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昕壓力能量對比論:大城市打拼和小城市安逸,明白這點就好

2020-10-03 頭號思想家

每個人的人生都必定會面臨同樣的一個選擇難題:是前往大城市打拼 ,還是留在老家的小城市安逸生活?


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抉擇,也會帶來不一樣的人生軌跡。


無論如何選擇,你只要做到問心無愧便可



吳昕壓力能量對比論發言:做抉擇,

要考慮自身的壓力承受度


都聽說過: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靈魂


那到底,在大城市打拼和小城市安逸生活之間該如何權衡與抉擇呢?


相信很多人在面對這道難題的時候,都會猶豫不決,糾結不已。雖說都知道兩者各有好壞,但依然不知道如何下決定。


這看似是一個小小的選擇,實則關乎到一個人未來的歸屬,也會對一個人未來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說,下決定時還得再三謹慎。



到底,該如何做好這道題呢?如果你還沒有答案,或是對自己的選擇依然心存疑惑,那辣椒姐想,吳昕給出的一番話估計能讓你從中受到一些啟發。


在最新一期的《心動的信號 3》中,當談到 「大城市打拼 vs 小城市安逸」這個話題時,吳昕給出的一番回答,辣椒姐覺得甚是在理!


她說:「其實還是取決於你是什麼性格的人,以及你當下的生活,是不是能達到你對生活的渴望點。如果你可以做到十的能量,而你現在的生活只有八,那你就再往大城市走一走,如果你在大城市真的非常吃力,也可以往後退一退,關鍵要看自己的承受度。」



這一波正能量輸出,可謂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網友們也高呼她活得越來越通透了!


吳昕的一番壓力能量對比論發言,直戳在這個問題選擇上的本質:取決於一個人對壓力的承受度。


如果你受壓抗壓能力強,又不滿足於當下在小城市裡的生活,那你大可到大城市裡去闖一闖;


如果你受壓抗壓能力沒那麼強,當下在大城市的生活又覺得很吃力,也可嘗試回到小城市裡去過過安穩安逸的生活。


說到這裡,辣椒姐想,楊超越從村裡到大城市發展、手工耿從大城市回到小城市過日子不也是很好的例子證明嗎?


去大城市也好,去小城市也罷,不過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罷了,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管怎樣選擇,

都會有遺憾和收穫


那些就這個問題做出了選擇的人,現在都過得怎麼樣呢?



也許,不管怎麼選擇,都少不了遺憾如影隨行。


小A,是前往大城市打拼一族的代表。她在廣州上學,畢業後自然也留在了廣州工作。


原本以為「211學校"畢業的自己,能很快在大城市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她錯了。


想像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小A在踏入社會的那一刻起,才猛然意識到:在廣州這個不乏人才的大城市中,自己的學歷根本不值得一提。


在這裡,她沒能出眾,倒是名正言順成為了眾多「廣漂」中的一員:

每月領著微薄的工資,但有交不完的房租,吃不完的外賣,加不完的班,擠不完的地鐵,家也成了回不去的遠方......



很多時候,她都懷疑自己當時的選擇是不是錯了?


在一個生活節奏很快,生存成本很高,工作壓力很大的城市裡,她時常會問自己:背井離鄉是為了什麼?


這個時候,她就會羨慕起留在老家工作的朋友們!她不止一次想要逃離大城市,回到自己的家鄉中去。


而老家的朋友也會告訴她,留在老家工作也少不了眾多煩惱:

複雜的人際交往關係,天天被爸媽和七大姨八大媽催婚,鄰居喜歡說長道短,沒有一點隱私空間.....


他們反倒羨慕小A在大城市的自由與隨性。


說來說去,好像一個人不管怎樣選擇,日子都會有不如意......


但是,不管怎樣選擇,其實都會有各自的精彩!



小A在廣州工作的機遇,使得她有機會到處出差,也趁著假期四處走走看看,見識了更多的人與事,她表示這也算是滿足自己一直以來的心願,到大城市裡去長見識。


雖說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太多的存款,但這樣的機會卻是在老家幾乎遇不到的。


而小A的朋友們,更是在老家這種小城裡「撈到」了錢,有的賺到了買車的首付,有的存夠了結婚的老本......


