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2020-09-15 閒人丶航

與人溝通交流,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

我們和人打交道,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打動對方,也可能會因為言語不得當而損失一段友誼。

《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短短10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其實俗語的後半句也同樣的精彩,說透了人性的現實。

1

人窮別說話

我們首先來看「人窮別說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處於困境、貧窮的時候,不要隨便說話。

易經的困卦曾說「有言不信」,一個人處在逆境當中,自身的溫飽都解決不了,那麼這個人所說的話,即便是大道理、大學問,也不會有人相信。

人窮的時候,其實更多的是要傾聽,多去感悟,而不要山吹海哨,侃侃而談。

《增廣賢文》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窮人不但無人問津,就連話語權都會被無形的「剝奪」。

不論是參加朋友聚會還是與人商談合作,那些高談闊論、談笑風生的,往往是非富即貴之人,即便他們說的話有諸多不足之處,還是會得到別人的諒解。

所以當一個人貧困潦倒的時候,儘量管好自己的嘴巴,這樣還會給人留下好感,如果口若懸河一番,很可能會引發別人的反感。

2

位卑莫勸人

有句話說「人微言輕」。

春秋戰國時期的蘇秦沒有成名之前,不但貧窮而且社會地位低微,家中的妻子都不願意正眼看他,當然也不會給他生活補貼。

蘇秦在這樣的困境下發奮圖強,最後拜六國相印,回到家中妻子和父母老遠就出來相迎。

一個人如果沒有什麼社會地位,身份卑微渺小,那麼就不要規勸別人,因為別人也未必會相信你所說的話。

就好比很多父母,總是勸自己的孩子要成龍成鳳,可是自己既不是龍,也不是鳳,孩子自然也就不會聽了。

做什麼事,先要自己有能力,做出成績後也就有了底氣,說出的話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如果自身平淡無奇,所說的話也會被認為是吹牛,是很難打動別人的。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句俗語其實還有後半句,更是精彩耐人尋味,那就是「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說出了人性的現實。

3

力微休負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自己力量薄弱,就不要去做超出我們承受範圍之外的事情。

有句成語說「螳螂擋車」,其實好多人自身能力不足,卻總想佔據高位,結果把事情做得一團亂麻,讓自己身處險境。

自不量力會讓別人嘲笑,也會讓自己十分尷尬難堪。

在競爭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積攢能量,做一條潛龍,才有可能遇到生命中的貴人,成就一番事業。

4

遭難莫尋親

「遭難莫尋親」就比較現實了,反應了人情的冷暖。

親戚日常走動是為了聯絡感情,互相幫助也沒什麼的,但是經常的尋求親人的幫助,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個窮親戚」,從而越來越疏遠。

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自己解決,儘可能不要去求人。

比如範進當年遇到了困難,他的妻子去尋求親人的幫助,結果沒幾個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後來範進中舉,親人們紛紛前來祝賀,主動噓寒問暖,範進從人人嫌棄的窮書生一下子變成了人人巴結的香餑餑,這中間的道理,反映的正是人性的現實。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以及它的後半句「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都是古人的切身經驗。

雖然看上去不近人情,但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不知的學問,充分理解感悟之後,就會發現做什麼事都要靠自己,自己長志氣了,自然做什麼事都會順風順水。

