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的標準評判別人,這是病

2020-08-19 傾愫

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有兩種:

一是以自我為中心;

二是過於相信自己的直觀;

這兩個錯誤都有一個表現:拿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

認識一個老總,總是埋怨他的員工目光短淺,胸無大志,急功近利,就想多賺錢,不賺錢的事就不積極。

我問他,那你是如何做員工思想工作的。

他說,我就說我年輕的時候,根本不考慮收入多少,就是把心思用在提升自己,磨鍊自己上,每個月的收入都不夠人情往來的。

我說,你可以完全一分錢不賺,真要需要用錢時,你爸媽都會給你。你不用為買房發愁,你不用為孩子上幼兒園發愁,你更不用為讓父母過得好一點發愁。因為你爸媽有錢,你家裡有廠礦。而你的員工沒有。

他不說話了。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永遠不會懂普通人家孩子的辛酸和艱難。因為他的生活中不會遇到那麼多困難。他永遠不會懂得連帶孩子吃頓麥當勞都捨不得的無奈和酸楚。

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更多的人需要去解決現實的問題。但有優越的條件去心無旁騖追求理想的人會說你們胸無大志、目光短淺。

他以在我為中心去看待別人;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根本不懂得換位思考。

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人生,永遠沒有資格去評價別人。

修養差的人總喜歡凌駕於別人的思想觀念之上,拿自己的觀點去否定別人,要求別人遵循自己的意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閱歷,當你沒有足夠的理解,就不要妄下斷言,輕易評判。尊重別人的不同,是一種難得的品質。

「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大度的人,就是這種人你一定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們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郭德綱這句話為何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應該是我們身邊這樣的人太多了,根本不明白你經歷了什麼,就勸你要怎樣怎樣。

勸郭德綱大度的人,如果他經歷了郭德綱所經歷的排擠、打擊、傷害、侮辱,也許他比郭德綱更顯得不夠「寬容」。

你不知別人經歷了怎樣的生活,就輕易去評判,結果就是對人造成傷害。

還記得多年前的電視劇《年輪》,女主角是個啞巴,帶著女兒坐公交車,有人讓座,孩子很有禮貌說謝謝。女主角沒說話,有人說:「沒禮貌,連句謝謝也不說」;還有人說:「不如一個孩子懂禮貌。」女主角連解釋都無法解釋,含著眼淚下了車。

在那些批評女主角沒禮貌的乘客看來不說謝謝就是沒禮貌,卻不知道她為什麼不說。

那些批評的乘客懶得去想:孩子都能會說謝謝,孩子的媽媽為何不會說。

用自己的認識去衡量一件事時,事事皆不完美;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一個人時,人人皆是錯的。

有一哥們,自己開家小的裝飾公司,自己有一輛十萬多的車。但如果去和客戶談合作,他都要租輛寶馬或者奧迪,給自己撐門面。

我們最初都說他愛慕虛榮,裝有錢人。

他也不解釋。

後來生氣了才告訴我們:「租車花的是我的錢,我不心疼嗎?沒辦法,有些客戶就是看你開什麼車,穿什麼衣服來評判你公司的實力。當初有一客戶,看我開的車丟下一句『就你開這車,你公司也不怎樣』就走,根本不給我說話的機會。從那以後,我就注意了,和大客戶談合作,就要開好車去。」

我們都沉默了!我們以為他要面子,擺排場,卻不知他也是被逼無奈。

我沒有經歷你的經歷,哪怕經歷了,我也無法理解個中艱辛。你沒有經歷過我的經歷,也無法完全理解得當。

相互尊重才會避免誤判和傷害。

看過一個很簡單的寓言故事:

一隻狗看到一隻羊在津津有味地吃著青草。

狗不屑地說:「羊有什麼可吃的,我請你啃骨頭,香噴噴的!」

狗說完扔給羊一隻骨頭。

羊毫不理睬,繼續津津有味地吃著青草。

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別人,是缺乏對人的理解,往往只看表面,而看不到背後的真相。

你喜歡的,別人可能一點都不感興趣。

你以為是錯的,不一定就是錯。

你看不慣的,不一定就是別人的問題。

以己度人往往傷人。

修養高品德好的人懂得將心比心,永遠不會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

會做人的人,永遠懂得走好自己的路,不對別人的生活品頭論足。

有人追求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有人追求生命不止,努力不停的人生。

你的悠然自得,在別人看來是浪費光陰,蹉跎人生;你的追求上進,別人可能覺得你太功利。

你認為做自己開心的事情最重要;有人以為物質富足才是幸福的保證。

誰對誰錯呢?

很多事情,根本就沒有標準來衡量對錯,你怎能拿自己的標準來判斷呢?

前幾天,楊麗萍上熱搜了,就是因為一位網友的評論: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難道還能保護30歲的樣子。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路。

這樣的評論典型的以自己的標準來判定別人。

都什麼年代了,還在討論該不該生孩子,不生孩子就是不幸福嗎?一輩子就完了?

