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看修行 | 到彼岸的路,只需要一條船足以

2020-08-27 水殿風來暗香滿

前兩天,我和一位朋友的司機,一個剛退役的特種兵T聊天。小夥子25歲,挺健談的,我們聊得很開心。

由於看了很多關於特種兵的影視作品,尤其是去年大火的戰狼系列,所以我一直對「特種兵」這三個字心懷好奇與敬畏,就問了很多問題。


T在特戰旅呆了五年,立過兩次三等功,參加過維和,也是一個軍事素質過硬的小全能特種兵。由於素質過硬,他經常被借調到其他部門參與考核,他的老班長對這個兵很滿意,一直頗為照顧他。

我問他:「那為什麼要退伍?做特種兵多好啊?」

T說,在特種部隊,比他立功多的多了去了,因為很多人都能在各種技能比武中拿到名次,甚至在國際大賽裡斬獲獎牌,給單位增光添彩。而像他這樣沒考上軍校、沒有突出能力的士官,要想留在部隊裡轉幹,機會是非常渺茫的。


我就很奇怪,因為T剛說過,他是軍事小全能,什麼技能都能拿得起來,身體素質也好,還經常被借調出去替人考試,怎麼會能力不突出呢?

T說,在特種部隊裡,是具有特種能力的人才的組合,比如有人傘降厲害,有人潛水厲害,像他的老班長就是爆破厲害。這些人也許綜合能力不是很強,但他們都在某一個領域能力特別突出,是領導一定會努力留住的人才!

但T正好相反,他橫向什麼都會點兒,但縱向就沒有任何一樣是突出的了。這樣在特種部隊裡很難立功、獲獎、出頭,所以轉士官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


聽了小夥子這些話,我也想到了自己。

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挺聰明的,學什麼都是一學就會,做什麼也都是上手比別人容易,所以總是有點飄飄然,看不上那些做笨功夫的人!

但是,老天待人永遠是平衡的——我這種看似什麼都行、什麼都會的背面,就是什麼都不深入鑽研,做什麼都不想花時間,就是求快、求好看而已。所以,看似我什麼都會,但其實我沒有一樣是真正能拿得出手的。


在我大學的時候,由於有點小聰明,我成績一直很好,所以我從來不去圖書館或自習室佔地、複習功課、背單詞。我同寢的室友們四年花在圖書館的時間,我都拿來出去玩耍了。即使是這樣,四年的大學生涯中,我還是拿了四年的一等獎學金,免學費,畢業還得了個「三好生」。所以,我一直覺得那些「傻」學習的同學們很可笑!

但是,時間從來不會辜負人。臨到畢業時,用了四年時間在圖書館背單詞的室友們,一個個操持著熟練的英語,有的去了全球四大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有的去了世界500強企業,而我的英語水平卻僅限於能考一個試卷上的好成績而已……


到了32歲,我開始參與《道德經》的學用,進入了一個自我修煉的狀態裡時。但我也只是在形式上做得多,但真正深入改正自己習性少——應該說,我始終處於自己的舒適區裡,不願意出來

所以,別人誇我主持好、寫的東西好,但我知道那不過是如同我在大學時候所做的一樣,都是在吃我自己的老本而已!對於生命能量的累積,我其實並沒有進行多少……

我就像龜兔賽跑裡的那隻兔子,起點高,跑得快,但是不精進,不持久,不願意多花力氣去術業有專攻。所以,兔子即使再有天份,但天天躺在樹下睡懶覺,再好的命運到頭來也會空轉!

可烏龜不一樣,它這一生沒有那麼多天賦供他揮霍,只能做一件事。所以烏龜埋頭苦幹,心無旁騖,一步一步走的雖然慢,但不急不停,最後也能到達終點,甚至超過懶惰的兔子。


所以,有時候想想,老子說的「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的道理,真是大智慧!

這句話大意是說,有時看上去是受損,但實際上卻是得益;反之,有時看似得益,其實卻是受損。

就像我自己,所謂「什麼都會點」看似是佔了先機,但若是沒有選擇、沒有鑽研,這個「什麼都會點」最後就會變成「其實什麼都不行」!

