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2021-01-15 騰訊網

古話說得好: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俗語~

01

錢有三不借

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1、不守信用的人

把錢借給這種人,那就等於石沉大海了,再要回來那就難了。

這種人大都臉皮厚,說借幾天就還,可是到時候不還,一拖再拖,找各種藉口不還錢,到時候弄得要錢的都不好意思了,追債追得頭疼。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這種人借錢,寧願提前得罪他們,不借給他,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了,這時候要學會拒絕。

2、幹壞事的人

這種人就是一個炸藥包,隨時都有可能爆炸,我們還是遠離為好。

因為這種人借錢幹一些違法的事情,早晚會東窗事發,被抓起來,因為你借錢給他,有可能會把你牽連進去,所以千萬不要和這種人打交道。

3、借錢不還還說閒話的人

這種人最可惡,找你借錢的時候好話說盡,恨不得跪下來磕頭。可是一旦錢借到手以後,根本就不提還錢的事情,好像就沒有發生過一樣。

你找他還錢,他就是懶著不還不說,還滿嘴跑火車,說就借你這麼點錢,至於天天追著還錢,真是小氣。

你說這種人可氣不,最後弄得借錢的到沒有理了,所以這種人千萬不能借錢給他們,不但錢要不回來,還惹得一身騷。

02

禮有三不隨

隨禮是我們的一個習俗,現在社會上不管什麼事情,都盛行隨禮了,弄得到最後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隨禮的呢。所以隨禮要慎重,不能盲目的隨禮。

1、目的不純的禮不隨

現在社會上流行隨禮,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大擺筵席,目的就是為了收禮金。

比如孩子考了好成績、自己買了輛新車、甚至連離婚現在也要擺宴席收禮金,這種不正之風我們堅決抵制,不去隨禮。

2、沒有接受邀請的禮不隨

沒有邀請你,說明你在人家的眼裡不夠格,沒有資格參加他們宴會,所以也不要自找沒趣,這種份子錢也就不要隨了。

3、不回禮的人不隨

禮尚往來就是這麼個道理,當初你曾經給他隨過禮,但是到你辦事的時候他卻不隨禮,這就收不過去了,那麼以後他在又什麼事情,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再隨禮了。

03

路有三不走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總要有做幾次選擇,在人生的岔路上,那三條路不能走呢?

1、歪路不能走

也就是違法亂紀的路,這是一天不歸路,現在很多人經不住誘惑,就會走上歪路,殊不知這條路就是條死路,它的盡頭就是受到法律的制裁。

2、沒有十足把握的路不能走

人生在世,還是謹慎的好一點,不要幹一些沒有把握的事情,做事一定要考慮周全為好。

3、不熟悉的路或者沒有走過的路

因為不熟悉,沒有走過的路,很容易會走錯,到時候折返回來,那不是浪費時間嗎?

老祖宗的7句話:讓人舒服,讓人明白

1. 多下及時雨,少放馬後炮

在事情發生的時候給別人提供幫助,勝過時過境遷之後說閒話。

在這個世界上,願意給人提供幫助的永遠是少數,而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永遠是多數,他們什麼也不做,卻喜歡在背後指手畫腳。

人交朋友,一定要看清楚,肯落在行動上的才是真朋友。

2. 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

插秧的時候,苗如果優良,能提高穀子一半的產量,娶妻如果娶好了,是你後半生的福氣。

俗話說「妻賢夫禍少」,在一個家庭裡,妻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娶妻娶德不娶色」,娶媳婦擇偶的標準是心靈美不是外表美。

3. 鐵匠沒樣,邊打邊像

鐵匠打鐵和裁衣服、蓋房子不一樣,沒有精確的規劃。

鐵匠下錘的時候,有的時候下手輕,有的時候下手重,擊打的位置也不是什麼標準模式,不過是隨心而動。

但是打著打著,一件精美的器物就打出來了。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不需要「三思而後行」。

王陽明常說「知行合一」,知道一定要落在行動上才算知道,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認識,才能漸漸地把事情做對。

就像打鐵一樣,邊打邊修正,打著打著,一件精美的器物就出來了。

4. 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俗話說,「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學習好的就像攀登高山一樣困難,學習壞的就像山崩一樣迅速。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很久的積累,但是壞習慣的養成卻是幾次就夠了。