在楊麗萍看來,婚姻和生育並不能定義幸福,為她鍾愛的舞蹈事業獻出一切才是幸福。

按照那位網友的思維,那楊麗萍是不是就可以嘲笑結婚生孩子的女人都是俗人呢?

李誕說:我覺得害怕婚姻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讓人結婚才是病。

拿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幸福,不也是一種病嗎。得治!

相關焦點

  • 不評判別人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用別人的人生來滿足自己的價值觀,本來身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王小波就曾寫過這樣一句話:「口沫飛濺,對別人大做價值評判,層次很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評判別人的人生和行為,比反省我們自己要容易得多。很多人看似對他人的生活指手畫腳,其實只不過是尋求關注,從而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在他們肆意評判別人的時候,被放出去的目光,恰恰忽視了自己靈魂的缺失。剛剛結束的《青你2》裡,趙小棠面對「回鍋肉」的名頭說:「說你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嫉妒你的女人,另一種是不如你的男人。」足以證明,對於內心堅定的人來說,別人的評判只不過是對自己的一種證明。
  • 永遠別拿自己有限的認知去評判別人(原創)甘肅.樊秀
    人們總是以自己的圈子來推斷別人的圈子,總是以自己的認知來評判別人的認知。恕不知,這樣的做派全是錯的,得出的結論也全是錯的。因為沒有尊重對方,沒有以對方的實際作為推論和評判的基礎。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把自己置於井底。所以,你所看到的天就只有井口大小。反過來,如果自己生活在開闊的天空,你可能連那個井口都發現不了,怎麼可以關注待在井底的蛙呢?
  • 對自己和他人情商的評判,原來很多人都錯了
    這些評判主要是圍繞情商的,它們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對自己的評判,一類是對他人的評判。有一些人跟我說:「張老師,我覺得自己的情商很低」,還有一些人跟我說:「張老師,我覺得某某人的情商很低」。每當聽到這些評判的時候,我總是會問對方:你對情商是怎麼理解的呢?於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發生了。許多人也說不清楚情商是什麼,有的人雖然能夠給出一些答案,但這些答案卻存在很多誤解。
  • 晨讀丨別拿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別人的生活
    可是,這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關於幸福的標準。在你眼裡不屑一顧的破爛,也許在別人那裡就是視若明珠的珍寶。只是因為角度不同、立場不同、需求不同罷了。說到底,生活是一筆糊塗帳,我們能算清的,只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不要用自己心裡的尺子,輕易去評判他人的生活,這是每個成年人都要上的必修課。生活裡我們都容易犯一個錯誤:用固有的認知和經歷去評判一件事情。
  • 我們都是被關進自己認知框架的囚徒:用自己的標準評判自己的認知
    大概意思是說,即使你和別人站在同一個高度,看到的風景也是不一樣。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同。」「很有趣,都是血淚教訓。但如果不幸又遇到同樣的事情,我還是會出來說。沒辦法,都是朋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為什麼總要去證明別人是錯的呢
  • 「不要拿你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幸福」
    說我也不張羅著給自己的妹妹介紹對象,也不知道勸勸自己的妹妹收收心,這麼大年齡了,還不找對象,怎麼能行,別人都看笑話。我實在忍無可忍了,為什麼一定要讓妹妹嫁人,才是最好的選擇呢?在座的,都是結過婚的人,日子真的那麼好過嗎?
  • 不要拿別人的標準,總來衡量折磨自己
    我曾將這段談話與一位女士分享。後來見面時,她告訴我她現在已不像從前那樣,把美麗的瓷具放在酒櫃裡了。以前她也以為要留到特別的日子才拿出來用,後來發現那一天從未到來。「將來」、「總有一天」已經不存在於她的字典裡了。如果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有什麼得意的事,她現在就要聽到,就要看到。我們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總是說「找機會」。
  • 不要總把自己的尺子用作衡量別人的標準
    婆婆是那種自律能力特別強的女強人,擁有一套非常嚴格的行為習慣標準。比如她會常年早上四五點鐘起床,去練廣場舞或打太極劍,風雨無阻。比如家裡每隔半年就會大掃除一次,年前一次,年中一次,角角落落、犄角旮旯都不放過。至於每月、每周、甚至是每日的衛生,也都有她定時、定量的高標準、嚴要求。
