣,更要學會像竹子一樣虛心向學,謙虛做人。
空杯,就是指要懂得適時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空著的杯子",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不要驕傲自滿。
越是優秀的人,越懂得「空杯心態」。
茶杯和茶壺的故事。
曾經一個滿懷失意的年輕人,千裡迢迢來到寺廟只為請教老禪師,他迷茫嘆息道:我一心一意想要學畫畫,至今卻還未能找到令我心滿意足的老師。」
大師笑笑,說:那你能不能為我畫一個茶杯和一個茶壺?」
年輕人欣然同意,並自信滿滿,很快一幅畫就畫好了,畫中一個古樸的茶壺,栩栩如生,正將一脈香茗緩緩注入茶杯。
大師望此,搖搖頭說,「你畫錯了,茶壺和茶杯的位置放反了,茶壺應該在下,茶杯在上」。
年輕人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大師糊塗,茶杯自然在下,否則,茶壺中的水怎麼可能注入茶杯呢?!」
大師捻了捻鬍鬚,意味深長地說:「既然你懂這個道理,你渴望自己的杯子裡能夠得到比你畫畫高明者的香茗,那又什麼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壺還高?,如此香茗又怎麼會注入你的茶杯裡!」
年輕人聽了,恍然大悟,感到羞愧不已。
文學大師毛姆說,唯有庸才,才志得意滿。
自傲自滿,只會讓別人望而卻之,只會讓自己夜郎自大,處事高估自己。
唯有謙虛,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唯有謙虛,才能看見別人的長處;唯有謙虛,別人才願意靠近你、願意幫助你。
越是有本事、真正優秀的人,越是懂得謙虛。
生活中,總有些人,把自己的姿態擺得比誰都高,總感覺自己高高在上,脾氣比誰都臭,其實越是這樣的人越沒本事,越是有本事、真正優秀的人,越是懂得謙虛。
國學大師季羨林,就有一段被世人傳為美談的「三辭桂冠」故事。
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精通12國語言,尤其精通世界上僅有幾位學者知道的吐火羅文......他在國學方面的造詣可謂首屈一指,然而他卻毅然請求摘掉代表無上榮譽、讓別人垂羨不已的三大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理由是,受之有愧,他說自己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讀書匠而已。
令人欽佩。
季羨林曾說:「每個人都在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
看清別人是一種能力,認清自己卻是一種智慧。
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一定是一個謙遜為人、謙虛向學的人。
謙虛,宛若大海,只有把自己置於低處,才能百川入海,才能不斷積蓄力量,才能讓人敬重。
謙虛,是一種涵養,一種人格魅力。
謙虛不僅是一個人良好的修養,更折射出了一個人的人格魅力。
因為謙虛的人,看的更遠,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學會敬畏。正如古語所言,謙受益,滿招損,自滿的人,必然遭受損失、損害,謙虛的人才能得到益處。
因為謙虛的人,看的更透,更深諳我們周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亮點,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正如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說的:
凡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能告訴我們若干我們不知道的東西,甚至若干輔助我們的前程、加強我們生命的東西。
讓無數球迷們瘋狂傾慕的世界球王貝利,在他過往20多年的足球生涯裡,他曾經參加過1364場比賽,共踢進1282個球,並創造了一個隊員在一場比賽中射進8個球的紀錄。
後來有人採訪他說,在您踢過的球裡,你覺得哪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
讓人讚嘆。
能夠放下過往,是一種智慧。
能夠放下榮耀,卻是一種魄力。
人,只有不驕傲自滿,時刻持有空杯心態,才能不斷的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越是優秀的人,越懂得「空杯心態」。
越懂得「空杯心態」,才能越優秀。
所以,做一個謙虛的人,虛心向學,謙遜為人,不斷豐盈自己的學識,不斷修養自身,不斷成長自我,遇到更好的自己。
END-
版權聲明:小墨伴您,溫暖向陽,微笑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