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太拾廢品遇黃昏戀,面對兒女們的阻攔,這樣做兒女才會支持

2020-08-23 每日情感私房話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34;,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您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您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

很多老人進入晚年後,過得很孤獨,都想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但是很多老人沒能如願,大多數是因為子女的阻攔。小區裡的冷婆婆已經七十多歲了,老伴兒走了很多年,如今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黃昏戀。但是兒女們的一味阻攔,令冷婆婆傷透了心。

冷婆婆有兩兒一女,女兒嫁到外地去了,大兒子在城中心住著在,小兒子住的離得不遠,但是也很少來看冷婆婆。冷婆婆的老伴兒去世後,留給了冷婆婆一棟上下共四百多平的房子。冷婆婆只留了一間臥室和廚房衛生間,其他的房間都租出去了。每個月的租金加養老金一起,也有一萬多的收入。但是冷婆婆很節約,開銷很小,自己還種了點菜,平常也主要以素食為主。手裡的錢,也都是貼給兒女了。冷婆婆一個人的日子過得很孤單,平常也就是跳跳廣場舞,和隔壁鄰居們聊聊天。

前兩年,冷婆婆和社區裡的王大爺認識了。兩個人都喜歡收拾廢品,年紀也相仿,老伴兒也都去世了。來往多了,兩人就產生了感情。冷婆婆就和王大爺談起了戀愛,但是兩個人也都保持了距離,沒有在一起同居。兩人平常就是一起聊聊天,吃吃飯,一起去逛逛超市,一起去逛逛公園。因為有了陪伴,冷婆婆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整個人看起來年輕了十歲,身體也硬朗了許多。

冷婆婆和王大爺的戀情持續了一年多,冷婆婆就把事情告訴兒女們。但是兒女們沒有一個人同意這件事情,覺得這個年紀了還談黃昏戀,很是丟人。也很害怕冷婆婆每個月的收入被王大爺騙走。因為這個事情,冷婆婆的大兒子和小兒子,一個星期來看冷婆婆三次,輪流看著冷婆婆。冷婆婆很痛心兒女們這樣對待自己。冷婆婆也很倔強,沒有因為兒女的阻攔,就和王大爺斷了聯繫。兩個人還是會有往來。

去年雨季的時候,冷婆婆在家裡打掃衛生,不小心滑倒,摔跤了。王大爺知道此事後,不僅送冷婆婆去醫院治療,還守在醫院裡寸步不離,直到冷婆婆的兒女們過來看望,才默默離開。冷婆婆的兒女們,因為工作忙,也沒有很多時間陪伴冷婆婆做復健。王大爺便陪著冷婆婆每天堅持去做復檢,直到冷婆婆完全痊癒。治療期間,王大爺還會燉排骨湯給冷婆婆喝,雖然味道一般,但是很溫暖人心。這件事情過後,冷婆婆執意要跟王大爺在一起,冷婆婆的兒女們也看到王大爺對母親是真心的,便也不阻攔了。但是有個條件,那就是每個月的收入一半上交給兩個兒子保管。冷婆婆也答應了,本來自己也用不了那麼多,而且王大爺自己也有退休金,兩個讓你的收入加起來足夠了。

冷婆婆和兒子達成協議後,就和王大爺正式住在一起了,兒女們也不再阻攔了。王大爺和冷婆婆也沒有領證,因為也覺得沒有必要,兩個人就是想找個伴兒而已,不至於生活過得孤單寂寞。冷婆婆和王大爺每天早上吃完飯後,就去逛逛超市,等到下午就去收廢品。晚上吃完飯就去廣場跳跳舞。兩個人的生活很愜意,很幸福。這種幸福是兒女們沒有辦法給到的,兒女們也沒有時間去陪伴。

冷婆婆能夠找到合適的老伴兒,真的為她感到開心,她不再孤單寂寞了,生病了也有人陪伴。兒女們不應該拒絕父母們找老伴兒,只要對方是真心的,人品好就行。每個人都會經歷晚年,大多數人也會有孤獨寂寞的日子,能遇到一個知心人,不容易,特別是到年老後。竟然做子女的自己沒有辦法陪伴父母,有個人去陪伴父母親難道不好嗎?

