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42歲女兒辭職照顧得帕金森病的媽媽 一個月有20天陪她一起睡!她說:媽媽在,這個家就還在……

2020-11-27 杭州網

都市快報訊 前些天,方女士打進熱線,她說看到外孫為外婆搞小發明的報導,想到自己和媽媽。

「我是一個42歲的普通婦女,家裡有個患帕金森的母親,母親自理能力減退得厲害,身邊離不開人照顧,我現在辭職在家,專門照看她……」

我趕去蕭山,見到了母女倆,聽了她們的故事。

媽媽今年70歲,患帕金森病7年了。

這7年,她行動越來越慢,每天吃的藥劑量也在增加。剛開始,她生活還能自理,現在,身邊已經離不開人了。

爸爸去世20年了,我和哥哥都有各自的小家,媽媽住得離哥哥近些,平常燒飯做菜家務,都是她自己。我嫁得也不遠,騎電瓶車10多分鐘。早幾年,我隔三差五回娘家看媽媽,現在差不多每天都在,一個月有20天,我是陪媽媽一起睡的。

媽媽得病是2013年,最初的症狀是腿上沒力氣。

她每天蹬三輪車接孫子孫女上下學。有一天,她感覺踩不動,很吃力,以為車胎癟了,讓哥哥打氣,輪胎打得滿滿的,她還是踩不動。她心裡怕的,可沒敢跟我和哥哥說。

最早指出媽媽得病的,是超市一個服裝導購員。

2013年春天,我和媽媽逛街買衣服,相中一件羽絨服,讓媽媽試試,她好半天都沒穿上。導購員看她解扣子的手不停抖,好心提醒我,你媽這樣子可能是病了。

我當時有點慌,問媽媽這樣子多久了,哪裡不舒服,疼不疼。

媽媽說沒事沒事,不疼不癢,就是沒力氣,慢慢做就好了。

我跟哥哥一說,他也早發覺媽媽不對勁,但說不出哪裡不對。我倆一合計,第二天就帶媽媽去醫院,醫生診斷帕金森症候群,還好是早期。

藥從那時就一直吃上了,副作用也有,常常胸口堵得慌,呼吸不順暢。

前幾年,媽媽生活還能自理,就是行動比較慢。去年冬天,身體越來越不受控制,躺著或坐著,就起不來了。

一天夜裡,她吃完藥睡下,心慌,想起夜,可怎麼也起不來,想翻身,也翻不了。

她心裡著急,可實在沒辦法。還好手機在床頭——她生病以後,我和哥哥一直交待她,手機一定要放手邊,有事就打電話。

那天媽媽給我打的電話——雖說哥哥離得近,但好多事情還是和女兒說方便。

凌晨1點多電話響了,一看是媽媽,我一下就清醒了,問她咋啦。

她說,我難受,起不來……

我趕緊穿衣服爬起來,騎上電瓶車就往娘家趕。

媽媽一見我就哭了,說自己實在是沒了法子,但凡有一點力氣,也不會半夜給你打電話。我也哭了,媽媽太苦。

第二天早上,媽媽還是起不來,要人扶著才能起來。走路還行,穿衣服、洗臉,要花一個多小時。

我越來越擔心,千叮嚀萬囑咐,一有事情馬上給我打電話,不管什麼時候。

後來我接媽媽電話開始多起來,一天五六個是常態。「身上不舒服」「床上起不來」「想洗澡」「藥快沒了」……

我在一家保險公司做銷售,經常跑出去拜訪客戶,那段時間我一接到媽媽電話,馬上把手頭事情放下,往家趕。

有客戶給父母買保險,我就想到自己媽媽。看別人家父母那麼健康,打麻將、旅遊,我想到自己媽媽這麼可憐,心裡就難受。

媽媽是農村婦女,她吃的藥都是進口的,每月吃藥要花1000多塊。

公公婆婆70多歲了,和我們住在一起,他們身體很健康,每天還要下地幹活。

公公婆婆知道媽媽的情況,說她是個可憐人,很支持我照顧媽媽。一個月有20天我晚上不在家,老公知道我辛苦,也支持我。

我想,長期兩頭跑也不是辦法。媽媽這個情況,一人過夜,肯定不放心,天越來越冷了,萬一晚上被子掉了,她又動不了……

以後病情只會越來越嚴重,我也想過一些法子。

一是送去養老院。我打聽過,半自理的老人,一個月要四五千塊錢。我和哥哥條件都不太好,送去養老院我們也不太放心,媽媽自己也不太願意去。

找個住家保姆,我也打聽過,價錢比養老院還要貴一些。

我還想過,在村裡找個年紀大點的女的,夜裡和媽媽一起住,幫忙照看一下,一個月給一兩千報酬。結果也找不到合適的人。

這些法子都行不通,自己媽媽還得自己照顧。今年6月,我從公司辭了職,每天自己家和娘家兩頭跑。

最近我還在想,是不是把媽媽接回自己家住,這樣照顧起來會方便很多。

媽媽現在是半自理,起床、翻身、從椅子上站起來、上下樓梯……除了這些時候身邊需要人,其他時候我還是比較空的。

我是這樣想的,如果能找個同樣需要照顧的老人,吃住都在我家,這樣我多多少少能賺一點生活費,貼補家用,也能給別的跟我差不多情況的子女,解一些後顧之憂。

劉記者,你覺得,這樣行嗎?

