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不順,或許是原生家庭在作怪

2020-12-21 心理與健康雜誌社

文/丁閩江

在當今社會,很多人在擇偶時,原生家庭都會成為他們著重考慮的一個因素。因為原生家庭比較好的人,通常在性格方面都不會有太大的缺陷,所以原生家庭比較好的年輕人,容易受到更多異性的青睞。

究竟原生家庭是否會影響我們的戀愛和婚姻?答案是會的。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所以在談到一個人的性格,以及一段愛情、婚姻裡雙方的狀態,永遠都離不開他們背後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及個人成長的經歷。

在諮詢中,我經常聽到我的來訪者表示,他的原生家庭不好。這個「不好」指的是什麼?缺愛。

一個缺愛的家庭培養出的孩子,通常是不懂愛、不會愛、不理解愛的。原生家庭是一個人對情感經驗認知的開始,也是學習兩性相處方式的最初場所。一個孩子如果在童年時期得不到足夠的安全感和愛,他很難甚至無法和他人建立起正常的信任和溝通。

缺愛是親密關係裡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缺愛的人,會出現以下四種性格特質:

1 缺乏安全感:沒有安全 感的人,會不自覺地 把「失去」這件事放大,想在另一半身上找到安全感,想要很多很多的愛,想要對方無條件地愛自己、滿足自己,他們像個病人,希望伴侶能像醫生一樣治療自己、治癒自己,很少有人能忍受和承受這種無止境的索求。或者與第一種情況完全相反,缺乏安全感的人因為害怕承受失去的痛苦,所以寧願自己不曾得到。或者更極端,對別人的愛極其冷漠,寧願傷害別人,也不能讓自己受傷。

2 敏感:高敏感的人身上 就像長了觸角,讓他們 更容易捕捉細節,更清晰地感知到周圍人的情緒,特別是周圍人的不安和焦慮。高敏感的人內心都住著一個「超級英雄」,他們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認為自己需要承擔整個世界的責任,總是努力避免給他人帶來不便或痛苦,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和高敏感的人戀愛,常常會令人產生「對方沒有我也行」和「自己與對方無關」的感覺。

3 低自尊:高敏感與低自 尊總是並肩而行。通 過對高敏感性格特質的解釋,我們不難發現高敏感的人往往都對自己持有高標準。我們可以將這種高標準視作低自尊的一種自我補償策略—越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的,越會努力去遵循一些高標準的要求,讓自己可以值得被愛。這也是為什麼低自尊的人很擅長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因為他們寧願被自己批評也不想被別人批評。

4 多疑:他們實時需要 對方的肯定,因為只有 這樣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是不會被拋棄的。在感情中得不到肯定的答覆,會讓他們充滿危機感。他們接下來可能會做出很多讓人難以理解的行為來不斷地確定對方是否愛自己。比如一天打幾十個電話,莫名其妙生氣,突然變得黏人或充滿控制欲,想時時知道對方的舉動。

很多時候這些因素所塑造的性格特質是很難一時改變的,也很難進行自我控制。缺愛的人需要理解和包容。但在理解和包容的同時,他們還得從源頭去解決問題。

※ 建立自己的安全領域

大多數情況下,剛戀愛時雙方都有一段時間會比較缺乏安全感,那麼為了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雙方會非常甜蜜,整天都想黏在一起。因為「甜蜜期」的個人空間很少,當安全感建立得足夠時,雙方會開始開拓自己的私人空間,而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在對方的冷淡中迅速崩潰。

缺乏安全感的朋友,如果你還天真地以為愛情是一臺你能隨身攜帶的、能隨時給你加滿安全感的加油機,那你就錯了。安全感不是對方給出來的,是自己建立的。當對方開始建立私人安全領域時,你也該開始著手建立了。

由於每個人對獨立和親密的「度」不一樣,你可能無法迅速適應甜蜜退散的感覺,這個時候不妨主動向他表示你希望他慢慢地、一點一點地擴大自己的私人空間,而不是在短時間內一下子「獨立」出來。共同商量和摸索,怎樣的相處頻率和方式才是最適合你們的,不僅不會丟失安全感,還會鞏固你們的感情。

如果你的伴侶是個缺乏安全感的人,你要理解對方的危機感,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比如在合適的時候真誠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和愛意,讓對方知道你的想法,提升對你的信任感和在愛情中的安全感。

※ 讓對方感覺到「被需要」

如果你的伴侶是一個高敏感的人,你會發現他在遇到困難時總是非常強硬,就算自己解決不了,也會咬著牙硬抗。和高敏感的人戀愛,你難免會產生對方做的事情自己既無法掌控、也無法參與、變成一個局外人的感覺。

