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迷茫、糾結的人,要懂得這個道理,改善自己的人生

2020-11-04 魏晉寒



文章作者‖魏晉寒

圖片來源‖網絡

在這個信息爆炸、包羅萬象的時代裡,人們的選擇「場景」日漸增多,選擇「空間」更是越來越大。

然而,頻繁的選擇「場景」非但不會給人們帶來幸福之感,反而讓人們愈發不知所措;偌大的選擇「空間」同樣不會讓人們自由順心,反而讓人們更加患得患失,左右為難。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大大小小的「選擇」糾結犯難!

中午吃什麼?

是蘭州牛肉拉麵,還是重慶雞公煲?

周末去哪裡玩?

是去爬山登高,還是去看海激浪?

冬天到了,買什麼衣服?

是買樣式好看的,還是買品牌過硬的?

工作中,先完成哪一件工作?

是重要但不緊急的,還是緊急但不重要的?

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去哪個城市發展?

是在一線城市奮鬥打拼,還是在家鄉城市小富即安?

……



現如今,讓人們糾結犯難的事情,往往不是沒有選擇,而是因為選擇太多造成的「不會」選擇。

小到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大到買車買房,職場規劃,我們總是面臨大大小小的「選擇」難題,一方面倍感壓力,另一方面糾結迷茫。

記得深圳讀書論壇上,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正在由知識匱乏的時代過渡到知識過剩的時代。」

的確,當我們從小小的手機屏幕上,獲取太多、太多的碎片化信息和知識,倘若沒有主觀的篩選、剔除、消化、系統化融合過程,我們就很容易掉入信息的漩渦,失去應有的辨別能力和選擇能力,從而變得人云亦云,患得患失。



在我的身邊,高峰每一次「選擇」都會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記得去年的時候,高峰手握20萬預算,想買一輛適合自己的家用轎車,最後把選擇範圍定格在A車、B車、C車這三個選項上面。

隨後,高峰一邊詢問身邊同事,一邊上網查找買車攻略。結果越看攻略,越迷茫;越看介紹,越不知道如何取捨。

在「買車」的選擇場景下,高峰非但沒有體會到「買車」帶來的幸福快樂,反而因此倍感壓力,變得格外煩躁糾結,甚至和妻子發生了爭執隔閡。

除了買車之外,高峰大大小小的選擇也總會糾結半天。記得有一次,高峰計劃周末假期出去旅遊,結果又在A城和B城之間猶豫不定。

高峰萬分苦惱對我說道:「魏哥,我是去A城吃各種小吃呢,還是去B城爬山呢?」

我簡單回答道:「都可以啊。無論是各種小吃,還是爬山看景,都可以放鬆身心。」

沒想到,高峰繼續執拗道:「我害怕去了A城,吃不到正宗小吃;又害怕去了B城,遇到陰雨天氣,不能爬山。」

一時之間,我竟然無言以對。

現實當中,很多人和高峰一樣,為了大大小小的選擇糾結犯難。這些人大多犯了三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完美主義。

事實上,人生的大大小小各種選擇,很難有十全十美的最終答案。就像買車、買房一樣,在我們追求某一個優點的同時,必然要接受某一個缺點。

事事都追求完美無缺,只會讓自己患得患失,左右為難。

有句話說的很對:「成功的人不一樣選擇了正確的道路,而是通過努力,把腳下的道路變成了正確的選項。」

所以,不管我們面對什麼樣的選擇場景,都要淡化「完美主義」的羈絆。既然選擇了某個選項,就要專注「已選」的道路, 不要左顧右盼,更不要患得患失。



第二個錯誤,給自己設置太多的選擇場景。

諸如中午吃什麼飯過節買什麼衣服、下班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回家走什麼交通路線、和誰誰誰結伴而行等等選擇場景,其實是順勢而為、順其自然的事情,沒必要鑽了牛角尖,為沒必要選擇的事情,或者選擇結果意義不大的事情,過分執著較真。

事實上,很多「選擇場景」都是自己的固執己見、患得患失等等負面情緒無故添加的,多多少少有些庸人自擾,杞人憂天的被動困擾。

所以,很多選擇應該釋然的,就要釋然;應該精簡的,就要果斷精簡。



第三個錯誤,人云亦云,缺乏定力。

現實當中,我們的選擇心態,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尤其在網際網路日益便捷,碎片化信息日益紛擾的今天。我們在很多場景下的某一個選擇,總有背道而馳的聲音、觀點、論斷出現在我們身邊,使我們產生「我選錯了嗎?」的猶豫和懷疑。

