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眉才子筆玲瓏,蓑笠尋詩白雪中。——《柳絮泉》
王鴻對於才女的想像止於李清照和謝道韞,掃眉才子指的是李易安,詠絮之才當然就是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而聞名史書的謝家女。
在過去普遍受教育率很低的情況下,才女的出現是很小的概率,但是隨著男女平權的一步步邁進,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與男性不相上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才女,她們活躍在各行各業,得到眾人的喜愛和稱讚。
主持人魯豫就是其中的一位,曾經她的主持風格受到大眾的交口稱讚,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和反對。
喜歡她的人稱她是真性情,討厭她的人評價她情商低,然而無論是黑粉還是忠粉,都不能質疑她曾經的輝煌,她又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
一、閃亮登場,帶來電視採訪新氣象
魯豫生於上海,長於北京,成名於香港,從經濟中心到政治中心,橫貫中國幾大最有名的城市,算得上是實實在在的成功人士了。
她在1993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後,便順理成章去了中央電視臺面試。據說,當時魯豫的面試題十分刁鑽,沒有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推薦,要求她直接去採訪著名導演。
這嚇倒了很多的面試者,中國作為人情社會,圈層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初生牛犢不怕虎,魯豫根本沒有更多的瞻前顧後,她採取一招直搗黃龍。
在現場攔住張曉海導演,並劈頭向他提出兩個十分尖銳的問題:一、為什麼導演們都喜歡留鬍子?二、導演之間面臨什麼樣的競爭?
初出茅廬的魯豫,眼中只有採訪和課題,沒有顧慮到採訪對象的種種細密心思,這既可以說是勇敢,卻也可以看做魯莽,然而假如沒有這份帶著魯莽的勇敢,她也未必能夠成功採訪到大導演。
張曉海的確被她問倒了,之前他根本沒有想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姑娘會跑到自己面前,莽莽地問出個人形象偏好和與他人的競爭。
外形也就算了,至於競爭,一般人都會迴避這樣的問題,因為怎麼說都是錯,說不在意,是對他人的不尊重;說在意,別人又容易解讀為自己的膽怯。
然而張曉海的艱難應對成就了魯豫的採訪,她初戰告捷,以勇氣和才幹為實力,順利通過考試,成為央視的正式主持人。剛畢業能進中央電視臺,並且在此站穩腳跟,這個姑娘不一般。
二、得心應手,個人品牌效應強
在上個世紀後期,國內出現了很多知名的主持人,他們的採訪風格十分嚴謹,但是對受訪者的保護太過,導致採訪時問題並不尖銳,因此沒有挖掘到廣大觀眾的興趣。很多觀眾看這類不痛不癢的節目已經疲憊了,他們亟待更新更強烈的刺激。
魯豫的採訪恰好順應了這種潮流,她的出現宛如一顆打入湖心的石子,瞬間打破了電視採訪一直以來和睦乏味的對話模式。
可以肯定的是,魯豫作為主持人站在觀眾和被採訪對象之間,她是偏向於滿足觀眾的需求,因此當她面對採訪人時,態度並不同以往主持人那樣,維持一種和風細雨的對話,而是展現了一種咄咄逼人的對抗的氣勢。
她希望從對方身上挖掘出一些能夠吸引觀眾注意力的爆點,這種爆點可能是負面的,也可能是爭議性的,或者是一種出人意料的方面。直到這時,她才會停止。
這種採訪對於當時的觀眾來說是很新穎的,在長期目睹千篇一律的優秀和善良之後,人們的關注點自然在意外上。
而魯豫的採訪的確和其他人不一樣,她總是能找到不一樣的看點和足夠多的信息,打破這些名人一直以來固定的標籤。
這種和別人的不一樣成就了她,魯豫剛工作的第一年就獲得了「中央電視臺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當時她才剛過24歲,即使放在央視這樣眾星雲集的地方,也算得上是雛鳳清於老鳳聲了。
三、多年不變,陳舊風格引爭議
2002年後,鳳凰衛視看中了魯豫,並為她量身定做了一檔採訪節目「魯豫有約」,很快這個名字就就跟她徹底綁定,成敗由此。
只要提起魯豫,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檔節目。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長江後浪推前浪,各類風格不同的主持人紛紛出道後,人們對於魯豫有約的評價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從正面走向負面。
魯豫還是那個魯豫,然而觀眾早已不是當年的觀眾了。隨著網際網路時代不可抗拒的到來,觀眾的信息來源早已不那麼單一了,名人八卦、奇聞異事、各類信息都可以從網絡中直接獲取,甚至還有視頻現場直播,因此不需要魯豫的介紹,大家就能從網絡中獲取大量感興趣的話題和名人消息。
與此同時,隨著信息掌控權的下移,觀眾經過橫向對比其他主持人採訪記錄後發現,魯豫提出的問題並沒有什麼營養,反而顯示出缺乏修養。很多觀眾代表魯豫尷尬了一番,順便給她起了個魯尷尬的外號。
據說,當年高分國劇《琅琊榜》熱映後獲得全國空前的關注,而這也是胡歌自從車禍之後復出的力作。因此魯豫這次「琅琊榜後不偽裝」的主題原本獲得了觀眾很大的好感,然而,魯豫幾乎是以實力搞砸了這次天時地利人和集於一身的採訪。
《琅琊榜》是個盪氣迴腸的故事,裡面描述了一個從地獄歸來的英雄,這恰好和之前胡歌因車禍毀容而隱退十分相符。
人們當然想知道,和男主角梅長蘇類似經歷的胡歌,到底經歷了怎樣一番心路歷程。然而在採訪時,魯豫卻說了一句,自己還沒看過這部電視劇。
這句話是否合適暫且不論,但是當天的主題是《琅琊榜》,而主持人根本沒看過,這根本就不是採訪風格的直率,而是工作中的失職。
之後的觀眾自然是大跌眼鏡,不僅如此,魯豫在談到胡歌當年的車禍時,絲毫沒有主持人應有的共情能力。
當年胡歌的車禍不僅造成他自己的毀容,還導致了他的助理當場喪身,這本來就是人間慘劇,但魯豫卻說了一句感謝當年的車禍,這不啻於在所有人還未癒合的傷口上撒鹽。
結語
魯豫可謂起點頗高,然而到如今看來,似乎有點後繼乏力的意思。其實,主持人原本就是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任何人無論曾經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可能一朝敗落,遭到觀眾厭棄,唯有不斷推陳出新,打破自己,更新知識儲備,才有可能成為行業中的常青樹。
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沒有什麼行業可以靠著過去的老本吃一輩子了,即使曾經輝煌如魯豫也是如此,我們更是不能。
大家要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和技能,才能在這個異彩紛呈的現代社會不至於被淘汰。
在如今這個激烈競爭的時代,所有的危機中也蘊含著大把機會,幾乎所有人都可能會五分鐘成名,然而有準備的人,利用五分鐘永久成功,也有人只是轉瞬即逝。
正如《雙城記》中所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前所未有的時代。
參考文獻:《柳絮泉》《雙城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