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人送去養老院,是不是不孝?

2020-09-06 毅觀養老

有件事,讓陳先生夫婦日漸犯難:照顧年邁的父親愈發吃力,往後可怎麼辦?


送爸去養老院吧!

爸有兒有女,怎麼就得住養老院了?

自從爸徹底走不成路後,洗個澡都能摔倒,我們就算有時間,也沒能力照顧好啊!

那送養老院,你就不怕別人閒言碎語嗎?再說了爸也會不開心的


這已是為父親養老問題開展的第五次家庭會議,仍以爭執告終。


本來與弟弟說好輪流照顧父親,一家住一個月。


隨著老人照料難度的增加,兩家媳婦都不太樂意,寧可出錢也要把老人送去養老院。


-1-

是否,

只有親力親為的照顧才是孝順?


知乎上,有網友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確實常有人覺得,養老院跟福利院一樣,都有著難以避免的「被拋棄」味道。


即便是年輕一代,對養老院的認識也存在或多或少的誤解,甚至認為那是一個等死的地方。


節目《我們的師傅》中,大張偉對將父母送去養老院的態度


許多人認為:對老人,親力親為地照顧才是孝順。


我們在探訪時就碰到這樣一戶人家。


91歲的蔣婆婆已經好幾年沒出過家門,日常由五六十歲的子女輪流照看。


見到蔣婆婆時,她獨自坐在床上,低頭,眼睛緊閉,雙手拿著棉籤一根根數著。


「那是她的玩具。」女兒潘阿姨說。


正在低頭數棉籤,玩著自己小遊戲的蔣婆婆


15年前,蔣婆婆因摔跤傷到腰椎和脊椎,此後只能通過輪椅出行。


9年前,她檢查出大、小腦萎縮,眼睛和耳朵功能也退化,成了一位失聰、失明、失智、失能的老人。


66歲的潘阿姨肩負起照顧老人的重任。她每天早上七點多從家裡出發,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晚上六點半給母親做好飯後,再坐公交車回去。


體力上可以堅持,最主要還是心累。」潘阿姨感嘆,蔣婆婆分不清白天黑夜,有時半夜兩三點還會醒了在房間裡嚷嚷,「還不給我弄點吃的哦!」


沒辦法,家人又必須起床給她做點吃的。對老人進行身體和精神雙重照護,潘阿姨顯然力不從心。


然而,阿姨依舊很難下決心把蔣婆婆送去養老院


一名網友將老人送去養老院後,陷入自責


這不是個案,探訪中的老人與照顧者普遍認為:養老院是養老方法中的下下策,子女把父母送往養老院則是不孝順的表現


-2-

我們不認可養老院,

到底是在不認可什麼?


《讀者》曾提及,90%的老人都不願意住進養老院。即使住進,60%也是出於考慮到子女的難處而住


關於這個現象,網友也是各有各理:


@胖子 當初生的時候,全社會約定俗成養兒防老,現在養兒的義務履行完了,被養的權利沒享受到,自然會不認可。

@很難 中國人的傳統是看重親情的,兒孫滿堂聚在一起是老人晚年幸福感的重要部分。如果去養老院,這些都要大打折扣。

@愛走路的兔子 家人要怎麼照顧?送一個好的養老院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在養兒防老傳統觀念的禁錮下,許多人不接受的其實是這背後 「不孝」的罪名。眾多的言論中,鮮有人站在老人立場,去討論什麼樣的方式更利於照料老人。


「九成以上的失能老人由家人照顧,但大部分家人並不知道如何科學地照顧老人。」


「益多公益服務中心」執行主任張樂川介紹了一個事例:一位王叔叔在照顧80歲的失能父親時,試圖採用「公主抱」把老人移到輪椅上,結果造成自己手臂脫臼……


圖源:益多公益官方網站


張樂川經歷十年的從業觀察發現:大多數家人照顧者因為各種原因,都只顧得上老人們的起居,確保其安全,沒有凍著、餓著、摔著。


許多家人在照料時,更多還是使用自己摸索出來的辦法,並且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正確與老人溝通、照顧方式不正確、缺乏養老相關知識、忽略精神陪伴等問題。


