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不下的大城市,回不去的小城市,困在大城市裡的小城中青年們

2020-09-18 創易在線

前言:

前不久,回了趟老家,處理完事務後,在回程的火車上,遇到了一個從小城出來的普通大學剛畢業的男青年,和他在車上偶遇的兩個還沒畢業的女大學生聊天。小夥子一路上侃侃而談,從人生、理想、校園,一直談到了工作與求職,大意是,他和別人不一樣,不甘心找個安穩工作,決心要出去闖蕩一番。大城市機會多,是他的用武之地。他學的某某專業,缺口很大,待遇很高,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兩個女生聽得津津有味,一臉的羨慕和憧憬。



從他們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當年自己的身影。十幾年前,我和我們一起畢業的大學同學,也是這樣坐在駛向大城市的列車上,一樣的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相信,這戲劇性的畫面,在通往這座城市的線路上,十餘年來一直都在反覆上演。


為什麼要離開家鄉小城去大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轟轟烈烈,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大城市越來越集中化的產業、配套設施,讓小城市漸漸失去了活力。

還記得3萬塊錢就可以買一套房的鶴崗嗎?

這就是典型的小城市,產業太單一,可以因為某個產業而起,也可以因為某個產業而衰落。隨著產業的衰落,相關聯的其他產業也更難維繫。



在小城市中,除了體制內的單位,幾乎沒有什麼大企業,沒有多少工廠,如果沒有技術,除了送外賣和力氣活,幾乎找不到正規一點工作,而即使有技術,也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所以,除了體制內,如今的縣城已容不下年輕人。

久而久之,當地的經濟逐漸沒落,小城市的就業環境變得越來越差,本地人在當地找不到工作,所以大部分人都往外面去打工。


為什麼選擇大城市?

選擇大城市,是趨勢,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 作為普通老百姓,其實沒有什麼規則可循,人一輩子就是為了資源在努力,資源在哪就去哪,哪裡資源多就去哪裡。就這麼簡單純粹;
  • 大城市人口密集,產業豐富集中化程度高,意味著機會多,資源多,人口眾多,競爭相對較公平(注意是相對,天底下沒有絕對的公平)。大城市的包容性和發展機會是年輕人選擇來大城市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 優秀的人才都聚集在大城市,而人要和優秀的人一起生活才會始終保持生命力,年輕人,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就要去大城市;
  • 大城市是青年人實現夢想的地方,有多少人年少時,懷揣雄心壯志,心有一片天。只有到大城市來闖一闖,塑造眼界與格局。更重要的是,選擇大城市,通過拼搏奮鬥能獲得更多的收入。

所以,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生於小城的年輕人離開家鄉,湧入一二線大城市,渴望在此找到更好的工作,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另一方面,大城市也變得日益擁擠,房價高企,生活壓力巨大。改革開放頭30年,大城市薪資增長快,房價沒那麼恐怖,選擇大城市發展是大多數小城年輕人的首選。然而最近10年來,尤其15年之後,大城市的房價房租、996、35歲中年危機、地鐵越修越長變相延長了通勤時間等因素,讓年輕人在大城市所花費的成本越來越大。只講大城市的機會,忽略成本來談前途其實就是在耍流氓。一邊是前途與機會,一邊是成本與壓力。選擇留在大都市還是回到家鄉,是橫亙在許多大城市打拼的小城青年的現實問題。


如果可以選擇,你想生活在大城市還是回家鄉小城?

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大城市就如同圍城,每年一批批的年輕人追逐著夢想進來,又有一批批的青年帶著各種理由離開大城市返回自己的家鄉。

根據網絡調查數據顯示:每年逃離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青年比例為11%,而從全國各地擁入北上廣深的新增比例達到21%。



如果可以選擇,你想生活在大城市還是回家鄉小城?"

每當我們中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來,我就知道有人打算放棄打拼回老家發展了。

如今粗略估算,當初一起出來打拼的我們這群年輕人,如今已有一半的人離開這座城市,其中大部分都回了自己的家鄉。

總結這撥回去的通常是兩類人:

一類是在老家屬於富裕家庭或至少中產出身,家庭條件本來就還不錯,例如公務員、教師家庭,或家庭在縣城有生意。這類人通常回去得更加果斷、開心。畢竟這些富裕家庭這麼多年的人脈耕耘,老家的圈子就那麼大,他們回去後,可以說各方面都會有照應。而且他們的父母一般也早在幾年前就準備好房產,可以說只要回去,房和車是瞬間就有了;

