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多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2020-10-03 明天心理


人際交往,是我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必不可缺的活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每個人在人際交往上都體現出各自的特性,而往往這些特性都有著原生家庭的影子。

原生家庭中父母除了我們往期文章中提到的,代表權威、榜樣、規則等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代表作用——性別認同

一般來說,女兒對母親的認同往往影響著她在人際交往中體現出女性化還是男性化。

如果女兒對母親女性角色認同,那麼在成長的過程中女兒會逐步的喜歡自己的性別覺得,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會女性化。

這說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卻實實在在存在這樣的影響。

反之,女兒如果對母親的女性角色不認同,那麼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比較男性化。

嚴重的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影響到婚戀時是否會選擇異性。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女兒在原生家庭中父母對其性別覺得的培養。

同樣的,兒子對父親的認同也會影響著自己的性別認同感,同女兒對母親性別的認同一樣,這種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也會影響這兒子的成長的過程中是否體現出男性化的特質。

相比性別角色認同對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我們似乎更加關注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個人對和男性女性的人際交往過程中體現的特性。

和性別認同一樣,我們的父母分別影響著我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對男性、女性的關係。

一般情況下,我們和爸爸的關係決定著在成長的過程中,和其他男性的關係。

對爸爸認可度高,人際交往中對和男性的相處就較好,也能夠比較容易處理和男性之間關係的問題,反之也不容易處理這方面的問題。

並且由於文化的形象,會造成在男孩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非常的失敗。

沒有,或很少有男性朋友、女性朋友。

如果對媽媽有著高度認同,對爸爸的認同較低,那麼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體現出女性朋友較多,男性朋友較少的情況。

同樣的,和媽媽的關係和認同也影響著我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與女性之間的關係,與男性關係一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對女性和認可、女性朋友的多少。

所以在原生家庭的成長過程,父母營造的性別角色,給孩子樹立的認同感都在今後影響著孩子在人際交往的選擇、特性。


而父母對我們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也在影響著我們人際交往中的依戀關係。

而成人在人際交往中體現的依戀類型如下:

金·巴塞洛繆認為每個人的依戀風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成人的依戀模式分為安全型、多慮型、超脫型與恐懼型。

安全型的人對親密關係和相互依賴感覺很自在,他們樂觀外向,並且願意參加社交活動;

多慮型的人對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時刻都會保持高度的警惕,他們很希望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是一旦自己的親密對象與其他人有密切關係,他們就會心生嫉妒;

超脫型的人喜歡依賴自己,對親密關係沒有多大的興趣,往往表現得冷漠而獨立;

恐懼型的人則總是擔心遭人拒絕,不能相信別人,同時他們也不信任自己,多疑而害羞。

下文中,我們繼續來探討,父親母親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母親在依戀關係中給我們的影響


基本上,我們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給我們安全感的那個人就是我們的媽媽。

而孩子在與母親的關係在0-2歲之間是非常緊密的。

因為我們是在母親的肚子裡慢慢發育而來,對母親有著一種絕對的信任。

一方面這是受到在胎兒時期我們在母體中發展感官的時候建立的,但我們初步具備視覺,聽覺等等感覺系統的時候,我們首先接觸到的就是母親,並且長期受到母親的影響,包括母親的情緒,體內激素分泌等的影響。

所以我們在嬰幼兒時期,對母親的依賴是非常強的,這也就造成了我們不同的依戀類型。

首先我們在嬰兒時期會體現出三種依戀類型:

安全型依戀(對母親有極大的依賴性,對陌生人採取警惕和迴避的態度);

迴避型依戀(容易從陌生人那裡獲得安慰,對母親有迴避的態度);

反抗型依戀(對母親有很強的依賴,當離開母親後會很焦慮和恐懼,當再次回到母親身邊時對母親的安慰一方面有著親近的態度,一方面又採取反抗的態度。)

這個時期母親給予的情感支持會影響到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的依戀模式:難以與別人割捨的情感依戀、合理處理人際關係的情感依戀、難以與別人建立信任關係的情感依戀。

Hazan 和 Shaver(1987) 編制了一份簡單的問卷,用以測量這些個體差異。


對成人依戀的最早研究,包括對成人依戀中的個體差異間的關聯的研究、人們對自己的關係的看法、以及他們對與自己與父母關係的記憶。


Hazan 和 Shaver 發現,成人類型的分布情況類似於嬰兒。

具體會體現在以下方面:

A.、我發現別人不樂意像我希望的那樣與我親密。我經常擔心自己的伴侶並不真愛我或不想與我在一起。我想與伴侶關係非常親密,而這有時會嚇跑別人。


B.、我發現與別人親密並不難,並能安心地依賴於別人和讓別人依賴我。我不擔心被別人拋棄,也不擔心別人與我關係太親密。


C.、與別人親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發現自己難以完全信任他們、難以讓自己依賴他們。當別人與我太親密時我會緊張,別人想讓我更加親密,這使我感到不舒服。


