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起起落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紛紛攘攘的世界,面對滄海桑田的巨變,我們很自然的時不時的就會陷入思考:人生的意義到底在哪裡?人生到底做什麼事最有價值最有意義?
我們的老祖宗認為:讀書最重要。
關於這個問題,老祖宗有許多勸世良言,勸導人們要注重讀書。這些富含哲理的精美的句子,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光去遵循。
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
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
(古往今來許多輝煌的世家,都是通過積德得以長久保持的;放眼這浩瀚宇宙間最高的品行,還必須通過讀書獲得。)
這句話是說,傳家久遠,不外乎「讀書積德」四個字。
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
(刻苦讀書,即使功名未就,卻可使人品德高雅,氣度不凡;修養德行,道德高尚,但不希圖報答,時時恬然自安,飽食酣眠。)
這兩句話具體說明了「讀書積德」是人生最好的修養。人人都應該在這兩方面下功夫。
那麼,鑽研國學,修身養性,該讀哪些書呢?來看看以下四句話。
眼界要闊,遍歷名山大川;
度量要宏,熟讀五經諸史。
(眼界要開闊,就要遊歷名山大川;度量要宏大,就要熟讀經史典籍。)
先讀經,後讀史,則論事不謬於聖賢。
既讀史,復讀經,則觀書不徒為章句。
(先讀經書,再讀史籍,以經論史,評論古人史事,就不會與聖賢相悖;研讀史籍,再溫經書,以史證經,讀書目的升華,決不僅為章句之學。)
讀經傳則根底厚,看史鑑則議論偉。
觀雲物則眼界寬,去嗜欲則胸懷淨。
(讀經傳則學問根底深厚,看史籍則議論宏偉,觀賞風景則眼界開闊,去慾念嗜好則心胸坦誠。)
一庭之內,自有至樂。
六經以外,別無奇書。
(家庭裡,自有至高無上的愉悅;除六經外,沒有更新奇的書籍。)
老祖宗這四句話,著重告誡世人,要讀什麼樣的書,以及讀這些書的好處。這就給為學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可以說,讀書可以增長道心,為頤養第一事。
案上不可多書,心中不可少書;
魚離水則身枯,心離書則神索。
(書桌上不能有太多的書,心中則不能少了書;這就好像魚離了水則乾枯,心中沒有書則無寄託。)
書籍對於人生真的太重要了,人生要以書為友。
讀未見書,如得良友;
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讀自己沒見過的書,就像結識了好朋友;見到自己讀過的書,就像遇到了老朋友。)
從以上格言不難看出,我們的先人們一直是非常看重讀書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只有讀書,人生才能充滿活力,人生才能更有價值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