另一類大多是農村貧困家庭出身,對定居大城市不抱任何希望,把目標降低到實現從農村到縣城跨越的那類人(其實這撥人真的挺不容易的)。

而剩下的就是我們這種:年少時,背起行囊,告別家鄉,奔赴一線大城市,為了生活,委曲求全,每日蝸居,只為能拼一線機會,出人頭地的機會。那時的我們不相信有些人一出生就可以贏在起跑線,別人一句話就可以搞定所有資源,而你和你的家拼盡全力不得而終。社會是不公平的但又是公平的,因為別人的資源是自己及家族的積累,若你無任何資源,你為何不去大城市拼一下。只為給子女留一份資源,哪怕是大城市的房子也可以。

老家對我們這群家庭沒有資源的人來說想回而不敢回,回去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方。

所以我們只能在大城市中放手一搏,光腳不怕穿鞋的,就是幹。



在大城市拼到了四、五十歲,我就回老家去!

以前,我們這群人曾經會經常這樣念叨,拼到四、五十歲就退休,衣錦還鄉,榮歸故裡。但是,隨著歲數越來越大,現在沒人再提退休會老家了。

仔細想想,很正常,比起年輕的時候,人到中年,有太多東西會牽絆阻止著你回家的念頭:

  1. 大城市收入高,但消費也高;攢不到自己想攢的數目;
  2. 已經買房了,還得還房貸;辛辛苦苦這麼多年,放棄了多可惜;
  3. 孩子上學怎麼辦?老婆的工作也是好容易到這個職位了;
  4. 大城市醫療條件還好些,老家人看病要來大城市,還虧自己現在在大城市,能幫的上忙......



畢竟少年時的夢想,許多純真但無知。「掙夠錢就回老家」,許多時候是沒見過世面的譫妄。成年人的欲望,更加深思熟慮一點。人活到後來,難免牽絆更多:世上大多數東西都不是免費得來的。到手的時候,牽絆自然產生。已付出的一切就是沉沒成本。

所以待得越久,就越不容易走。終於與大城市同化了,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這大概是許多在大城市度過青年時光的人們,共同的命運吧!


留不住的大城市,不敢回的家鄉

在大城市拼搏

誠實來講,能夠在大城市打拼並且能夠紮根並小有成就的概率真的是微乎其微。在沒有出身,沒有資源的情況下,要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才能成功。

只有那種真正野心勃勃,能夠對自己「狠「的人才能在大城市打拼出來。

本質上,很多人年輕人是被忽悠到大城市拼搏的,那些被忽悠到大城市拼搏的年輕人最大的資源就是年輕,大部分來大城市打拼的都幾乎成了炮灰。但即使這樣,年輕人來大城市打拼是沒錯的,這是趨勢,年輕人只有經歷過拼搏才能真正成熟,這比起一直躺著享受家庭紅利的青年人要更有意義。

比如,程式設計師的高工資其實是靠」996「這樣耗費青春和精力熬出來的,而更多的工作卻是付出同樣的辛苦,但是工資低的可憐,而且根本看不到未來的發展。

年輕的時候還能靠拼身體,人到中年,即使是熬到了管理崗,也都不可避免遇到中年危機。萬一被裁,想要還房貸,車貸,還要養活一家人的吃穿,即使是紮根在大城市,也是走得如履薄冰。

何況對於大部分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輕人來講,生活質量是很低的,兩點一線的生活,習以為常的加班,長時間的地鐵通勤,還有間歇性的孤獨感和對未來的迷茫,這些都會讓人去懷疑當初來大城市的決定。

除了少部分意志堅定,吃苦耐勞並且有一些運氣之外,大部分的人都會有無數次想著要逃離大城市。

很多人都是年輕時候在大城市奉獻青春,然後在某一個節點灰溜溜回到老家。



而選擇小縣城呢

看似安穩,其實也是危機四伏。

小城市都是封閉的人情社會,對於」關係「的依賴也更加重要,而且經濟相對不發達,很少有專業對口且比較友好的工作或者行業。

小城市工作機會少,除了體制內算正規工作外,其他像樣能交五險的工作屈指可數。

如果原生家庭提供的支持一般,那在工資,收入上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大城市的高工資高收入,在小城市是很難想像的,很多的工資可能十幾年都漲不了,想想以後買房,結婚,育子。

而且小城市不見得成本就比大城市低多少,所以在物質上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除了收入之外,小城市的不好還在於人情關係的束縛,

大城市沒有人會在乎你是誰,你的生活如何,你只要自己活得舒服就可以。

小城市親朋都在附近。誰家買了什麼房,開了什麼車,嫁女給了多少禮金等等,都是那裡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攀比成風,幸災樂禍似乎就是日常。這樣的氛圍,也同樣會讓你壓抑的喘不過氣,只想逃離。



所以,這種兩難的選擇會始終伴隨著城市中的小城青年,難以化解!


