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

2020-09-22 XIAO夕幾

我們國家講究「人情」關係,無論是朋友、同事、親戚,還是路上遇到的陌生人,人和人之間總會產生一定的聯繫。而在相處過程中,古人們為我們總結出非常多的相處之道,這些道理流傳至今,不一定完全適合現在的生活,但是也有不少道理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解一句農村老一輩人總結出來的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錢有三不借

朋友、親戚之間難免不會遇到一些需要救急的事情,借錢這事處理不好,兩人很容易就會鬧出矛盾來,甚至還可能反目成仇。那麼為了維繫彼此之間的良好關係,借錢我們也要看一下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才能決定是否出手幫助。老一輩們就總結出了有三類人最好別借。


第一類不熟悉的朋友,我們可以換位想一想,如果我們借錢一般都會找最親近的人,彼此之間相互了解,你人品要是沒什麼問題,朋友一般都會出手相助。而給一個不熟悉的朋友借錢,很有可能另有目的,不如說不用及時歸還等,不熟悉的人之間也不用顧及面子問題,所以遇到這類人直接拒絕就好。

第二類負債纍纍的人,如果這個人不是因為正當理由導致的負債,那麼最好不要將自己的錢借給他們,以免打了水漂。這類人極有可能經常向別人借錢,然後拆東牆補西牆,你借出去了十有八九是拿不回來了。第三類不講誠信的人,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準則,承諾過的東西一而再再而三做不到,就不要相信他們。

路有三不踏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每一個選擇都代表了你要走的路,而有些路儘量少走,以免誤入歧途。第一條不走沒人走的路。沒有人做過的路,前方兇險鮮少有人知,你可以做第一個吃蘿蔔的人,但這個過程可能會艱辛。第二條不走不熟悉的路。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我們選擇一條自己熟悉的方向發展,並將其做到極致,總會收穫相應的回報的。第三條就是不走危險的路,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明知前方路途兇險還要去走,其實是對身邊親人的不負責任,冒險也要考慮家人感受。

禮有三不隨

隨禮是我們人情交往最常見的方式之一,結婚、喬遷、過壽等等事情,前來參加的親朋好友都會隨禮,或是禮物,或是直接給錢,但有三種禮最好別給。第一種是不道德的禮,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人家,不管多大的事情都要大操大辦,一次兩次大家都能接受,次數了這樣的宴席索性就不去了。第二種不要隨別人沒有邀請你的禮,有時候當你知道某個朋友辦了宴席,但是對方沒有邀請你,這種時候不要為了拉關係,套近乎等,不請自去。第三種就是不隨沒有回頭的禮,我們向來講究禮尚往來,如果你舉辦的很多宴席,基本上沒有邀請過對方來參加,他也沒有給你隨過禮,那麼 對方的宴席你也可以不必去。

這三句話有些還是值得借鑑的,當然其中也有一些已經和現在的社會脫節了,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行決策即可,畢竟任何事情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一個道理放在兩個事情上並不一定都適用,只要我們做人處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相關焦點

