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的人生,從接納自己開始

2020-09-05 一個李木子李

文/一個李木子李

前兩天遇見一個優秀的女子,我看到她的第一眼,從她的外形看,我沒有辦法把她和自卑這樣詞聯繫起來,長得漂亮,身材是很多女生都想要的那種,高學歷,工作有能力,擁有愛自己的老公,有關愛自己的婆婆,這一切都是別人所羨慕的。


遇見自己


只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子,卻在不停的懷疑和否定自己,深陷於過去的經歷中不能自拔,出現長期失眠,身體各種不適,有什麼事什麼苦,總放在心裡,不想對愛人說。從小被否定,一直以來覺得自卑,害怕在公眾場合成為焦點,不敢面對別人的眼光,總希望自己不被看見,害怕被別人認識,怕得罪人,一直以來總是照顧著別人感受,活成了別人想要的樣子。有一天,她與別人發生了不愉快,當她真實的去反駁的時候,她發現,這才是她想要的真實自己的樣子。



我想,這就像俞敏洪說的那句話:「我覺得最大的孤獨是,行走在如此密集的人群中卻沒有一個人可以傾訴」。她的自卑與孤獨,主要原因還是不接納:不接納自己,不接納外界的一切。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構建的客觀世界裡,我們總是以自己的想像去看世界、去看自己,這與我們的生活經歷、生活環境,還有我們自己的認知有很大的關係。與此同時,我們也常會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受到別人的嘲笑後,我們也開始自我否認,自我厭惡,甚至自我攻擊。

你值得

輕鬆的人生,從接納自己開始,我們去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不完美,我們所害怕的外界,其實都是自己心理的設限,越隔絕越往自己的內心封鎖,我們的內心的焦慮都來源於害怕和恐懼,此時此刻,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改變認知,處理內部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人只要你的雙腳還在地球上,別把自己看得太重,也別把自己看得太輕。

與/不/真 /實/的/自/己/說/再/見

只有我們願意卸下那些背負著的關於曾經的沉重包袱,願意相信自己是最好的,願意相信你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東西,願意相信人生中的每一段經歷都是有意義的,當我們每一天都做著滋養自己的事,真正的去了解自己,隨心處事,才是真正的活出真實的自己,才不被外界所幹擾。

每一個人都有著來自自己內心的心理能量,都有能力去應對生活中的困難,這需要我們自己去挖掘潛能,此刻你也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切愛過、恨過都是經過,好事壞事都是往事。接納自己,紮根於這骯髒的生活,吸收養分,人人都是玫瑰。

