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回了趟老家,處理完事務後,在回程的火車上,遇到了一個從小城出來的普通大學剛畢業的男青年,和他在車上偶遇的兩個還沒畢業的女大學生聊天。小夥子一路上侃侃而談,從人生、理想、校園,一直談到了工作與求職,大意是,他和別人不一樣,不甘心找個安穩工作,決心要出去闖蕩一番。大城市機會多,是他的用武之地。他學的某某專業,缺口很大,待遇很高,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兩個女生聽得津津有味,一臉的羨慕和憧憬。
從他們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當年自己的身影。十幾年前,我和我們一起畢業的大學同學,也是這樣坐在駛向大城市的列車上,一樣的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相信,這戲劇性的畫面,在通往這座城市的線路上,十餘年來一直都在反覆上演。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轟轟烈烈,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大城市越來越集中化的產業、配套設施,讓小城市漸漸失去了活力。
還記得3萬塊錢就可以買一套房的鶴崗嗎?
這就是典型的小城市,產業太單一,可以因為某個產業而起,也可以因為某個產業而衰落。隨著產業的衰落,相關聯的其他產業也更難維繫。
在小城市中,除了體制內的單位,幾乎沒有什麼大企業,沒有多少工廠,如果沒有技術,除了送外賣和力氣活,幾乎找不到正規一點工作,而即使有技術,也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所以,除了體制內,如今的縣城已容不下年輕人。
久而久之,當地的經濟逐漸沒落,小城市的就業環境變得越來越差,本地人在當地找不到工作,所以大部分人都往外面去打工。
為什麼選擇大城市?
選擇大城市,是趨勢,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所以,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生於小城的年輕人離開家鄉,湧入一二線大城市,渴望在此找到更好的工作,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另一方面,大城市也變得日益擁擠,房價高企,生活壓力巨大。改革開放頭30年,大城市薪資增長快,房價沒那麼恐怖,選擇大城市發展是大多數小城年輕人的首選。然而最近10年來,尤其15年之後,大城市的房價房租、996、35歲中年危機、地鐵越修越長變相延長了通勤時間等因素,讓年輕人在大城市所花費的成本越來越大。只講大城市的機會,忽略成本來談前途其實就是在耍流氓。一邊是前途與機會,一邊是成本與壓力。選擇留在大都市還是回到家鄉,是橫亙在許多大城市打拼的小城青年的現實問題。
「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大城市就如同圍城,每年一批批的年輕人追逐著夢想進來,又有一批批的青年帶著各種理由離開大城市返回自己的家鄉。
根據網絡調查數據顯示:每年逃離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青年比例為11%,而從全國各地擁入北上廣深的新增比例達到21%。
「如果可以選擇,你想生活在大城市還是回家鄉小城?"
每當我們中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來,我就知道有人打算放棄打拼回老家發展了。
如今粗略估算,當初一起出來打拼的我們這群年輕人,如今已有一半的人離開這座城市,其中大部分都回了自己的家鄉。
總結這撥回去的通常是兩類人:
一類是在老家屬於富裕家庭或至少中產出身,家庭條件本來就還不錯,例如公務員、教師家庭,或家庭在縣城有生意。這類人通常回去得更加果斷、開心。畢竟這些富裕家庭這麼多年的人脈耕耘,老家的圈子就那麼大,他們回去後,可以說各方面都會有照應。而且他們的父母一般也早在幾年前就準備好房產,可以說只要回去,房和車是瞬間就有了;
