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分享十句與書籍有關的句子,讀書因讀而美

2021-01-13 刺蝟讀書

2020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世界讀書日的全稱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這一天設立的目的,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保護智慧財產權。在這一天,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基本上都會舉辦很多與圖書和文化相關的主題活動,來紀念世界讀書日,所以它是一個全球性的活動,非常有意義。

對於喜歡閱讀和讀書的人而言,這一天對他們來說。非比尋常、意義特殊。所以,我們今天用十句與書籍有關的名言和句子,來感受一下書籍對於人類文明及社會中的重要意義,來看一下那些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名人心中,對書是如何定義和理解的。

從小我們在課堂上,經常聽到一句話就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老師告訴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很多名人和先知也是這樣教導我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對一個人視野的拓寬、思想的進步以及文化的提升,都起到很重要和關鍵的作用。

眾所周知,我國並不是人均閱讀量最高的一個國家,甚至這個數字很低很低。尤其現如今,很多人已經逐漸不讀書了,可能一年裡連一本書都不讀的人大有人在,拿起紙質書翻開讀的人越來越少,買書的人也越來越少,圖書和出版行業也面臨著生存緊張和壓力,這是很明顯的一個趨勢,不容樂觀。但是,依舊有很多心中有情懷的人,奮鬥在圖書行業出版行業,只為了能將那一本本散髮油墨味道的書,傳遞到人們手中。依舊有很多熱愛讀書的人,將它視為無價之寶,在他們眼裡,這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智慧與食糧,人生與未來。

我很熱愛讀書,我用的「熱愛」這個詞,而不是「喜歡」,因為在我看來,熱愛比喜歡的程度更高。讀書對於我來說意義非凡,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幾乎每天都要讀書,讀書已經成為我的習慣和日常。如果哪一天沒有讀書,我渾身都會不自在。很多人問我,你是怎麼堅持讀書的?我跟他們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是不需要堅持的。另外,我從沒覺得讀書這件事,有什麼優越感。這與別人喜歡打籃球、玩音樂、玩滑板性質是一樣的,大家在各自喜歡的事情上,投入時間,都是值得的。

但我還是會經常鼓勵我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多讀書,告訴他們時間和條件允許的話,多看幾本書。曾經看《十三邀》唐諾的一期訪談,唐諾說,他覺得一個作家花費畢生所學精華凝聚而寫成的書,你只需要花幾十塊錢買了這本書,將它讀完,便看到了這個作家的畢生精華,這是一件多麼划算的事情啊,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還不去讀書?不去體會這件事情的樂趣呢?

我深知讀書的樂趣所在,才無比熱愛這件事!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大多數都是很簡單很平凡的,但卻可以在書中體會到千種人生,體會到各種各樣的、豐富多彩的不同人生。跟隨書中的人物情節故事,就像展開一場奇幻之旅。在書中學習到很多人生道理,也可以看到過來人的經驗和智慧,真的是獲益滿滿,其樂無窮。

我相信,我一定會將讀書這件事進行到底!終生不停!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朋友能加入進來,我們一起讀書、聊書、分享書,讀書不止。讓讀書這件事成為我們的習慣,讓越來越多的人在這件事情中體會到樂趣。

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雨果

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獸性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本書。——高爾基

我需要三件東西:愛情、友誼和圖書。然而這三者之間何其相通!熾熱的愛情可以充實圖書的內容,圖書又是人們最忠實的朋友。——蒙田

沒有書籍,就不能打贏思想之戰,正如沒有艦就不能打贏海戰一樣。——羅斯福

書籍的唯一真正用處,是使人能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不能引人思考的書,便不值得佔書架一席之地。——拜耶

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伏爾泰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沒有書籍的屋子,就像沒有靈魂的軀體。——西塞羅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相關焦點

