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太主動給兒女分錢百萬,卻落得無人養老

2020-09-19 書書書三

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我們專注於中老年人的情感和健康問題,大家可以點擊右下方的訂閱按鈕免費訂閱我們的頻道,希望我們的影片能給您帶來一些幫助與啟示。今天,志恆在網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王老太房子拆遷後分得360萬,給兒子300萬,女兒60萬,現在兒女都不贍養。為什麼?對此網上的回答也是各執一詞,不過,和大部分網友不太一致的是,志老人著實不該把生前所有的家底有多少分多少給子女,自己千萬要留一手,接下來看看不同朋友們的意見吧。如果您有什麼自己的想法,直接下方評論,留言和廣大中老年朋友在線交流。第一個觀點,不是錢的問題,首先不是錢不錢的問題,是教育思想上的問題,有沒有拆遷款,他們不想養還是不會養你。你把他們當兒子當女兒,他們卻從來沒把你當做父母來看待,就像寄生蟲一樣寄生在你身上。當你沒有營養可供給的時候,就會被遺棄。有點良知的會把你送到養老院,沒有良心的你的死活和他沒有任何關係。其次,現如今社會的風氣,以前人們雖然很窮,溫飽都是問題的時候,溫暖卻到處皆是。現在每天大魚大肉寒心的事情卻歷歷在目。遇到事情總想著去逃避去推卸責任,像這樣的事情才剛開始發生。有許多的話也不知道怎麼說出來,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心裡就很難受。如今的社會究竟怎麼了?為什麼有些人窮死了不偷別人一個麵包,有些人明明什麼都不缺,卻要去貪圖一點點小便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規矩大家為什麼不去遵守,闖紅燈,碰瓷,涉黑路霸,說到底還是教育不到位,太缺乏思想教育了,我太希望這世間到處充滿著愛,充滿著感動。

第二個觀點公平問題,王老太拿到補償款首先就做錯了一件事,一碗水沒有端平。給兒子300萬,女兒只給60萬,偏袒兒子,就是因為偏袒才造成女兒心裡生氣,所以造成沒人伺候她、沒人養她,一碗水得端平,不患寡而不換軍。舉例說明,一、我奶奶87歲了,在錢的方面就很機智,她堅持不患寡而患不均。無論是我家買房,叔叔買房還是孫子,孫女出生壓歲錢都給大家大致相同。用奶奶的話說,一碗水得端平,雖然內心可能端不平,表面上謙和,禮金的事情上一定要盡力公平,因為奶奶見過太多子女家庭,因為父母偏心,財產分配不均,導致最後沒有一個子女贍養的悽涼下場,得到多的是被偏愛、被溺愛的,這種子女大多沒出息,吸血鬼、啃老族、指望他們養老,怎麼可能。他們已經習慣了索取,得到少的,甚至得不到的任何事,不被父母喜歡的那一方讓他們贍養,很多子女是咽不下這口氣的。有些人終其一生就想求個公平,被父母不待見,還盡力養老的人是大部分人,但也有因此而不贍養老人的。就比如提問中的女兒。提問中,拆遷戶王老太給兒子三百萬拆遷款,給女兒六十萬其實都不少了,但是比例懸殊,讓女兒只拿到了兒子的五分之一。女兒覺得不公平,兒子覺得家產都是他應得的,可能還嫌少。這樣的做法兒子也不幹,女兒也不滿意,子女心中都不滿意。