所以一定要防微杜漸,不要因為一時的懶惰和懈怠而誤入歧途,不然後果將不堪設想。

5. 黃連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

黃連和人參都是藥材,一個清熱去火,一個補中益氣,都能治病救人。

但是人們卻喜歡人參,厭惡黃連。

原因是,他們雖然都能治病救人,黃連卻很苦,所以人們厭惡他。

是藥就有三分毒,人參用錯了也能害人,但是人們對人參的態度卻比黃連好得多。

生活中的有很多人就像黃連,明明是好心,也經常做好事,但是嘴巴卻經常不留情面,諷刺挖苦別人。

不留口德的人,哪怕是做了好事,也不會被人感謝。

6. 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在《三國演義》裡,曹操煮酒論英雄,就曾經說過,「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

大的時候能吞雨吐霧,小的時候能隱介藏形,升的時候能夠飛騰在在宇宙之間,隱逸的時候,能夠潛藏在波濤之內,龍乘時變化,可比世間英雄。」

人要像龍一樣,要懂得趁勢,不要一味逞強。

懂得順時而動,這並不是讓人拋棄原則,而是讓人根據不同的情況,調整自己對待人或事的態度和方法,以此掌握主動,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大道。

7. 冬長三月,遲早打春

冬天再長,春天也會到來。

人人都厭惡壞事,喜歡好事,但是誰也不可能一生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生只走黴運。

運氣不好的時候,請相信否極泰來,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不要怨天尤人,好好提高自己,靜靜等待,轉機一定會出現。