當然,我們不能固執己見,要結合他人的意見、觀點自我反思,正視自己的選擇錯誤。然而,我們也要擁有一定的自我定力和判斷能力,不能聽風就是雨,輕易懷疑自我選擇的正確性。面對不適合的觀點、建議,我們要敢於說「不」,把它們剔除我們的選擇意識。



——

——寫在文章最後的話

生活當中,有些人之所以焦慮糾結,往往是給自己設置太多的選擇場景,反而又不會選擇,不敢選擇。

幸福的人,往往是善於做出選擇的人。尤其面對日益增多的宣傳場景,日益增大的選擇空間。幸福的人往往能夠結合自己的真實處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然後堅定的走下去,享受過程。不要患得患失,更不要輕易自我懷疑。


相關焦點

  • 做好這五點,人生就不再那麼的焦慮迷茫
    而且,在這艱難的一年裡,反而是越發的焦慮迷茫了。人在焦慮迷茫的時候,日子就會莫名的變得非常的艱難。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揮去生活中這一團烏雲。5、學會去欣賞和認可自己這是最後一點,但卻是我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課程,因為人生中的修行一場,不管你如何去接納他人,接納天地,最後的圓滿都是要懂得如何去接納自己
  • 焦慮、迷茫、愛破罐子破摔?試試這個思維
    #迷茫#01最近,對於自己的人生目標,我琢磨出一個實踐理論:我要「十年磨一劍」深耕它。原因是,可能前陣子在工作上,自己用力過猛,精力一下子消耗太多,導致我還沒緩過來,士氣有點受阻。於是,我對於自己的事業,也有點灰心,諸如:這太難了!
  • 懂得這個道理,彼此相愛不迷茫
    玉心曰:喜歡勝過所有道理,原則抵不過你願意倒掉毒雞湯,關注婚姻策我是瞭然玉心一位苦主諮詢上大學時自己違背了父母的意願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現在戀愛了自己選擇了一打工男而放棄了家裡介紹的成功人士而且家裡介紹的不斷給自己送禮物而自己喜歡的人則顯得無趣幾乎不送自己禮物自己很迷茫但是內心深處就是喜歡打工男
  • 如何跳脫焦慮、迷茫的人生?答案就藏在你的生日中…
    越焦慮越迷茫,越迷茫越焦慮……如果將人生比作一條大道,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看清自己究竟該往哪裡走。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使命,它們就像一盞照亮我們前方道路的燈塔,讓我們看清自己的生命版圖。自此,我們不再掙扎於迷茫和焦慮,轉而把所有困難當做砥礪的助緣,堅定地邁向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們的天賦密碼,就隱藏在自己的生日中。
  • 當你的人生陷入迷茫的時候,要懂得「色」一點
    降央卓瑪 - 那一天.mp305:44來自南山大叔什麼是人生呢?我覺得,人生這個詞的意思就是:一個人生下來,要懂得如何生活的意思。是啊,一個人,出生後,隨著自己長大成人,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陷入迷茫之中,而這種迷茫,其實,就是一種對生活錯位的一種感覺。
  • 能量 | 什麼樣的人,不會一直窮、焦慮和迷茫?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能夠擺脫焦慮迷茫並能做成事情、拿到好結果的人,你需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注意力。可能會有些夥伴會說,明明我已經開始讓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正向的事情上了,為什麼還總是焦慮呢?但如果你總是把注意力放在跟你沒有關係的事情上,或者是你沒法控制的事情上,比如說你總是放在怎麼樣改變自己的另一半上,即便這個想法是正向的,但你還是沒有辦法成為那個積極有結果的人。
  • 別讓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人生到最後你就會發現,真正能為我們帶來幸福感的並不是財富、地位、功名,能夠擁有寧靜、平和、喜悅的內心才是最重要的。放眼望去,會發現全民焦慮,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常態。作家楊絳曾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 你為什麼迷茫焦慮
    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現在人面臨的社會不同於以往的社會,網際網路和科技的進步,大多數人在信息化時代逐漸看不清自己的位置。對未來存在著一種恐懼和迷茫的情緒,因為不少人在如今看不到未來的發展走向。於此說是你看不清未來,倒不如說是你看不清自己,最根本的原因是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生存,為什麼而活,現在該去做些什麼。
  • 別害怕那些迷茫帶來的焦慮
    迷茫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很多人的常態白天勤勤懇懇工作甚至加班到深夜,獨自回家攤在床上;路燈、月光又或是偶爾看到的三兩顆星星,在夜晚總讓人感到無助茫然。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想法別焦慮,先靜下心來你一定感受過因為迷茫帶來的焦慮,這讓你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著急想做點什麼但是又找不到方向。
