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可恥嗎?

2020-10-21 從心9256

貧困可恥嗎?

這個命題也許不是問題,但有些人卻會這樣認為。

有能說,貧困不可恥,貧困沒有什麼,只要心態放平就可以了。只要做人坦蕩蕩,家庭背景的選擇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所以別把貧困當做一種恥辱。

可惜,有些人並不這樣看。還記得當年轟動全國的大學生搶劫銀行事件。故事的主人公叫黎立,江西人,就讀於北京科技大學,因搶劫校園銀行挾持人質並使人質受傷,後被警方抓獲,獲得贓款十來萬元,埋於地下,最終被繳獲。

黎立是個窮苦的孩子,家庭貧困。家庭貧困並非是一個恥辱的事情,但卻能讓人性格壓抑,讓人承受其他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相對於那些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同學,貧困的孩子要擔心自己下一個月的生活費在何處,要擔心看到向父母伸手要錢時父母痛苦的眼神,要擔心每次交學費時,父母東奔西走四處籌錢遭人白眼的處境。因此貧困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心理更脆弱,更敏感。

黎立是個善良的孩子,這是同學對他的評價。黎立是逼不得已才去搶銀行,這也是同學的原話。黎立大三以前成績一直都很好,可能是家庭遇到什麼變故,黎立開始突然瘋狂的兼職賺錢,最終導致黎立大四掛科從而延期畢業。延期兩年以後,依然沒能順利拿到畢業證,最終黎立心灰意冷了。父母辛辛苦苦將他撫養成人,讓他讀大學,使本來貧困的家庭更加貧困,然而現在自己卻沒能順利畢業,沒能拿到文憑,6年大學白讀了。黎立絕望了,想到了輕生。確實,他有輕生的念頭,從同學的話語中可以知道,而且這很有可能。

黎立搶錢不是為了自己,這一點我也有理由相信。他已經想到了輕生,但又覺得對不起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的父母,大學幾年讓家裡雪上加霜,讓他很愧疚也很想彌補。於是黎莉想到了搶劫,把搶來的錢寄給爸媽,以報答父母。但是他錯了,人生還有很長的路,也許邁開了這個坎就能達到光明,但黎立放棄了,他沒有勇氣邁開這個坎,也許因為太小了(黎立16歲讀的大學比常人提前三年,可見他智商很高,但情商不高),還沒有達到這個心理承受能力。

這就是黎立的故事,心情很沉重。

貧困不是誰的錯,但卻讓一個幼小的心靈承受了難以忍受的壓力。放眼中國,黎立絕對不是個例,類似的事情在我們的身邊也能看到。這又讓我想起了馬加爵,馬加爵殺人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貧困而自卑,心理敏感,遭受別人的刺激後才心存恨意從而殺人。

這些事情又讓我想起了公平。說來很搞笑,曾經和朋友探討過公平。當時自己堅持了一個觀點,即物質上的不公平而精神上的公平。貧困對於一個人的成長,絕對是不公平的。許多人羨慕發達國家物質上的富足,也有許多人可憐山區甚至非洲人民物質上的極度匱乏,感嘆他們的不公平。物質上的不公平,使得人們容易對社會抱怨。

其實依我看來,這些人還沒有明白活著的意義。

突然一下子主題升華了。但我們卻不能避開這個問題,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曾經問過一個修士,問他上帝為什麼要創造各種各樣的人,為什麼不能創造所有的人同樣開心和快樂?為什麼有一些人一生下來就錦衣玉食,而一些人不管怎麼奮鬥依然窮困潦倒。上帝對弱者是否很不公平?

修士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如果天下都是同樣的人,那世界還有什麼意思?如果世界都是同一種花,同樣的顏色,是不是很單調?上帝很聰明,它在某方面給予不足,在另一方面卻又會給予彌補。所以人人都有優缺點,人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東西,但很多人容易只看到自己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上帝畢竟是上帝,創造了一種東西叫做精神,每個人都有,很公平。不管是富人和窮人,都能享受到快樂和痛苦,都能感覺到充實與空虛,都能體會孤獨與寂寞。一些人雖然很富裕,但精神卻非常空虛。物質生活豐富的人的幸福指數並不一定就比貧困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數高。

活著是為了什麼?是心靈得到充實,這是我的答案,給予參考。

因此,依我看來,貧困不是恥辱,它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比常人更早的體驗生活,比常人更早懂得生活的意義。但人心卻是非常讓人捉摸不定的,一些人不能夠正視它,就容易出現扭曲,從而偏離正軌,甚至犯錯。

看過一些成功人士的正傳以後,劉強東、俞敏洪等人當年家境一樣貧窮,可是如今他們很成功。許多的成功人士家境並不富裕,獲得成功的原因就在於他們能夠正視自己,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專注於自己的缺點。

貧困並不可恥,可怕的是自己不能夠正視貧窮,不能夠正視自己!