歸根到底,其實不管一個人如何抉擇,到頭來都會有遺憾和收穫。


倒不如我們坦然面對選擇帶來的遺憾與難過,盡情享受選擇帶來的收穫與喜悅!


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有舍必有得。但只要我們擺正心態看待事物,說不定收穫可以比遺憾來得更多些!


自己想要的選擇,

問心無愧便好


看懂了生活,你就會明白:"大城市打拼vs小城市安逸"其實是一道選擇題,而不是一道是判斷題,它並沒有對錯之分。


不管你怎樣選擇,都不必過多在意和關注來自世俗的眼光,不要備受外界的幹擾。


也許,在不少人的觀念或傳統的思想裡,選擇留在小城市就是「沒出息」「沒能力」「沒本事」;從大城市「逃離」回來的人就是懦弱、沒用......



其實不然,留在大城市並不一定就非得闖出大名堂,非得成為一個「多有出息」「多有能力」「多有本事」的人。


否則要按這麼說,那些「苟延殘喘」在大城市中的工薪階層豈不是就得被嘲笑了?


隨隨便便給別人的人生下定義,可不是智者所為!


而從大城市裡回來的人也未必就是在逃避現實,他們選擇回歸家鄉,同樣可以過得很好甚至更好:手工耿從北京回到老家成為一名網紅,並走上脫貧的例子就是個很好的證明。



小城市安逸,不再是不思進取,沒有前途的代名詞;而大城市打拼,也從來不是大有作為的「偽名詞」。


每一個做出選擇的人,只不過是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付出實際行動罷了。


而任何人,都沒有隨便嘲笑一個做抉擇的打拼者的權利!


每個人的人生也沒有一個標準,旁人的例子頂多算個參考罷了!


先前,有部火熱的「北漂」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其中生動展現了陳可在大城市打拼和好友在小城市安逸過日子的生活狀態,是一部相當不錯的時代寫實劇。