相關焦點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
    下面這段話自己覺得說得很在理,現在分享給大家「古話說得好: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往往有時候有所不為顯得更加困難。我們的老祖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他們通過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後人那是些事是不能做的,不然會吃虧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句俗語: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一、錢有三不借。
  • 老人言:「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不少冷知識都蘊含了很多處世智慧,是我們祖祖輩輩在生活中給我們積累下的寶貴經驗,為的就是我們能夠少走一些彎路。那今天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句老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那這句話呢,就是老一輩人積累的生活經驗,來告誡子孫後代們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老祖宗說的「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有何深意?
    現在看一些老祖宗說過的俗語,短短的一句話,很多都蘊含著極為深刻的道理,比如說這一句「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可以說是把金錢、人生、人際關係三個方面全部囊括在內,句句都是金玉良言,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三不借、三不踏、三不隨」分別都是指的什麼。
  • 農村有句老話「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啥呢?
    農村有句老話「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啥呢?大家好,我是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從小生活在農村的話,耳邊總是聽到不少農村老人在樹底下乘涼時,會說的一些俗語。那麼,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俗語是,「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 農村老話「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這是什麼意思?
    「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有三種錢不借:不能隨便把錢借給這三種人;第一種是,那些不按時還錢的人,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還你錢,甚至拖著不還。第二種,一個剛認識不久的朋友突然向你借錢。你們彼此還不太了解,不容易借錢不還。第三種,賭徒和其他類似的人都是有可能無力還錢;借錢給這些人之前要三思而後行啊。
  • 老祖宗告誡「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有道理嗎?
    農村有很多俗語,對於人為人處世,講解得很透徹,比如這一句「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 踏,禮有三不隨」。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為您逐一解讀。-01- 錢有三不借說到借錢,很多人都頭疼老一輩人總是勸我們年輕人,要走正道,就是怕我們走錯了路。有三條路不能走,是哪三條呢?
  • 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
    而在相處過程中,古人們為我們總結出非常多的相處之道,這些道理流傳至今,不一定完全適合現在的生活,但是也有不少道理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解一句農村老一輩人總結出來的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話「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都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錢借出去以後要不回來,生氣上火且把原來不錯的關係還弄僵了的情況,除了後悔不該借錢以外,發誓再也不借給別人錢了。可一旦人家開口了,就又忘了前車之鑑。這樣的錯誤我是不止一次的犯過,而且每次都是被朋友騙,所以說上當受騙大多是關係親密的人,陌生人你一般不會借錢給人家。
  • 老話說:「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究竟啥意思?
    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會發現,有些禮隨了,沒有多大意義;有的錢借出去,要回來卻非常麻煩;有的人生之路選擇錯了,後悔莫及。由此,有人就總結出「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原則,提示人們不要送無謂的禮,不要借出去有麻煩的錢,有些人生之路千萬不能走。那麼,這些具體所指啥?究竟有啥意思?
  • 俗語:「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其中的三指什麼
    今天我們要說的俗語就是:「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走」。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這到底指的是什麼。單從字面上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有三種人的錢我們是不應該借的,給人送禮有三種情況我們是不應該隨禮的,而人生有三種路我們是千萬不能走的
  • 俗話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這究竟是啥意思?
    在如何處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上,老祖宗留下了許多名言警句,比如一句「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就堪稱是一句經典。首先是「錢有三不借」。朋友親戚之間,難免會有周轉不開的時候,這個時候能幫肯定要幫一下,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們借錢的。下面說的這三種人,就不在我們出手幫助的行列中。
  • 農村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懂了才不會吃虧
    在過去,雖然讀書的人不多,不能從書中學習到人生道理,但是人們會從老人口中聽到,或者是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並且編成固定的話,這些就是俗語。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句非常有人生哲理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
  • 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中年人牢記並遵守,日子越過越順
    有時候別人問你借錢了,借了吧自己又要為此擔驚受怕,不借吧又容易得罪人,現在人情世故越來越多,有時候一個月的工資都用來隨禮了,甚至有時候還不夠。所以我們老祖宗就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就是"錢不借三,禮不隨三",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 古人常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能看懂這些的人都不會太差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比較快,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很多時候都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感嘆吧?其實,社交困難症的問題不光是現在人有,古人也有這個問題。所以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古人常說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這句話。這是古人長久以來總結出來的處世哲學,小夥伴們不妨拿來參考一下。
  • 「禮不隨三家,錢不借三人」,不懂這些人情世故會吃虧
    在生活當中,「隨禮」、「借錢」想必大家平時或多或少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雖說「隨禮」、「借錢」是難以避免的人情往來,但是有些禮是可以不用隨的,有些人也是不能借錢的。民間有句老話說:「禮不隨三家,錢不借三人」,那到底說的是哪「三家」哪「三人」呢?
  • 農村俗語:「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哪三種禮不能隨?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就是關於選擇道路和處理人情世故時候,要明白的一句俗語,那就是:「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但是有三條不能踏的路尤為重要。首先是危險的路不要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不僅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更是給親人帶來擔憂與痛苦。古人云:「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老祖宗講:「人貪三樣,一生白忙」是哪三樣?經典名言,句句在理
    老祖宗講:「人貪三樣,一生白忙」是哪三樣?經典名言,句句在理貪慾是人很難克制的欲望,尤其是我們現在,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生活條件較之於先前也有了質的飛躍。於是乎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燈紅酒綠的生活,堅持金錢至上的理念,可是這是一種十分病態的思想。
  • 農村老話「禮有三不隨」,「三不」指什麼?有道理嗎?
    如何把握人情世故,「禮有三不隨」的農村老話,也許給我們已經指明了方向。為何如此說,還是從「三不」的意思說起。還別說,現在的人,特別是在農村,紅白事的那個「禮」(即人情份子錢),的確成了一項沉重的經濟負擔,還有「水漲船高」之勢。其實,有三種禮是可以不隨的,也就是農村老話「禮有三不隨」:沒有邀請的禮不隨。雖然有「紅事要請,白事不請自到」的說法,這僅僅是針對於前來幫忙的事說的,但也要分出個子醜寅卯來。
  • 俗話說「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例如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借,寧可試人棺,不可穿人鞋;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後兩句「寧可試人棺,不可穿人鞋;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家裡的老輩們經常說。意思就是,棺材可以進去躺躺但是別人的鞋子一定不能試穿。有人就會疑問問什麼油鹽醬醋可以借,就不能借柴和鞋呢?
  • 人到老年,手有三不插,錢有三不借,傻有三不犯,你佔了幾條?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以下是正文.人這一輩子,過得真快,任憑您百般不舍,也擋不住歲月匆匆。一晃眼,就到了不允許我們走錯路、進錯門、吃錯飯、求錯人的年齡。到了這個年紀,即使心智成熟,判斷力明晰,有些事也還是要避免,省得遭人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