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12條秘訣是我早期學習的心理學知識,一直到現在都非常受用。我也經常分享給其他的夥伴或者用在我的個案諮詢中。特別需要強調的是12條幸福秘訣是12條前提假設,我們不稱這些前提假設為原則、規定或者說是真理,我們也不去空泛的爭執或僵化的執著,它們沒有對錯,因為對錯不重要,有效果最重要,我們就假設事情是這樣的,一個人如果能事事做到以這些前提假設為所思、所言、所行的基礎,人生會順利很多,你也會感受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幸福,小確幸!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先跟大家分享幸福秘決的第1條至第6條。
幸福秘訣第1條: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就好比「世上找不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沒有兩個人的人生經驗完全一樣。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甚至是雙胞胎他(她)們的成長曆程和人生經驗也不一定會相同。所以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會是一樣的,因此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夠絕對一致,對同一件事的反應完全一樣。我們清晰了這一點就懂得不要把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強加給別人。在尊重別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的同時,我們也有權利要求別人尊重我們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自己與別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要學著更多的去包容,對他(她)人對自己有更多的允許,求同存異。即便沒有共同之處,也要彼此尊重和理解,這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關係,進而能達成合作共贏。
幸福秘訣第2條: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所以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規條只對本人有效。因此,一個人不能希望另外一個人放棄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好的動機只給一個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給他控制別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願般發生的權利。不強逼別人跟隨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別人便不會抗拒。一個人不能改變、推動、教導另外一個人,每個人只能改變、推動自己,從而影響或引導另一個人去學習,而不能寄望於他人或環境改變。比如:有些夥伴參加學習了,會抱怨另一半不學習不改變,甚至想硬拉,多半對方會不合作,甚至是適得其反。
幸福秘訣第3條: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我們任何計劃的設計都是為了效果,效果是所有行動的目的。光說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確,而不顧有沒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可以覺察一下,我們在做事中講了哪些特別正確的但無效果的話,我們稱之為「正確的廢話」,做了哪些絕對有道理卻沒有效果的行為。我們有時在堅持道理中背離了自己的初衷和良好動機。在我好、你好、世界好三贏的原則基礎上追求效果,比堅持什麼是對的更有意義。說道理往往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上,注重效果才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來。只追求有道理但無效果的人生,難以有成功和快樂的體驗。
幸福秘訣第4條:我們只是活在由自己的感官經驗所塑造出來的主觀世界裡。
這條秘訣就是我們每個人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即通過眼、耳、口、鼻、觸摸會主觀的和有選擇性的攝入資料,因為不能也不需要把所有資料都捕捉到。攝入的資料經由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過濾,而決定其意義。因此能儲留在腦中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是主觀形成的,過濾出來的意義也是主觀的。我們每一個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方式一點一滴地塑造出來的,因此是主觀的。我們只能用這個方式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沒有其它的方法。因此沒有絕對的真實,只有主觀的真實或者相對的真實。因此每個人的世界都只是在他的腦裡,我們是憑腦對世界的認知去處理每一件事的。因此我們無須改變外面的世界,也不能控制別人,只有改變我們自己,改變自己對世界和別人的看法,改變自己對人、事、物的反應,我們的人生便會有所改變。事情從來都不會給我們壓力,壓力往往來自我們對事情的反應。情緒也從來不是來自某人的言行或者環境裡出現的轉變,而是來自我們對它們的態度。
幸福秘訣第5條:溝通的效果取決於對方的回應。
溝通沒有對與錯,只有有效和無效之分。因為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自己說再多再對都沒有意義,對方收到你想表達的信息才是溝通的目的。因此自己說什麼不重要,對方聽到什麼才重要。話有很多個方式說出來,使聽者完全收到講者意圖傳達的信息,便是正確的方法。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所以沒有兩個人對同樣的信息有完全同樣的反應。說話的效果由說者控制,但由聽者決定。改變說的方式,才有機會改變聽的效果;溝通成功的要決條件是和諧氣氛。出現抗拒就表明說者不夠靈活。所以溝通中我們不說「你,聽明白了嗎」?而是說「我,講明白了嗎」?
幸福秘訣第6條: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如果你做的事沒有效果,那就改變你的做法。不斷地重複舊的做法一定得到舊的結果。即使再努力、也是在不斷地堅持一個錯誤。做法有不同結果才會有不同。任何新的做法都比舊的多一份成功機會。世界上每樣事物都在不停地改變中,想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須用與昨天不同的做法。不肯改變就有可能面臨淘汰或失敗的威脅。因此只有不斷地改變做法,才能保持與其它事物關係有理想狀態。維持最有效果的規條就是靈活地不斷修正做法,這樣才能保證取得價值實現信念。改變是所有進步的起點。習慣使我們不用思考便能做到某事,這使我們忘記要憑做事的效果而作出修正,期望不改變才能使自己更好,倒不如思考自己可以怎樣改變才能取得效果。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這些,下周四我們繼續分享12條幸福秘訣的第7條到12條,敬請期待......
講師: 邊愛萍 文案:張紅榮
文自《滄州前程心理 ——幸福課堂》
邊愛萍簡介:
心理教練
繪畫心理分析師
沙盤遊戲指導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擅長個人成長、青少年心理成長、親子關係、親密關係以及家庭教育高效學習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