還有一種人是「只會一樣」,看似挺笨,但他們正因為沒有選擇,就會努力把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做好。然後,不斷做好、不斷完善,最後他們這個「只會一樣」就成了自己最亮眼的天賦特長,讓人無法替代、無法忽視!


我們的一輩子時間有限,不可能什麼都會,什麼都學,什麼都感興趣。否則到頭來,很可能這個「什麼都會」反過來變成了「什麼都不會」!所以,有所選擇、有所放棄,本身就是一種大智慧。

到彼岸的路,只需要一條船足以。腳踩兩隻船,最後一定會掉到水裡的。

所以,與其把一輩子的時間都花到在岸邊找船、試船上,不如認準一條船,把有限的時間花在開船上!這樣,最終我們才能駛向彼岸。


推薦:《道德經終極智慧》請點擊以下文章(均附有語音)

  • 04:
  • 05:
  • 06:
  • 07:

如果喜歡的話,請您給予一個溫暖回復!

哪怕只是簡單的一句鼓勵——您永遠不會知道,有時候,您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別人的一生!

更多道德經生命規律,和真實學用故事,請您關注:

讓我們一起走進生命,了解生命,綻放生命!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看修行 | 有時,我們連別人一句話都受不了
    今天,一位朋友和我們聊天,聊到《道德經》、聊到最近的悟道心得,相談正歡時,手機一響,收到了她一位舊識的私信當時,我們看她看完信息後,面色突然不悅,就問她怎麼回事?她拿起手機讓我們自己看。我和我哥看了一下,也沒太明白,只覺得她這位舊識說話雲山霧罩、頗有些酸文假醋的意味;信息的大意是提醒她:要修少言、修心量、修面相。但這一大段話說的沒頭沒尾,確實讓人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 此岸到彼岸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從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的過程 。 此岸和彼岸之間到底有多遠 ?抵達者說: 此岸即彼岸, 天堂就在當下 !可為什麼我們在此案卻看不到,活不出彼岸的模樣?佛說:「生死此岸, 涅槃彼岸,煩惱中流。 」 在此岸和彼岸之間隔著一條煩惱中流。眾生就是被煩惱中流遮住了眼, 看不到,活不出彼岸的風景 ! 如何度過煩惱中流 ?
  • 朗讀者系列|《道德經》全文-粵語版
    《道德經》全文:粵語朗誦版32:22來自範叔說詠春與洪拳今日溫故而知新,通篇讀一遍《道德經》,從經典之中汲取智慧。自己最喜歡道德經的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自己所修行的武道,是參悟「虎鶴」二形,所編排而成的「虎鶴雙形」。虎屬陽,陽剛至極,卻不失柔弱的一面,雖山中為王,卻不肆意恃強凌弱,濫殺獵食,違天道之行。
  • 《齊善鴻講道德經》是悟道的智慧之作,距離真正的道,還有多遠?
    作為同修身份的人,會從他人的身上吸取營養,《齊善鴻講道德經》分享了他學習、修行和領悟《道德經》的感受,來和修道之人做一個交流,這樣一來,同樣是鑽研《道德經》的人,就會相互對照,相互感悟,從而悟出更多的道。齊善鴻讀完《道德經》之後,有六點收穫如下:第一,突破了自滿與傲慢。第二,把嘴巴上到功夫用在做事上。第三,擺脫魔鬼般的衝動。第四,擺脫自私自賤的魔咒。
  • 博士的路,技師的路,好好修行都是一條出路
    不說婚戀,女人黃金時間就那麼十來二十年,要早點結婚生子,到了三十多歲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拼事業,如果三十多才結婚,那家庭的一地雞毛就會讓人焦頭爛額,即使有餘力去職場打拼,也會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別忘了現在還要生二胎。如果放下事業,年輕時候沒什麼,只是到後來同輩都發展不錯了,跟不上老公的節奏嫌棄你,孩子都看不起你,在親戚朋友中也沒地位,人生黑暗時刻才剛剛開始。
  • 平淡的人生修行
