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信比什麼都重要。完成一件事情需要85%的態度和15%的智力。成功更取決於態度,強者未必是勝利者,而勝利遲早屬於有信心的人。教大家自信的小方法:每天起床和睡前花10分鐘暗示自己,這是輸入潛意識的最好時間,能讓你越來越自信。
2. 撒謊的人說話時,一般會抬頭後往左看。
3. 人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相處。共同愛好的人,更容易產生好感和親密感。想要靠近一個人,就去下功夫發現和了解他們的愛好,才能產生共同話題,拉近心理距離,關係更進一步。
4. 好消息多次疊加,比一次性說完,會讓人有好事接連不斷的幸福感;壞消息一次說完,將多次心理打擊集中發射,減少失落次數,會更讓人容易接受。
5. 只有不從眾,才有可能出眾。我們渴望被認同,於是當答案與別人不一樣、同學在玩而你卻異類學習、下班時同事都加班……只能淹沒內心真實的聲音,陷入從眾的漩渦。不要一味跟隨他人想法,只會失去很多可能性,保持獨立思考,堅守正確原則,才能有自己的生活。現在雙擊文章,就是你出眾的開始。
6. 狗狗開心時往右搖尾巴,難過時往左搖。養狗人士可以留意一下哦~
7. 與人交往時牢記「兩隻耳朵一張嘴」法則。在生活中,有些人總喜歡討論自己的內容,容易忽略他人感受。真正高情商的人,不會去做搶答題,而是把講臺讓給別人,傾聽他人想法。多聽、少說,考慮到對方感覺,對方才會把我們放進心裡。
8. 用「雙重束縛」策略,讓別人沒機會拒絕。
問「你能幫我個忙嗎」時,只有「能」和「不能」兩個答案。
但問「你能幫我倒杯水或者拿杯飲料嗎」,這時要麼得到一杯水,要麼得到一瓶飲料。
這就是「雙重束縛」策略,給別人選擇題而非疑問題,讓人不會反感,又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9. 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教。輸出倒逼輸入,傳授給別人,能讓你更清楚自己不夠紮實的薄弱點,從而精準攻克難點,高效學習。
10.態度影響行動,行動也能改變態度。人的行為與情緒影響是雙向的,你可以因為開心而唱歌,也能故意唱歌讓自己高興。
11. 痛苦只會持續10-20分鐘。超過這段時間的感受,是自己過度回想事情經歷造成的,只會讓心情變得更糟。心情不好時可以做些事來分散注意力:運動、打掃房間、泡熱水澡,讓心情毒素通過汗水蒸發出去,心情就會逐漸變得暢快。
12. 能更好抵制誘惑的人,能更好更快實現所想。
經典的糖果實驗表明,能夠延遲滿足的人,會抑制內心的本能欲望,得到長遠的利益回報,比如:瘦身成功、考上好學校、得到好offer、實現財富自由……這裡分享鍛鍊延遲滿足能力的3個小方法:
1)延遲五分鐘:忍5分鐘再做,過5分鐘後可能就不想做了。
2)轉移注意力:遠離誘惑唱歌,去做別的事情。
3)採用代幣法:忍住了就積累一顆星,五顆星就獎勵自己。
13. 無法挽回的錯誤,不再舊事重提,向前看才是最佳選擇。當我們付出一定的資金、時間和感情成本時,比如股票、逛街、戀愛,即使情況不容樂觀,股票下跌、逛街費時、ta不愛我,還是會繼續投入成本,渴望翻轉結局。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牛奶再好喝,打翻以後再也回不到杯子。當遇到挫折時,往前看,而不是往後看,不甘心只會自己增加負擔,直接放手離開,是最好的選擇。
14. 遇到危險時,只向一個人求救。這是最能保命的實用心理知識,但希望你永遠也用不上。
典型的小悅悅事件,就是責任分散效應。向多數人求救,大眾會分擔援救責任,大家都覺得「別人會去救」,最終造成集體冷漠。因此遇到緊急危險時,最好只向一個人求救,能指出救助者的最明顯特徵更好。
比如:「前面那位帶黑色帽子,穿灰色短袖的大叔快救救我!」
讓對方意識到自己從「旁觀者」轉換成「援救者」,責任集中到自己身上,出手相助的機率變大,我們才有保命的希望。
15. 有所給予,才會有所獲得。蹺蹺板互惠原則告訴我們:給予看似吃虧,實則穩賺不賠。給予別人一些小惠,對方會產生負疚感,願意不斷幫助你,得到更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