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牢記一句話,早晚飛黃騰達。這句話就是王陽明所說的,「勤於求知,細於做事」,這是欲成大器的男人最佳的態度。做事的終極秘訣只在於這一個字,能悟透,絕不會一事無成,這個字也就是「勤」字,王陽明認為,古之成大器的男人,不論是英雄還是奸雄,都是靠超出常人的勤奮才能有所成就。
許多男人也許聰明,也許能力出眾,但卻還是一事無成,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太過依靠自己的聰明,又或者將能力當成唯一,可事實上,唯有悟透勤字秘訣的男人,才能成就真正的大事業。
西漢時候,有一個出身農家,名叫匡衡的孩子,雖然天資聰慧,但家境貧窮,只是在一個親戚的幫助下才得以識字。匡衡十分喜歡讀書,但上不起學的人自然也買不起書。怎麼辦呢?匡衡只好借書來讀。
不過,在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物品,有書的人家雖然多,但是肯借給一個窮酸小子讀的人卻非常少。匡衡最後只得帶著鋪蓋來到一家擁有許多藏書的大戶人家門前,對主人說:「我可以給您家裡幹活,但是我不要報酬,只要您能讓我隨意借閱府中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匡衡的好學精神感動,不僅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還不用他幹活。
幾年之後,小匡衡變成了大匡衡,需要為家裡幹活了。這樣一來,讀書的時間就十分有限了,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能抽空看一點書,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匡衡很著急,覺得這樣讀書效率太低,便想多利用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問題又來了,家裡窮得買不起點燈的油,晚上漆黑一片怎麼看呢?
直到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書,無意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站起來看了看,發現那邊的牆上有個小洞,能夠把隔壁的燈光透過來。匡衡馬上來了靈感,把那個小洞鑿的更大一點,讓更多燈光透過來,藉此看清楚書上的字了。從此以後,匡衡白天幹活,晚上鑿壁偷光看書,勤奮努力了好幾年,後來終於有了大出息。
匡衡的成長和求學經歷無疑非常坎坷,但他靠著一腔執著的勁頭和自身的勤奮,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成為了一朝宰相,也使得「鑿壁偷光」,成為歷史上一個頗具象徵意義的詞語,勉勵著一代代讀書人,不斷刻苦努力,以求一日成名,改變自身命運。
在這個到處傳頌著各種各樣成功學的時代,很多人都會有疑問,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最有可能成功?天才?人才?蠢才?
其實,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著成功的希望 ,只要他們能像王陽明、像匡衡一樣,於「勤」之一字上體悟,並在生活中時刻踐行,自然就會獲得屬於自己的那份成功。但是,很多人都不能做到這一點,他們讓懶惰磨滅了天賦,任繁華消磨了志氣,最後,也只能泯然眾人。
成功需要百分之一的天才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勵志名言雖然有些過時,但其道理卻是永不過時的。古羅馬有兩座聖殿:一座是勤奮的聖殿,另一座是榮譽的聖殿。人們想要到達榮譽聖殿,必須先經過勤奮聖殿。無數的先賢,無數的榜樣,以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不灑下汗水怎麼能夠得到收成,沒有付出何來的回報。這個世界看似荒誕不羈,實則有其無法更改的規律,做不得假,也繞不了彎,而勤奮就是男人成大器繞不可的規律。
王陽明心學指出,只要在做事時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那就絕不會一事無成,而男人慾成大器,也必須以「勤」字為根本,時時小心,事事經心,才能真正成就一個坦然無礙的人,一個擁有大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