前文我們講到過,高敏感人群在與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會在意別人的感受,害怕麻煩別人。作為高敏感人群的伴侶,你理當稱讚他堅強的品質,但你也要向他坦白,對於愛他們的人來說,適當的麻煩只會成為你們之間的強心劑,只會多給對方一次向你表達愛和關心的機會。告訴對方你可以選擇成為超級英雄,但無須丟掉內心柔軟的那一部分。告訴他你並不介意被麻煩,你需要他用麻煩你的方式,給予你存在感和被需要感。

每個人,都需要「被需要」。「被需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形成了我們走向彼此的路徑。有了路徑才能建立聯繫,有了來往,我們才能確定:生命中人來人往,誰能陪伴我們同行。

在此,我要對高敏感人群喊話一句:大膽地去麻煩你的伴侶吧!這樣你們之間才能有更多的交流,讓彼此走得更近。

※ 在戀愛中尊重自己

低自尊者在戀愛中總扮演討好的角色,哪怕對方並沒有自己優秀,也沒有對自己多麼好。

自尊,不只是自我尊重,其中也包含著受他人尊重的要求。真正有自尊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是會得到對方尊重的。對方會考慮你的感受,也會尊重你的選擇。低自尊者則是給了對方輕視自己、怠慢自己的機會。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你自己都不愛你自己,別人又怎麼會愛你?

