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晉寒
圖片來源‖網絡
在這個信息爆炸、包羅萬象的時代裡,人們的選擇「場景」日漸增多,選擇「空間」更是越來越大。
然而,頻繁的選擇「場景」非但不會給人們帶來幸福之感,反而讓人們愈發不知所措;偌大的選擇「空間」同樣不會讓人們自由順心,反而讓人們更加患得患失,左右為難。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大大小小的「選擇」糾結犯難!
中午吃什麼?
是蘭州牛肉拉麵,還是重慶雞公煲?
周末去哪裡玩?
是去爬山登高,還是去看海激浪?
冬天到了,買什麼衣服?
是買樣式好看的,還是買品牌過硬的?
工作中,先完成哪一件工作?
是重要但不緊急的,還是緊急但不重要的?
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去哪個城市發展?
是在一線城市奮鬥打拼,還是在家鄉城市小富即安?
……
現如今,讓人們糾結犯難的事情,往往不是沒有選擇,而是因為選擇太多造成的「不會」選擇。
小到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大到買車買房,職場規劃,我們總是面臨大大小小的「選擇」難題,一方面倍感壓力,另一方面糾結迷茫。
記得深圳讀書論壇上,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正在由知識匱乏的時代過渡到知識過剩的時代。」
的確,當我們從小小的手機屏幕上,獲取太多、太多的碎片化信息和知識,倘若沒有主觀的篩選、剔除、消化、系統化融合過程,我們就很容易掉入信息的漩渦,失去應有的辨別能力和選擇能力,從而變得人云亦云,患得患失。
在我的身邊,高峰每一次「選擇」都會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記得去年的時候,高峰手握20萬預算,想買一輛適合自己的家用轎車,最後把選擇範圍定格在A車、B車、C車這三個選項上面。
隨後,高峰一邊詢問身邊同事,一邊上網查找買車攻略。結果越看攻略,越迷茫;越看介紹,越不知道如何取捨。
在「買車」的選擇場景下,高峰非但沒有體會到「買車」帶來的幸福快樂,反而因此倍感壓力,變得格外煩躁糾結,甚至和妻子發生了爭執隔閡。
除了買車之外,高峰大大小小的選擇也總會糾結半天。記得有一次,高峰計劃周末假期出去旅遊,結果又在A城和B城之間猶豫不定。
高峰萬分苦惱的對我說道:「魏哥,我是去A城吃各種小吃呢,還是去B城爬山呢?」
我簡單回答道:「都可以啊。無論是各種小吃,還是爬山看景,都可以放鬆身心。」
沒想到,高峰繼續執拗道:「我害怕去了A城,吃不到正宗小吃;又害怕去了B城,遇到陰雨天氣,不能爬山。」
一時之間,我竟然無言以對。
現實當中,很多人和高峰一樣,為了大大小小的選擇糾結犯難。這些人大多犯了三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完美主義。
事實上,人生的大大小小各種選擇,很難有十全十美的最終答案。就像買車、買房一樣,在我們追求某一個優點的同時,必然要接受某一個缺點。
事事都追求完美無缺,只會讓自己患得患失,左右為難。
有句話說的很對:「成功的人不一樣選擇了正確的道路,而是通過努力,把腳下的道路變成了正確的選項。」
所以,不管我們面對什麼樣的選擇場景,都要淡化「完美主義」的羈絆。既然選擇了某個選項,就要專注「已選」的道路, 不要左顧右盼,更不要患得患失。
第二個錯誤,給自己設置太多的選擇場景。
諸如中午吃什麼飯、過節買什麼衣服、下班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回家走什麼交通路線、和誰誰誰結伴而行等等選擇場景,其實是順勢而為、順其自然的事情,沒必要鑽了牛角尖,為沒必要選擇的事情,或者選擇結果意義不大的事情,過分執著較真。
事實上,很多「選擇場景」都是自己的固執己見、患得患失等等負面情緒無故添加的,多多少少有些庸人自擾,杞人憂天的被動困擾。
所以,很多選擇應該釋然的,就要釋然;應該精簡的,就要果斷精簡。
第三個錯誤,人云亦云,缺乏定力。
現實當中,我們的選擇心態,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尤其在網際網路日益便捷,碎片化信息日益紛擾的今天。我們在很多場景下的某一個選擇,總有背道而馳的聲音、觀點、論斷出現在我們身邊,使我們產生「我選錯了嗎?」的猶豫和懷疑。
當然,我們不能固執己見,要結合他人的意見、觀點自我反思,正視自己的選擇錯誤。然而,我們也要擁有一定的自我定力和判斷能力,不能聽風就是雨,輕易懷疑自我選擇的正確性。面對不適合的觀點、建議,我們要敢於說「不」,把它們剔除我們的選擇意識。
——
——寫在文章最後的話
生活當中,有些人之所以焦慮糾結,往往是給自己設置太多的選擇場景,反而又不會選擇,不敢選擇。
幸福的人,往往是善於做出選擇的人。尤其面對日益增多的宣傳場景,日益增大的選擇空間。幸福的人往往能夠結合自己的真實處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然後堅定的走下去,享受過程。不要患得患失,更不要輕易自我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