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說透人性,卻少有人知

2021-01-11 銳傑講歷史

最近經常聽到別人說這樣一句話:」成功人士放個屁都是香甜的。「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現在太多的話都是指名道姓某某說的,雞湯多了,自然讓人覺得很煩。而且我平時不喜歡看這種雞湯,因為最經典最有用的語錄都記載在古語古書裡。

與今天的雞湯文不同,老祖宗的智慧雖然殘酷,但特別真實,這是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的大智慧。《增廣賢文》裡有一句話:「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人情冷暖,天下寒涼,往往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有深刻的體會。如果你有錢,你說什麼都是真的;如果你沒錢,連呼吸都是多餘的。

我們的祖先曾經用一句話來告誡他們的後代,」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是什麼意思?窮的時候要安靜,地位低的時候不要勸說別人。這話聽起來不像話,但卻是古人幾千年實踐經驗的總結,值得我們深思。

人窮別說話

人微言輕的道理大家都懂,當混得並不是很好的時候,別人即使不說也會鄙視你。這只是人的本性。

所以,人落魄的時候,不要隨便說話,就算你說得有道理,也沒人會相信。你現在的處境成了別人說「你說得這麼有道理,可你自己為什麼還這麼差」的藉口。

古人認為人窮的時候應該多聽少說。如果你很窮,連說話的權利都會被人無形中剝奪。不信?如果你看一個聚會或晚餐,談論這個話題的人往往是富人。因為他有錢,有話語權,即使不對,別人也不會跟他爭。但一個窮人如果出口成章,就會引起別人的反感,說錯了話,也會引來別人的嘲笑。

位卑莫勸人

有身份地位的人講什麼話,做什麼事,就會得到別人的認可。人地位低的時候,說的話沒有分量,不會被重視。所以,我們要有這樣的覺悟,地位低下的時候,不要去說服別人,說了人家不會聽你的。

下半句「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說透人性,卻少有人知

其實「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話的結尾還有半句話,體現了人性的涼薄,也太現實了,那就是「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

第一句意味著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力量,不要承擔太多的重量。不要承擔超出你能力範圍的事情。類似的說法有「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否則容易讓人笑。

第二句意味著當人們遇到困難時,他們試圖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尋求親戚的幫助。這句話讓人很不理解,既然互相幫助是人之常情,為什麼很難不求親人?

其實這句話,正式反映出當今社會的世態炎涼,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現實生活中,我們所謂的親人,一旦遇到危險或者需要幫忙的時候,第一個將我們拒之門外的就是親人,反倒是陌生人可能會伸出援助之手,值得大家深思。

寫在最後

以上這些話,都是來自古人的經驗,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識。在充分理解了這些說法之後,我們會發現,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應該依靠自己去做一切事情。只有靠自己才能真正變得強大。

其實,《增廣賢文》中有很多這樣的話。古語是古人在生活中創造和理解的人生哲學。雖然最多十個字,看起來含義簡單直白,但是如果我們仔細閱讀,可以增長見識,獲得新的感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可以避開很多坑,少走彎路,少遇到障礙。