另一類大多是農村貧困家庭出身,對定居大城市不抱任何希望,把目標降低到實現從農村到縣城跨越的那類人(其實這撥人真的挺不容易的)。
而剩下的就是我們這種:年少時,背起行囊,告別家鄉,奔赴一線大城市,為了生活,委曲求全,每日蝸居,只為能拼一線機會,出人頭地的機會。那時的我們不相信有些人一出生就可以贏在起跑線,別人一句話就可以搞定所有資源,而你和你的家拼盡全力不得而終。社會是不公平的但又是公平的,因為別人的資源是自己及家族的積累,若你無任何資源,你為何不去大城市拼一下。只為給子女留一份資源,哪怕是大城市的房子也可以。
老家對我們這群家庭沒有資源的人來說想回而不敢回,回去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方。
所以我們只能在大城市中放手一搏,光腳不怕穿鞋的,就是幹。
「在大城市拼到了四、五十歲,我就回老家去!」
以前,我們這群人曾經會經常這樣念叨,拼到四、五十歲就退休,衣錦還鄉,榮歸故裡。但是,隨著歲數越來越大,現在沒人再提退休會老家了。
仔細想想,很正常,比起年輕的時候,人到中年,有太多東西會牽絆阻止著你回家的念頭:
畢竟少年時的夢想,許多純真但無知。「掙夠錢就回老家」,許多時候是沒見過世面的譫妄。成年人的欲望,更加深思熟慮一點。人活到後來,難免牽絆更多:世上大多數東西都不是免費得來的。到手的時候,牽絆自然產生。已付出的一切就是沉沒成本。
所以待得越久,就越不容易走。終於與大城市同化了,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這大概是許多在大城市度過青年時光的人們,共同的命運吧!
在大城市拼搏。
誠實來講,能夠在大城市打拼並且能夠紮根並小有成就的概率真的是微乎其微。在沒有出身,沒有資源的情況下,要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才能成功。
只有那種真正野心勃勃,能夠對自己「狠「的人才能在大城市打拼出來。
本質上,很多人年輕人是被忽悠到大城市拼搏的,那些被忽悠到大城市拼搏的年輕人最大的資源就是年輕,大部分來大城市打拼的都幾乎成了炮灰。但即使這樣,年輕人來大城市打拼是沒錯的,這是趨勢,年輕人只有經歷過拼搏才能真正成熟,這比起一直躺著享受家庭紅利的青年人要更有意義。
比如,程式設計師的高工資其實是靠」996「這樣耗費青春和精力熬出來的,而更多的工作卻是付出同樣的辛苦,但是工資低的可憐,而且根本看不到未來的發展。
年輕的時候還能靠拼身體,人到中年,即使是熬到了管理崗,也都不可避免遇到中年危機。萬一被裁,想要還房貸,車貸,還要養活一家人的吃穿,即使是紮根在大城市,也是走得如履薄冰。
何況對於大部分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輕人來講,生活質量是很低的,兩點一線的生活,習以為常的加班,長時間的地鐵通勤,還有間歇性的孤獨感和對未來的迷茫,這些都會讓人去懷疑當初來大城市的決定。
除了少部分意志堅定,吃苦耐勞並且有一些運氣之外,大部分的人都會有無數次想著要逃離大城市。
很多人都是年輕時候在大城市奉獻青春,然後在某一個節點灰溜溜回到老家。
而選擇小縣城呢。
看似安穩,其實也是危機四伏。
小城市都是封閉的人情社會,對於」關係「的依賴也更加重要,而且經濟相對不發達,很少有專業對口且比較友好的工作或者行業。
小城市工作機會少,除了體制內算正規工作外,其他像樣能交五險的工作屈指可數。
如果原生家庭提供的支持一般,那在工資,收入上會面臨很大的問題。
大城市的高工資高收入,在小城市是很難想像的,很多的工資可能十幾年都漲不了,想想以後買房,結婚,育子。
而且小城市不見得成本就比大城市低多少,所以在物質上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除了收入之外,小城市的不好還在於人情關係的束縛,
大城市沒有人會在乎你是誰,你的生活如何,你只要自己活得舒服就可以。
小城市親朋都在附近。誰家買了什麼房,開了什麼車,嫁女給了多少禮金等等,都是那裡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攀比成風,幸災樂禍似乎就是日常。這樣的氛圍,也同樣會讓你壓抑的喘不過氣,只想逃離。
所以,這種兩難的選擇會始終伴隨著城市中的小城青年,難以化解!