他表示:「大家缺乏科學的養老意識」。


《奇葩說》辯題,「父母提出要和某老夥伴去養老院養老,我該支持還是反對?」正反陳銘觀點


養老院照料與居家照料最大的區別在於「適老化」。


許多家庭在照料老人的時候並無此意識,相比之下養老院更能提供適老化的養老環境,把老人送去養老院並不代表子女不孝。



-3-

然而,

養老院的大門並不對每個人常開


早在2012年,《中國日報》就報導稱,北京某條件優越的公立養老院早已床位滿負荷,還排了9000多人想住進來。


2018年的數據顯示,中國養老服務機構的床位缺口已經達到914萬,且增速還在上漲



此外,許多養老院也在受困於護工的缺失。


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的一項數據表明,至2020年,隨著中國的半失能和失能老人數量增加,養老護工崗位應達到657萬至731萬,目前的缺口高達300萬到500萬人,流失率還達到40%至50%。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許多國家都普遍存在,各地也在探索各色各樣的養老方式。


比如瑞士的時間銀行,人們把年輕時照顧老人的時間存起來,等到將來自己老了需要照顧時,再拿出來使用。


這種「未雨綢繆」的方式也被當地許多小年輕pick~


圖片源於網絡


杭州一家養老院的方式與「時間銀行」也有相似之處,推出「年輕人低房租住進養老院」的創新方式。


住進去的年輕人月租只要300元,但前提是每月服務老人的志願總時間不少於20小時



-4-

「養老教育」或許是一個出口


即便是養老護工足夠,許多家庭還是會猶豫的。」張樂川介紹,原先每月志願者都會走訪社區的失能或是空巢老人,為照顧者免費介紹專門的護工或社工,但他們的服務就需要收費。


在項目服務過的上千位老人及其家庭中,「只有一家人願意為此付費」


由於人手和資金缺乏,目前機構服務對象縮減至五六十家。



「我們希望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一些養老問題。」


在一次臺灣公益學習中,張樂川了解到一項國外常見的社會服務—— 「喘息服務」。



回來後,張樂川便將其帶到四川。


他梳理了機構服務過的上千位老人及照顧者的情況,總結出的100種焦慮,形成名為「喘息100」的服務。


「喘息100」服務分為社區和居家兩種模式。


社區服務主要是依託日間照料中心,舉辦各種活動吸引老人參與。居家服務則是社工上門服務,為失能老人提供基礎的護理及陪伴等。



在 「居家養老」佔主體的社會現狀下,想要進一步解決養老問題,還需要給照顧者賦能。


照顧者和科學養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很大程度上也是照顧者焦慮產生的原因。」因此,張樂川提出了「養老教育」的概念。


機構開展護理知識培訓


相比於一線服務,她更希望用教育去改變人們對養老的認識。


在這種認識下,機構把「喘息服務」的重點轉移到對照顧者三方面賦能上。

圖源:益多公益官方網站


不僅疏導照顧者的焦慮,還培訓家人科學照顧老人的洗澡、如廁、吃飯等問題,教授如何挑選合適的輪椅、坐便椅等工具。


日間照料中心裡擺放的各類老人照顧工具


「養老照護真的很不容易。」


這是普遍背負著贍養父母重任子女的心聲。


在「要不要把老人送去養老院」這道選擇題上,難就難在不管選擇哪個答案,它都難以評判對錯。


我們不能認定在家照護就是錯的,更不能認為送去養老院就是不孝。


成年人的選擇常常不以對錯來判斷,而是更能接受哪方需要的犧牲妥協。


你是怎麼看待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呢?


