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人到晚年,老人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無拘無束的安享自己的幸福晚年生活才對,畢竟老人辛苦了大半輩子,只有真正的老了以後,才敢說餘下的時光是屬於自己的。
尤其是對於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來說,他們就更應該好好的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才對,因為他們手裡面有退休金,那麼他們至少不會為了物質生活發愁才對,自然就有「資本」去享受膝孫環繞的晚年生活。
雖然話是這樣說的,但是有的時候,我們有些老人明明有退休金,而且退休金還不是很低,可是他們依然會在退休後,就去出門打工掙錢,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曹大爺今年已經68歲了,他有3個子女,他年輕的時候在事業單位上班,他現在每個月的退休金有7000多塊錢,按理說,以曹大爺目前的這種情況,他就應該在家頤養天年才對。
可現在的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也就是說雖然曹大爺已經68歲了,而且每個月還有7000塊錢的退休金,但是他現在就是已經離開自己的家鄉,在某個城市的小區裡面,給小區做綠化除草工作,每個月有3500塊錢。
雖然這項工作並不是很累,老人也能幹的動,但是曹大爺畢竟已經快70歲的人了,幹什麼事情就不能跟年輕的時候相比,尤其是長時間的彎腰起立,年輕人都有不適的時候,更何況是他呢。
看到這裡,很多人就有點不解了,難道說曹大爺這是發揮餘熱,想給自己找個事情做,以此來打發退休以後的無聊時光嗎?還是說曹大爺這是想抒發一下自己的「情懷」呢?
其實這些答案都不對,曹大爺之所以已經68歲了,而且每個月還有7000塊錢退休金的情況下,還依然選擇出門打工,主要就因為下面這4個原因。
為什麼老人7000退休金,還要出門打工賺錢?老人說出4個原因
很多時候,雖然說老人把子女撫養成人,就是盡到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那么子女以後的生活,就應該由他們自己來承擔和負責,話雖如此,可事實上,要是子女真的就是生活窘迫,又有多少老人還能就是「置之不理」?
曹大爺說:「我的小女兒做生意賠錢了,現在每個月光給銀行還的利息錢,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小女兒才30多歲,頭上就有不少的白頭髮」。
曹大爺直言:現在女兒生活成這樣,我不可能就是裝作沒看見,我雖然能力有限,但是我每個月都會從自己的退休金中間拿出一部分給她,不為別的,就只為給她減輕一點生活壓力,這樣我心安。
我們都知道很多老人,都有「隔輩親」的心理,也就是說老人在面對自己的孫輩們的時候,都會特別的疼愛他們,只害怕孫輩們受什麼委屈,尤其是孫輩們有什麼困難了,大部分老人通常都會在第一時間給予幫助和扶持。
曹大爺說:「三個子女的經濟狀況都很一般,孫輩們每年上學的學費和生活費等等,也是不小的開銷,現在養大一個孩子真的不容易」。
曹大爺覺得:孫輩們學文化,接受更高的教育是好事,現在子女們的經濟狀況不是很好,我理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和支持他們,這也是我作為爺爺輩的,應該做到的事情。
人到晚年,大部分老人就要去選擇養老院條路,這是一種趨勢,只是現在的養老院質量,真的就是良莠不齊,老人就都想去好的養老院,可是好的養老院收費高,要是老人到時間經濟不允許,是很難進入到好的養老院的。
曹大爺說:「我們那邊服務設施和服務質量,好一點的養老院,現在每月每個要收費3000多塊錢,而且這還針對的是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要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收費還要更高一些」。
曹大爺覺得:自己這點退休金,要負擔老兩口以後的養老院費用,那真的是有點「杯水車薪」,要是平時再有個什麼「小病小災」的話,那麼這點退休金,要真是用起來的話,這是遠遠不夠的。
人到晚年,最害怕的就是身體得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讓老人就必須常年吃藥,老人不僅身體遭罪受累,而且每年也需要花費不少的金錢,要是老兩口都要常年吃藥的話,那要花的錢就更多了。
曹大爺說:「自己和老伴兒都有慢性疾病,雖然不是特別的嚴重,只是老兩口需要常年吃藥,短時間還沒什麼,可長時間下去,也需要花費不少的錢啊」?
曹大爺坦言:雖然說,自己老了,打工也賺不了多少錢,可是多多少少也能貼補一點家用,總比給別人要錢花,要好過的多吧?而且看病吃藥的錢也不能省,自己要是不想辦法掙錢,還能怎麼辦?
上面曹大爺的這4個理由,都特別的真實和現實,並無一點煽情的地方,而更多的時候,真的就是老人不得已,而做出的一種選擇,相信我們和曹大爺有此經歷的老人,估計多半都是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老人需要注意的就是,不管幹什麼事情,首先:要保證自己有個好身體;其次:人老了,就要多替自己考慮一下,畢竟餘生的時光已經不多;最後:端正心態,平常心對待一切。
而且為人子女的,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可能,讓老人過上幸福快樂的晚年生活,即便是子女做不到這點,也不能讓老人就一直還為自己操心和煩惱,要真是這樣的話,那麼真就是我們子女的不是了。
所以說,人到晚年,每位老人就都是很不容易的,我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在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樹立關愛老人、幫助老人、理解老人等等這種識形態,那麼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句話,自然就會在我們的老人身上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