  • 性格猶豫糾結的人,一定要看
    因為我們人往往想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內心不斷權衡與計較得失,但往往陷入糾結和權衡得失的漩渦中,要麼憂心忡忡未來做不到,要麼擔心恐懼現在的會失去,患得患失中不知浪費了多少時間,精力……最後精疲力竭,好不容易燃起的理想之花,就此熄滅……所以,在我們人生突破六大秘密的課堂上,我們說要學會活在當下,立即行動。
  • 人越是混不好,越要記住這4點,助你走出人生困境
    我們不難發現,我們身邊的很多人有著遠大的抱負,卻趨於現實和理想相差十萬八千裡。有些人喜歡說完就去行動,然後失敗後變得迷茫焦慮,一度的懷疑自己;有些人說完就沒有然後了,還是一事無成的樣子。人生無非就是加加減減,焦慮和迷茫只是一時的狀態,如何走出迷茫焦慮,這四點你一定要知道。
  • 當你迷茫焦慮時,看看這兩段話,人生豁然開朗了!
    成年人的迷茫其實不是一種罪過,你只要認清楚自己的內心就好。人最怕的就是自己已經感覺到了空虛和迷茫,但是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才是最大的悲哀。成年人的世界需要考慮的事情會很多,但是成年人的迷茫大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當你迷茫焦慮時,看看這兩段話,人生豁然開朗了!
  • 如何走出迷茫?在迷茫期一定要堅持的5件事
    迷茫在每個人生階段都會遇到,之所以感到迷茫,說明我們開始對自己的生活思考,需要重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探索自己。堂主倒不是在馬上給你鼓勁,離開就可以從焦慮迷茫中走出來,這些都只能帶來短期刺激,並不能真正的幫你解決。
  • 《菜根譚》:懂得放下,不糾結於瑣事,才是人生灑脫的智慧
    國學文化《菜根譚》:懂得放下,不糾結於瑣事,才是人生灑脫的智慧。人生的煩惱是因為自我內心的執念,因為人生太過於緊張,活得太過於拘束,很多人無法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人生,面對生活,所以越活越覺得累,越活越來覺得生活痛苦。
  • 迷茫焦慮,人生灰敗之際我是如何找到出路的?(一)
    迷茫從來和外界環境的好壞,人生境遇的起伏沒有線性關係,它是植根於心靈的深刻恐懼、掙扎、剝離及反思。異常痛苦,但異常重要。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我每天閉上眼睛想的都是:我要做什麼?怎麼做?迷茫和焦慮淹沒了我,這是我第一次理解「煎熬」兩字的含義。
  • 為什麼你經常會感到迷茫?明白其中的原因,你就不會再糾結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糾結很久的一件事情,總算是解決了,也就意味著這件事情結束了,你不再焦慮,不再痛苦,有一種解脫的感覺。打個比方說:你終於辭掉了讓你痛苦的工作,突然感覺輕鬆無比。或者你終於結束了一段互相折磨的感情,有一種脫離苦海的感覺。
  • 那些知道道理卻過不好的人生:道理真的沒用嗎
    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大到委實聽了太多的道理,但是,這些道理統統是浮於頭腦層面的.它可能只是一種定義、一個結論,往往,聽的人是左耳進右耳出,講的人甚至也只是用道理來渲洩自己內中積壓的焦慮——尤其是當父母對孩子說的時候。
  • 焦慮,無非是給不了自己安全感
    同一批人,因為生活環境和性格不同,焦慮的原因也大多不同,唯一相同的無非是沒有安全感。欲望不斷膨脹,能力卻跟不上,結果只能越來越焦慮。還有一種人恰好相反,他們欲望不高,想要的也不多,崇尚的是活在當下,及時行樂。他們不會考慮太多,一開始也沒太多煩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看著身邊人的生活,他們也會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因為對未來的無知與恐懼,他們不敢讓自己清醒,怕清醒後發現自己一事無成,或是一無所有,那會更讓他們感到迷茫而焦慮。
  • 20多歲的我們,迷茫焦慮,該怎麼走出來?|擺脫迷茫的三個方法
    ——亞伯拉罕·馬斯洛你是不是總是有這種感覺,自己剛剛畢業,換了無數次工作,卻怎麼也找不到人生目標,進了體制,覺得國企太安逸,沒激情;進了私企,覺得壓力大,每天都要加班;想自己創業,發現比登天還難,每天都在迷茫中苦苦度日,甚至嚴重的可能還患有抑鬱症、
  • 糾結的人,糾結的人生
    體制內的人,糾結。不安於體制內的一眼看到頭的生活。但又沒有勇氣脫離體制。於是,很多人變成了怨婦。怨婦,就是成天抱怨,說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反正,什麼都覺得是問題,哪裡都覺得不爽。但就是不敢去改變。真的是典型的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其實,這種人很多,但真的不能怪這些人。他們的原生家庭,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已經決定了他們就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