來源:騰訊公益+

相關焦點

  • 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就是不孝?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因此,目前2020年了,仍然還有大量的人認為,自己父母要自己親自侍奉養老,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就是一種不孝的行為。逃避照顧父母的責任是可恥的。那麼,這裡就衍生出一個問題:送老人住養老院究竟是不是一種不孝的行為呢?本文益養老智慧養老平臺小編,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為大家分享。
  • 老人住進養老院,並不都是兒女不孝
    這時,黃渤建議,把父親送去養老院,有專業人員陪伴照顧左右。一是父親不會走失,二是母親也能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好自己。所以,對於持這種觀念的人來說,如果誰將父母送到了養老院,這種行為就會被定義為不孝,或被說成沒有責任心。
  • 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過來人說出心聲:這是我能給的最好的了
    在節目《忘不了餐廳》中,黃渤、李娟教授等人對家裡老人的照顧問題進行了一次討論,在網絡上引起了一些爭議。原來,其中有幾位嘉賓家裡的老人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老年痴呆,由於家裡不便照顧,就把老人送進了養老院請專門的護士來貼身照顧,但是這樣的舉動卻被一些人評價為「不孝」。
  • 把老人送養老院就是不孝?關於對養老院的誤解,我有話要說……
    因此,目前2020年了,仍然還有大量的人認為,自己父母要自己親自侍奉養老,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就是一種不孝的行為。逃避照顧父母的責任是可恥的。那麼,這裡就衍生出一個問題:送老人住養老院究竟是不是一種不孝的行為呢?筆者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為大家分享。
  • 黃渤: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能給老人最好的生活環境才是孝順
    ,提到自己父親曾經走失,經過一番心理鬥爭後,認為讓老人得到周全的照料才是最重要的,而老人孔繁漪的兒子表示這樣雖然減輕了自己的負擔,但也要過得了親戚朋友們關於不孝評價的一關。最近與同事聊天,她很遺憾的說:「作為一個養老人,我最遺憾的是幫別人照顧好了父母,卻無法親自照顧自己的父母!感覺自己不孝順...」我笑著回答道:「難不成那些住我們養老院讓我們護理員照護的老人家的子女都是不孝的了?那些子女親自照護的就真的孝順嗎?」
  • 國外老人都願意在養老院養老,中國送老人去養老院就意味不孝?
    條件差的養老院無論外國老人還是中國老人,誰都不願意去,要是在國內送老人去一個月要四五千美金的貴族養老院,也沒人說你不孝>因為中國老人為子女付出的比國外老人多多了,大部分老人,在能力範圍內,為子女的教育婚姻育兒,費心費力,他們遵循的傳統思想,就是養兒防老,去養老院,那是沒子女的人才去的,有子女的人,當然是子女養老了,要不然他們年輕力壯時,存錢養老不就好了!
  • 為什麼有錢人更願意把父母送去養老院?顛覆了一些人的傳統看法
    2近日,#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話題登上熱搜,再次引發大家的關注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為了能讓父親得到更好的照顧,想把老人送去養老院,但作為公眾人物,他又擔心別人會議論:黃渤那麼有錢,有地位,居然把自己的父親送去養老院了?是不是太不孝順了!而另外一位病人家屬也說道,去年把母親送去養老院的時候,雖然減輕了自己的負擔,但也受到了一些親戚朋友的責備。
  • 子女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嗎?聽聽這幾位老人怎麼說
    我也趕緊給公公寬心,保證不把他跟婆婆送進養老院,公公這才心滿意足地回屋睡覺。子女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嗎?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年輕人沒什麼發言權,還是聽聽當事這幾位老人怎麼說吧。但是,他倆兒子都太忙了,確實都沒空管他,而且妻子還要帶孩子還要上班,哪有時間照顧老人呢?而且照顧起來也不是那麼方便。於是,就想著把老父親送進養老院,有人陪伴還有人照顧。但是,對於有「養兒防老」思想的老人來說,子女送他們進養老院,就是不孝。
  • 等我老了,就自己搬去養老院
    不送他們去養老院,自己沒辦法照顧;送他們去了,身邊親友又都來審判你。這很奇怪,父母沒天天在身邊養老,子女就是不孝嗎?他工作繁忙,但父母不接受家政阿姨,送養老院也有顧慮。「你感覺送去,哎呀黃渤的爸爸送到了養老院,這是怎麼個情況?這是不是太不孝順了?」
  • 把父母送養老院就是不孝?談及養老問題,明星黃渤一度落淚
