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一部分人喜歡評判別人的生活。從網絡到現實,他們都在給別人挑著刺,多麼優秀的人在他們嚴重都有能夠被攻擊的地方。
今天,舞蹈女神楊麗萍就因為一條評論上了熱搜,在她發布的視頻下有網友這樣評論: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難道還能保護30歲樣子,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
可怕的是,這樣的言論一下子就收穫了無數的點讚,各種世俗的言論湧向這位藝術家。為舞蹈奉獻一生的藝術家讓人詬病的竟然是她的一生無子,這讓我們不禁想到了之前的網絡紅人papi醬的孩子冠父姓的事件。
因為pipa醬的視頻中出現了「小小胡」字樣,就有鍵盤俠評論到:這樣一位獨立優秀的女性竟然不注重「冠姓權」,是向男權社會的投降,可見她的獨立女性人設都是假的。
這些人並沒有意識到,楊麗萍生不生孩子,pipa醬的小孩兒跟誰姓,都與他們的無關。用別人的人生來滿足自己的價值觀,本來身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王小波就曾寫過這樣一句話:「口沫飛濺,對別人大做價值評判,層次很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評判別人的人生和行為,比反省我們自己要容易得多。往內看需要智慧和勇氣,往外看也許只是簡單的說幾句話打幾個字而已。很多人看似對他人的生活指手畫腳,其實只不過是尋求關注,從而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在他們肆意評判別人的時候,被放出去的目光,恰恰忽視了自己靈魂的缺失。
剛剛結束的《青你2》裡,趙小棠面對「回鍋肉」的名頭說:「說你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嫉妒你的女人,另一種是不如你的男人。」足以證明,對於內心堅定的人來說,別人的評判只不過是對自己的一種證明。
但對於那些處在人生低谷的人來說,評判也許毀掉了他們最後的希望。畢竟,言語有時候比刀子更傷人。
大家還記得《搜索》這部電影嗎?
電影中的女主角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後,坐在回家的公交車上心力交瘁。忙著掩飾自己的情緒,她沒有注意到對面站著老人,當然更談不上讓座。隨後,乘客們關於這女人沒素質的議論讓矛盾激化,電視臺介入了,公眾輿論推波助瀾,最終,女主角跳樓輕生了。
那些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肆意評判女主的人,並沒有經歷女主全部的絕望,他們只是看到了一個片段,卻用評判奪走了女主全部的希望,也讓他們的良心背上了還不了的債。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評判往往既傷到了別人,也無利於己。
著名的心理諮詢師張德芬介紹過一個叫做「這是我」遊戲,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看清楚:評判是如何阻礙我們享受每件事每個人的。
她對喜歡評判他人的朋友說:
如你所知,我們評判他人實際是在評判我們自己的頭腦。所以遊戲規則是,每次當你評判某人,如果你發現自己在說有關他人負面的事,你就大聲清晰地說「這是我」,這樣你就得一分。
相反,若你說了有關他人好的事情,你也說同樣的話。對於每一個積極的讚賞,你得兩分。旅程結束時,我們計算我們的得分,得高分的人將贏得遊戲。
我曾經和朋友嘗試過這個遊戲,遊戲的剛開始我們會忍不住對別人有負面的評價。當我們評價了別人後再說「這是我」,就會感受到很強烈的負面情緒,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受到了冒犯。後來,為了得分我們開始努力的誇獎別人,面對誇獎,說「這是我」就變得輕鬆又愉快。
這個遊戲讓我發現:能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所以當我們評判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不尊重。而如果我們誇獎別人,那麼我們也會因為「這是我」而快樂。
你也想擁有被尊重的快樂吧!那麼,
不評判
就從這一刻開始吧。
讓我們一起把自己的靈魂安放在被尊重的位置,然後收回放在別人身上的注意力,勇敢的開始修煉自己的內心。
我是 ,相信我,當你開始做了之後,一切都會慢慢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