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有兩種:
一是以自我為中心;
二是過於相信自己的直觀;
這兩個錯誤都有一個表現:拿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
認識一個老總,總是埋怨他的員工目光短淺,胸無大志,急功近利,就想多賺錢,不賺錢的事就不積極。
我問他,那你是如何做員工思想工作的。
他說,我就說我年輕的時候,根本不考慮收入多少,就是把心思用在提升自己,磨鍊自己上,每個月的收入都不夠人情往來的。
我說,你可以完全一分錢不賺,真要需要用錢時,你爸媽都會給你。你不用為買房發愁,你不用為孩子上幼兒園發愁,你更不用為讓父母過得好一點發愁。因為你爸媽有錢,你家裡有廠礦。而你的員工沒有。
他不說話了。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永遠不會懂普通人家孩子的辛酸和艱難。因為他的生活中不會遇到那麼多困難。他永遠不會懂得連帶孩子吃頓麥當勞都捨不得的無奈和酸楚。
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更多的人需要去解決現實的問題。但有優越的條件去心無旁騖追求理想的人會說你們胸無大志、目光短淺。
他以在我為中心去看待別人;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根本不懂得換位思考。
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永遠沒有資格去評價別人。
修養差的人總喜歡凌駕於別人的思想觀念之上,拿自己的觀點去否定別人,要求別人遵循自己的意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閱歷,當你沒有足夠的理解,就不要妄下斷言,輕易評判。尊重別人的不同,是一種難得的品質。
「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大度的人,就是這種人你一定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們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郭德綱這句話為何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應該是我們身邊這樣的人太多了,根本不明白你經歷了什麼,就勸你要怎樣怎樣。
勸郭德綱大度的人,如果他經歷了郭德綱所經歷的排擠、打擊、傷害、侮辱,也許他比郭德綱更顯得不夠「寬容」。
你不知別人經歷了怎樣的生活,就輕易去評判,結果就是對人造成傷害。
還記得多年前的電視劇《年輪》,女主角是個啞巴,帶著女兒坐公交車,有人讓座,孩子很有禮貌說謝謝。女主角沒說話,有人說:「沒禮貌,連句謝謝也不說」;還有人說:「不如一個孩子懂禮貌。」女主角連解釋都無法解釋,含著眼淚下了車。
在那些批評女主角沒禮貌的乘客看來不說謝謝就是沒禮貌,卻不知道她為什麼不說。
那些批評的乘客懶得去想:孩子都能會說謝謝,孩子的媽媽為何不會說。
用自己的認識去衡量一件事時,事事皆不完美;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一個人時,人人皆是錯的。
有一哥們,自己開家小的裝飾公司,自己有一輛十萬多的車。但如果去和客戶談合作,他都要租輛寶馬或者奧迪,給自己撐門面。
我們最初都說他愛慕虛榮,裝有錢人。
他也不解釋。
後來生氣了才告訴我們:「租車花的是我的錢,我不心疼嗎?沒辦法,有些客戶就是看你開什麼車,穿什麼衣服來評判你公司的實力。當初有一客戶,看我開的車丟下一句『就你開這車,你公司也不怎樣』就走,根本不給我說話的機會。從那以後,我就注意了,和大客戶談合作,就要開好車去。」
我們都沉默了!我們以為他要面子,擺排場,卻不知他也是被逼無奈。
我沒有經歷你的經歷,哪怕經歷了,我也無法理解個中艱辛。你沒有經歷過我的經歷,也無法完全理解得當。
相互尊重才會避免誤判和傷害。
看過一個很簡單的寓言故事:
一隻狗看到一隻羊在津津有味地吃著青草。
狗不屑地說:「羊有什麼可吃的,我請你啃骨頭,香噴噴的!」
狗說完扔給羊一隻骨頭。
羊毫不理睬,繼續津津有味地吃著青草。
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是缺乏對人的理解,往往只看表面,而看不到背後的真相。
你喜歡的,別人可能一點都不感興趣。
你以為是錯的,不一定就是錯。
你看不慣的,不一定就是別人的問題。
以己度人往往傷人。
修養高品德好的人懂得將心比心,永遠不會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
會做人的人,永遠懂得走好自己的路,不對別人的生活品頭論足。
有人追求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有人追求生命不止,努力不停的人生。
你的悠然自得,在別人看來是浪費光陰,蹉跎人生;你的追求上進,別人可能覺得你太功利。
你認為做自己開心的事情最重要;有人以為物質富足才是幸福的保證。
誰對誰錯呢?
很多事情,根本就沒有標準來衡量對錯,你怎能拿自己的標準來判斷呢?
前幾天,楊麗萍上熱搜了,就是因為一位網友的評論: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難道還能保護30歲的樣子。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路。
這樣的評論典型的以自己的標準來判定別人。
都什麼年代了,還在討論該不該生孩子,不生孩子就是不幸福嗎?一輩子就完了?
在楊麗萍看來,婚姻和生育並不能定義幸福,為她鍾愛的舞蹈事業獻出一切才是幸福。
按照那位網友的思維,那楊麗萍是不是就可以嘲笑結婚生孩子的女人都是俗人呢?
李誕說:我覺得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讓人結婚才是病。
拿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幸福,不也是一種病嗎。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