在成人中,約 60% 認為自己是安全型(B段)、約20% 把自己描述為迴避型(A 段)、另有約 20% 把自己描述為焦慮-抗拒型(C 段)。


一般來說,這樣的情感依戀一般不僅僅只有母親在影響,綜合來說,也取決於父母對孩子形成的離別情緒體驗。

明尼蘇達大學少兒發育研究所的專家進行了一項最全面的長期研究,來考察早期嬰幼兒與其照顧者形成的依戀形式,以及這種依戀與其後來的學業成就及人際交往之間的關係。

根據結果,許多專家都指出:嬰兒與父母和照顧者之間健康的關係,是孩子一生中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對權威的尊重與同情心的流露,對於領導者來說,還包括與同事融洽相處的能力。

父親在依戀關係中給我們的影響


爸爸作為我們生命中,除了自己和母親之外最重要的人,相比媽媽的「象牙塔」,爸爸的「大世界」更能夠在今後影響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

雖然「爸爸作為我們生命中,除了自己和母親之外最重要的人。」這句話真的有點難以讓人難以接受,但是因為嬰幼兒時期,我們對母親極強的依戀和安全感體驗,的確造成那時候爸爸的角色沒有媽媽重要。

不過,三歲以後,我們更多的會慢慢的靠近爸爸。因為爸爸開始被幼小的我們更多的注意到,這代表我們與媽媽的「二人世界」被爸爸介入了,爸爸就像為我們打開新世界大門的勇者,帶領我們進入到更大的世界。

這時候我們開始跟隨著爸爸去探索由其他人和事物構造的「大世界」,這是時候爸爸的「理性」作用開始慢慢的培養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

所以有這樣一句話:我們與爸爸的互動,代表著我們與世界的互動!


在與爸爸的互動中,我們慢慢開始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根據和爸爸的互動頻率和效果,對我們以後在人際交往中與他人交流互動中的能力有著很大的影響。

或自信開朗;或平淡無奇;或自卑難言······

而這時候,爸爸的性格以及我們與爸爸的互動中爸爸的態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對「大世界」的態度。

或膽小不敢接觸他人;或自信從容應對;或無禮恣意妄為······

所以,我們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所體現出來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我們在原生家庭中的經歷所影響的。

如果你發現了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存在一些問題,請不要將所有的錯歸結在原生家庭,歸結在父母中。

你最重要的,最應該做的是,向自己說明:「自己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你有能力,肯定有能力改變。」