王老太錢花光了沒撈到好,這就為以後埋下了禍根。兒子覺得你不是給女兒錢了嗎?她養你,女兒覺得老太太很不公平,應該由兒子贍養。還是那句話,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是不能有任何附加條件的。別說360萬給了60萬,就是一分不給這個女兒,該贍養也得贍養,而且一點義務也不能耽擱。這是法之規定,容不得你任性。老人的拆遷款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如何處理是她自己的事,他們就是扔到大街上,誰也不管,誰也不能去左右他們的支配權。實際上,類似現象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很多父母在分配家庭財產時往往都偏向於兒子,把女兒視為外人。在分配家產時,好一點的會象徵性的給一些,不好的就直接不考慮女兒。但是有些父母在贍養的時候卻要求兒女們一視同仁,所以這種分配上的不公也導致了很多家庭的矛盾。從情理上來講,父母的這種分配是不公的,雖然自己的錢財可以任性,但作為父母來講,在對待子女上還是應當一碗水端平。不管是兒是女,那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為什麼非要分個厚此薄彼呢?這種偏向的分配方式不但會讓子女記恨父母,心裡疙疙瘩瘩,還會影響到子女之間的和諧。所以說,一個好的聰明的父母在這方面應該是公正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兒子,女兒都是親。第三個觀點,自私點,應該留一手。王老太拿到補償款時,應該把三百萬大頭自己留著養老,六十萬給兒女各分三十萬。

王老太應該把親戚朋友請到家裡,當著大家兒女的面講清楚,剩下三百萬留著養老,將來誰對自己好自己就跟誰過,如果死後剩錢,誰對自己好錢就全部分給誰,誰對自己不好一分都不給。要是兒女都孝順,平均分這筆錢。最後,當著親戚朋友的面立個字據。老人善良仁慈,心想把錢都分給兒女,兒女將來肯定贍養她,錯就錯在一分沒了,大錯特錯分錢不公平,偏袒兒子。這也是要和大家說的,之前志恆也在很多篇文章中提醒廣大中老年朋友們,千萬要留一手,在健康上留一手。人活著就是得活的健康,因為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少給家人子女添麻煩。健康的身體沒有,名利金錢等統統都是零。如果失去了一次,其他都等於零毫無意義。所以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的活著。老本上留一手,都說子承父業,很多老人覺得自己的房子財產遲早是子女的,所以就想著早點轉給子女,另一方面也換得子女的專心贍養。可現實生活中有不少老人最後差點無家可歸。所以在老本上最好還是留一手,有了自己的老窩,才住得踏實,活得自在。經濟上留一手,俗話說人老西子,人到老年,往往把赤子之心傾注在對兒女經濟的幫助上,但還是留一手好,讓自己保持經濟獨立。老年有足夠的積蓄,任何時候才有底氣,不靠別人也能過好自己的生活。明智的父母都不會在活著的時候把財產全部分配給子女,要給自己留下後路,子女再孝順,手上有錢辦事不難,也不用看子女臉色求贍養,大不了自己花錢請保姆護工。

分配不均更是父母財產分配大忌,一碗水得端平,不患寡而不換軍。對於這個問題,您是怎麼看的呢?本期節目就分享到這裡,如果您覺得這個影片不錯的話,請給我們點讚轉發,同時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您的看法,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


