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夫妻,我懂得了親密關係裡最重要的那些事兒……
前幾天有朋友讓我聊聊關於夫妻關係的問題。
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這些年接到的關於夫妻關係的諮詢真的是太多了,往往一開始都是在聊孩子的事情,聊著聊著話題就偏到夫妻關係上了,最後一總結:孩子的問題不大,夫妻關係急需調整。
三寶媽向來不愛說教,很多理論的東西說起來大義凜然,落實到生活中卻是千難萬難,不如還是和大家聊聊,自己在婚姻十年裡的一些瑣事和感悟吧……
1、談戀愛,要看清楚這個人的缺點,過日子,要記住這個人的優點。
很多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往往會被對方展現出來的優勢迷花了眼,結果等結婚過日子的時候,忽然發現對方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缺點越看越不順眼,於是掛在嘴邊的話就成了祥林嫂:「我真傻,真的,當初他追我那會兒如何如何……現在怎樣怎樣……」
所以姑娘們,千萬記住這句話,嫁人之前別忙著看那些招人稀罕的地方,也得多了解了解看看那些不咋樣的地方,看看這些缺點在不在你的接受範圍內,真正過日子你能容忍多久,別指望著說婚後你能如何改變他,先想如果他改不了這個日子還能不能過下去。《知否》裡面明蘭有句話:「嫁人,要看這個人的最低處」,也正是這個意思。
而當你真正下定決心結婚了之後,就要多看這個人的優點,想想你最看重這個人的特質是什麼,看中他踏實顧家就別嫌棄他不求上進,看中他事業心強就別嫌棄他天天晚歸,看重他大方慷慨就別嫌棄他不會過日子,這世上沒有為你量身定做的那個人,記住伴侶最打動你的那個點,千萬別奢望著他能十全十美。
我和小哈的認識其實挺普通的,完全不符合我對浪漫的期待:我倆在一個單位的,被身邊一個愛做媒的同事發現我倆都是單身,就硬給介紹到了一起,相處幾天就覺得彆扭,我外向呱噪,他沉默寡言,聊天總感覺不在一個頻道上,乾脆就說算了還是做朋友吧。
我其實一直比較喜歡那種性格比較張揚比較打眼的異性,之前交往過也都是這樣的類型,但結果都不是很如意,所以有一段時間對感情這件事是比較迷茫的,完全不在狀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和小哈後來一年多裡因為工作等原因又接觸了幾次,慢慢的發現這個人其實很細心,而且那種踏實的感覺讓人很舒服,後來才又慢慢走到了一起。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也還是磕磕絆絆的,我骨子裡是比較矯情的一個人,文藝女青年嘛,嚮往一切風花雪月浪漫驚喜等小資情調的東西,而小哈骨子裡大概都是水泥……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細胞,所以那個時候每天都在想:「我找這麼個人幹嘛呢?缺爹麼?」他對人好的那種方式真的就是……特別一言難盡,比如走路的時候總會走在我外側,比如聽到我哪裡不舒服就要立刻拉人去醫院做全面檢查,比如總會糾正我的各種不良習慣。至於什麼甜言蜜語海誓山盟……不好意思,不存在的。
一開始我總覺得彆扭,但慢慢相處下來居然就習慣了,後來認真開始考慮到婚姻的時候,我忽然發現這個人我了解的很全面,我知道他所有的缺點,也知道他所有的優點,完全沒有掩飾沒有隱藏,好像一張綜合測評卷放在我面前讓我去衡量,而那時的我已經離家在外漂泊了快十年,骨子裡最缺的其實是一份安全感和歸屬感,小哈在這方面絕對是滿分,就是我可以閉眼肯定嫁給他絕對不用擔心他會移情別戀朝秦暮楚,一輩子都能踏踏實實的過日子(這種鋼鐵直男大概也沒別人想要),於是就這麼嫁了。(總感覺是特別理智的嫁掉了哈哈哈)
這麼一轉眼,就是十年,他其實還是和我們最初相處的時候一樣,優點是踏實顧家,缺點是毫無情趣,而每當我想抱怨他沒有儀式感不懂浪漫的時候,總會想起他每天細心照顧我照顧娃的沒有社交毫無怨言的場景,就覺得,無所謂啦,反正他錢都在我這裡,我喜歡啥自己買吧……
2、婚姻裡,別強求對方,別丟了自己。