最終的結果,取決於你是否願意改變,並且是否為之付出了努力。

我們建議,可以尋求正規醫院的心理治療師,或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或是參加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或是參加正規機構的自我成長小組。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原生家庭,是我們在步入社會之前,最先接觸到關係。人格的養成,是由內在和外在因素共同促使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除了自身本能之外,還有平常經歷過的各種事情,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原生家庭,就是塑造我們人格的外在因素之一,會在潛移默化當中,影響著我們的行為處事和三觀。
  •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心理學家阿爾佛雷德阿德勒有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這句話道破了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有個姑娘綜合條件很不錯,相貌、性格、工作都很不錯,但是她朋友發現她找男朋友的要求都不是很高,綜合對比,比她還差了很多。
  •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雖然我們可能常常沒有意識到這它和我們家庭的關係,但是事實上,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特別是中國改革以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獨生子女政策,這些情況都使得我們與自身家庭的聯繫愈發密切。很多時候我們接觸不到家庭以外的參照標準,而把家長的觀念、家庭的要求作為唯一的真理。
  • 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
    像這類的諮詢師,往往他們會稱自己為教練或者是人生導師,他們願意傾聽你的過去的行為習慣與情感表達,你會恰當地詢問一些問題,給你提供你所需要的幫助,有時候其實我們也可以通過騰被定期舉行一些聚會和洽談,來達到這種練習的目的。在我看來,你的戀人和配偶他是不適合擔任你的諮詢師的,因為他也在原生家庭中倍受影響。
  • 被原生家庭毀掉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出生長大的家;另一個是我們長大後結婚成家,重新組建的家庭。其中第一個家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而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又變成了孩子的原生家庭。託爾斯泰也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受到系統成員的影響。從某種角度上說,原生家庭確實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命運。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原生家庭對我們個人成長有什麼影響?它塑造著我們的個性,讓我們擁有了獨一無二的性格、愛好、興趣。它影響著我們的人格,讓我們對人、對事、對己都有了自己的見解。它建立著我們的氣質,亦或溫和、知性;亦或典雅、高貴。
  •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從兩個渠道降低原生家庭不良影響
    在這本書中,他運用伊莉莎白二世、查爾斯王子、麥可•傑克遜等名人以及典型的普通家庭子女的成長故事,剖析了原生家庭帶給每個人的是非觀、關係模式和自我界限,用事實告訴我們:降低原生家庭對人生的不良影響,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這完全可以。我們可以通過兩個渠道實現這個目標。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什麼叫原生家庭?為什麼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乃至身心健康產生那麼大的影響?我們大部分人一生至少有兩個家庭,一個是從小到大,有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家庭,另一個是我們成人後,進入婚姻生活所建立的家。我們把自己從小到大成長的那個家庭叫做原生家庭。有的人可能從小在不同的家庭被不同的人照料,而擁有不只一個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對婚姻的影響有多深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需要用一輩子去治癒的童年,是多少人還在經歷,苦苦掙扎的?你的家庭被原生家庭影響有等多深?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還有多少家庭被原生家庭影響呢?1你的父母影響到你的婚姻幸福指數了嗎?
  • 原生家庭對我們以後的人生影響大麼
    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有一半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有一半是取決於自身的因素。但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最基礎的,最本質的。因為我們一出生就是在那個地方,從一張白紙開始,在被畫上的第一筆也是從那個地方開始。我們最初所認識的世界也是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認知,所以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至於影響的好與壞就需要你自己去衡量,自己去改變了。
  • 原生家庭對於戀愛情感的影響有多大?
    近年來,關於原生家庭的話題越來越備受關注。的確如此,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一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重要。可見,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男孩從來不主動和他人說話交流,因此,也沒有什麼朋友,總是一個人。
  • 原生家庭,無法逃離的「以愛為名」。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有多大
    原生家庭,無法逃離的「以愛為名」。帶話題談談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有多大吧? 我們如何看待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是我相信肯定也會有很多幸福的原生家庭。說起原生家庭,其實已經算是老話了,只不過很多人還是看不到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有時候,你的行為處事,是什麼性格,往往都是在小時候被原生家庭影響的。因為,學校學到的東西只是表面,而家庭成員的「行為」是最直接的指引,所以,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生活,情感等方面,有著你不可抗拒的影響,很難擺脫。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都知道,家庭對孩子是有很多的影響的。現在很多媒體給我們很多信息,每個人都暴露在媒體中,都已經了解到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細細地說一說關於原生家庭,關於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同時也請大家思考另一個視角,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造成影響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是被影響了。
  • |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有多大?
    一部分人有這種返鄉恐懼症可以追溯到潛意識層面。在潛意識層面上拒絕回家的人拒絕的不是家人本身,而是家庭對自己的影響以及家庭的互動關係——一種相處久了,就渾身不自在的奇怪的感覺。在此,我們想做一個調查,一探大家與父母關係的主觀感受。壹:風靡一時的原生家庭實際上,原生家庭這個概念有了挺久也火了挺久,更是受到爭議挺久了。
  • 家庭皆累贅?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有多大
    每個人的一生中會擁有兩個家,一個在未成婚之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我們稱之為原生家庭;另一個則是婚後組成的家庭,由夫妻雙方構成。不同家庭有不一樣的教育方式,不同的習慣和規則。顯而易見的來自不同家庭塑造的人格、行為方式、思維模式、認知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主要探討原生家庭對人格發展、婚姻家庭、人際關係這三個方面造成的影響。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一生的
    長大後,我們會開始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人——最終,我們會回溯,回溯自己所有的過往,然後在童年依稀的記憶中尋找到了最根源的答案。這就是原生家庭對每一個人的影響。在心理學人士眼裡,他們非常關注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甚至很多心理醫生把人們碰到的心理問題往原生家庭上尋求原因和答案。比如很多專家認為,原生家庭中,父母的互動模式決定了未來孩子自己婚姻的互動模式。一個男弱女強的家庭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如果是男孩,一定相對稚弱,將來的配偶通常也是強勢的;如果是女孩,將來必然強勢,未來配偶也通常會是一個弱勢的男生。
  • 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是衡量一個公共關係人員能否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標準之一,看他是否具備善於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公共關係人員必須懂得各種場合的禮儀、禮節,善於待人接物,善於處理各類複雜的人際關係。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1.不要跟玩心機的人談心事。
  • 36條快速提高你人際交往能力的識人小常識
    很多初入社會或者不在人堆裡混的人會覺得識人、觀人、看透人很難,人際交往很難,但其實只要生活中多留心一些,自然能獲得其中的要領。以下是我工作、生活的10年裡總結出的一些我認為有效的識人技巧,也許能對你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1、 如果一個人總是炫耀他的過去有多輝煌,那麼很可能他現在過的不太好。
  • 內向者如何培養人際交往能力
    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想加強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嗎?你是否在工作或社交場合難以有效溝通?如果你的回答是&34;,請你知道,你並不孤單。這些技能對你的事業和成功有積極的影響。  溝通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是在職業環境中還是在你的個人生活中,你的人際關係技能都會讓你產生一個非常大的區別。我這樣說是什麼意思?  有效的溝通可以帶來不可思議的機會,而缺乏溝通技巧則可能讓你一事無成。  在工作環境中,溝通不暢會導致災難。因此,29%的人將溝通不暢列為項目失敗的五大原因之一,這並不奇怪。
  • 原生家庭只能影響你的起點,不能影響一生,心態決定一生。
    毫無疑問的是,原生家庭對於每個人的影響是最大的,也是最久遠的,其影響有好有弊,多數人看到了不利的影響,很多時候卻忽略了寶貴的資源。例如從原生家庭中,因為受到批評而學會了責難、指責的人,卻也要發現自己好的一面,比如,這樣的人一般對自身要求嚴格、有領導力、解決問題能力更強等;從原生家庭中因為經常遭遇衝突而變成了一個處處討好