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願意把生我養我的人叫成母親,因為顯得太官方,顯得有點假,這只是我自己感覺,我更喜歡叫「媽」,親切、隨和、順口,更重要的是接地氣,這樣的稱呼才能體現出我們是普通的老百姓,是千萬普通母子中的一個。
1、勤儉節約
我媽是個極其節省的人,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留著以後備用,家裡的東西總堆成整整齊齊的小山,時不時還要翻給我們看,這個是留給誰用的,那個以後給誰,有個被子我媽說是留給我結婚以後用的,翻出來給我看的時候,被子是新的,可是裝被子的包裝已經被「風化」了,我當時調侃的對我媽說「媽,你再捨不得用,被子都要被風化了」,我媽回頭怒斥「那你還不趕緊結婚?」我愕然。
在吃這方面我媽更是節省,蘋果壞了也捨不得扔,要把壞的一半削掉,吃剩下好的。有一次,我看了一篇文章說是「有個人買了一箱橘子,他每天不是吃完好無損的,而是挑一個有點快要壞的橘子的吃掉,然而,他每天吃每天有,結果他一直吃完了一箱壞橘子。」我給我妹看,我說「你看是不是在說媽?」她沒看完立刻就笑了「媽,這不就是說的你麼」,我媽聽完「我就是這樣的,說的太對了」。
2、嘮叨
我媽超級愛嘮叨,從小,我爸對我實行的是棍棒教育,我對我是各種言語教育,就各種」別人家的孩子」,到後來,我都有抗體了,只要她說我就聽著,聽完就三個字「知道了」,我們對我們的嘮叨數落,並不局限於就事論事,我媽屬於深挖型的,把你小到大的各種事情拉出來要給你回顧一遍,讓你知道你以前不聽我的,才有現在的局面。
我爸就是個典型,對於我媽來說我爸的歷史更長,我爸可以說叨比我們更多,再加上我爸本性固執,認定的事情堅持自己是對的,不通的變通,脾氣又大,導致現在我爸媽還是經常吵架,事後爸媽表示自己都是冤枉的。
3、文化
我媽是高中文化,但是文化水平堪比現在的大學生,我媽也寫得一手好字,我爸字也寫得非常好,但是我並沒有繼承我爸媽的良好基因,我寫的字「太難看了」。
自從我媽有了微信我媽是不是的會給我發一些,我看了都不覺得是我媽寫的。
比如:
「生活本來就不容易,當你覺得容易的時候,肯定是有人替你承擔了你的那份不容易,要懂得感恩,方能走的更遠」
她是早上八點發的,我看到後,我都不知道怎麼回,是啊,這麼多年來是我爸媽一直替我承擔著我的那份不容易,我感到很內疚,內心萬分酸楚。
4、善良
都說慈母嚴父,我家就是典型的「慈母嚴父」,我是媽的「說教」教育,我爸是棍棒教育,這也導致因為我們的事,我爸媽是經常吵架。
小時候,在路上看見小孩打架,我媽要去說「不能打架,趕緊回家」,等我長大了,我媽看見和我一樣大的,也要過去勸架,我經常告訴我媽,以後看見打架不要過去,萬一打到你怎麼辦?我媽對我說「如果不管,打出人命怎麼辦?」。看電視看見可憐的事,看的自己都哭了,看到鄰居家或者親戚家有不幸的事,我媽自己都是好幾天的悶悶不樂。
5、嫉妒
從我小時候就嫉妒我家鄰居,說我家鄰居的小孩怎麼怎麼好,說我家鄰居的某個東西特別好,那天有見有賣的她也要買一個。
有了微信以後,我媽看見別人的兒女在三八婦女節、過生日時候給他媽發紅包,我媽就嫉妒了,有一次,我媽過生日我妹沒有給買禮物,也沒有發紅包,我媽為這事和我妹生氣。我媽還專門給我發了微信「從明年開始每年的三八婦女節記得給我發紅包、要不我會傷心的、因為她們都在賽紅包!我沒有!發大紅包在裡面我也不會用、不要發大紅包!」
我媽是所有母親當中最平凡的一個,對我來說她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她給了我獨一無二的愛,在二十多年裡我看著她一天天的變了,臉上有了皺紋、頭髮出現了銀絲,但是她對我的愛一直沒有變,也沒有減少半分。
願天下所有的媽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