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家鄉,就這樣被困在城市中

現在城市已經不是十幾年的那座城市了。

現在,年輕人在大城市打拼,真的挺難的。扛著高昂的房價、不菲的房租,背著繁重的工作量和根本摸不著的KPI,在刷爆信用卡的月底等著發工資,擠在擁擠難聞的地鐵裡盼著假期……但是即使這樣,很多年輕人依然選擇留在大城市。

圖什麼呢?

表面看是更高的工資,更多的機會。但說到心坎裡,是年輕人普遍想有更多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發掘出自己更多的潛能,去儘可能去體驗生命所能達到的上限。

簡單說就是大城市是實現年輕人夢想的地方,而小城市沒法讓年輕人實現夢想,



年輕人留在大城市就為了夢想,而中年人之所以留在大城市,只有一個想法:不能讓自己的孩子重走自己的路。

正是一路走來,深刻地體會到了起點不同和成長軌跡差異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影響一個人命運的,除了自己的努力,還有周圍的環境。孩子生活,學習的環境,他讀的書,走的路,見的人。

思維,眼界,習慣對孩子的重要性。

為了孩子有一個比起他的祖輩和父輩更高的平臺,讓他能不那麼受限制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愛好和職業。作為父輩即使再累,壓力再大,也要堅持留下來,不讓孩子將來重走自己的老路。



但是,大城市人口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焦慮。

現在的中國仍然處於高速發展期,社會劇烈變化,資本入侵,對於資源的需求激增,以至於人民連停下來喘口氣的機會也沒有,每個人都怕被這架疾馳的列車甩下。睡覺的時間越來越晚,失眠的人越來越多,人們開始離不開手機,睡前刷一刷微博微信,不是對今天的留戀,而是對明天的焦慮和恐懼。

正是這種現代城市人的危機感,催促著你只能不停向前跑,不停賺錢,卻不知道賺多少錢才足夠,但你不敢停下來,因為一旦停下來,就可能被別人甩下,永遠追趕不上了。

工作壓力,生活節奏,房價只是一種表現,而是在於是否處於時代的前沿,每個人希望能夠生活在一個永遠處於更新隊列前方的位置,所以越來越多人開始持上車理論。努力工作並不能帶給人們安全感,一個政策可能就會使你的努力顯得不那麼有價值,比如一次拆遷可能就可以造就大量千萬富翁,一個熱點就可以讓一個城市的房價飛漲。所有人害怕車門即將關閉,也擔憂拼命擠上的是一輛已經耗盡動力的破車。騰飛的GDP,抬頭的資本讓人們對金錢數字的上限產生了迷惘,而大城市似乎可以更容易地抓住趨勢,但每個人又害怕被城市所綁架。

所以這一切導致現代人對田園生活有所憧憬,夢想有一天能夠回到自給自足的愜意生活。可是現實令這種理想狀態所需要的成本太高,或者應該說是無法計量。因此,我們就這樣被困在這座城市中。

一邊是融不進的城市,而另一邊是回不去的家鄉

理想與現實的確是兩難的選擇。

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魯迅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對於年輕人