方女士媽媽家是一棟自建三層小樓,空間很寬裕。

方媽媽頭髮花白,斜躺在沙發上,手微微顫,視力聽力思維能力都還好,說話很慢,輕聲細語,「唉,我拖累了女兒,以後她還有得苦受……」老人眼中含淚,慢慢抬手去抹。

方女士也跟著哭起來,「爸爸走得早,媽媽這輩子太可憐了。不論如何,我都要照顧好她。

「只要媽媽在,這個家就還在,媽媽不在了,這個家也就沒了……」

方女士最後這句話,讓我想起1999年末的賀歲片《沒完沒了》。葛優演的中巴車司機韓冬,想盡各種辦法,向傅彪演的旅行社老闆阮大偉討要拖欠包車費,甚至共同設計「綁架」了吳倩蓮演的阮大偉女友小芸。韓冬後來跟小芸坦白,這麼做,都是為了救3年前車禍後成了植物人的姐姐。他對小芸說,姐姐命苦,伺候完我媽又伺候我爸,我爸腦血栓,一躺就是好幾年,我姐一天罪都沒讓他受過。我爸臨終時囑咐我,你姐要是有一天躺下了,你一定要好好地,替我們報答她。

電影結尾,韓冬獨自在病床邊,握著姐姐的手說,昨晚我夢見爸媽問我,咱們這個家散了嗎?我說沒有,姐姐在,我也在。爸媽說,那就好……你要是也走了,家裡一個親人都沒了,那叫什麼好日子。最後,韓冬推開窗,小芸笑盈盈站在外面。韓冬說,姐,好日子還是來了……

祝願方女士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有更多溫暖的好日子。(應受訪者本人要求,方女士為化名。)

醫生說老人動作特別慢,

子女就要注意

這個病及早發現非常重要

邵逸夫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牛煥江,同時也是中華醫學會浙江省神經外科分會功能學組副組長,一直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有著豐富經驗。

牛醫生說,從方媽媽的患病時長及自理能力來看,應該已經處於帕金森病的中後期了。照顧帕金森病的老人,非常耗費精力體力,日以繼夜,晚上也沒得休息,比如說翻身、上廁所等,都需要人協助。

對於目前方媽媽的病情,牛醫生建議,要定時複查,及時調整藥物用量,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進行手術治療,植入腦起搏器,但手術費用比較高。

日常生活中,牛醫生強調了防摔跤的重要性。「帕金森病會有肢體顫抖和僵硬的表現,容易摔倒,一旦摔傷了,就需要臥床休養,一來不容易痊癒,二來對於康復治療非常不利。」

其次要預防併發症,主要是肺炎和血栓兩大類,所以方媽媽在家可以做一些康復訓練,要運動起來,時間長短根據個人情況,不要太累就行。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陳斌華說,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系統退行疾病,具體病因目前尚未明確,主要發病於60歲以上老人。帕金森病有一些比較典型的症狀,如震顫、運動遲緩、體位前傾等,震顫就是手抖、腳抖,前期還有一個重要症狀——行動遲緩,可能比震顫出現得更早。

「日常生活中,如果老人吃飯、走路、換衣服特別慢,子女就要注意了。」

陳醫生說,帕金森如果發現早,在病變初期就能通過藥物控制,情況好的話,可以維持七八年。

「其實最大成本是病人的照料,到了後期,很多病人不能自理,而且會出現幻覺或者痴呆,就需要時刻有人在身邊照顧。」

方女士的孝心,陳醫生十分感動,他說還有一點要提醒,帕金森病本身容易出現情緒問題,比如抑鬱,悲觀消極,如果方女士想找其他老人一起照顧,最好也找與媽媽性格合得來的老人。

