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式催婚」逼瘋的年輕人

2021-01-21 每天生活精選


臨近過年,催婚這個話題又要被廣泛地談起。


別管在外面有多光鮮亮麗,一回到老家,你就是隔壁老李家嫁不出去的女兒。


催婚有多普遍,經歷過的90後都明白。


《脫口秀大會》中顏怡顏悅在談到催婚時說:「催婚就像是精神腹瀉,我以為它結束了,一站起來它又來了。」


「有一些人自己結婚了,就開始催別人結婚,搞得我以為婚姻是什麼傳銷組織,必須要發展下線。」


中國父母逼婚很普遍,經歷過的90後都能明了。


只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如今95後也淌進了被逼婚的大潮中。



而家人的「催婚」已成為青年單身期間,最大的壓力來源。 

一則貴州26歲女子被催婚後跳河輕生的新聞上了熱搜。

一26歲的女生,被父母催婚,她暫時本不想結婚,可父母卻硬生生逼她結婚:

 

「你不結婚,讓我們在親戚好友面前,多沒面子?」

 

可她不想結,心情十分焦慮。

當天下午她在橋頭等公交,左等右等也沒等到公交車,內心瞬間崩潰,產生了輕生念頭一時衝動跳進了河中。


被救上岸的女子向民警傾訴:感覺全世界都在跟自己作對,一時想不開就跳河了。


來自《中國逼婚現狀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


超過70%的受訪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歲的單身汪壓力最大,被逼婚率高達86%,而女性被逼婚率還要比男性高6%。



無數被父母催婚逼到走投無路的年輕人,父母的埋怨和指責像緊箍咒一樣壓迫著他們的生活。


在中國,許多未婚男女都逃不過「三十必婚」的魔咒。


在別人眼裡,你三十歲不結婚,你就是怪物,你的父母就會被鄙視,出門的時候也抬不起頭。


許多父母也會給孩子施壓,每個節日都是他們催婚的最好時機。


而大齡未婚女性是被催得最急的一批。


單身有罪,剩女羞恥。


單身女性,尤其是到了25歲之後,周遭環境看你總是帶著一種高高在上的憐憫。



陳喬恩單身時在採訪裡提到過:


「我說我今年四十歲了,我說我很快樂,我不恨嫁,大家就會開始在我的話裡找蛛絲馬跡。


覺得她一定不快樂,她一定在裝。」



甭管事業多麼輝煌,生活多麼輕鬆,在很多人眼中,只要沒有結婚,就是巨大的人生汙點。


作為凍齡女神,54歲的李若彤也躲不過廣大「熱心網友」的花式催婚。每天的私信都被無數人問同樣的問題:


還有科學家顏寧,42歲被求是科技基金會授予「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帶領團隊攻克世界難題的優秀女性。


經濟自由,精神獨立,智慧超群,身披光芒。


但大家對她最關心的卻是婚姻問題。


某乎上甚至有人專門提問:為什麼顏寧不結婚?



可是婚姻只是人生的一個選擇題,結婚也並不意味著幸福。


華盛頓醫科大學通過採樣實驗,得出人一生中所受到的壓力排序。




但如果不結婚的話,前十大壓力,就會瞬間少四項。


婚姻這個選項,似乎已經與焦慮掛鈎,年輕人們正在用腳投票,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創紀錄的9.9%開始,我國結婚率逐年下降,2019年6.6%。


而離婚率已經連續15年上升,在2019年上半年達到近200萬例的峰值,國家甚至在今年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擬增加「離婚冷靜期」的新規定來應對。


數據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掛在熱搜上的,是阿嬌離婚,王櫟鑫離婚,周迅離婚......


婚姻唯美的外衣被一把扯碎,露出冰冷而堅硬的現實。


如果和不合適的人在一起,那麼婚姻帶來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


曾有人總結中國女性的四大悲劇:


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有數據表明,中國有20.3%的家庭,女人包攬了全部家務,41.7%的家庭,是女人做了絕大部分的家務。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結婚呢?


因為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如果一個人也能活得那麼精彩,何必要委屈自己,去將就一段婚姻呢? 

除此之外,結婚帶來的經濟壓力也讓很多人不堪重負。


BBC曾對中國年輕人的婚戀觀進行報導,調查顯示對於更多年輕男性來說,婚姻成本的持續高漲,「結婚男人必須買房買車」的觀念,也讓越來越多的男人對於婚姻望而卻步。 


在年輕人眼中,婚姻不僅是愛情的歸宿,而是更加複雜的瑣碎綜合。


如同經濟學家薛兆豐提出的觀點:


「結婚,就是辦家族企業。籤結婚證,就是籤一張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雙方要一起拿出自己的資源辦企業……」



聽起來雖然聽起來理性冷血,但本質上婚姻確實是一種合作關係,它的維繫需要雙方提供各種資源和價值。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愛情而進入婚姻,但只有愛情的婚姻卻不足以長久維繫。


婚後一開始兩人或許如膠似漆,生活得很幸福,但當激情退卻,矛盾就會變多。出軌,家暴,高昂的離婚成本,孩子的撫養……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


浙江高級人民法院公布的一組數據直擊要害:


2018年,全省所有離婚案件中,排在第一位的離婚原因,不是出軌,不是家暴,更不是窮,而是生活瑣事! 