活在大城市就是這樣的,壓力無處不在。

哪怕你是一個安於現狀、樂天知命的人,也會開始奮鬥起來。

就像你站在海浪中,要麼努力奔跑,要麼被拍死在沙灘上。

然後我也沒有勇氣拋棄一切回到小城市了。

這個就是留不下的大城市,回不去的小城市。

如果你沒有辦法選擇的時候,那就試一試。

看看你的能力能否在大城市待下去紮根下去。

年輕最大的優勢在於時間。

你有時間找到最適合最近的生活方式生活。

越年輕,羈絆越少。羈絆越少,未來的可能性越多。

對於中年人

還是隨緣吧,老家就是心中的桃花源,是人慢,車慢,山清水秀,一切美好生活的晚年理想。

無論青年還是中年,都在為著美好的夢想而努力在城市中拼搏著,這就是小城中青人在大城市的真實寫照。

相關焦點

  • 年輕人,去大城市打拼,還是留在小城市?
    在這大城市裡,她沒有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也沒有一份敢愛敢恨的愛情,畢業5年,換了3份工作。也不是沒有想過:女孩在大城市打拼,到底值不值得?留在家裡的同齡人,處對象了,買房了,結婚了,生孩子了……一切穩定的象徵,他們都有。
  • 多少人都陷入王漫妮的尷尬:大城市留不下,小城市待不慣
    其實,是在上海生活、工作8年的她已經不習慣家鄉的生活了。在辦公室裡,她顯得格格不入,同事們的興趣點她get不到。她無法理解,看電影怎麼會成為難得的休閒娛樂。多少人都陷入王漫妮這樣的尬尷中:大城市留不下,小城市待不慣。多少人曾經滿腔熱血,想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裡闖出一片天地,渴望得到更好的機會,感覺前途無限光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究竟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大學畢業之後,同學們都各奔東西,選擇了不同的行業,也選擇了不同的城市。有的會選擇去大城市,因為很多人想的是,似乎只有去了大城市,自己的夢想才能生根發芽。大城市那麼的繁華,未來子女教育資源也是最好的。永遠待在一個小地方不會有什麼出息的。
  • 為什麼很多人在大城市發展的並不好,卻不願意回到小城市?
    隨著改革開放,網際網路的日益發達,很多小城市的人都到大城市發展。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人並沒有更大的成就,也沒有很好的發展。時間越來越久,也沒有賺到錢,更沒有希望在大城市買房。紮根兒。那麼這些人為什麼卻不願意回到小城市發展呢?首先我們來對比一下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區別。小城市的人際關係緊密。大城市流動人口多。
  • 吳昕壓力能量對比論:大城市打拼和小城市安逸,明白這點就好
    ,小城市容不下靈魂。如果你受壓抗壓能力強,又不滿足於當下在小城市裡的生活,那你大可到大城市裡去闖一闖;如果你受壓抗壓能力沒那麼強,當下在大城市的生活又覺得很吃力,也可嘗試回到小城市裡去過過安穩安逸的生活。
  • 年輕人不去大城市就沒出息嗎
    面對這些困難,一大批的年輕人選擇到小地方從事一份安穩的工作。父母總是說年輕人應該到大城市闖一闖,認為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實現價值,只有留在大城市才算有出息。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迷茫該去小城市還是去大城市。在大城市有最好的醫療條件,在你生病的時候能最快的享受最好的醫療設備,有最便利的交通你能在最快的時間去你想去的地方。大城市有最大的包容心,在這裡你30歲不結婚,也沒有人把你當成怪物。在這裡不用父母託關係,也能找到工作。我們去大城市留在大城市是因為,大城市給我一個充分自由的空間。
  • 競爭激烈的大城市PK現世安穩的小城市,你希望孩子如何選擇?
    兒子去年考入南方一所大學,過幾年是留在南方發展還是 回我們這個三線小城市,一直是我們三口子一直未達成共識的問題。我是希望兒子能回到身邊,兒子想留在南方,老公保持中立,看情況再說。今天我和閨蜜聊天時,不由自由又談起這個話題。
  • 回小城市生活的人,會和留在大城市的人有差距嗎?答案千奇百怪
    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他們很清晰大城市有多好,可是壓力也是同樣的大都是曾經捧著一顆熱情的心,還有沉甸甸的夢想來的,可還是被現實壓垮,推掉了所有驕傲,就回了老家回老家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能陪伴家人身邊時時刻刻都有個照料,小城市的生活很安逸。
  • 我們為什麼要留在大城市?
    之後就有了現在的老於,人精錢多,在大城市買了車買了房,接父母家人一起過來住。還給老家捐了錢,修了橋鋪了路,就為了告訴老家的人,我 混 得 很 好 。留在大城市,是為了能更好的回家。對老於來說,留在大城市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衣錦還鄉。兌現當初吹下的牛皮。
  • 你要大城市的一張床,還是小城市的一套房?