相關焦點

  • 70歲老太哭訴:拆遷款360萬,全給了兒女,老了沒人願意養老
    王老太覺得自己每個月也有1000來塊退休金,再加上兒子女兒每個月也會給點錢,生活基本上也夠用了。然後就按照她想的那樣,把300萬給了兒子,60萬給了女兒,自己是一分錢都沒留。然後王老太就靠著每個月1000來塊的退休金,加上每個月幾百塊的租金,和孩子們給的一些錢,生活得也算不錯。
  • 身家百萬又兒女雙全,無人養老竟是「自作自受」,原因讓人唏噓
    人們常說兒女雙全是一個人最大的福氣,因為兒子可以給自己養老送終,女兒是貼心的小棉襖。這種說法看似沒什麼問題,實則隱藏著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卻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幾十年前,認為女兒嫁出去了就跟這個家沒關係了,只有兒子才能照顧父母,給父母養老送終。
  • 十個子女,一個娘,九旬老人的養老問題只能排在財產之後嗎
    所以,就算養老在敬老院,送終呢?不還是你的兒女及其他親人嗎?錢再萬能,也代替不了活人的功能,還是真正面對現實,處理好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為正道吧。從左依次為二兒子記者老八老三老七01河南登封永峪村九旬李老太
  • 當你老了,需要養老時,會選擇跟子女一起居住嗎?
    大家好,說說中老年人的心裡話,我是你們的銀髮姐人老了,都會面臨一個養老的問題,這其中就牽涉到一個難題,是選擇跟子女一起居住呢,還是選擇自己獨居,或是選擇到養老院居住呢?銀髮姐,跟很多老年朋友聊過這個話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跟子女一起居住為什麼選擇跟子女一起居住?
  • 存款百萬的退休老人哭訴:我有房有錢,兒女雙全卻晚景悽涼
    還有一句就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人親。以上所說的意思是一個人只要有一定物質基礎就不愁沒人親近,芸芸眾生,果真如此嗎?眼前一位退休老太太,每月退休工資7000,還存款百萬,有房有錢什麼都不缺,而且一子一女,可謂兒女雙全,可她的兒女對她都是敬而遠之,也並沒其他人親近她老人家,可以說是孤獨相伴,晚景悽涼。
  • 61歲老太和18歲小夥網戀,連哄帶騙40多萬沒了
    #6旬老太網戀被騙40萬#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網戀這種新型婚戀方式也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因為看不到、摸不著,這種網戀更考驗的是雙方的真實感覺,因此這種方式在年輕人中也很常見。但任何事都有例外,利用網戀來進行違法行為的活動也在繼續。
  • 7旬老太被兒媳送進養老院,含淚哭訴:月子仇真的記一輩子嗎
    7旬老太被兒媳送進養老院李老太今年70多歲,因為身體不適,所以她向兒子提出與他們一起住。但沒想到兒媳婦卻將她選擇將她送到了養老院,說是他們夫妻忙於工作,沒辦法很好的照顧李老太,而養老院能夠給她更好的照顧。
  • 六旬老太幡然悔悟,卻無人接受,該原諒嗎?
    王老太六十多歲了,養育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外人看來,這個家庭兒女雙全,從來也聽不到吵架聲,家裡家外都是一片和睦。年初,王老太死了丈夫,孩子們都在外打工,聽說了父親去世的消息,都回來了,喪事辦了三天,接著就是燒頭七三七五七,女兒女婿工作忙,就先回去了,剩下兒子兒媳,等著給父親燒過百天再走。
  • 讓兒女心甘情願給父母養老的妙招:以身作則
    「要是兒女不孝,我就去住養老院。一個人居住,那寂寞的感覺會讓人度日如年。」跟兒女同住,得到兒女的照顧,這是養兒防老思想觀念的最終目的。在很多人看來,如果老人無法跟兒女同住,就說明兒女不孝順,忘恩負義,不肯贍養父母。
  • 一個80歲老人的心酸:坐擁一棟樓,沒人給養老
    八旬老太,兒孫滿堂,坐擁一棟樓,卻無人養老?李老太有三個兒子,三個孫子,在長沙繁華地段有一棟三層樓房。都說養兒防老,在外人看來,李老太應該很幸福才對,為什麼說老無所依,沒人養老呢?2013年老伴死後,李老太就搬到大兒子家住,老房子就用來出租,房租分為三份,三個兒子一人一份。
  • 72歲老太給兒女的遺書:感謝你們3個給俺養老,但俺後悔生了你們
    下面一位72歲的老太留給兒女的一封遺書,讓人看了不禁淚目。二、真實案例我是陳老太,今年72歲,我的腿從年輕時就患上了骨刺,現在已經癱在床上好多年了,我有三個子女,老伴在孩子小時候患腦瘤走了,我靠撿垃圾把三個孩子艱難養大。
  • 王阿姨家裡拆遷,分給兒子300萬女兒120萬,卻鬧得無人贍養