    只是不送媽媽去養老院,小倩和爸爸倆人的日子也過得很糟糕。用小倩的話說,媽媽生病這幾年,她幾乎每一天都在擔驚受怕中度過,原本很開朗的一個女孩子,現在也是整天憂心忡忡的。「想把親媽送養老院,可身邊人都罵我不孝」,有關養老其實子女也困惑。尤其是對獨生子女家庭而言,真的是家裡有一位老人生病,可以說全家人的生活節奏就都會被打亂。
  • 老人得知被送去養老院後,87歲老太選擇離開人世
    導語一位87歲的老太要去養老院的前一天晚上,選擇了喝農藥離開了這個世界,一起來看看她的故事。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老人的孩子知道都紛紛趕回來。只回來了三個孩子,因為老大和大女兒在城裡,沒有回來,老四在外地,也不回來,所以就只有二女兒老三和小女兒。他們三個人商量了怎麼安置老人,說來說去,沒有一個想為我養老,後來做出一個結論,就是他們三個人一人給3000塊錢,讓老人去養老院。
  • ​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能給老人最好的生活環境才是孝順
    【文章轉自網絡,碼頭鎮敬老院整理分享】忘不了餐廳中,店長黃渤與李娟教授還有幾位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家屬交流,提到自己父親曾經走失,經過一番心理鬥爭後,認為讓老人得到周全的照料才是最重要的,而老人孔繁漪的兒子表示這樣雖然減輕了自己的負擔,但也要過得了親戚朋友們關於不孝評價的一關。
  • 黃渤: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不孝嗎?能給老人最好的生活環境才是孝順
    忘不了餐廳中,店長黃渤與李娟教授還有幾位阿爾茨海默病老人家屬交流,提到自己父親曾經走失,經過一番心理鬥爭後,認為讓老人得到周全的照料才是最重要的,而老人孔繁漪的兒子表示這樣雖然減輕了自己的負擔,但也要過得了親戚朋友們關於不孝評價的一關。
  • 明星也犯難:自己沒法照顧父母,要不要送他們去養老院?
    他工作繁忙,但父母不接受家政阿姨,送養老院也有顧慮。「你感覺送去,哎呀黃渤的爸爸送到了養老院,這是怎麼個情況?這是不是太不孝順了?」可以說,大多數把老人往養老院送的人,都會得到一個「不孝」的評語。其一,確實有一些子女,把父母送到敬老院後就不聞不問了,導致老人在裡面即便過得不好也沒辦法。其二,便是養老院的條件問題。如果去了,反而比不上在家裡生活便利,那送去也就意味著受苦。其三,養老院能給老人帶來什麼樣的保障,仍然需要多方面關注。
  • 子女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不孝?這些現實原因,看完很無奈
    當父母老去,你會送他們去養老院嗎?該不該送父母去養老院,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在百善孝為先的觀念下,送父母去養老院便意味著你不想自己照顧父母,總會被人扣上不孝的帽子。其實,很多人考慮著把父母送去養老院,並不是說他們沒有孝心,而是在很多無奈的現實面前,選擇了一個能更好照顧父母的養老環境。
  • 從容盡孝與養老院養老什麼時候變成對立面的?
    所以有的人會選擇將自己的父母送去養老院,而這是他們能夠給予父母最好的晚年生活。但有很多人卻不能夠理解這種行為,他們會將"送父母去養老院"這樣的舉動和"不孝"以及"遺棄"聯繫在一起。
  • 父母老了住養老院還是兒女家?80歲老人說出實話,很扎心
    現在社會的福利越來越好,養老院也開始普及起來,許多老人都選擇去養老院生活,不願去兒女家住,或者自己待在家裡。有些老人選擇去養老院住,可能是自己有想法,有些老人卻是被生活所迫,比起在外面住,在養老院生活還是更開心,而且有同齡老人相伴,沒事一起聊聊天、下下棋,自己還能夠更開心。更何況還有專門的人照顧自己,這種生活算不錯了。
  • 父母老了,你願意接到身邊養老還是送去養老院?
    導語:很多父母老了,兒女都得面對父母的養老問題,那麼在兒女看來,是把父母接到身邊養老比較好,還是送去養老院比較好呢?他們更願意把父母接到身邊還是送去養老院呢?林先生:我和老婆的工作都很忙,如果把父母接到身邊養老,那麼父母肯定是在家裡做做家務帶帶孫子。
  • 為什麼有人說」老人被送到養老院會早去世?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為什麼老人被送進養老院了?就會早去世呢,這也是有各種原因所導致的,也不是說所有老人都是這樣。原因一導致老人進養老院會早去世的是有家庭子女工作忙,沒時間照顧,或者是子女嫌棄老人照顧麻煩,寧願大家出錢送去養老院,在這些情況下送進養老院的老人,有的老人就情甘情願,心裡沒多想,認為自己去養老院不會麻煩子女和影響他們的工作這是一點,就是送進養老院去了,他們也安心在處養老,心情如在家裡一樣正常,壽命也就不會減短。
  • 「爸,求您了,去住養老院吧」50歲女兒怒斥78歲父親,很心酸
    所以有的人會選擇將自己的父母送去養老院,而這是他們能夠給予父母最好的晚年生活。所以她就和父親商量,送他去養老院,這樣也有專門的人員可以照顧他,雖然父親不能夠流利說話,但聽到劉阿姨要將他送去養老院,他還是艱難的說出了兩個字:不孝。劉阿姨嘆了口氣,也就沒在說話。而一個星期之後,劉阿姨因為身體吃不消,於是就病倒了,但家裡人都外出工作,所以她強撐著身體照顧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