《親密關係》裡有一段話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意思就是說,我們總以為維護一段關係需要兩個人的努力,但其實每個人都有能力對自己的生活百分之百負責,包括婚姻,這都是你一個人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不快樂的來源在於:「我覺得他應該……」,但其實沒有誰應該對你的生活及想法負責,我們也控制不了對方的想法和行為,唯一能做的是我們自己,在婚姻中如何尋找合適的溝通方式,如何自省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如何調整兩個人的相處狀態,如何學會接受與放手,其實都是屬於自己的事情,所以,不要總想著改變對方,不要總期待著別人來為你做什麼,而更多的去考慮:「我可以做什麼?」「我能如何改善目前這種狀態?」
這也並不是說,我們要委曲求全事事忍讓(事實上抱著這種犧牲者心態的人也不可能經營好婚姻關係),在我們學會接納、內省、放棄控制、正向溝通的同時,本身也是塑造我們獨立性的過程,很多人會在伴侶身上尋找自己缺失的東西希望獲得補償,比如我一開始追求的安全感,但許多年過去,我也慢慢懂得了安全感其實源於自身的自信與強大。
婚姻十年,也會有很多摩擦和爭執,早兩三年尤其頻繁,這幾年倒是真吵不起來了,一方面是彼此太過了解,很多容易起衝突的點主動就繞過去了,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太忙,兩個人要一起面對太多太多的事情,同仇敵愾還來不及,哪有時間窩裡鬥呢。
而且我們也漸漸的摸索出了適合彼此的溝通方式,小哈脾氣急,我基本不會在他狀態不好的時候去多說什麼,各種建議或者有可能有爭議的問題都會在兩個人心情好閒聊的時候慢慢說,再舉點例子增加說服力。偶爾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也都先擱置,等大家都再考慮一陣之後再討論。
這些年,我也一直都保留著自己的愛好,閒暇的時候看書寫字,小哈其實是不怎麼看我寫的東西的,但他很支持我有自己的事情做,會踏踏實實的給我做好後勤工作。
包括家務分工,兩口子最容易起衝突的點之一,在我家也是沒什麼爭議的,多數的時候都是小哈做,我只要陪娃寫作業輔導學習就好,他洗衣服掃地刷完鏟貓砂一手全包,偶爾有時候我良心發現也會搭把手……
還有雙方家庭的溝通,小哈最早就說了一個原則:「自己的小日子最重要,先過好自己的生活,父母那邊有矛盾,誰的爹媽誰搞定。」這個看起來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卻是意外的好用,就像我們經常說的,婆媳關係要是不好,根源在於男人。對我倆來說,與對方父母的相處過程肯定也是有開心的時候有不開心的時候,原則就是保持距離保持界限,誰的父母有問題誰去溝通,絕不會因為這些事影響我們正常的夫妻關係及生活。
3、夫妻之間最重要的事兒,是聊天。
日子過的越久越覺得,其實影響兩個人關係最大的一個點,是溝通,不是那種有事說事,而是始終有話聊,閒聊更好,比如分享點網上的段子,分享點剛看的新聞,最近讀的書……我最初和小哈相處的時候總怕兩個人聊不到一起,他學歷沒有我高,喜歡的東西也都不太一樣,我愛文學歷史,他喜歡政治軍事,性格也基本完全相反。
結果到現在,兩個人幾乎每天都要絮絮叨叨聊一兩個小時,每周還有特定的時間抱罐啤酒促膝長談,能從孩子的事情聊到工作的壓力,也能從生物發現聊到宇宙奧秘,不管誰看到了好玩的有趣的信息資訊都迫不及待的和對方分享討論一番,完全沒有覺得溝通不暢的時候,有好多家庭問題或者平時小衝突的心結也經常在這種看似漫無邊際的閒聊中輕易的得到了解決。
總覺得兩個人最好的狀態,無非就是你願意分享,我願意傾聽。
我和小哈其實都是俗的不能再俗的俗人,彼此身上都有一大堆的毛病,一步步走過來,感覺已經找到了彼此最舒服的相處方式,關於親密關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而少點抱怨,多點理解,多點溝通,多想想自己在這段關係中可以做什麼事情,將每一天的生活都過的充實快樂,也許就是最簡單的秘訣。
未來路長,目測挑戰依舊多多,願你我初心不改,風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