現在城市已經不是十幾年的那座城市了。
現在,年輕人在大城市打拼,真的挺難的。扛著高昂的房價、不菲的房租,背著繁重的工作量和根本摸不著的KPI,在刷爆信用卡的月底等著發工資,擠在擁擠難聞的地鐵裡盼著假期……但是即使這樣,很多年輕人依然選擇留在大城市。
圖什麼呢?
表面看是更高的工資,更多的機會。但說到心坎裡,是年輕人普遍想有更多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發掘出自己更多的潛能,去儘可能去體驗生命所能達到的上限。
簡單說就是大城市是實現年輕人夢想的地方,而小城市沒法讓年輕人實現夢想,
年輕人留在大城市就為了夢想,而中年人之所以留在大城市,只有一個想法:不能讓自己的孩子重走自己的路。
正是一路走來,深刻地體會到了起點不同和成長軌跡差異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影響一個人命運的,除了自己的努力,還有周圍的環境。孩子生活,學習的環境,他讀的書,走的路,見的人。
思維,眼界,習慣對孩子的重要性。
為了孩子有一個比起他的祖輩和父輩更高的平臺,讓他能不那麼受限制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愛好和職業。作為父輩即使再累,壓力再大,也要堅持留下來,不讓孩子將來重走自己的老路。
但是,大城市人口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焦慮。
現在的中國仍然處於高速發展期,社會劇烈變化,資本入侵,對於資源的需求激增,以至於人民連停下來喘口氣的機會也沒有,每個人都怕被這架疾馳的列車甩下。睡覺的時間越來越晚,失眠的人越來越多,人們開始離不開手機,睡前刷一刷微博微信,不是對今天的留戀,而是對明天的焦慮和恐懼。
正是這種現代城市人的危機感,催促著你只能不停向前跑,不停賺錢,卻不知道賺多少錢才足夠,但你不敢停下來,因為一旦停下來,就可能被別人甩下,永遠追趕不上了。
工作壓力,生活節奏,房價只是一種表現,而是在於是否處於時代的前沿,每個人希望能夠生活在一個永遠處於更新隊列前方的位置,所以越來越多人開始持上車理論。努力工作並不能帶給人們安全感,一個政策可能就會使你的努力顯得不那麼有價值,比如一次拆遷可能就可以造就大量千萬富翁,一個熱點就可以讓一個城市的房價飛漲。所有人害怕車門即將關閉,也擔憂拼命擠上的是一輛已經耗盡動力的破車。騰飛的GDP,抬頭的資本讓人們對金錢數字的上限產生了迷惘,而大城市似乎可以更容易地抓住趨勢,但每個人又害怕被城市所綁架。
所以這一切導致現代人對田園生活有所憧憬,夢想有一天能夠回到自給自足的愜意生活。可是現實令這種理想狀態所需要的成本太高,或者應該說是無法計量。因此,我們就這樣被困在這座城市中。
一邊是融不進的城市,而另一邊是回不去的家鄉。
理想與現實的確是兩難的選擇。
貪安穩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魯迅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對於年輕人。
活在大城市就是這樣的,壓力無處不在。
哪怕你是一個安於現狀、樂天知命的人,也會開始奮鬥起來。
就像你站在海浪中,要麼努力奔跑,要麼被拍死在沙灘上。
然後我也沒有勇氣拋棄一切回到小城市了。
這個就是留不下的大城市,回不去的小城市。
如果你沒有辦法選擇的時候,那就試一試。
看看你的能力能否在大城市待下去紮根下去。
年輕最大的優勢在於時間。
你有時間找到最適合最近的生活方式生活。
越年輕,羈絆越少。羈絆越少,未來的可能性越多。
對於中年人。
還是隨緣吧,老家就是心中的桃花源,是人慢,車慢,山清水秀,一切美好生活的晚年理想。
無論青年還是中年,都在為著美好的夢想而努力在城市中拼搏著,這就是小城中青人在大城市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