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孔子認為,交朋友應該選擇正直、忠義、誠實、博學之人,這樣的朋友能夠相互幫助、學習,共同進步,是有好處的。
反之不能與阿諛奉承、兩面三刀、油嘴滑舌之人交往,否則容易走上歪路,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
謹慎交友,是古人對於我們的教誨,有這麼一句俗語「鄰居兩不要,親戚三不交」,說的是我們生活中有兩種鄰居不要來往,三種親戚不要交往。
第一,不要和表裡不一的鄰居來往
鄰裡之間住在一起,大家溝通交流非常方便,是好事也是壞事,平時大家可以聊天解悶,但是人多口雜是非也多。
雖然我們知道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但是為人表裡不一的鄰居,總是喜歡人前一套,背後一套。
表面上套近乎,以談心的名義,把鄰居的話都給套了出來,背地裡卻說鄰居的壞話,喜歡嚼舌頭根,添油加醋、搬弄是非,這樣的鄰居不要來往,只會敗壞自己的名聲。
第二個,不要貪小便宜的鄰居來往
鄰居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都說「遠親不如近鄰」,可是有一種鄰居他們平時愛貪小便宜,只能你幫助他,只能你付出,但是當你要求他幫忙時總是推三阻四,各種理由拒絕。
有一位網友說:「自己有一個鄰居,今天借點大蔥,明天借點大蒜,每次都說以後缺這些找她要,可是她自己怎麼好開口。」
對於這種貪小便宜的鄰居就不要來往了,對於我們自己沒有一點幫助,只會讓我們自己的利益受損。
第一,不要和好吃懶做的親戚交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品德可以影響他人,壞的習慣同樣可以影響到別人。
如果親戚是好吃懶做之人,整天不知進取,坐吃山空,或者是啃老之人,這樣的親戚要選擇遠離,和他們交往只讓自己變得懶惰,而且保不準還會侵犯我們的利益。
第二,不談和借錢不還的親戚交往
血濃於水,親戚是在需要幫忙的時候最後的底線,只有親戚會第一時間借錢,但是有一種親戚,他們就是利用親戚之間的這層關係,四處和各種親戚借錢。
借到錢以後就六親不認,各種理由拒絕還錢,這種利用親情借錢的人就是是一種詐騙,只會侵犯我們的利益,應該立刻遠離。
第三,不談和勢利眼親戚交往
勢利眼的親戚,我相信大家都見過,親戚之間大家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才是高興的事,而這種親戚總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看見親戚生活條件好了就各種酸,對於這樣的親戚,有害無利,而且容易在背後中傷我們。
老祖宗說的「鄰居兩不要,親戚三不交」,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一種生活哲學,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我們應該聽從老祖宗的告誡,千萬不要不當回事,有時候傷害我們的人,往往就是我們身邊的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喜歡記得點讚、轉發、收藏,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