歸根結底,婚姻只是一種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生活選擇,而年齡也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應該步入婚姻的標尺。


但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也有自由結婚和不結婚的權利,誰都無權幹涉別人的選擇。



並且以反覆嘮叨、重重限制強調婚姻,只會使人們對婚姻的恐懼加倍。


希望還沒有踏入婚姻的男男女女,都像顏寧教授一樣,尊重自己的內心,在別人催促的時候說一句:


「我不結婚,我不欠誰一個解釋。」



相關焦點

  • 被中國式催婚逼瘋的年輕人
    距離農曆新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這個時間點上,不少還單身的年輕人心頭,又被一件大事蒙上陰影:催婚。催婚堪稱是中國年輕人年關時最難逾越的關口。想回家,但又不敢回,想和父母聊天,又不敢聊……中國式催婚,正在變相摧毀著已經脆弱的家庭關係,下面是三位被催婚人士的故事。
  • 被中國式催婚的年輕人
    原創 你們的 ELLEMEN睿士距離農曆新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這個時間點上,不少還單身的年輕人心頭,又被一件大事蒙上陰影:催婚。催婚堪稱是中國年輕人年關時最難逾越的關口。
  • 中國式催婚
    1,你有沒有被催婚的經歷?我有一個親戚朋友,小夥子才25歲。已經被催婚三年,父母各種威逼利誘。催婚的現狀。根據1000份調查問卷顯示,被催婚年齡最多是20歲-25歲之間,佔60.8%。其次是20歲以下被催婚,佔24.8%。
  • 珍愛網調研:被中國式催婚下的年輕人
    …….」這似乎成為了當代年輕人難以逃脫的坎,所以也有了每逢佳節被催婚各種創意十足的段子,在催婚這個事上好像不得不承認——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老爸老媽。婚姻是人生當中重要的大事之一,裡面包含著無數父母無數家庭最真切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兒女早日能有個歸宿,可這無形中便給當代適齡年輕人增加了壓力。珍愛網發起線下調研,深入了解面對催婚下的年輕人有怎樣的態度和當下中國式催婚的相關情況,數據令人意想不到!
  • 在「被催婚」和「尋找愛情」之間左右為難的 90 後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為什麼 90 後都在被催婚?」而另一個相似的問題,「90 後被催婚是什麼體驗?」,有超過 7000 人圍觀。 可見,「被催婚」大軍中的主流力量 90 後,心情之複雜。為什麼 90 後都在被催婚?
  • 被催婚的90後們,實在是太卑微了!
    孤身在外打拼的年輕人最害怕的一件事,大概率就是「催婚」了。每年回家似乎總要上演那麼一出「催婚大戲」,七大姑八大姨輪番上陣。被催婚逼瘋的90後們,實在是太卑微了!所以我想,不如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關於「催婚」的話題吧。PART 01 不想結婚的年輕人們昨天我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了鄭淵潔回復網友的一條熱搜。
  • 中國式催婚,正在變相催命
    催婚背後,是年輕人承受不起的代價。 這件事暴露了真實又扎心的現實:年輕人最怕的不是結婚,而是催婚, 02 T W O 當我在百度上搜索「催婚」時,出現的相關搜索是: 「催婚催得受不了,催婚催到死
  • 郭麒麟被嶽雲鵬「跨輩」催婚:催婚的父母到底在催什麼?
    反正只要是一和「自家人」一起做節目,就逃不過被催婚這件事,和親爹郭德綱一起上節目被催,和小嶽嶽嶽雲鵬一起上節目也被催。催著考研、催婚、催生小孩,家長們好像總是對我們的人生特別著急。哪怕你一遍遍地和他們講,「我心裡有數」,「現在不是合適的時機」,「考研對我沒有用」,好像他們也不會接受,不歡而散的次數多了,雙方也就默契地再也不提,像是一根刺默默地梗在那裡。
  • 中國式催婚 魔鬼式催婚
    對於單身貴族難免會遇到「魔鬼式催婚」,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而自己還是孑然一身,父母難免有些著急。不過,有些「魔鬼式催婚」,也有可能不是出於關心。比如,純粹的是好事嚼舌根子,或者顯擺自己的子女,或者為了窺探隱私等等。這也就意味著,應對「魔鬼式催婚」沒有必要狠心怒懟。
  • 臺灣大眾的「反催婚」文案,說出大部分年輕人的心聲!