  • 評判感情好不好的唯一標準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愛對人,能夠擁有一份好的感情,只是究竟什麼叫對的人,怎麼樣的感情才算好,卻從來都並沒有誰,給出過一個統一的標準。對於愛情,有人說,愛一個人,就儘管去愛就好了,根本就不必想那麼多,可是就算再愛一個人,也難免還是會有很多的困惑,會想要知道對方究竟值不值得自己繼續。
  •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是拿別人的過傷害自己。別生氣了,不管你遇見什麼人,發生什麼事,都不要隨便生氣。有理不再升高,理直不在氣壯!好好溝通,彰顯的是素質,心平氣和,體現的是性格,為人淡定,考驗的是胸襟!
  • 停止評判,召喚美好,對自己溫柔一些
    透過關注你不好的部分,你阻止了自己看到原本的努力與優秀,同時,你也喪失了回歸寧靜的機會。評判別人,是妄圖透過改變外在世界而讓自己獲得虛假認同感的方法,但事實上,大部分的評判都帶有很強的傷害性。評判的時候,看起來你獲得了某種優越感,但你卻讓那些你所評判的人事物完全佔據了自己的思想,並且,有可能你慢慢的對此入迷上癮,你越是評判別人,就越容易忘記自己是誰,也會離你的初心越來越遠。
  • 做一個敏感而不評判的人
    允許自己去感受你在評判別人的時候想要掩藏的痛苦。對自己要溫柔一點。當一個人同意改變自己以適應你的標準的時候,你所獲得的放鬆只是暫時的。去改變世界和別人的需要——評判的需要——並不是源自外在的世界的。它是內在失衡的產物。在這個失衡糾正過來以前,那個需要會一直存在。
  • 尼採:精神匱乏之人的道德評判與譴責
    對於精神匱乏之人,他們心中存在著另一樣的標準。他們常常以他們的標準去評判他們見過的或沒有見過的每一個人,假如被評判之人和他們一樣,他們滿心歡喜與之為伍;若不一樣,他們就會強烈的譴責乃至於謾罵。如果一個正常的人試圖說服一個精神匱乏之人,那這個正常之人的勸告多半會以失敗告終。
  • 別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
    我反反覆覆看了好多自己以前發過的文章和視頻。才發現讓自己不快樂的一直都是自己。那些本該隨著時間推移而忘記的東西,都被自己用各種方式保存著。無聊時喜歡去翻看,又把那些情緒帶出來了,然後一直悲傷,一直循環。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刪除」為什麼總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呢?
  • 決定未來的你過的好不好,就是這一個評判標準
    你去行動了,你才知道別人講的是什麼。噴子是碰見高人就罵,碰見比自己厲害的人就罵,這個是噴子,這是傻瓜。社會上混的差的人,他都是碰見厲害的人就罵。人家住豪宅他就噴,人家開豪車,他就噴,人家長得漂亮,他就罵別人是妖怪。人家有本事,他就說人家是騙子。那麼聰明人是怎麼回事兒?高人是賢賢易色。什麼叫賢賢易色?碰見牛人,馬上想辦法變成他那個樣子。尊重賢能的人,改變自己,跟著他學習,然後去幹活兒。
  • 人的悲哀在於拿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別人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子,可這把尺子與公平公正的公尺難免存在著一定的偏差,也就造成了人們的盲目樂觀和過度悲傷。可暫時的樂觀過後,更多的還是悲哀。故此,拿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別人,這是一種悲哀。男人扎著小辮,女人剃著光頭,拿一般人的尺子來衡量,皆是不合時宜甚至有傷風化的。
  • 韓棟:長相併不是評判愛情的標準
    就拿愛情來說,有的人喜歡以長得妖豔的女生或長得帥氣且多金的男生,作為自己的戀愛對象,實現自己對愛情的所有幻想;而有的人則喜歡長相普通但卻真心實意的男生或女生,作為自己的依靠或依戀,勇敢跨出皮囊愛情的第一步。但如果問及很多人「你會愛上長得醜的女生嗎?」,不少人心裡就會犯怵,從而得出「我想一想」會還是不會的模稜兩可。
  • 別拿自己的價值觀去要求別人
    前幾天在群裡發生了一件事,就是濫用表情這個問題,後來,我對這個事情,反思了很久,做了一個總結,我們要尊重別人,跟我們的差異,不要拿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別人。事情是這樣的,在培訓的時候,老師講著講著突然停下來,就問一個同學說:同學你說對我講的課不滿意嗎?還是覺得我講的不對呀。要不就是很無語嘍。同學就說:沒有呀沒有你發那麼多省略號幹嘛呀。老師說。
  • 《我是餘歡水》好人與壞人之間,沒有評判的標準
    在這部劇中編劇告訴了我們一個這樣的事實,在好人和壞人之間,沒有批判的標準。在這部劇中郭京飛飾演的餘歡水是一位市井小民,餘歡水原本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員工,他一個月的工資就是自己妻子半年的收入,他一個人住的房子比自己妻子一家4口住的還要大。
  • 法國170斤大碼模特,卻擁有完美的好身材,體重不是評判美的標準
    法國170斤大碼模特,卻擁有完美的好身材,體重不是評判美的標準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也是越來越懂得犒勞自己,對於美食可以說是毫無抵抗力,因此也就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走向了肥胖的道路,曾經大家都是以瘦為美,覺得身材越瘦越好,不過百的體重才是好的身材,然而現如今轉變還是非常大的受,不再是代表好身材的唯一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