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6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泉州中院 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泉州法院
「家+閩南文化」特色家事審判機制
福建泉州是閩南文化的核心區,在這裡,以和合、親善、包容為精髓的文化歷久彌新,而泉州法院的「家+閩南文化」特色家事審判機制改革正是根植於傳統閩南文化,將修復性司法理念與中華傳統家庭美德、閩南文化精髓等有機結合,通過以文教義、以德化人,傳承善俗、傳播美德,彌合裂痕、修復親情,激勵人們孝老愛親、向上向善,有力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2020年,
家事審判延續「家+閩南文化」
特色家事審判機制,
充分發揮家事糾紛特邀調解員、
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代表人等制度作用
全市法院共審結家事案件7264件
其中調解、撤訴3500件
調撤率達48.18%
改革驅動,
匯起創新主旋律
泉州法院精心淬鍊「家+閩南文化」的家事審判泉州樣本,特色家事審判機制改革經驗獲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並推廣,創新做法和典型案件得到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相繼報導。
▲全國人大代表團調研
▲家事審判工作推進會
01
閩南「古厝式」家事法庭
泉州中院精心打造古厝法庭,營造「家庭化」解紛場所,採用圓桌開庭、會客廳調解,用圓桌、沙發替代傳統的審判臺,用「丈夫」「妻子」等臺籤替代「原告」「被告」臺籤,彰顯家事糾紛主體親情特質,當事人走進法庭,就猶如身在家中,感受到家的氛圍、重拾家的溫馨,疏解對立情緒。設立環境優雅、格調清新的家事調解室、親子陪護室、心理疏導與諮詢評估室等功能區域,搭建集案件審理、心理調試、多元調解等於一體的柔性服務平臺。
家事審判庭
02
規範化工作流程
泉州中院相繼制定出臺了《家事案件審判工作實施意見》《家事案件審理工作規範》《家事糾紛訴訟指南》《家事調查員工作規程》《家事糾紛特邀調解員工作規程》《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代表人工作規程》等文件,為全市法院進行家事審判提供統一的裁判方法和標準。
03
家事糾紛特邀調解員制度
聘任具備解決家事糾紛專門知識或經驗並熟悉本地風俗習慣的家事糾紛調處人員,對當事人進行感情修復和情緒疏導,修補、改善原有的家庭、婚姻、親情關係。
▲洛江法院邀請家事調解員協助調解離婚糾紛
04
設立專業法官工作室
以家事法官冠名設立工作室,依託工作室開展預約調解、訴訟指導、心理關懷、婦女救助等多元服務,發揮「名法官」的品牌效應。泉港法院設立葉綠萱法官工作室,藉助專業法官的影響力,打造訴調銜接、司法為民服務、普法教育宣傳三位一體的工作平臺。
聚力聯動,
架起解紛「連心橋」
01
家事審判聯席會議制度
在市委政法委的領導和支持下,2019年6月泉州中院在全省率先與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婦聯、市關工委等十三個單位和部門建立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聯席會議,健全完善行政力量、司法力量、社會力量相結合的新型家事糾紛綜合協調解決機制。
02
審判援助一體化建設
與市婦聯開展家事審判援助中心一體化建設,同市縣兩級婦聯深化在家事調查、糾紛調處、司法確認、業務指導、聯合維權、法治宣傳、法律諮詢等7大領域的合作共建。
與市委政法委、市婦聯、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司法局等部門共建「婦女援助中心」,讓家事糾紛中通常處於弱勢一方甚至遭遇家庭暴力等問題的婦女獲得訴訟指導、心理疏導、人身保護等,2017年-2019年均被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03
「法官+網格員」
新型家事糾紛調處模式
整合專家、宗親、鄉賢、社區等調解力量,構建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法官+網格員」新型家事糾紛調處模式,藉助「大家庭」之力,多元化解「小家庭」糾紛。
民心湧動,
編織群眾幸福網
01
愛心幫扶、案後跟蹤回訪
與市婦聯、市愛心團隊建立聯動機制,從普法、心理疏導等方面精準幫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及時了解當事人的生活和感情恢復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儘可能地予以幫助解決。
▲安溪法院法官對贍養糾紛案中的兩位老人進行回訪
02
立體式法律宣傳
回應社會關切,強化以案釋法,定期發布維護婦女、兒童、老人權益典型案例,弘揚孝老愛親文化。不定期開展法制宣傳活動,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與中央電視臺及省市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共建《今日說法》《庭審現場》《夕陽紅》《法治連線》等欄目,傳播閩南家庭好故事,宣傳好人好事好家風,有力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法律宣傳
End
供稿人:家事審判團隊 林秋韻
原標題:《【兩會·法院說】家事糾紛「家裡解」,巧解家事「千千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