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講究「人情」關係,無論是朋友、同事、親戚,還是路上遇到的陌生人,人和人之間總會產生一定的聯繫。而在相處過程中,古人們為我們總結出非常多的相處之道,這些道理流傳至今,不一定完全適合現在的生活,但是也有不少道理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解一句農村老一輩人總結出來的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朋友、親戚之間難免不會遇到一些需要救急的事情,借錢這事處理不好,兩人很容易就會鬧出矛盾來,甚至還可能反目成仇。那麼為了維繫彼此之間的良好關係,借錢我們也要看一下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才能決定是否出手幫助。老一輩們就總結出了有三類人最好別借。
第一類不熟悉的朋友,我們可以換位想一想,如果我們借錢一般都會找最親近的人,彼此之間相互了解,你人品要是沒什麼問題,朋友一般都會出手相助。而給一個不熟悉的朋友借錢,很有可能另有目的,不如說不用及時歸還等,不熟悉的人之間也不用顧及面子問題,所以遇到這類人直接拒絕就好。
第二類負債纍纍的人,如果這個人不是因為正當理由導致的負債,那麼最好不要將自己的錢借給他們,以免打了水漂。這類人極有可能經常向別人借錢,然後拆東牆補西牆,你借出去了十有八九是拿不回來了。第三類不講誠信的人,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準則,承諾過的東西一而再再而三做不到,就不要相信他們。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每一個選擇都代表了你要走的路,而有些路儘量少走,以免誤入歧途。第一條不走沒人走的路。沒有人做過的路,前方兇險鮮少有人知,你可以做第一個吃蘿蔔的人,但這個過程可能會艱辛。第二條不走不熟悉的路。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我們選擇一條自己熟悉的方向發展,並將其做到極致,總會收穫相應的回報的。第三條就是不走危險的路,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明知前方路途兇險還要去走,其實是對身邊親人的不負責任,冒險也要考慮家人感受。
隨禮是我們人情交往最常見的方式之一,結婚、喬遷、過壽等等事情,前來參加的親朋好友都會隨禮,或是禮物,或是直接給錢,但有三種禮最好別給。第一種是不道德的禮,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人家,不管多大的事情都要大操大辦,一次兩次大家都能接受,次數了這樣的宴席索性就不去了。第二種不要隨別人沒有邀請你的禮,有時候當你知道某個朋友辦了宴席,但是對方沒有邀請你,這種時候不要為了拉關係,套近乎等,不請自去。第三種就是不隨沒有回頭的禮,我們向來講究禮尚往來,如果你舉辦的很多宴席,基本上沒有邀請過對方來參加,他也沒有給你隨過禮,那麼 對方的宴席你也可以不必去。
這三句話有些還是值得借鑑的,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已經和現在的社會脫節了,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決策即可,畢竟任何事情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一個道理放在兩個事情上並不一定都適用,只要我們做人處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