  • 【世界讀書日】成為遇見生命的朗讀者
    > 節日起源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 世界圖書日」。在「4·23」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楚雄市法院在新華書店開展以「2020書香楚雄」為主題的讀書活動。市法院黨員代表、法官代表、團員代表共計18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關於讀書的18句話:一起分享,讓讀書更有意義!
    4、讀書分為謀生和謀心兩種:謀生的讀書是從小學一直讀到大學,為的是找個工作,這不是真正的讀書;而謀心的讀書是為了心靈的寄託和安慰,這才是真正的讀書。5、讀書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 世界讀書日:為什麼要讀書?這20句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根據人民日報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成年人人均年閱讀量為8.91本,近三成人有聽書的習慣,四成以上成年人自認為閱讀量少。0-8周歲兒童的家長平均每年帶孩子逛書店2.87次。很多人現在依然有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下面20個回答,告訴你:1.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 讀書,讀自己,讀人生
    雖然如此,但是我依然喜歡買幾本自己喜歡紙質書,也許,我僅僅只是喜歡那股墨香吧……現在的快節奏時代,太多的人在讀書時喜歡囫圇吞棗,仔細品讀的人少之又少。正如西漢劉向所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的目的,固然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但更主要的,是它給了你一種自我認知的途徑,給了你認識世界的能力,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 人為什麼要讀書呢?讀書是一門人生藝術,談讀書樂趣
    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裡沒有了書籍,就象沒有了陽光,智慧裡沒有了書籍,就象鳥兒折斷了翅膀。」其實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行高尚的人在交談。不知為什麼,從小我就特別喜歡書,對書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書中有一個和現實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的世界,無論你是想擁抱生活,還是想逃離世事,都能在閱讀中得到滿足。每當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受到挫敗感時,便會迴轉身投入到身邊的任何一個書籍中,整個身心都融入了書的世界,,我會發現自己迅速逃離了那個讓我感到挫敗的人際交往的瞬間,重新發現了生活的美好。縱觀古今中外,大凡事業上有成就的人,無一不和書結下不解之緣。這正是書籍的魅力所在。
  • 老祖宗的告誡: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
    在紛紛攘攘的世界,面對滄海桑田的巨變,我們很自然的時不時的就會陷入思考:人生的意義到底在哪裡?人生到底做什麼事最有價值最有意義?我們的老祖宗認為:讀書最重要。這些富含哲理的精美的句子,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光去遵循。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古往今來許多輝煌的世家,都是通過積德得以長久保持的;放眼這浩瀚宇宙間最高的品行,還必須通過讀書獲得。)這句話是說,傳家久遠,不外乎「讀書積德」四個字。
  • 愛讀書的女人
    買書、讀書、寫書,書是她們經久耐用的時裝和化妝品。普通的衣著,素麵朝天,走在花團簇錦濃妝豔抹的女人中間,反而格外引人注目。是氣質,是修養,是渾身流溢的書卷味,使她們顯得與眾不同。「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名言對她們是再合適不過了。
  • 官員該讀什麼書 一份官員薦書讀書不完全名單
    他經常看的是《肉蒲團》、《素女心經》、《金瓶梅》,結果荒淫無度淪為階下囚(編者註:江西省原副省長,因貪汙受賄被判處死刑)。遼寧瀋陽原副市長馬向東也愛看書,他隨身帶著《賭術精選》、《賭博遊戲技巧分享》、《賭術實戰108招》,結果賭博成性輸掉了整個人生。山東泰安原市委書記胡建學也愛看書,看《麻衣相法》、《柳莊相法》、《相術大全》,最終「鬼迷心竅」踏上了不歸路。  「書猶藥也。
  • 暢遊書海 快樂競技丨江門公用水務舉辦主題讀書競技活動
    12月5日,江門公用水務在龍溪湖閱讀中心舉辦了「暢遊書海,快樂競技」主題讀書競技活動。活動以趣味遊戲及知識競賽等形式,讓廣大職工在輕鬆活躍的團建活動中進行一場頭腦風暴,共同暢遊書海,激發職工的閱讀熱情。  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場讀書競技活動,探索不一樣的知識世界!
  • 聽書、讀屏的時代,我們到底還會不會讀書?