正視自己,趁自己還年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有冒犯,可以私信我刪除。

相關焦點

  • 靠男人不可恥,活得失敗才可恥
    我就奇怪了,談錢可恥,談錢有錯,談錢有罪嗎?錢是一個好東西,它不是萬惡之源,把它運用好了,可以造福世界。如果你覺得靠男人可恥,拿錢可恥,拿資源可恥,那麼你本身就是缺乏價值的。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我不強調努力?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一個懂得選擇,富有眼光的人,努力只是因為還沒找到真正的方向,真正的方法,所以他們看上去很「努力」。真正的富足,應該是「輕而易舉」的。
  • 我想嫁個有錢人,很可恥嗎?不,委屈自己嫁給比自己差的人才可恥
    生活中像陳景河和錢冰這樣的老夫少妻其實不少,很多人也因此把問題延伸到只要女人嫁給有錢人,就是為了對方的錢的層面上,好像女人想要嫁個有錢人就有多可恥似的女人想嫁個有錢人有什麼問題嗎?有這樣的想法不很正常嗎?哪裡可恥了?那些道德綁架女人,覺得女人不能嫁有錢人的人,才是最可恥的吧?
  •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嗎?
    是的,這部劇就叫做《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該劇改編自海野津美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研究生畢業卻找不到工作的森山實慄選擇與上班族津崎「契約結婚」,以主婦作為自己職業,二人在共同生活中領悟愛情真諦的故事。但——是!
  • 男人不好色,真的是可恥的嗎?
    我被這碗毒雞湯驚掉了下巴,這句話是這樣說的:不好色的男人是可恥的。如果連美色都激不起男人的興趣,那麼他是什麼都不可以的。不好色的男人要麼是太弱,要麼是慫包。這樣的男人沒有什麼生存能力,激不起女人的徵服欲。我要說這是一碗正宗的毒雞湯。如果不好色的男人是可恥的,那麼男人個個好色而且色膽包天,那又是怎樣的一個社會問題。而且說這話的還是一位美女。
  • 精神的貧困比物質的貧困更悲哀
    通過新聞報導,我們知道這名大學生出生的家庭是非常貧困的,到現在為止他家裡都很貧窮,這對他來說也算是命運的不公,也算是輸在了起跑線上,但是這個社會對他是公平的,讓他有了上學的機會,他更是幸運的,遇到了一位好心人資助他讀完大學,甚至大學畢業後對工作不滿意又資助他讀完研究生,更幸運的是他研究生畢業後在廣州一家國企找到了工作,這預示著這是上天對他的眷顧,他靠自己的努力和社會的幫助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 逃避可恥但有用……嗎?
    逃避可恥但有用是我一直信奉的信條,作為一個應該朝氣蓬勃的二十世紀新青年,我卻滿腦子都想著放自己一馬,逃避問題就是沒有問題。但,逃避真的有用嗎?小學逃課時媽媽以為我被綁架了,初中逃課還是回家補了兩份作業,不回的消息好像也不會因為逃避而消失。
  • 成年人的孤獨,不是可恥的
    也是湊巧,就看到了那句:孤獨是可恥的,然後我就對號入了座。舊友同學親人沒一個在西安,認識的同事也就是工作交情;下班後自己一人去吃麻辣燙,周末一個人在城牆下曬太陽;跟朋友聊電話也都是嗯啊挺好的……那個時候,孤獨於我而言,再深刻不過。
  • 「月薪嬌妻」,逃避可恥真的有用嗎?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裡面男女主的「婚姻」,算是折射出了婚姻的本質——契約。婚姻關係本來就是一種契約關係,你們去拍婚紗照、去登記結婚證就是籤訂契約的儀式,有了這張結婚證,就算契約的落實。從此之後,在契約關係內,夫妻成為了利益共同體,共事生產、共同維護財產、共同承擔風險,婚姻中的每一項大事都可以量化的,這裡面明明白白乾淨利落的契約精神才是婚姻的奧義。
  • 家庭貧困的研究生,因為愛情選擇自殺,他真的是因為窮嗎?
    一位家庭極度貧困的貧困生,在好心人的資助下讀完了大學(中南大學)、碩士研究生(湖南大學),而且都是985大學,說明他非常優秀,智力也很高。一位高智商的優秀人才作出了如此不理智的行為真的就是貧困惹的禍嗎?
  • 貧困家庭的女大學生,在學校就不能打扮的美麗漂亮像富家女生嗎?
    這個打扮的漂亮跟自己是不是一個貧困家庭,或者是經濟困難是兩個概念。你不能說富裕家的女大學生可以打扮的花枝招展,而貧困家庭的女大學生就不能打扮的靚麗多彩了。這是一位屯星女考上了山東大學,她依然還是那麼的清秀美麗漂亮。
  • 四川廣漢:貧困群眾靠辛勤勞動徹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