相關焦點

  • 人生的三道門: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接納世界
    掌控你的情緒,否則就會被情緒掌控我們此生的目的是學習無條件地接納自己、接納別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完美的人並不存在。接納自己的好,也接納自己的不好,接納自己的光明,也接納自己的黑暗的人。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才是真正地愛自己。接受自己就是以一種溫暖、關愛、親切、寬容和體貼的態度對待自己。批判別人,是源自於不接受自己;會批判別人,就一定會批判自己,所以每一次批判別人,自己都會受傷一次。對別人的限制,其實正是對自己的限制。看別人不順眼,其實是看自己不順眼。
  • 改變,從接納開始
    就是這一瞬間,小薇決定,以後再也不挑剔了,老公脾氣暴躁,自己脾氣好一點就可以了。機會又來了。這天,老公回到家要親自做飯,可是飯做到一半火竟然滅了,他急匆匆下樓去充氣,可是煤氣灶依然不好用。老公又開始罵罵咧咧了,家裡瀰漫著火藥味。
  • 幸福人生的三種大智慧:放下、改變、接納
    很多時候,你覺得很累,很疲憊,人生之途舉步維艱。其實,你只要學會放下,人生就會變得輕鬆起來。三、接納,成豁達接納,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如果你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也不願意去改變自己,那麼你可以選擇接納,和這個世界和諧共存。
  • 如何接納自己的「不接納」
    當我的理智去分析某件事情我做錯的時候,我就很內疚、很自責,覺得自己很愚笨。然而有一天,有一道聲音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它說:「對,這事是我做錯了,那又怎麼了?天塌下來了嗎?我這麼美,這麼好看,這麼獨一無二,就不能容忍我自己犯點錯誤?」當這道聲音出現之後,哇,我覺得,感覺真是太爽了。從此,當我又開始「自我攻擊」的時候,我就問自己一個問題,那就是:對,我做錯了,那又怎麼樣呢?
  • 接納人生的不安與孤獨
    這世上最孤獨的感受大概就是你開始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從一開始到最後,你,永遠永遠永遠都只有自己一個人。「人生,是場人海中的孤獨旅行,看似熙熙攘攘,卻是人心離離。」喧囂的人群,熙攘的世界,卻只有孤獨的自己,寂寥的心情,不安的惶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蒼茫雲海,厚重天地間,只有孤獨淡薄寂寞無助不安惶恐的自己,和一顆驚悸不安的心。
  • 敢於接納自己
    在體驗課堂上,圍繞你是否對自己滿意的主題來探討自我接納 在課程中,記憶猶新的是那個中學生的心情獨白的文章,文中寫到:自己性格內向,外表冷漠,但其實是一種偽裝,內心充滿著熱情;內心敏感,身邊人的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句話都能讓他思慮很久,能對他產生打擊。他有理想: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心理學家、哲學家。
  •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開啟幸福的三把鑰匙:放下、改變、接納
    其實,你只要學會放下,人生就會變得輕鬆起來。當下那些曾經的錯過,去享受當下;放下那些你達不到執念,去做好力所能及的;放下那些對他人的妒忌和怨念,去感受自己的生活和快樂。放下,你才能擁有更多,擁有那些真正適合你的東西,心中那些痛苦的虛妄,才能消散。
  • 人生的幸福,從愛自己開始
    最近小C隔三差五便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用刀片劃傷手腕的新照片,一開始網友們還一遍又一遍的勸她愛惜身體,不要想不開,久了朋友們也膩了,知道她聽不進勸,說啥也沒用。這是一個為數不多比較極端有病理傾向的例子。了解自己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了解自己,你才能給到自己想要的。拿我自己舉個例子,因為原生家庭的緣故,有段時期,我非常抗拒別人的批評,無論好與壞,我都聽不進去。後來我發現原來是小時候被過度管教,對於批評產生了條件反射。後來我調整了思維後,可以用更寬廣的心胸去接納不同的意見。另外知道自己不喜歡遭批評,以後做每一件事會儘量細心認真。
  • 從接納自卑的偉大開始
    、比如故意將自己偽裝得高傲不盡人情,事實上都是在掩蓋自己某一方面的自卑情結。鄧亞萍剛從鄭州隊到國家隊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肯定他,覺得一米五的人怎麼能搞體育,她開始自卑但同時拼命的練球,他要證明給別人看,後來她成了偉大的運動員,然後別人又說她只會打球沒有頭腦,她又拼命的開始學習,英文從完全不會到可以無障礙交流,她又超越了自己。但是鄧亞萍接受採訪時講「我依然自卑」。