    我原先一直以為修行是一個很特性的詞彙,只有那些「得道高人」、「世外高人」,還有那些苦行僧,他們才談得上「修行」二字。 從西到東,由北往南,我遇到好多人,碰見好多事,大部分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我慢慢理解了修行二字。 我個人理解,「修」是反思,「行」是接著走。連起來就是說「人從每個年齡段走過來都要一定的反思。」此即謂「修行」。
  • 經典|《道德經》洋洋灑灑五千言,到底在講什麼呢?
    如果並非是教內人士,而又僅僅只是想對道教的思想做個興趣了解,那麼筆者在推薦人們閱讀的時候,必然會告知其應該先去閱讀道祖的五千真文,《道德經》。作為道教的首要聖典,《道德經》不論是在教內,還是在傳統哲學流派中,亦或者是在中華文化的整體概念中,都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 道德經看生命 | 埋怨,是心智需要成長的表現
    要知道,埋怨和計較都是心智需要成長的表現——上天給我們眼睛是讓我們內觀自己的,還是讓我們從自己做起,腳踏實地默默無聞地做出成績,很重要!每到逢年過節時,老闆都會給他發大紅包。他父親住院時,老闆和夫人還親自來醫院看望,不但帶來了特效藥,還幫著交了好幾萬的住院費。
  • 道德經看生命 | 人的福德不夠,色身就不健康
    這讓他這個當兒子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於是前一段時間,他就想著乾脆把老母親帶出來旅遊幾天,換個地方,也換換心情。可誰成想,都到了景區了,媳婦也不在眼前,但老太太一想到這件事,還是天天抹眼淚!但是,從吵完架以後,他就一直覺得心臟特別不舒服,結果到醫院一檢查,發現是心臟早搏!這段時間,他一直在進行中西醫治療,現在通過中藥調理,比之前稍微好了一些。但中醫告訴他:「你必須改變你自己,否則還會再犯病。」所以,他說:「以前道德經讀書會這種事,我朋友也叫過我,但那時我一點興趣都沒有。
  • 《道德經》10個經典名句,道盡人生真諦!
    《道德經》這部經典,雖然字數不多,但字字珠璣,句句經典,兩千年來,廣為流傳,經久不衰。今天挑選其中的10個名句,與大家一起分享:一、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第二十三章》簡釋:狂風不會刮上一個上午,暴雨也不會下上一個整天。來勢兇猛的事物,往往不能長久;在修行路上過於勇猛精進,往往也不能持久。二、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 讀書是一輩子的修行
    我一直認為,讀書是我們一輩子的修行!  失意時讀書,讀的是一種平衡。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也許我們都曾有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和豪情萬丈,但星辰浩渺,我們終歸是滄海一粟。也許我們也曾想過,要給年邁的父母安享晚年,要給子女最好的教育,可是往往事與願違,在骨感的現實中,我們焦頭爛額、失落頹廢。
  • 誦讀《道德經》,從陌生到熟悉.
    寧靜喜悅手機拍攝在行其庭先生的指點下,開始每日誦讀《道德經》,目標是連續不間斷的誦讀一百天,因為是古文,對自己也是個挑戰,更好奇自己能否挑戰成功。今天是誦讀整整一百天,用行動持續堅持,我做到了,面對自己又增加了一些自信的砝碼。
  • 人到中年,仍心有不甘,道德經3句話讓你豁然開朗
    人到中年,仍心有不甘,道德經3句話讓你豁然開朗。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老子《道德經》大意:老子認為世間福與禍都是共同存在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即是這個道理。人到中年,再多的不甘心也可以化為以下3句話:1、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大意:有力量的人並非強者,老子認為戰勝別人只代表你是有力量的,但未必是強者,真正的強者是戰勝自己的人。