    全力扶持就業扶貧基地(車間),為8家扶貧基地兌現穩崗返還資金551.73萬元,助力就業扶貧基地復工,累計吸納貧困勞動力168人。強化技能培訓,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至少掌握一門實用技能。擴充就業渠道,舉辦各類招聘會113場、提供崗位7.2萬餘個。此外,把政策兜底作為扶貧工作的最後一道防線。為建檔立卡貧困低保戶3686人發放低保金1000萬元,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政策保障。
  • 沒經歷過貧困,貧困之人感情背後的複雜人性,你無法想像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如果用在貧困之人的感情方面,真的是用錯了地方。沒有真正地經歷過貧困,你永遠無法知曉,貧困之人的心路歷程是什麼樣子,他們的內心世界有多麼複雜,有多麼地敏感和自卑,甚至有時候只是一陣清風,都能讓他們噤若寒蟬!
  • 世間最可恥的事
    借錢不還是世間最可恥的事情。但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的可恥,就放棄我們的善良。朋友如果確實有困難,我們能幫一下,還是幫一下吧。能借一點錢,就借一點錢。我們也不能因為少數人可恥,就認為全天下人都是一樣的。但我們借錢,也得要講究方法。你首先得考慮,要是他們不還,你會怎麼樣。
  • 不要把自己的失敗說成經驗,會做飯不可恥!
    沒想到,居然有人把兩人婚姻的不幸,歸結成女方會做飯會做飯並不可恥,不會做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從前年玩抖音,才發現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抖音視頻,評論有正能量的,當然不乏有一些從未接觸的觀點。最常見的不外乎婆媳問題,小姑子,還有彩禮。起初,我會把身邊所見所感的在評論區留言。
  • 都​21世紀了,​坦率表達愛可恥嗎?
    所以,21世紀的今天其實坦率地表達愛一點也不可恥。張國榮說過,你要先去愛人家,人家可能不會去愛你,可是你要先有那個量去愛人。坦坦蕩蕩的喜歡,當你真誠地對伴侶表達你的愛意,你會發現給平淡生活增加更多意外驚喜。這波來自銀泰的甜蜜暴擊,先來看視頻感受下甜甜的愛情。
  • 心理學家看世界丨《逃跑可恥但有用》——逃避的意義
    去年冬季檔大熱的日劇《逃跑可恥但有用》講述的是:25歲心理專業研究生畢業的女孩兒森山實慄因屢次求職受挫,於是乾脆和35歲的軟體工程師津崎平匡締結契約婚姻
  • 不幸掉入貧困陷阱,怎樣能跳出惡性循環?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更為不幸的是,貧困引發的心理問題還可能在代際之間傳遞。如果一個人在母親孕期或童年時期經歷過苦日子,患營養不良的機率會大大增加,從而可能出現認知發育受損,在成年後也更易陷入和祖輩相同的困境。但這種困境就無解了嗎?也不是,還是有辦法的。發錢,或者讓人開心,都有助於脫困。
  • 已婚女人和已婚男性保持曖昧關係,可恥嗎?
    你說:作為一個已婚的女人,和另外一個已婚的男人維持著曖昧的關係,是不是很可恥?是不是很令人作嘔?和自己的閨蜜說了,她說:站在我的立場儘可能的理解我,但是還是不希望我這樣做,對不起愛自己的人,同時所謂令你上心的人不過是一個對家庭沒有責任心的渣男,你何苦為了這樣的男人去傷害愛你的人?
  • 來自貧困地區和邊遠山區的擔憂
    有一段時間,我去了貧困地區和邊遠山區做了調研。我在調研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下面我將我發現的問題整理如下:第一個問題:貧困地區的很多年輕女孩都不願意嫁在當地,她們外出打工後,很多人都嫁在了外地,只有很少人回到老家,嫁給了老家的男人。她們為什麼會選擇嫁在外地?因為她們嫌棄老家太貧窮,她們不願意嫁給老家的男人,再過貧窮的生活。對於她們的選擇,我個人認為,應該尊重她們的選擇。
  • 心理學:「逃避」並不可恥,反而對人生有積極意義
    為什麼明明我已經很累卻還一定要再熬一熬,厭倦了上進就一定大逆不道嗎?我的確害怕了辛苦,但是我沒有要徹底放棄人生,我只是需要時間緩衝一下,靜下心來讓自己想想下一步要怎麼走。」逃避為什麼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明明趨利避害是人自我保護的本能,我們覺得受到傷害感到危險的時候,避開危險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在心理學中,逃避只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這個概念由弗洛伊德創造,並由她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