歡迎留言討論!歡迎轉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黃昏戀到底靠不靠譜?當事人兒女的這番話太現實
    ,老人家一個人閒在家,平時兒女們不能天天回家陪伴,難免心裡空落落的,有個人一起說話吃飯散步,彌補了這一空缺。 他的兒女對老父親找個伴不反對,但是知道是小蔡後卻不同意,認為兩人之間根本就不是真感情,要不是這套房子和錢財,小蔡也不會看上他對他好。但此時的蘇大強完全聽不進去,還是執意要跟她結婚,為了這場轟轟烈烈的黃昏戀,他不顧兒女的勸說賣掉了房子,一人前去找小蔡,但卻遭到了拒絕,小蔡根本不可能跟一個比她大十幾歲又沒錢沒房的老人在一起。
  • 70歲的農村老漢,一娶再娶,10多年後 ,兒女終於得到了回報
    可這樣平靜祥和的日子只過了三四年,這對老兩口就分崩離析了。事情的起因是薛姨身上的病情越來越惡化,到後來什麼活計也不能做了不說,還要經常花錢去看病。四伯並沒有嫌棄她,每天從地裡忙活完了,再回到家裡煮飯洗衣,伺候薛姨。可他的兒女們不樂意了,他們原來想讓薛姨代替自己好好照顧父親,沒想到反過來還要老爸來照顧她。
  • 「兒女要養老金小本,能給嗎?」聽聽這位70老人的回答,太現實了
    再比如說是兒女,兒女眾多的老人,可以跟著兒女們輪流過日子,哪怕是兒女不多,父母也老了也得跟著兒女過。畢竟烏鴉反哺,父母養大孩子,而父母老了孩子長大了,孩子也應該付出應盡的責任,贍養老人。不僅僅是許多年輕人這麼想的,就連中年人、老年人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 98歲老太和她的兒女們
    我在護理院認識一位98歲的老奶奶,她有5個孩孑,其中三個兒子兩個女兒,雖然兒女眾多,卻是極其合睦,友愛,孝順的一家人,她是護理院裡最幸福的老人。老奶奶三十多歲守寡,當時最小的孩子只有3歲,最大的也才16歲,奶奶一生沒有工作,因為她要照看孩子們。為了生存,她開荒種苞米,黃豆,蔬菜等,還養豬,養雞,養鴨,一家人自給自足,其樂融融。
  • 兒女們做好這4點,才算是真正的孝順老人,70老人說的話很有道理
    某小區的張大爺,今年已經70歲了,他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平時吃穿也很樸素,也沒有發現平時他的兒女們對他有多好,甚至於很長時間也沒有看見過他的兒女們來看望他,按理說他應該對自己的兒女頗有怨言才對。但是現在的張大爺看起來並無絲毫的不悅之色,反倒看起來特別的高興,一天張大爺和小區的老人在一起聊天,有一位老人就對張大爺說:「看起來你兒女對你並不孝順啊?你怎麼還會這麼高興?」
  • 離婚五年,選擇再嫁,如今我依舊感謝兒女的阻攔
    55歲的吳瑩的二婚經歷就如此,她離婚五年,選擇再嫁,如今她依舊感謝兒女的阻攔。儘管都已經成家,但是兒女還會經常來看望母親,也會去看望父親。所以,他們還曾經想撮合父母復婚,怎麼願意去接受一個新的繼父呢?面對兒女的激烈反對,吳瑩有些一籌莫展,甚至產生了退卻的心理,覺得實在不行還是單身下去吧,至於兒女們希望的復婚,她是堅決不同意的。她寧願自己一個人過,也不願再和前夫有所糾纏。
  • 70歲的老人在兒女家住過後,感嘆道:輪流養老象討飯,還是獨居好
    70歲的人,正是需要人照顧,奉養之時。70歲的人,正是弱不禁風,需要人愛護,攙扶之時。70歲的人,正是你把兒女養大,兒女陪你變老之時。70歲的人,正是衰老,孤單,體弱,病纏,需要兒女孝敬,贍養之時。俗話說,養兒防老。又說女兒是爸媽的小棉襖,又體貼,又保暖。
  • 人老了,沒有退休金靠兒女生活是什麼體驗?聽聽這些老人的心裡話
    但讓孫阿姨感到欣慰的是,她依靠這個小飯館把一雙兒女養大,供他們都上了大學。直到兒女們都結婚成了家,她才關了飯館回家頤養天年。回到家後,孫阿姨才發現自己的手裡沒有多少錢,她也沒有退休金,以後的晚年生活,只能靠兩個孩子的支持了。可讓孫阿姨沒想到的是,兩個孩子似乎都不想給她養老錢。
  • 70歲老人真心話:做好這5點,餘生不給兒女添麻煩,養老靠自己
    每個人都要經歷這樣的衰老,在漸老的路上,我們傳統的思想是「養兒防老」。現實生活的高速發展,慢慢的改變了人們的傳統思想,覺得養老靠自己更為靠譜。這樣不僅自己老的有尊嚴,更加老的有意義。既不給兒女增添麻煩與負擔,也讓自己輕鬆的安度人生暮年。時代變化如此的快,如何讓自己的晚年生活的有質量與尊嚴,讓兒女們安心放心的去闖自己的日子呢?
  • 70歲老太哭訴:拆遷款360萬,全給了兒女,老了沒人願意養老
    王老太覺得自己每個月也有1000來塊退休金,再加上兒子女兒每個月也會給點錢,生活基本上也夠用了。然後就按照她想的那樣,把300萬給了兒子,60萬給了女兒,自己是一分錢都沒留。然後王老太就靠著每個月1000來塊的退休金,加上每個月幾百塊的租金,和孩子們給的一些錢,生活得也算不錯。
  • 8旬老太主動給兒女分錢百萬,卻落得無人養老