它的片尾曲這般唱道:「不問你將去何方,送你一匹馬。讓它陪你乘風破浪,勇敢闖天涯。」


最後,辣椒姐想說,不論你選擇哪個「何方」(大城市或小城市),只要是遵從了自己的內心,做了自己想要的抉擇,問心無愧就好


整理排版丨辣椒姐

圖片素材丨網 絡

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年輕人,去大城市打拼,還是留在小城市?
    在小城市,意味著愜意,舒適和相互幫襯,意味著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過著更舒坦的人生。小城市收入必然不如大城市,但生活中有很多親朋好友相伴。不緊不慢的人生步調,三餐四季的準時準點,勾勒出幸福的姿態,街道旁昏黃的路燈,總在為你照耀著回家的路。這讓我想起一個朋友,讀的是師範專業,當老師的話,在中小城市就會有用武之地。他家裡又沒有很大能力讓他在大城市裡付首付,但在中小城市買房還是綽綽有餘的,他嚮往的是安穩和舒服的生活,所以待在老家是一個非常理性和實惠的選擇。
  • 90後的你,是選擇大城市的繁華還是小城市的安逸?
    今天,有同事問我,月工資3000,手上的積蓄加上父母給的錢,有小几十萬,該全款買老家縣城大房子,還是貸款買省會二線城市?父母希望就在大城市安家吧,畢竟父母供著上學,走出來不容易。可是同事卻覺得大城市打拼太難了,還不如回老家,生活節奏慢,結婚生子,照顧父母,都能更輕鬆些,也不用背負太多的壓力。 聽了他的話,我想到了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的情況。
  • 年輕人一定要去大城市打拼嗎?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前往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拼搏奮鬥,揮灑青春的汗水。但當我們看到有人在大城市闖出一片天地的同時,也能看到有太多的年輕人決定放棄艱苦的「蝸居」生活,回到自己的小城市中去,這時候年輕人要不要在大城市打拼就成為了一個讓人糾結的話題。對於大城市與小城市之間的選擇,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最有發言權。
  • 究竟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而有的人喜歡小城市的安逸,和自由自在,生活愜意,房貸壓力小,物價消費水平也比較低,親人朋友都在身邊,偶爾大家聚在一起吃吃火鍋,逛逛街,節假日到其他城市旅遊,日子過得那是一個安然愜意。最主要的是可以經常陪伴和照顧父母。可是只有自己真正的嘗試過後或許才會知道,究竟是大城市更適合自己,還是小城市。
  • 畢業後的你,是選擇小城市的安逸還是大城市的繁華?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夾在這兩者中間的人吧,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平凡可不可貴,我不知道,迄今為止,碌碌無為倒是真的。 讀書的時候,我們是班上那種最不起眼的中等生,不調皮,老師不用管教;不聰明,老師不重視。小學到大學再到工作,這種處境仿佛從未改變過。也不是沒有想過改變,你說,變好吧,堅持讀書做事太難;你說,變壞吧,又不屑於跟他們為伍。
  • 你要大城市的一張床,還是小城市的一套房?
    作者 || 小遊趣前兩天,我剛畢業來一線城市工作的朋友和我說:她辭職了,打算回家鄉.......我有點失落,因為感覺這個城市又少了位朋友。不管是剛畢業還是已經工作多年的年輕人,都有這樣的困惑:是回老家發展,還是繼續留在大城市打拼?
  • 回小城市生活的人,會和留在大城市的人有差距嗎?答案千奇百怪
    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他們很清晰大城市有多好,可是壓力也是同樣的大回老家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能陪伴家人身邊時時刻刻都有個照料,小城市的生活很安逸。那就會有人問了,回小城市生活的人,會和留在大城市的人有差距嗎
  • 逃離小城市:為什麼才在家待了沒多久我又回到大城市
    雖然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剛剛被公司辭退,好在我合租的公寓,房東說房租這段時間可以減半,這讓我又有了回天津的勇氣。我家在遼寧鞍山的一個小城鎮上,你聽到的都是濃濃的東北大碴子味,很有家的感覺。,我卻覺得這裡和我格格不入,不是我的心野了,看不上縣級小城鎮,我只是覺得這裡太安逸了,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 老家不一定安逸,一線城市也不一定快樂,去北上廣還是該留在家?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觀點:「年輕人應該為了理想和前途去大城市裡去拼搏,小城市裡面沒什麼出息,比較安逸」。最近這些年,逃離北上廣,逃回北上廣, 一直都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這個話題也是很多人的痛點,有很多人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瞻前顧後,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到底是留在一線城市,為了自己人生的理想打拼呢?還是回到老家,貪圖一下安逸,生活壓力也沒那麼大呢?
  • 年輕人不去大城市就沒出息嗎?
    今天我在微博熱議裡看到這樣一個話題「年輕人不去大城市就沒出息嗎?」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同時也分享一下我的內心想法。我剛看到這個話題時——一愣,隨後不經大腦思考的脫口:「這也需要熱議?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小城市怎麼了?小城市也有努力拼搏優秀的人啊?」但是當我看到微博朋友們眾說紛紜,討論的很熱鬧。自己再回頭想時,傻笑一番,笑自己太膚淺,不知人間世態,也不懂人心複雜。