  • 成年人的必修課:學會認慫,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覺察與接納脆弱,是改變的開始生活中大多數的煩惱,都是因為放不過自己。原來的我是很要強的人,這是第一次認真的向自己「認慫」,但那一刻我整個人輕鬆了很多。溝通之後的小雅,開始察覺到別人沒那麼重要,你不必讓所有人都滿意,學會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做喜歡的事情為自己賦能,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 人最大的成熟,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但是從古至今,沒有一個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態。正如《真正的接納,就是愛上不完美的自己》所說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但通過努力,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她根據臨床心理學以及認知行為設計出一套實用有效的辦法,幫助每一個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告別自卑。人生正是因為不完美才顯得真實,只有善於接納自己,正視不足,才能迎來人生的真正蛻變。想知道要怎樣真正地接納自己嗎?接下來就一起跟著作者看看。
  • 學會接納時,才是幸福的開始
    丈夫或妻子是我們人生的精神城堡,也是我們的另一個自己。既然選擇彼此,就要攜手共同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難。婚姻的責任就是相互陪伴共同成長,要學會接納對方。男人,為什麼不做家務?男人給我們的是「硬漢」形象,習慣於報喜不報憂,總是會把所有難題自己一個人默默放在心裡,只為了給你營造一種舒適安逸的生活氛圍。現代社會中,對於男性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超負荷的工作量讓他們的身體極易透支。
  • 接納是允許與發生同在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雨轉晴(自由書寫)接納,顧名思義是接受和容納。接受,需要有積極主動的心態和波瀾不驚的心緒。容納需要虛懷若谷的心量和不躁不動的心境。有一顆能接納的心,萬事萬物皆與我和諧共處,人生活著如魚得水,如鳥順風。這個何其難。這樣的一顆心如何有?
  • 自我接納,是「愛自己」的第一步
    我連自己都接納不了,怎麼幫助我的來訪者呢?這個問題非常典型,如果我們現實中的樣子和理想中的樣子完全是兩個人,我們怎麼可能喜歡自己呢?所以我跟這個女孩子一起制定了一套可以幫助她更加接納自己的「改變計劃」。我們先從她對自己最理想狀態的想像開始,我讓她很詳細地列出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她寫下了身材性感、皮膚光滑、善於交際、學習成績好、情緒穩定等十幾個特質。
  • 當一個人開始接納缺陷,生活完美多了
    1 與其得60分,不如零參與 學員小晴有一天跟我說,老師我要向你學習,開始早起日更。奇怪的是,行動了10天以後,2個月沒有看見行動了,於是我跟她做了一次深度溝通,發現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她其實文章都寫出來了,但她覺得自己寫得不好,由於從小深受完美思維的影響,她就沒敢發出去。
  • 人生是越來越接納自己,認識自己的一個過程
    我會懷疑我自己是真的傻,回家和家人鬧矛盾,很多時候,我真的不知道,我做的對不對。等鬧過幾次矛盾,我漸漸認識到了一些東西,我常常感慨,每一段經歷都是一種成長,算是勸慰自己,也算是鼓勵自己。希望那些不堪的經歷,不要再傷害自己。
  • 盡力了,對自己也是一種接納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開始變得不認識自己了。特別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越久,我們越發現我們都是在戴著面具在生活,戴著角色在生活,在不同的場合中,我們根據情境的需要,我們在演繹我們自己,我們甚至很害怕自己把自己的人設演砸了,我們開始包裝自己,偽裝自己,讓各種胭脂、服飾、裝扮我們的身體。我們突然看到一個剛出校門的朋友,看見他直言不諱的時候,我們內心還會暗自的對他評語一番,不懂事。
  • 人至中年,要懂得接納自己
    人到中年,不妨放下執念,學會接納自己。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人到中年,不妨放下執念,學會接納自己。於是我們開始垂頭喪氣,於是我們開始憤憤不平。 人走向成熟,總要與自己和解,接納生活中的自己。
  • 接納自己的「不幸」,也是一種強大的心理能力
    我們要說的是怎麼接納自己的「不幸」,所以故事從「不幸」開始。一個小孩,生在小山村,父親早亡;四五歲的時候母親再嫁,自此跟著姑姑長大。吃別人剩下的,穿別人穿過的,村裡人都叫他「沒爹娃」,被所有人嫌棄。無知的他感到自己很難過,很痛苦。面對鄰居還是其他小朋友,他都會以一種「討好」的姿態去迎合,但是毫無起色。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每天都從嘲笑中度過,他很想一死了之。
  • 邁向「完美」人生的第一步,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開始
    人這一生,要為自己和家人努力拼搏奮鬥,換來更好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都帶上了社交的「假面具」,將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用一個大眾都能認可的「成功人士」形象出現。很多人難以接受自己面具背後的缺點,開始欺騙自己,偽裝自己就是面具上的那個人。但是,能在其中得到好處的人很少,大多都是因為巨大的心理落差陷入了焦慮之中。自己應該很完美,應該面面俱到,這樣的想法成了他們的桎梏,讓人無法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