相關焦點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沒點文化還不知道!
    與人相處溝通,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相處,常常因為一句話就有可能打動他人,也會由於言語不得當會損失某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便有這種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飽含了深刻的大道理。
  • 老祖宗:「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說透人性,卻少有人知
    「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現在太多的話都是指名道姓某某說的,雞湯多了,自然讓人覺得很煩。而且我平時不喜歡看這種雞湯,因為最經典最有用的語錄都記載在古語古書裡。與今天的雞湯文不同,老祖宗的智慧雖然殘酷,但特別真實,這是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的大智慧。《增廣賢文》裡有一句話:「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人情冷暖,天下寒涼,往往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有深刻的體會。
  • 王陽明:「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其實下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
    王陽明:「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其實下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王陽明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最後一位造詣極高的儒學大師,不僅開創了「陽明心學」這一影響深遠的哲學宗派,而且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口號並醫生踐行。雖然他也是一個古代文人,但是他最為人所稱道的卻是多次平定叛亂的赫赫戰功,可謂文武雙全。他與王守仁、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還有兩句
    與人溝通交流,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打交道,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打動對方,也可能會因為言語不得當而損失一段友誼。更為經典是:「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這短短20個字,卻是先哲、先賢們用了多少實例總結、提煉出來的,蘊含了深刻的道理,說透了人性,也反映了真實的現實。 1、人窮別說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處於困境、貧窮的時候,不要隨便說話。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人性現實的寫照
    窮並不可怕,可以通過努力改變命運。但窮的時候不把自己當窮人那就可怕了,不但會引來嘲笑,有時候還會讓自己更窮。要聽老人言幾千年來,古人不斷的總結生活中的經驗,編成一些俗語、諺語、順口溜,以此來告誡後世之人,教導後人應該如何生活,如果做好自己。老祖宗的這些話都是瑰寶,是隱形的寶藏,因為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話,可以讓我們生活中少遇挫折,少發錯誤。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說透人性現實
    成功學」的寶典,但如果你是一個不那麼會說話的人,就算是看過再多的這類書功效也是甚微。其實先學會說話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是我們每個人自身都存在許許多多的框架罷了,有時候奉承他人並不是一種拋棄尊嚴的行為,這一兩句「語言」的力量可能足以改變你的人生。在說話這方面,古人也總結了很多經驗,而且這些話時至今日依舊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就比如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
    與人溝通交流,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打交道,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打動對方,也可能會因為言語不得當而損失一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增廣賢文》中經典20句,看透人性
    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尤其是幾千年來形成的思想文化更是讓人受益無窮。這些文化不僅影響對文人、士大夫影響深遠,對黎民百姓同樣意義重大。民間很多民俗文化都是來自於古代諸子百家、聖人先賢的傳世經典。但是中國曾經有一部古訓集很少有人知道,名叫《增廣賢文》。
  • 身邊的心理學:為什麼人窮別說話
    ,即使一句有理的話,也沒有人關注,甚至,還招來起笑,這就是古語說的:人窮別說話。 為什麼人窮別說話呢? 一是窮人往往不被人討好。由於窮人經濟上的困境,不僅自己生活艱難,更不能幫助他人;不能幫助他人,別人沒有理由,也不需要來討好窮人;即使是一句在理之言,也無人搭理。二是人們往往怕窮人給自己添麻煩。
  • 俗語:「人窮少說話,位低莫勸人」,該低調時要低調,不要強出頭