  • 留不下的大城市,回不去的小城市,困在大城市裡的小城中青年們
    十幾年前,我和我們一起畢業的大學同學,也是這樣坐在駛向大城市的列車上,一樣的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相信,這戲劇性的畫面,在通往這座城市的線路上,十餘年來一直都在反覆上演。為什麼要離開家鄉小城去大城市?"每當我們中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來,我就知道有人打算放棄打拼回老家發展了。如今粗略估算,當初一起出來打拼的我們這群年輕人,如今已有一半的人離開這座城市,其中大部分都回了自己的家鄉。總結這撥回去的通常是兩類人:一類是在老家屬於富裕家庭或至少中產出身,家庭條件本來就還不錯,例如公務員、教師家庭,或家庭在縣城有生意。
  • 比在小城市安逸更可怕的,是你選擇在大城市混日子!—裸辭第5天
    當時不覺得有什麼,可這一次裸辭,我開始去思考一些問題:為什麼選擇漂泊,大城市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我更適合在什麼樣的公司發展?未來3-5年,5-10年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在未來,我要承擔什麼樣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
  • 多少人都陷入王漫妮的尷尬:大城市留不下,小城市待不慣
    在辦公室裡,她顯得格格不入,同事們的興趣點她get不到。她無法理解,看電影怎麼會成為難得的休閒娛樂。多少人都陷入王漫妮這樣的尬尷中:大城市留不下,小城市待不慣。多少人曾經滿腔熱血,想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裡闖出一片天地,渴望得到更好的機會,感覺前途無限光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吳昕:給自己一些壓力,才會有反彈的力量
    作者 / 儲楊十點視頻原創「其實,沒那麼自信也沒關係。給自己一些壓力,才會有反彈的力量。」在接受我們的採訪時,吳昕脫口而出。我們看著她的眼睛,恍然覺得這個姑娘,和幾個月前微博熱搜上的她,已經不一樣了。」或許,是因為吳昕心思細膩,把負面的評價看得太重;又或者,這本就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戰。還好,吳昕雖然哭了,但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她在這條路上從未放棄的身影。又或許,正是那些眼淚,教會她堅持走下去。其實,吳昕的人生,和大多數人相比,已十分順遂。
  • 冒著各種壓力在大城市生活,我們應該在大城市獲得什麼才算夠本?
    冒著各種壓力在大城市生活,我們應該在大城市獲得什麼才算夠本?當進入社會以後,我發現選擇在大城市打拼,還是回到家鄉的城市發展成為了我的一個困擾。我的大學四年是在南京這樣一所大城市度過的,在這樣的大城市生活,我當時也產生了這個困擾,畢業以後究竟是留在南京,還是回到家鄉呢?最終我的選擇是在南京打拼幾年再回家,我認為自己的這個選擇是比較正確的。在南京工作的幾年,我收穫到的壓力非常的大。首先是金錢上的壓力,剛畢業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 辯論|滿足於小縣城安逸的生活,是不上進的表現嗎?
    為什麼回歸小縣城?因為通過對自己的審視,認為自己無法在大城市立足?還是像蝸牛一樣縮回到一個相對安全和環境裡,過著舒適的日子? 既然論題題目是,滿足於小縣城安逸的生活是不上進嗎?顯而易見是的啊。滿足、安逸這兩個詞不受困於小縣城還是大城市。
  • 競爭激烈的大城市PK現世安穩的小城市,你希望孩子如何選擇?
    這和許多人在高考時選擇學校和地區的要求不謀而合,因為許多孩子很有可能畢業後就會留在那工作。2. 大城市求競爭激烈,但是發展機會也多,人也能得到充分鍛鍊,十年之後,在不同城市生活的人高下立現。我高中時的一個女同學,大學畢業後到北京發展,讀書時她並不受人矚目,其貌不揚,成績也不突出。
  • 如果你在一線城市打拼,我建議你不要著急著回小地方
    你是否畢業後就選擇了去大城市打拼?也許最初是為了夢想,也許是剛畢業想著先有份收入,也許是迫於生活的壓力身居異地......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內心深處是否曾有一絲家鄉的思念。說不上來小地方哪裡好,可那裡卻記載著我們的童年及樂趣。大城市的繁華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精神食量,高端商場、娛樂電競、演唱會、景點奇觀等確實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 在城市打拼,隱藏著三重篩選機制
    一個人在外打拼久了,那個打拼的地方,倒更像是家,尤其是單身的人。因為你發現,年齡越大,你越回不去了。在城市裡打拼,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實暗中是有篩選機制的。第一重選擇是錢的多少。城市裡不分男女,一邊喊著喪一邊都暗暗努力上進,坐班,報班,加班,跟讀書時三年高考五年模擬一樣,也想著三年買房五年買車。男孩壓力更大。
  • 大城市還是小生活
    來到了大城市,你是否也想過回家鄉去過小生活。有人留戀城市的繁華,有人懷念家鄉的安逸,但更多的是在兩者之間的游離。在家鄉也許吃不到許多網紅小吃,但總會有那麼一兩家小店是你出來多年都忘不了的,偶爾回家一次,還是從前的味道。記得奧利奧出了新品,粉色的餅乾抹茶味的夾心,我一直想吃,可是我知道,如果等它出現在家鄉超市的貨架上恐怕是一兩個月以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