相關焦點

  • 杭州94歲媽媽給68歲女兒織毛衣袖子,網友:68歲還有媽媽可依靠...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這是讀者分享給小時新聞客戶端的一個來自朋友圈的故事:94歲的老人家在陽臺上曬著太陽織毛線,問她給誰織的,她說給68歲的女兒織的,「給她織一隻袖子,她去醫院打針的時候露著手臂容易涼。」幾經輾轉,小時新聞記者打聽到這則小故事是杭州施女士發在朋友圈的。
  • 同桌的你,是42歲的媽媽
    在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的教室內有一對特殊的「同桌」——42歲的陶建雲和她18歲的兒子佳楠兒子患罕見病儘管高三下學期僅在校學習十幾天為了方便照顧兒子從他上大學的第一天起媽媽便決定進入校園「陪他上學」在徵得學校方面的同意後
  • 杭州網友羨慕哭:有這樣的媽媽好幸福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這是讀者分享給小時新聞客戶端的一個來自朋友圈的故事:94歲的老人家在陽臺上曬著太陽織毛線,問她給誰織的,她說給69歲的女兒織的,「給她織一隻袖子,她去醫院打針的時候露著手臂容易涼。」 幾經輾轉,小時新聞記者打聽到這則小故事是杭州施女士發在朋友圈的。
  • 媽媽患心臟病,冒險為女兒做移植「只想讓她活下去」
    爸爸叫李茂林,媽媽叫楊詩平,兩人自由戀愛後組建了家庭,2003年12月30日,心雨來到這個家庭,2015年,心雨有了個弟弟。從小到大,心雨都是家人的驕傲。心雨很小的時候,總是會幻想未來的將會是什麼樣的,她說自己想當一名軍人保衛祖國,或者做一名醫生救死扶傷。媽媽說,心雨很懂事,在家裡,聽話乖巧,在學校,同學們和老師都喜歡她,成績也是名列前茅,她說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 小S生日,女兒發搞怪祝福語暖哭42歲媽媽,原來她要的愛如此簡單
    小S過42歲生日,女兒發文為母親慶生,搞笑的睡覺圖和母女相擁哭泣的照片上了熱搜,大家都羨慕她有三個好女兒。14歲的大女兒許曦文,曬出了小S睡著時的兩張"醜照",在給媽媽慶生的時候也不忘調侃她:"生日快樂媽媽,謝謝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會陪著我,但當我一轉頭時,往往都只會看到你的軀殼"。這女兒也太逗了,幽默搞笑和媽媽有得一比,這是遺傳的嗎?
  • 95歲媽媽看望75歲病重女兒,一聲"娘來了"引無數人落淚
    儘管躺在床上的人已是75歲,那也是娘捧在手心裡的寶貝。01 有娘在,你永遠都是孩子曾經看過一個熱搜視頻,視頻中的媽媽已經107歲了,女兒84歲。剛參加完婚宴回來的媽媽,從婚宴上為女兒帶回了喜糖,一進家門就馬上遞給了女兒。
  • 家庭會議後,42歲兒媳婦:憑什麼讓我辭職回家照顧癱瘓的公公
    兒女們接到電話後就相約好一起回到了家裡,其中包括兒媳婦和女婿都到齊了。在家庭會議中,經過一番討論後,大家在沒有徵得兒媳婦的同意時,就一致決定要求她辭職回家來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42歲的兒媳婦黃婷不服氣地說:「憑什麼讓我辭職回家照顧他?」
  • 和媽媽關係不太好,但她離世後我茶飯不思,睡不好覺
    媽媽離開我已經十多天了,從她離開的那天到現在,我一直吃不下飯,睡不好,三天瘦了2斤,本來就很瘦怕身體受不了,去醫生開了幾副藥,醫生說我是思慮過度。39歲那一年前夫因病去世,跟前夫生了四個孩子,40歲帶著最小的女兒嫁給了我爸,兩年後我媽42歲高齡生下了我。
  • 媽媽,今年我暫時回不去就讓這份思念先回去吧
    浙江在線1月14日訊 這個春節,留在杭州過年吧!這些天來,相信這份倡議,很多在杭州工作的朋友都接收到了。已經有不少人響應,取消了過年回家的計劃。  但愛,不會因此停留。昨天,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分享了94歲媽媽給69歲女兒打毛衣袖子的故事,引得很多在杭的打工人想起了家裡的媽媽。
  • 家在哪裡?在有媽媽有愛人的地方
    浙江在線1月15日訊 錢江晚報和杭州郵政聯合策劃了特別活動「讓愛回家」,為回不去的你們專門定製一款充滿濃濃愛意的專屬明信片。昨天第一款明信片已經出爐。根據讀者的建議,我們手繪了打毛衣奶奶的形象,代表「媽媽的溫暖」,也是夢裡家的溫馨。另一頭手繪了戴安全帽的小哥,代表的是留守杭州的一員,他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 女工辭職照顧患病養母:你抱我回家 我陪你變老
