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對工作的選擇是有講究的,是分等級的。最好的工作是能積陰德的,是憑良心做事的,例如老師、醫生。而我們現在選工作是以能不能賺大錢,穩不穩定作為標準,是不是有點可笑!
哲學家養活不了哲學家,這也說明了工作的實質。工作是養家餬口的工具,只有添飽了肚子才有資格談論別的。餓著肚子研究國家大事那不是扯蛋嗎?
人每天除了睡覺以外,時間佔用最多的就是工作。做什麼樣的工作,即能養家,又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就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最好的工作一定是自己喜歡的、擅長的、符合自己天性的、通過後天的練習能達到心流體驗的,而且還能夠賺大錢。在工作中不會感到辛苦,反而感到的是享受;遇到困難不會感到困惑,反而感到是對自己的挑戰;工作不僅給自己增加了物質財富,而且給自己創造了精神財富。但這類工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成功的機會不大,命運的成分會佔很高。例如運動員、影視名星。好萊塢大部分影星都當過服務生。這種工作的天然屬性造就了極大的不平等性,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拿走了絕大部分利益和名譽,剩下的人有時連溫飽都是問題。但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兩樣?萬一實現了呢!
因為最好的工作是不太容易找到的,聰明的人就退而求其次,找份簡單的、不費多少時間和精力,而且能夠養家餬口的工作,把業務時間放在自己最喜歡和最熱愛的事情上。西方的大部分文學創作者、發明家都是這樣做的。卡夫卡是銀行職員。愛因斯坦是郵局員工。等到業餘創作能超過工作收入了,再專心從是創作。
怎麼能找到自己與之相配的工作是許多人的困惑?首先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萬能的「某度」上搜一下,各種測試方法很多,多試幾次就找到了。其次找到同興趣點相關的所有工作。方法同上。最後通過試錯法找到適合你的工作。試錯法運用最有效的例子就是海底尋寶。真正尋寶的行家,會根據得到信息,把要尋找的海面,人為劃定區域,然後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找。這樣成功的機率會大大提高。這裡面有兩個關建點:一是信息,等同於我們的興趣點,如何信息不對,興趣點找錯了,就會南轅北轍,錯上加錯。二是每一個區域都要徹底尋找完再去找下一個,等同於我們先期選擇的工作沒有深入了解不要輕易的放棄。如果當前區域,當前工作沒有研究透,就會走回頭路,走進了自己設定的迷宮,永遠都走不出來了。
有的朋友一定會說,你這辦法也太麻煩了吧?有沒有簡單一點的?有,做夢吧!你不這樣做也是在撞大運,為什麼不有目標性的撞呢!
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僅可以服務他人、造福社會、滋養自身,而且還能夠變成生活幸福的動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