    記憶如此,讀書更是如此。記憶需要「聯想背景法」才記得牢靠,讀書需要「背景知識」才能讀懂。比如《圍城》,如果對舊中國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況不甚了解,就不會明白「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說的不僅是婚姻,更是痛苦的生活;又比如經典名著《平凡的世界》,如果對「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歷史地位不熟悉,就不能體會到主人公孫少安開啟了一項多麼偉大的事業。
  • 讀書這個行為,每天只需一小時
    當下的時代,已經不存在不需要以理解力、判斷力為基礎的智慧而可以幹的工作了,為了通過讀書讓作者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智慧,我們應該多讀作者傾注了心血的著作,為了提升自己的智慧層次作出努力。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從自己喜歡的書籍讀起,隨著時間和你讀書的層次,你會漸漸地可以讀懂一些經典書籍,人文書籍,這些書籍雖然不像那些一下告訴你怎麼做的書來得快,但它更多的是告訴你一些普世的真理,一些你要熱愛的生活,就像那句話說的:不要看見美麗的風景,只會說,哇,好美,就沒有了。
  • 麥家:讀書就是回家
    我們講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從閱讀開始,從書中去讀懂我們民族的美,我們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讀懂自己,什麼樣的生活才是美的,幸福的。毋庸置疑,今天我們並不是缺少可讀的書,而是缺少讀書的人;不是沒時間讀書,而是沒習慣讀書。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這樣,陪人讀書,希望有人在我陪伴下,養成讀書的習慣。
  • 世界讀書日 || 給你100本好書推薦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而其靈感則來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
  • 《不抱怨的世界》讀書心得
    在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本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的著作《不抱怨的世界》,並把我個人的感受與大家分享,言詞如有不當之處敬請諒解。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風順,免不了磕磕絆絆。在危機和困難來臨時,我們應該端正態度,不抱怨,不放棄,勇敢接受挑戰。就像書中所說,「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
  • 品讀書香 悅讀悅美——惠濟區薛崗小學新教師讀書分享會
    閆巧麗老師分享《讀有效教學的感悟》,她結合自己的教育管理,將教育故事分析的深刻而透徹。具體講述教學三問在教學中的開展。她提到「什麼是教學?怎樣教的有效?怎樣教的更好、更有意思?」  張霞老師分享了《給教師的建議》。她向教師們傳授了教學的方法,她提出要「善待學生」,要尊重學生人格,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都會發光。
  • 專訪作家吳文莉: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和穿衣吃飯一樣必須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媒體和大眾又將話題對準了閱讀。事實上,我們希望閱讀不僅僅是到了讀書日才被重視,希望我們每天都能從閱讀中找到快樂,得到成長。華商報記者採訪了一些作家、讀書達人,以及圖書工作者,看看他們能夠給我們分享什麼樣的閱讀故事。
  • 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人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高爾基有人覺得,讀書是沒有用處地。我一直認為,這個想法對我來說是很遙遠的事情,我身邊應該沒有人會這樣想。我們十幾年前都是同學,讀一樣的書,做一樣的作業。可現在……」她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我明白她的意思。她說話不卑不亢,有條有理,並不說一些艱澀難懂的句子,但能從中感受到她的涵養和知識。我坐在中間看著她們,就像看著兩個世界的人一樣。
  • 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一個人選擇讀多少書、讀哪些書,也就是在選擇不同層次的修行。三毛對此做過最恰當的註解:「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 既然讀的書很快會被忘掉,為什麼我們還要堅持讀書呢?
    書籍之所以被稱為精神食糧,愛閱讀的人將讀書看作是生命中的必需甚至獎勵,是因為讀過的書和吃過的飯一樣,都會成為我們靈魂或者身體的一部分。既然讀過的書大部分會被忘掉,那麼為什麼還要讀書,讀書能帶給我們什麼呢?
  • 去功利化,讓讀書隨性而為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很多人也是通過手機看到各種關於讀書日的信息,才幡然醒悟,「我有多久沒有讀書了」?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應試教育,就連課外讀物都被附以「必讀」「選讀」,老師布置,家長監督,還得寫**字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