    就比如說曾經家裡就有老人說過:「人窮少說話,位低莫勸人」,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這個時代,這句話都是很有道理的,這都是老祖宗的生活經驗積累,上半句是在說,當一個人特別窮的時候就一定要少說句話,因為很多人會認為你是在吹牛,說得越多,越有道理,對方反而越是認為你是在胡說。
  • 俗語:一人賺錢,全村眼饞,後面還有兩句,很現實,說透了人性
    我想大家也許聽過一人賺錢,全村眼饞這句話,但是這後面其實還有兩句話,才是更加真實地反映了人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今天就讓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當然,這其實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畢竟世界上多少人真的不喜歡錢呢?看到別人找到一些捷徑了,賺錢了,自己因此羨慕也是不足為奇,沒什麼好說的,因為表面上看可能大部分人就止步於此,不會再動什麼歪腦筋了。但是這句俗語後面接的第二句話,就是「一人致富,全村攔路」其實才是不少人真實的狀態。
  • 人窮時候是該"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還是「多見世面」
    &34;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大概意思是說:人窮的時候不要太高調和很多人交往,不要在大家眼前晃來晃去,別人不但不會喜歡,反而會覺得你很礙眼;在自己身份低微說話沒有分量的時候,不要去規勸別人,因為這個時候即便你說得非常動聽,別人都不會當回事,反而嫌你多事。
  • 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祖宗四句傳世名言,道盡人情冷暖!
    中國有很多的經典名言流傳千古,老祖宗的很多話即使是拿到現在來聽,都是非常的有道理的,不得不佩服老祖宗們的智慧。今天我們來講一下老祖宗四句傳世名言,每一句話都非常的精闢,道盡了人情冷暖!一、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人如果是很窮的話,要多做事少說話,也少和眾人在一起,因為一個人如果窮和落魄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只會嘲笑,沒有人會把自己當回事,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事情,這就是說的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的意思和上半句差不多,就是人微言輕的意思,自己沒錢沒權利地位的時候,別人也不會相信你說的話,因為會認為本身你也沒有什麼經驗,所以說你說的話根本沒有借鑑的必要。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馬這種動物原是生長在大草原上,在馬看來,廣闊無垠的食物是吃不完的,要成為一匹合格的馬,只能一往無前,低頭啃食眼前的青草,不瞻前顧後,不挑肥揀瘦,即使錯過了一片上好的草地,也不會回頭。
  • 「我兒後面追」,親戚只給自家娃買票坐小火車,寶媽:人窮莫走親
    長大後重溫經典,卻發現劉姥姥世事通達,而且為人善良,知恩圖報。古代的時候交通不便利,所以更習慣將拜訪親友說成「走親戚」,畢竟大部分時間要靠兩條腿。現如今行車便利了,但有時因為窮富的關係,想好好走個親戚,也並不容易!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經典是下半句,卻少有人知
    在古時候,人們就已經總結出了哪些人可以交,哪些人不可以交。虛偽之人、不孝之人、洩密之人、不善之人、唯利是圖之人和不知感恩之人為不可交。這樣的人最善於的便是表面裝作一副為你著想的樣子,背地裡卻捅刀子。欣賞你的人、有正能量的人、為你領路的人和願意批評你的人是可以交的,因為這樣的人會對你以後有幫助。
  • 我們只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卻不知下一句更經典,很少有人知道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也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的生活中,對我們影響非常大。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天下的父母都是正確的,沒有不對的地方。之所以有這句話是和我們的文化有很大的關係。古代王朝大多數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孝順父母是最大的事情。父母說的話也非常重要,地位非常高。所以也才有了這句話。
  • 人窮事多!3位過來人坦言:這3類窮親戚最好別再往來
    昨天閨蜜一進門就氣呼呼的說起她老公老家的窮親戚又在她家過上了。我疑惑:前幾天不是回老家了嗎?閨蜜更氣憤了:走了一波又來一波,當我們家是旅館嗎?要不是看在老公的面子上,我認她們老幾啊。在我家吃著喝著,反客為主不說,還指揮我和婆婆做這做那,婆婆人老實又念及親戚情分由著她們在我家胡來,這樣下去,在富有的家庭早晚也被吃空拿淨,說說不得,趕又趕不得,攤上這樣的窮親戚真讓人頭疼。親戚,總是有血緣連著,特別是對另一半的家裡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得罪一大家子人,甚至被扣上不孝順的帽子,如同閨蜜這樣,面對如此窮親戚,真的是:不敢惹也躲不掉。
  • 「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人窮,有些場合,就別去湊熱鬧了
    人,還是要有自知之明的,有些不適合窮人的場合,就不要去湊熱鬧了!1,別走親戚「窮在鬧市無人問」,人窮,就算你住在繁華的都市,也沒有人會想到你,沒人會主動聯繫你的!除非,他們需要你的幫忙!人窮莫走親戚,因為那樣只會自討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