如今,很多俗語都被收錄在《增廣賢文》這本書裡。

《增廣賢文》主要就是收錄民間的俗語,包括古人的農事經驗、生活經驗、還有為人處世的智慧,飽含哲理,是著名的兒童啟蒙書。

如果您想讓孩子從小就增長見識,開闊眼界,贏在起跑線,早點懂得人情冷暖,將來走上社會能混得好,那麼這本《增廣賢文》不要錯過哦。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與人溝通交流,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打交道,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打動對方,也可能會因為言語不得當而損失一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人性現實的寫照
    經常會聽到一個詞"發言權",何為發言權,不是說沒有說話的權利,而是說必須要在某個領域證明了自己,你說的話才有人聽,才有人信,這一點非常現實。一棵樹上的樹葉,有大有小有的已經枯萎,有的還是碧綠的。五根手指又長又短,有的人能長成楊玉環、西施、陳圓圓那般模樣,而有的人可能生下來時五官便有些不端正。人生便是樣,從古以來就難免有的人窮到飯都吃不上,而有的人天天山珍海味,大魚大肉。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說透人性現實
    在說話這方面,古人也總結了很多經驗,而且這些話時至今日依舊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就比如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跟多人在第一次接觸到這句俗語的時候,可能會覺得這裡面包含著嚴重的「歧視」色彩,實際上只是我們沒有真正的理解到這句話想傳達的「真意」,毫不誇張的說能夠將這句話靈活運用在你工作和生活中的人,一定能夠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沒點文化還不知道!
    與人相處溝通,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相處,常常因為一句話就有可能打動他人,也會由於言語不得當會損失某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便有這種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飽含了深刻的大道理。
  • 王陽明:「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其實下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
    王陽明:「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其實下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王陽明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最後一位造詣極高的儒學大師,不僅開創了「陽明心學」這一影響深遠的哲學宗派,而且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口號並醫生踐行。雖然他也是一個古代文人,但是他最為人所稱道的卻是多次平定叛亂的赫赫戰功,可謂文武雙全。他與王守仁、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
    與人溝通交流,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打交道,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打動對方,也可能會因為言語不得當而損失一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還有兩句
    更為經典是:「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這短短20個字,卻是先哲、先賢們用了多少實例總結、提煉出來的,蘊含了深刻的道理,說透了人性,也反映了真實的現實。 1、人窮別說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處於困境、貧窮的時候,不要隨便說話。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增廣賢文》中經典20句,看透人性
    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尤其是幾千年來形成的思想文化更是讓人受益無窮。這些文化不僅影響對文人、士大夫影響深遠,對黎民百姓同樣意義重大。民間很多民俗文化都是來自於古代諸子百家、聖人先賢的傳世經典。但是中國曾經有一部古訓集很少有人知道,名叫《增廣賢文》。
  • 農村俗語:「男人越離越害怕」,後半句說女人,老祖宗說透了人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思想方面越發追求一種極度的自由,在愛情和婚姻方面尤為如此,只看這些年來逐漸攀高的離婚率就可見一斑,農村有一句俗語說道:「男人越離越害怕」,後半句說女人,有人覺得老祖宗這番話說透了人性,您覺得呢?
  • 這,就是人性!(深刻)
    荀子說,人性本惡。01人窮別說話人在貧窮的時候,要學會少說話,甚至不說話。因為很多時候,你說的話,並不會真正入誰的耳。正如《增廣賢文》中所寫:「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 俗語:「人窮少說話,位低莫勸人」,該低調時要低調,不要強出頭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家裡的老人順口就能說出來幾句俗語,這些話和我們平時說的沒什麼區別,但是當仔細回味的時候,卻發現都特別有道理,這也是因為老祖宗這些年以來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東西,他們將生活經驗一點點的總結下來告訴了我們。
  • 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祖宗四句傳世名言,道盡人情冷暖!
    一、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人如果是很窮的話,要多做事少說話,也少和眾人在一起,因為一個人如果窮和落魄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只會嘲笑,沒有人會把自己當回事,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事情,這就是說的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的意思和上半句差不多,就是人微言輕的意思,自己沒錢沒權利地位的時候,別人也不會相信你說的話,因為會認為本身你也沒有什麼經驗,所以說你說的話根本沒有借鑑的必要。
  • 俗語說:「食色性也」,下半句少有人知,男人們不妨看看
    俗語說:「食色性也」,下半句十人九不知,男人們不妨看看我國古代的文化發達,有很多值得現代人去學習的優秀文化。在歷史上,我國誕生了很多鼎盛的政權,在這期間,每一個政權的維持都離不開那些手段高超的治國治世能人。這些人的肚子裡裝的全是知識,全是維持國家生計的手段。
  • 老祖宗俗語: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說透「人性」二字
    兩句話合到一起,不僅道出了真實的人性,也點出了人性中的黑暗面。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能夠清者自清,因為誰也不敢說自己沒有說過別人。在這種前提下,就很容易出現,議論他人或被人的議論的風險。說實話這種情況根本無法避免,因為我們只能管住自己的嘴,卻無法制止他人在背後說自己。
  • 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老祖宗四句經典名言,少走許多彎路
    今天韓九叔整理了老祖宗的四句傳世名言,靜下心來,仔細讀一遍,如果能有所收穫,人生會少走許多彎路。人性的現實,往往令人心寒。少說話多做事,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實力,更能令人信服。凡事打破砂鍋問到底,很難有人能長久相處。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人人都聽過,下半句更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現在的年輕人說俗語的很少了,對俗語的認知也大不如前。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見老人們說一些俗語。這些俗語有的是講述生活中的道理,有的是教我們做人的道理。這些話都是祖輩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者是人生閱歷,總結而來的,這也是他們給子孫後代留下的一筆財富。「朋友妻不可欺」這句話很多人肯定都聽過,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就是朋友的妻子不可以欺負。
  • 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老祖宗四句經典名言,認真讀一遍,少走許多彎路!
    一、窮不走親,富不還鄉。當你失意時,多的是落井下石的人,你去求他們幫助,只會讓他們看笑話。與其低三下四求人,不如做好自己,讓他們刮目相看。富貴的時候回鄉,前來攀附巴結的人勢必絡繹不絕,這些人大多是趨炎附勢的勢利小人。此時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令你左右為難。因此,富不還鄉,更多是一種無奈。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性的現實,往往令人心寒。
  •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半句更是經典,說透了人性
    導語每個人都應該有惻隱之心,特別是對於一部分弱勢群體,更應該懷有慈悲之心,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然而生活中卻偏偏有人利用大眾的同情心,通過賣慘的方式騙取人們的同情,這樣的人就是假可憐,是可恨之人。古人對於這種情況也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下一句其實更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 熟記住老祖宗的這3句識人口訣,讀懂人心,做個聰明人
    老子《道德經》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了解他人的人充滿大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屬於聰明。我們先要了解自己,自我反省,一點點領悟透徹人性,才能去更準確地觀察他人。正如曾國藩所總結:「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 老祖宗說,人過五十,深交2種人,遠離2種人,人生才會少災禍
    《論語》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過五十,能夠知天命,懂人情,看是非。到了這個年紀,就明白了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需要遠離。老祖宗告訴我們,人過五十,深交二種人,遠離二種人,人生才會少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