人弱你強,你的強只是「不弱」而已,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建立在別人身上,那樣的你太被動,跟隨著他人腳步匆匆前行,而失去了自我,只是甘願做一個有力量的人而已。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理由無他,只因看了這本《道德經》,看完才知它實在是妙極了。年少初識,還是在金庸武俠的絕世神功《九陰真經》,開篇第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出自《道德經》。不明覺厲!若覺人生迷茫,便來讀一讀《道德經》世人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但其實,讀懂四分之一的《道德經》智慧,就足以讓你過好這一生。所以,它也是無數名人、大咖的「枕邊書」:魯迅曾說,不讀《道德經》,就讀不懂中國文化、在中國社會生存的道理。馬雲行商數十載,只有《道德經》從未離身,他說,古聖人完全能解讀今天的人心。
  • 道德經看生命 | 絕境之中,人更容易開悟
    所以,以後的路,一定要靠你自己!」那位智慧的老師,用她的案例,只說了一句話:「為什麼不感恩呢?你現在還能正常的吃喝拉撒,這就需要感恩!我們總覺得幸福還在外面,需要苦苦去追、去求;而當追不到、求不得時,就感到人生特別痛苦!但我們忘了,此時自己還能正常的吃喝拉撒,還活著,這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 經典語錄丨《道德經》中的7大人生哲理,不讀《道德經》,不懂人生真諦
    今天與大家分享《道德經》其中的七大人生哲理,句句蘊含人生真諦!這句話出自《道德經·五十六章》,意思是說凡是知曉天地萬物變化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質,故而不言。言者不知,則是能描述天地間的道理,卻不能知曉天地變化的本質。只有摒棄一切感知,停止向外追求,才能求得內心的寧靜清澈,所以,要平一致,不看重誰,不輕視誰,這樣便可被天下人所尊貴。
  • 工作,是一條最好的自我修行之路
    工作是提升心智,磨練人格的「修行」。小米和小風兩個人一起進了公司。小米每天都是按時上班,到點下班,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小風則開始思考,我怎麼才能把這份工作做好,發揮我的價值。於是小風開始跟著前輩總結經驗,從中找到可以改進的地方,和領導商量如何實施,在工作上收穫很多。一年後,小風升職調任其他部門組建團隊,小米覺得這份工作太辛苦,跳槽去了其他公司。
  • 對「美」的感悟——源自《道德經》
    今天讀了幾章《道德經》,認真思緒後,理解到了更深層次的「美」。以前我認為T臺上的模特非常美,尤其是看過「維多利亞的秘密SHOW」後,覺得這些天使們無論是身材還是臉蛋真是美得毫無瑕疵。最近看過了「三生三世枕上書」後,發現劇中的東華帝君(非指演員高偉光)也好美。T臺模特和東華帝君同樣都是美,有什麼不同呢?哪個才是真正的美呢?
  • 道德經:心態好不好,就看這兩點
    莫大今天和諸君聊聊《道德經》,這本書不用多講,距今2500年有多,全世界翻譯了幾十個版本,古代的皇子基本人手一本,好像標準版教材一樣。今天只挑了其中一段88字的真言,來講如何培養一個好心態!所以有和無,這兩個《道德經》裡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擁有健康」和「我沒有疾病」其實就是一回事,只是看我們從哪個角度去看待,而看待事物的角度,決定著我們的心態!舉個例子,張三有100萬塊錢,他算是有錢還是沒錢?
  • 選擇一條看起來更艱辛的路
    一直記得稻盛和夫在《活法》裡面說到,如果不知道怎麼選擇的時候,選擇一條看似更艱辛的路往往是結果比較好的選擇我想,不管是哪個選擇,都是一種對人生的磨練和修行,但是往往越是困難,越是艱辛的事情,對人的磨練和修行也就越大,這樣對人的成長的好處也就越大。一輩子一帆風順的人是不會有什麼大的成就或體會的。就好像讀書的時候解答數學題一樣,當我下苦功夫,把那些奧賽的數學題都學過一遍後,再去看平時的數學課本知識,簡直就像切西瓜一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