    只能默默地陪在她身邊,相依相伴……——摘抄自李佳日誌陪著媽媽慢慢變老這是上天給她回報的機會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治碧,今年78歲,女兒李佳今年41歲。她們住在華巖鎮華福路一個小區裡,兩家相距「一碗湯」的距離。
  • 媽媽是根,媽媽在,家就在
    當年剛出這個電影的時候,不知道了賺了多少人的眼淚,用了多少紙巾,我也不例外。放電影的那一年,我八歲,爸爸陪媽媽去廣東治病。出發時還不知道是否有治癒的可能性,而我和弟弟開始了幾個月的寄宿伯父家中的生活,而至今最深印象的是,家門口的那一袋爸媽留下來的桔子。
  • 廣東單親媽媽家生變故,陪著女兒七年求醫問藥,艱難扛起一個家
    黃麗玉聽到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她覺得自己的世界又一次崩塌了,她不知道為什麼老天會對她如此殘忍,她已經失去了自己的丈夫,現在女兒還得了這麼嚴重的病。這個女人終於控制不住自己,在醫院的走廊上嚎啕大哭,可憐又無助。
  • 媽媽只剩3個月,浙江20多歲兒子當場淚崩:我要怎麼辦!7年來他們創造了奇蹟
    聽說媽媽最多剩3個月時間20多歲的兒子當即哭了劉珍的家在浙南的一個小山村,樸實的夫妻倆省吃儉用,養育了一兒一女。她在照顧家人生活之餘,也會去做點手工活補貼家用。那會,孝順的大兒子每天下班就趕來醫院看她,聽到醫生的說法後,這個20多歲的小夥子當即哭了,他抽泣著說:「我要沒媽媽了,怎麼辦?」
  • 全職媽媽42歲「被出軌」,26年後卻徹底蛻變,網友:這個奶奶真美
    自從結婚後,她就辭職在家、十幾年過去了,現在丈夫突然要離婚,這該怎麼辦呢?未來該怎樣生活,她充滿了迷茫。但是堅強的性格讓她並沒有被擊倒,她接受了丈夫的要求選擇了離婚,這一年,她已經42歲了。在她因為離婚「悲痛」的同時,也開始覺醒,她發現自己的前半生沒有為自己而活,完全為了家庭放棄了自我,最後卻不但沒有得到這個家庭的垂憐,反而被掃地出門。
  • 網友羨慕哭:有這樣的媽媽好幸福
    這是讀者分享的一個來自朋友圈的故事:94 歲的老人家在陽臺上曬著太陽織毛線,問她給誰織的,她說給 69 歲的女兒織的,"給她織一隻袖子,她去醫院打針的時候露著手臂容易涼。"幾經輾轉,小時新聞記者打聽到這則小故事是杭州施女士發在朋友圈的。94 歲的主人公是她外婆,外婆記掛著的女兒是施女士的媽媽,今年 69 歲的方阿姨。
  • 室友暑假回家前,被告知:爸爸媽媽給你生了個弟弟,被氣死了
    一、我高考後我媽給我生了個弟弟,還是我照顧的我媽坐月子。然後我大伯家的兒子比我小一歲,但生的孫子比我弟弟大半歲,我老公比我大9歲,結果他有了一個小30歲的小舅子,嗯,我弟弟今年9歲,我閨女半歲了。突然發現媽媽給你生了個弟弟怎麼辦?
  • 7歲孩子送出的「母親節禮物」:陪警察媽媽一起加班
    歆歆陪媽媽加班。新城公安供圖中新網舟山5月10日電(見習記者 李典 通訊員 宋華富 餘青)「媽媽工作很辛苦,我在警室裡陪她一起加班。」母親節這天,7歲的歆歆送給了她的媽媽——浙江省舟山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民警李施丹一份別樣的「母親節禮物」:陪媽媽在警室一起加班。
  • 一個婆婆的偏心:一星期7天,6天在女兒家,1天在兒子家躺著
    朋友給我打電話說,她婆婆一個星期7天,有6天都在女兒家幫忙,1天在她家裡躺著。她跟我抱怨說,每次婆婆在家的時候就這裡痛那裡疼,一到女兒家,哪裡都不痛了,精神抖擻地幹活。後來才知道,原來她小姑子跟她們住在同一個小區,相隔不到200米。於是,她每次看到婆婆回小姑子家,心裡就非常不開心。她說了很多類似的事件。
  • 蕭山姑娘訂婚後,媽媽住院一個月,未婚夫的表現讓她選擇退婚
    蕭山一姑娘訂婚後,媽媽遭遇了一場車禍,住院一個月。這期間,她在醫院忙前忙後地照顧,而未婚夫的種種表現卻讓她很失望。最終,婚期只剩半年不到,她選擇了退婚,彩禮和金器等如數退還。引發網友熱議,大家對此有不同觀點。畢竟雙方只是訂婚還沒有結婚,作為未來女婿,去醫院也幫不上什麼忙,去過幾次盡到禮數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