所以,如果想要得到對方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存在,尊重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需求,尊重自己的底線和原則。要記住,在親密關係中,與愛對等的不是討好,是尊重。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擁有一段滿意的親密關係!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對於戀愛情感的影響有多大?
    近年來,關於原生家庭的話題越來越備受關注。的確如此,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一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重要。,它體現在方方面面,小到吃飯穿衣,大到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尤其是成年後,在擇偶,戀愛,婚姻這方面的影響尤為明顯和突出。
  • 來自原生家庭的痛
    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們兄妹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按理說,有了小家更要經常回家看看父母,但是我很久都不會回去,我知道是自己潛意識裡對原生家庭的排斥,所以不想回家。 父母雖然年老了,由於媽媽的多疑,導致爸爸和媽媽也分開住了。心痛他們的同時,我會經常去看爸爸和打電話給他,我也能和爸爸親近起來。
  •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上一篇講到美劇《愛情生活》中達比對未婚夫的過度包容,希望不被拒絕,其原因除了自身善良外,更多的還是因為原生家庭中離異的父母缺少對她的關愛。,比如頻繁地陷入某種戀愛模式,每次認識到的人都是「渣」;不懂得維持與他人的關係;將父母的壞習慣也一併繼承下來等等。
  • 你混的這麼慘,原生家庭可不背這個鍋
    那邊父親突然接到女兒這樣的電話,有點懵,還沒有回過神來,聲音又傳來:「我現在事業不好,戀愛不順,都是因為你們!你們真的該好好反思反思了!」說完後,這位學員覺得心裡痛快多了,整理了一下頭髮,繼續進入會議室了。
  • 關於原生家庭,你了解多少?
    原生家庭就是我們小時候所在的那個家庭,有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也有一部分人沒有跟在親生父母身邊長大,所以他們的原生家庭通常除了父母,也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其他的養育者,比如,繼父繼母、養父養母。原生家庭非常重要,但是成長過程中,老師、同學、其他關係,以及整個成長過程中自己遭遇的創傷對我們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 走不出原生家庭的陰影?或許你中了「自證預言」的陷阱
    「原生家庭」原本是一個中性詞,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然而在近年來各種犯罪案件深挖家庭背景、各種電視劇關於父母一輩對子女人格影響(負面)的角色塑造,使得「原生家庭」四個字逐漸成為負面詞彙,仿佛自己身上一切不良後果都能從原生家庭中尋得根源。
  • 家庭中,出現這幾個反常現象,就意味著有「小人」作怪
    想要幸福溫馨的家庭,必須要每個人都去努力,去維持,去保護,容不得一點點的私心和鬆懈。有時候,我們不能理解,明明好好的一個家,為何會突然出現一些反常?其實,一個家庭若是出現這些反常的現象,就意味著有小人在作怪。
  • 原生家庭混亂導致的常見戀愛心理
    戀愛關係反映的是一個人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一個人在戀愛關係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幾乎都能和他小時候和父母的關係一一對應上。不管一個人是迴避傾向、渴望共生、還是施虐受虐,都是有因必有果,不是憑空你就是這種人。 ​​​
  • 為什麼結婚前要關注對方的原生家庭?
    結婚與戀愛不一樣,戀愛的時候如果不幸福,可以單方面提出分手,況且也不會有孩子牽扯,損失也會比較小。但是婚姻是終身大事,這不僅關乎兩個人,還關乎兩個家庭是否合得來,是否「門當戶對」,雙方長輩是否都明事理,關乎未來孩子的生活質量。所以必須要慎之又慎。這邊我們建議,在選擇結婚之前,可以多留意一下對方的原生家庭,這可能會是未來兩個人新生家庭的縮影。
  • 時間的傷痕:再談原生家庭的幾點思考
    時間的傷痕:再談原生家庭的幾點思考!假如要我回答多久沒有家庭聚餐了,我還真說不上來,因為確實很久很久了,應該有三年或者更久了吧!原本我就是一個喜好安靜的人,更不想親近那些世俗的攀比和厭惡的虛偽。但是要說原生家庭的記憶,還是尤為深刻且深遠,原生家庭決定了人這一生的很多事情例如性格,例如志向,例如成就等等,從以下幾個現象可以看出原生家庭是否有氣象
  • 對不起,原生家庭決定不了你人生的好壞
    他說,去看看吧,在談原生家庭呢。進去瞅了一下,稍有點失望。不像原生家庭討論,像是父母控訴大會,感覺「父母皆禍害」小組的成員都來了,此起彼伏地說,父母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十惡不赦,無一可取。這種抱團傾訴,我也理解。畢竟,大家都需要一個出口,來釋放自己的痛苦和委屈。
  • 如果你越想逃離原生家庭,你就越離不開原生家庭
    由於發展心理學的影響,我們總以為,原生家庭環境無可避免的決定了我們的人格。那麼我們可以把原生家庭背景當作塑造未來生活的原料,去探究原生家庭中曾經對我們造成傷害的,尤其是我們父母的成長經歷,認知,行為模式,去探究原生家庭裡的那些關係。
  • 原生家庭是原罪嗎
    隨著我們離開了大學,進入了社會,你會越來越多的聽到,你現在的性格、你的處境,很大程度是和你原生家庭有關。包括電視劇裡也屢次呈現,《三十而已》裡陳嶼和他弟的性格兩個極端,《歡樂頌》裡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這些都讓我們展開了熱火朝天的討論。
  • 年輕人怨婦化,從抱怨原生家庭開始
    內心自卑,不夠自信,怪小時候父母給的關愛不夠,錯在原生家庭;沒勇氣談戀愛,一直母胎單身,或者婚姻不幸,這要怪父母婚姻出問題,錯還在原生家庭;連長大以後混得差,也要怪小時候父母教育方法不對,反正還是原生家庭的錯。有半吊子的心理專家大聲疾呼:「你的原生家庭,就是你的命。」
  • 如何超越原生家庭——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了原生家庭的運作機制,以及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關係。那麼最後,我們就來講講,我們要如何超越原生家庭,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我們很難超越原生家庭,將自己成功地從家庭中分化出來。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什麼叫原生家庭?為什麼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乃至身心健康產生那麼大的影響?我們大部分人一生至少有兩個家庭,一個是從小到大,有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家庭,另一個是我們成人後,進入婚姻生活所建立的家。我們把自己從小到大成長的那個家庭叫做原生家庭。有的人可能從小在不同的家庭被不同的人照料,而擁有不只一個原生家庭。
  • 依靠自己的成長,成功走出原生家庭,傅首爾就實現了
    原生家庭,指的是孩子從出生到組建新家庭之前,一起和父母、兄弟姐妹一起成長的家庭。幸福的原生家庭,能給予孩子愛與被愛的能力;糟糕的原生家庭,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性格缺陷,讓孩子對親密關係的處理產生問題。其實這跟金智英的原生家庭是分不開的。
  • 談一談「原生家庭」的那些事兒
    也許是人越長大越看重家庭關係,近兩年我和姐姐陪著爸爸媽媽回老家的次數也明顯增多了,親朋好友在一起免不了會八卦一些張家長李家短的事,姐姐和我都屬於插不上話的「晚輩」只能是默默的聆聽,聽完之後我們倆私下曾多次提起「原生家庭」這個詞。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什麼是原生家庭,以及如何改變原生家庭對我們的負面影響吧。
  • 什麼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好與壞
    實際上,當我決定一開始寫這篇文章時,我並不知道原始家庭的含義,因此我專門搜索了Internet,發現Internet提供了很多不良示例。原生家庭是我們出生,成長並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原生家庭會影響您的個性和親密感。我們的生活中有兩個家庭。一個是我們一起成長的家庭。有父母,也許是兄弟姐妹。原生家庭影響一個人的生活,也給孩子帶來很多痛苦。個人被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巨大的。當您未能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時,您可能終生無法真正了解自己。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將反映在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影響是對家庭和婚姻的理解,以及對幸福的定義和認識。
  • 從原生家庭中找尋戀愛挽回之道
    在一段很漫長的戀愛道路上,分手後再和好如初和離婚後再復婚的難度是不相上下的,更何況是頻道出軌的戀愛 [真實案情介紹] 一個29歲的女生彤彤和男朋友小趙分手後一個月找到我們。男朋友是某平臺主播,因為有著帥氣的外表,所以身邊從來不缺少女生的追捧。跟彤彤在一起的這四年也是頻頻出軌,最近的一次出軌被彤彤知道後,再次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