    舉例說明,一、我奶奶87歲了,在錢的方面就很機智,她堅持不患寡而患不均。無論是我家買房,叔叔買房還是孫子,孫女出生壓歲錢都給大家大致相同。提問中,拆遷戶王老太給兒子三百萬拆遷款,給女兒六十萬其實都不少了,但是比例懸殊,讓女兒只拿到了兒子的五分之一。女兒覺得不公平,兒子覺得家產都是他應得的,可能還嫌少。這樣的做法兒子也不幹,女兒也不滿意,子女心中都不滿意。
  • 一位70歲父親的真心話:我的養老金,都給兒女,原因不過這兩點
    只有到了自己養育孩子的時候,才會明白父母對孩子的那份真心。如今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對於中年人,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又要辛勤工作,又要照顧家庭,各方面的壓力都比較大。也正因此,有些老年人會去接濟自己的兒女。一位70歲父親的真心話:我的養老金,都給兒女,原因不過這兩點。
  • 70歲女人的悲苦:有5千多退休金,卻活成每天靠撿拾廢品過日子
    可現實生活裡,有的老人即使自己有不少的退休金,可到了晚年卻過得不如人意,甚至淪落到靠每天早起撿拾廢品紙箱過日子的地步。究竟這樣的老人是怎麼一步一步成為這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70歲趙大媽的悲苦。傾訴人:70歲趙大媽我今年70歲了,年輕時因為身體因素
  • 3位70歲老奶奶真實感悟:想要兒女孝順,先從"言傳身教"做起
    今天情感故事的三位主人公都已年近70,由於她們年輕時不同的言傳身教,她們得到兒女的孝順也各不相同。龐奶奶(化名)/70歲我今年70歲了,婆婆還健在親戚朋友,周圍鄰居都說我們家是&34;,&34;,可我知道,有今天這樣良好的家庭氛圍,全靠我和老伴四十幾年一點一滴做出來的。我和老伴結婚時和他父母住在一起,後來生了兩個兒子,成為三代同堂的大家庭。
  • 人到晚年,怎樣和兒女相處?其實!放手便是兒女相處的最高境界
    李老太就是這麼一個老太太,她的兒子都快五十歲了,她還總是放心不下這個兒子。有一次兒子說要出門買幾個饅頭吃。這可是把李老太給擔心壞了,生怕兒子出了門會迷路,非得要跟著去,兒子反感的不行。如果是想要跟兒女們相處的好,最高的境界就是放手,學會如何放手,才能有個幸福的晚年,你的孩子們也會幸福的。
  • 70歲找個老伴,兒女不同意,孩子們究竟在反對什麼?
    在看待老年人婚戀問題上,我們的社會充滿了包容和理解,很支持「黃昏戀」。但是,子女對此卻會產生牴觸,亦或者顧慮重重。他們究竟在反對什麼,有何顧慮?敘述者:70歲,男,一兒一女可惜,我人到70反而看不開了。自從老伴走了之後,孩子們也很少來看我這個糟老頭子,我知道孩子們忙,咱也不給他們添亂,自個能動就別麻煩孩子,我一直這樣想,也一直這樣做。即使是孩子媽在的時候,我們老兩口也很少去麻煩孩子,畢竟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他們生活平平安安我們就很欣慰。自從5年前老伴癌症去世之後,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 3位70歲老奶奶真實感悟:想要兒女孝順,先從「言傳身教」做起
    想要得到兒女的孝順,父母要從言傳身教做起,讓孩子親眼看到父母對爺爺奶奶孝順的樣子,只有這樣以身作則,以自己為榜樣,才能讓兒女從潛移默化中效仿,並自然而然地建立孝順父母的觀念。今天情感故事的三位主人公都已年近70,由於她們年輕時不同的言傳身教,她們得到兒女的孝順也各不相同。龐奶奶(化名)/70歲我今年70歲了,婆婆還健在,已經90出頭了。
  • 72歲老太給兒女的遺書:感謝你們3個給俺養老,但俺後悔生了你們
    下面一位72歲的老太留給兒女的一封遺書,讓人看了不禁淚目。二、真實案例我是陳老太,今年72歲,我的腿從年輕時就患上了骨刺,現在已經癱在床上好多年了,我有三個子女,老伴在孩子小時候患腦瘤走了,我靠撿垃圾把三個孩子艱難養大。
  • 「原創」海豐阿東:半路夫妻老來伴,為了兒女各東西,悔之晚
    「原創」海豐阿東:半路夫妻老來伴,為了兒女各東西,悔之晚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是在健身房裡面認識的。女的是一個農村的婦女。因為他的孩子讀書讀的挺好的。考上了大學並分配到了這個城市。於是他也就來到了這裡。他的老伴在幾年前因為生病去世了。現在他住在孩子的家裡。男的是從一個企業裡面退休的。
  • 人到老年,半路夫妻與親生兒女,哪個更靠譜?3位70老人這樣說
    70歲的丁大爺我今年70歲了,兒子在外地成家,一年到頭也回不來幾次,女兒在同一個城市,可也是過年過節的時候來看看我。70歲的周阿姨我今年70歲了,我覺得人老了,半路夫妻靠不住,還是要靠自己的兒女才是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