    王阿姨家裡拆遷,分給兒子300萬女兒120萬,卻鬧得無人贍養本文主角王阿姨,家裡拆遷,獲得了420萬的拆遷款。王阿姨的對象,在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王阿姨含辛茹苦的把一雙兒女,養大成人。王阿姨作為單親媽媽,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兒女最好的成長環境,從來沒考慮過,自己年老後的生活。
  • 我存款百萬,以為有錢了就養老無憂,如今我發現自己想錯了
    我存款百萬,以為有錢了就養老無憂,如今我發現自己想錯了許多老人抱著養兒防老的思想,他們覺得將來老了,只有指望著兒子養老,就算女再孝順,終究是別人家的兒媳,到頭來自己不能動彈了,還得指望兒子兒媳。養兒防老真的靠譜嗎?往往現實生活中,女兒比兒子更孝順。
  • 65歲嶽母手握百萬,女婿去借錢周轉被拒,8年後卻找女兒養老
    所以在兒女婚事上,通常會給予忠告,希望兒女能找個家境優渥的另一半。可是感情的事充滿了不確定因素,有時候感覺對了,哪怕對方是個窮小子,女孩也會義無反顧跟隨。有句老話叫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指的是,不能因為膚淺的表象便否定一個人的能力,要知道年輕人身上有無限潛能,只要勤勞上進不氣餒,終將會實現夢想,讓心愛的女人過上好日子。
  • 老伴車禍去世兒子拿走百萬賠償金,母親不找兒子卻找女兒養老!
    但在潛移默化中,父母還是會偏心於兒子,尤其是兒女多的家庭,父母對於女兒,多半還是會忽視。人心都是肉長的,被忽視久了,親情會變,心也會寒,尤其是在分配家產的時候,早早把女兒排除在外,更是讓女兒心寒。劉大媽夫妻倆,有兩兒一女。兒女們,很早就結婚成家立業了。劉大媽先後幫兩兒子帶大了孩子,兒女們也算孝順,老兩口就想著安安穩穩過好晚年生活。
  • 今日話題:八旬老太孤身赴京追星〡早安,張家界
    #八旬老太孤身赴京追星# 一八旬老太因迷戀某當紅男星,聽說其將在首都機場參加活動,便於6月9日晚獨自從上海買機票來到北京 張家界新聞 2020年全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張家界提供8個崗位。 6月20日至25日,南航取消了張家界至北京航班。國航CA1359/CA1360由原來的每天直飛改成每周1357四班。
  • 68歲老太在子女家各住一個月,終於看清了他們的「真面目」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來自訂閱者68歲黃老太的自述生一場大病後,在兒子,女兒家各住了一個月,明白了這個道理。看完之後有什麼感想?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都說將心比心,小的時候做長輩的對孩子們付出全部精力,可是孩子們又真的能夠知恩圖報嗎?老人到了晚年,應該依靠誰也成了一個問題。而下文這個老太太在一個月中就知道了,誰才是最靠得住的。
  • 七旬老人4個兒女卻無人贍養,背後原因很現實,養兒防老不可靠
    典型案例先前見到過一個事情,是有關老人家無人送終養老的事,引發了很多人的重視。兄弟倆的話全是這般的相同:「我媽自己不缺錢,那時候她分錢的時候就沒給我分多少錢,我和我妻子全是依靠自己奮鬥出來的,倆人的口頭上回應這般相同,也是免不了使人寒心,這下總算明白為何兄弟倆不給她養老了。那時候到場的鄰居就在反問道,為何她的閨女也不願意給她養老呢,後來兩個閨女的看法則與兒子迥然不同。
  • 66歲老太:在兒子和女兒家各住了一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導語:66歲的林老太原本是和老伴住在一起,兩個人住在鄉下相依為命。那時的林老太認為晚年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的老伴,但沒有想到有一天老伴竟然不知不覺在睡夢中去了。老伴走了之後林老太很難過傷心,果然人命在天不在己,老伴說走就走。明明說好兩個人一起做伴,現在徒留下她一個人,多悲涼 。
  • 《喜喪》:85歲老太有6個子女卻無人照顧,牛棚裡老鼠藥結束餘生
    《喜喪》就是底層農村養老的最真實寫照:85歲的林郭氏老太,為了六個孩子有娘,35歲沒了丈夫,但是她沒有再嫁,也沒有拋棄任何一個孩子,一個人拖著幾個娃撫養長大,那時候最大的13歲,最小的9個月。最先去的是老四家,在縣城裡住的老四比其他兄弟條件更好,老四開著車接林老太去城市裡生活,老四媳婦可不樂意,恨不得住一天就把她攆走。老四媳婦規定老太坐的沙發只有一個位置,這個位置用布鋪好,這是在嫌棄老人髒。老太帶的被褥直接放儲物間,也沒有拿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