    作者 || 小遊趣前兩天,我剛畢業來一線城市工作的朋友和我說:她辭職了,打算回家鄉.......我有點失落,因為感覺這個城市又少了位朋友。不管是剛畢業還是已經工作多年的年輕人,都有這樣的困惑:是回老家發展,還是繼續留在大城市打拼?
  • 不離開大城市的原因:從家鄉走出來,到底意味著什麼?
    此時,剛送完孩子去幼兒園的我,開著車聽著電話,著實不方便也不安全,就對母親說,等下再打給她。母親遲疑了一下,便掛了電話。等風風火火的到達辦公室,坐下來喝了一杯水後,冷靜下來的我,想起了母親的電話和那一下遲疑。我給母親回了電話。母親再次提起我離家太遠。我說在外邊打拼挺好,已經習慣了。母親有些生氣,對我說:「好高騖遠。
  • 大城安不下小家,小城裝不下理想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年輕的時候,嚮往過燈火通宵的北上廣。懷揣著青春的夢想與熱血離開自己生長的小城來到大城市,準備施展自己的十八般才藝,勵志幹出一番名堂。可是作為一個異鄉人又哪有那麼容易在他鄉行走得很容易,縱使時間過去一年又一年,縱使年少時的青澀早已褪去,大城依舊讓人難以安家。
  • 畢業了回老家還是留在大城市?
    最近弟弟跟老爸因為工作的事情鬧矛盾,我這個做姐姐的在中間好難做啊 我覺得倆人說的都有道理,不知道該幫誰?弟弟大學在成都上的,今年剛畢業,在成都一個輔導機構當老師,目前來看薪水也可以,環境也不錯,他自己挺滿意的,還想留在成都繼續考研,他自己偷偷告訴我說很喜歡成都這座城市,以後想留在這裡定居,讓我不要告訴爸媽,等工作穩定以後再說。
  • 回不去的故鄉,留不下的都市
    文/小妖談情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小小妖,願我不太成熟的情感分析,能為你的迷茫帶來一點光亮!「北上廣深」作為中國一線城市,寄託了無數人的希望和夢想。無數的人背上行囊、離開自己的家鄉,走進這些繁華都市,想要為自己的人生搏一個前程。
  • 三十而已:城市留不下,故鄉回不去,家在哪?於伯的回答太贊了
    「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三四線放不下靈魂。」這句話如同一支箭一樣精準無比地插進無數一線城市漂泊者的心裡。在《三十而已》中,王漫妮在上海拼搏了八年,年近30了,卻還是沒有能力在這個大城市裡紮下根來。在大城市漂不下去,那就回到故鄉找份安穩的工作,找個差不多的人結婚,安度此生?王漫妮也不是沒有想過。可是回不去了了。
  • 為什麼要留在大城市
    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卻又一直渴望著長大以後可以走出那一座座重重大山……如果當初沒上大學,或許現在的自己跟家鄉大多數女孩子的命運是一樣的,二十歲左右甚至更小的年紀就在家人和鄰居的叨念下嫁人生子,按照祖輩們的意願去生活,重複祖輩們田間勞作的一生,一輩子走不出家鄉的那個地方。七年前,不顧家人反對辭去了家鄉縣城一份穩定工作,獨自一人來到這座離家幾百公裡的陌生城市。
  • 逃離小城市:為什麼才在家待了沒多久我又回到大城市
    01三月底疫情剛剛結束,我匆匆收拾行囊,屁顛屁顛的回天津了。雖然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剛剛被公司辭退,好在我合租的公寓,房東說房租這段時間可以減半,這讓我又有了回天津的勇氣。我家在遼寧鞍山的一個小城鎮上,你聽到的都是濃濃的東北大碴子味,很有家的感覺。
  • 回不去的老家、留不住的城市、住不了的房子
    這些年又陸陸續續回來「北上廣深」了,有些人做生意,老家水土不服失敗了,有些人在老家一直吃老本也沒正經的工作,有些人覺的老家太安逸了,不適合年輕人生活。在外漂泊的人,誰會不想回老家!其實都想,但不現實。都想在大城市賺到錢了,回老家蓋棟別墅,挖口魚塘種點菜,養點無公害的雞鴨。可現實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太殘酷。
  • 為什麼我們和王漫妮,都離不開大城市?
    你可以假裝過上了你想要的生活,只要不去考慮房子、車子這檔事,你的生活,會看起來比小城生活等光鮮得多。或者你根本是灑脫的,完全不在意這檔事,那更好,物質綁架不了你,大城市是很方便的,特別是對生活而言。我想就是因為更大的城市裡,有更大的容納性,無論你結沒結婚,抑不抑鬱,熱愛生活還是討厭生活,大城市裡都有更多同類,它可以容納更多不同的人生活和生存,這是大城市可愛的地方。你再奇葩,那裡也可能有同類,而你甚至不需要靠近他們,你只要知道,大城市裡,可以讓他們存在,同樣也可以讓你存在。
  • 畢業後留在大城市還是小城鎮
    總有人為「畢業後留在大城市還是小城鎮?」而徹夜不寐。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可能是今年畢業的應屆畢業生,可能是已經工作幾年的職場青年,還有可能是還未畢業但已經在謀劃未來的大學生。一.留在大城市我們都知道,大城市譬如北上廣深杭,意味著更多的發展機會,發展空間,更高的薪酬,可以給你帶來很多驚喜,開闊你的眼界,增加你的思想深度,鞭策你不甘於平庸,摸爬滾打也要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