  • 老祖宗說的「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有何深意?
    現在看一些老祖宗說過的俗語,短短的一句話,很多都蘊含著極為深刻的道理,比如說這一句「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可以說是把金錢、人生、人際關係三個方面全部囊括在內,句句都是金玉良言,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三不借、三不踏、三不隨」分別都是指的什麼。
  • 老祖宗告誡「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有道理嗎?
    農村有很多俗語,對於人為人處世,講解得很透徹,比如這一句「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 踏,禮有三不隨」。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為您逐一解讀。-01- 錢有三不借說到借錢,很多人都頭疼第2類:不講誠信的人俗話說得好,「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借別人的錢,約定好歸還的時間,到期就一定要還給人家。如果借錢不還,在別人心目中就成了老賴,以後誰還敢再借錢給你?
  • 農村俗語:「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哪三種禮不能隨?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就是關於選擇道路和處理人情世故時候,要明白的一句俗語,那就是:「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但是有三條不能踏的路尤為重要。首先是危險的路不要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更是給親人帶來擔憂與痛苦。古人云:「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老話說:「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究竟啥意思?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發現,有些禮隨了,沒有多大意義;有的錢借出去,要回來卻非常麻煩;有的人生之路選擇錯了,後悔莫及。由此,有人就總結出「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原則,提示人們不要送無謂的禮,不要借出去有麻煩的錢,有些人生之路千萬不能走。那麼,這些具體所指啥?究竟有啥意思?
  • 風水先生告誡:「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是哪三不呢?
    選擇道路和處理人情世故時候,要明白的一句俗語,那就是:「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人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選擇,究竟哪一條道路才是正確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三條不能踏的路尤為重要。首先是危險的路不要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句俗語: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一、錢有三不借。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1、不守信用的人。把錢借給這種人,那就等於石沉大海,鳥無音訊了,再要回來那就難了。
  • 俗語:「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其中的三指什麼
    今天我們要說的俗語就是:「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這到底指的是什麼。單從字面上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有三種人的錢我們是不應該借的,給人送禮有三種情況我們是不應該隨禮的,而人生有三種路我們是千萬不能走的
  • 農村老話「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這是什麼意思?
    「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有三種錢不借:不能隨便把錢借給這三種人;第一種是,那些不按時還錢的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還你錢,甚至拖著不還。第二種,一個剛認識不久的朋友突然向你借錢。你們彼此還不太了解,不容易借錢不還。第三種,賭徒和其他類似的人都是有可能無力還錢;借錢給這些人之前要三思而後行啊。
  • 俗話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這究竟是啥意思?
    在如何處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上,老祖宗留下了許多名言警句,比如一句「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就堪稱是一句經典。首先是「錢有三不借」。首先是不熟的人。比如多年未見的老同學,私底下關係也一般,有一天突然張口找你借錢,那就太奇怪了。因為我們借錢的時候,不是熟人也不會借的,所以遇到不熟悉的人,最好還是直接拒絕,不用留一點情面。其次是本身債務纏身的人。
  • 農村老話「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都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錢借出去以後要不回來,生氣上火且把原來不錯的關係還弄僵了的情況,除了後悔不該借錢以外,發誓再也不借給別人錢了。可一旦人家開口了,就又忘了前車之鑑。這樣的錯誤我是不止一次的犯過,而且每次都是被朋友騙,所以說上當受騙大多是關係親密的人,陌生人你一般不會借錢給人家。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俗語~ 01 錢有三不借 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 農村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懂了才不會吃虧
    在過去,雖然讀書的人不多,不能從書中學習到人生道理,但是人們會從老人口中聽到,或者是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並且編成固定的話,這些就是俗語。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句非常有人生哲理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
  • 農村老話「禮有三不隨」,「三不」指什麼?有道理嗎?
    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交流感情,融洽關係,免不了要有交往。你來我往,也是人之常情,再正常不過了。不過,只要與錢有點關係,提錢就傷感情,甚至成了錢的「俘虜」。感情變淡了,友情也不如以往。勿庸諱言,利慾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存在的狀態不同。
  • 老人言:「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不少冷知識都蘊含了很多處世智慧,是我們祖祖輩輩在生活中給我們積累下的寶貴經驗,為的就是我們能夠少走一些彎路。那今天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句老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那這句話呢,就是老一輩人積累的生活經驗,來告誡子孫後代們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農村有句老話「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啥呢?
    農村有句老話「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啥呢?大家好,我是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從小生活在農村的話,耳邊總是聽到不少農村老人在樹底下乘涼時,會說的一些俗語。那麼,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俗語是,「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 古人常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能看懂這些的人都不會太差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比較快,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很多時候都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感嘆吧?其實,社交困難症的問題不光是現在人有,古人也有這個問題。所以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古人常說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這句話。這是古人長久以來總結出來的處世哲學,小夥伴們不妨拿來參考一下。
  • 俗語「借錢、隨禮、走路有三不」,雖簡單卻受用,生活中不妨留意
    俗語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 這些都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經歷。如何正確處理這些事情,是大家最需要了解的內容。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生活中做人、做事的道理。一、錢有三不借這些人在向自己借錢的時候,就算是賴帳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相反如果將錢借給不熟悉的人,就很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因為不熟悉的人最容易坑人,所以千萬別把血汗錢借給他們。
  • 「禮不隨三家,錢不借三人」,不懂這些人情世故會吃虧
    在生活當中,「隨禮」、「借錢」想必大家平時或多或少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雖說「隨禮」、「借錢」是難以避免的人情往來,但是有些禮是可以不用隨的,有些人也是不能借錢的。民間有句老話說:「禮不隨三家,錢不借三人」,那到底說的是哪「三家」哪「三人」呢?
  • 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中年人牢記並遵守,日子越過越順
    有時候別人問你借錢了,借了吧自己又要為此擔驚受怕,不借吧又容易得罪人,現在人情世故越來越多,有時候一個月的工資都用來隨禮了,甚至有時候還不夠。所以我們老祖宗就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就是"錢不借三,禮不隨三",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 人到老年,手有三不插,錢有三不借,傻有三不犯,你佔了幾條?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以下是正文.人這一輩子,過得真快,任憑您百般不舍,也擋不住歲月匆匆。一晃眼,就到了不允許我們走錯路、進錯門、吃錯飯、求錯人的年齡。到了這個年紀,即使心智成熟,判斷力明晰,有些事也還是要避免,省得遭人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