    一提到「催婚」這個話題,恐怕年輕人有一肚子的苦要傾訴。現如今晚婚甚至不婚的人越來越多,根據《2019Q1單身人群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單身人口已達2.4億,年輕的單身群體數量龐大。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結婚了呢?除了結婚成本太高之外,很多年輕人覺得「低質量的戀愛還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你被催婚了嗎?過年了,又到了一年一度催婚逼生的季節。回家後各位長輩齊聚一堂,熱絡的話題總是:「年齡不小了,該找個了。」「眼光不要太高。」「什麼時候帶回來一個讓我們瞧瞧。」去年2月,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2018春節出境旅遊趨勢預測報告》顯示,有大量90後為了逃避春節回家被逼婚,選擇外出旅行。一項調研更顯示,旅遊過年的90後年輕人中,有三分之一屬於「恐婚族」。年關將至,「被催族」大呼又要「被催(悲催)」了。
  • 中國式催婚,禍害了多少年輕人
    這件事暴露了真實又扎心的現實:年輕人最怕的不是結婚,而是催婚。 大到30多,小到不及20歲,被催婚困擾的年輕人,恨不得直接從大街上隨便拉一個人回家交代;有些乾脆選擇不回家過年,成為「躲年族」;甚至有些被逼瘋了的年輕人,採取極端手段,如斷絕關係,自殺等。 27歲的女子,就是被父母的逼婚(瘋)下選擇跳樓自殺。
  • 中國式催婚,你怎麼看!
    馬上又是春節了,除了忙碌的年終總結,和對長假的期盼,恐怕部分單身一族又開始進入了,擔憂被逼婚的恐慌焦慮狀態,不管你覺得現在多麼的心態平和冷靜,認為做好了一切狂轟亂炸的準備,但在回家後似乎還是無法招架父母的催婚連環戰術。
  • 「中國式催婚」的荼毒,可以停止了嗎
    這些對你催婚的人,認為「有墓,總比曝屍荒野好」,熱衷於幹預別人的情感、婚姻,催促你快點結婚,卻不為這個結果買單,這是特別普遍的「中國式催婚」。 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走出「中國式催婚」的怪圈?但是在這種「中國式催婚」的壓力和社會偏見下,許多人又不得不低頭。 不得不說,這真的有點悲哀。
  • 這14句反催婚文案火了!
    但是,這部分人多數面臨著共同的話題:「剩女」「相親」「結婚」等,單身的他們承載著社會的憐憫和同情。在經濟實力的強大支配下,品牌為了拉攏和討好這波職場新女性,就將其營銷的目光瞄準了中國「傳統的婚嫁觀念」,為那些未婚女性發聲,以便贏得這波消費者的心。最近,臺灣大眾就為這些儘可能的籠絡用戶寫了一版反催婚文案「何必長大」,文案以對話的形式呈現,將年輕人心中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寫進了文案中。
  • 中國式催婚,就是催命
    她跳下去的那一刻,一定在想如果父母當初沒有催婚該多好啊!2其實,父母催婚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效果卻適得其反。今年3月份,杭州有個32歲的小夥子,被父母催婚催到燒炭自殺。小夥子是家中長子,性格比較內向,三年前辭職了,怕家人擔心就對家人謊稱自己在上班,每天假裝上下班。
  • 中國式催婚,為什麼令我們反感
    01我相信,99%的適婚年輕人都有被父母、親戚催婚的經歷,而且隨著年齡的越大,催婚的力度也越大,甚至還有人挖苦你,說你是「剩女」,說你「眼光太高」,說你是「單身狗」。現在已經發展到,如果沒有對象,我們都不敢隨便回家了,如果要回家,還要特意去「租」一個男友或者是女友。
  • 中國式父母催婚:當代年輕人,還有「婚姻自由」嗎?
    導讀:女人過了二十七八,男人過了三十,不僅父母催婚,身邊的八七大姑八大姨們也在催婚,甚至有些父母為了催子女趕緊結婚,用上了「威脅」的手段,比如再不結婚父母就沒面子了,再不結婚就別認爹媽了,再不結婚就不要回家了等等。當代社會,本是婚姻自由,可是在這個催婚成潮流的年頭,年輕人的婚姻還有自由嗎?
  • 近年來結婚率準年下降,中國式催婚,你妥協了嗎?
    逢年過節被催婚,每次回家,從父母、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到左鄰右舍,這些被催婚的場景你經歷過嗎?然而現在的年輕人雖然被催婚困擾,但是仍然選擇不結婚,寧願單著不願湊合過日子,他們看到了很多婚姻的悲劇,覺得婚姻並不一定能帶來幸福,反而習慣了一個人吃飽,全家不愁的單身自由。
  • 中國式催婚等於變相「催命」?父母催婚的誤區,不要再犯了!
    小朋友都喜歡過年,因為可以吃到好吃的收到壓歲錢,但是大人們對過年回家卻是又愛又恨,歡喜的是終於能一家團圓,跟朋友聚會,不高興的是每年回家都要面對一個問題——催婚。每次過年親朋聚在一起吃飯「年紀不小了,啥時候結婚,有沒有對象啊?」家人的催婚簡直就是變相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